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纳米崛起-第22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组,经理叫你。”
  “知道,我马上过去。”
  李彬来到经理办公室,才发现有几个养殖户在里面喝茶,经理看他到来,便开口吩咐道:
  “阿彬,这几位是东方省的牧场老板,他们想购买一批安格斯的冷冻牛精,我们库存还有多少?”
  李彬报出一个数:“还有两千四百多份,其中一千四百份可以出售。”
  经理和那几个东方省的牧场主谈了几分钟,便确定了600份安格斯牛的冷冻牛精合作。
  签了合同,李彬便回去准备调集冷冻仓库的牛精,他本人需要亲自带队过去漠北东方省。
第三百七十八章 舔狗养成
  一辆皮卡,一辆冷冻货车,行驶在旷野的公路上,带起一阵轻微的尘土。
  那渤海湾的海水,顺着输水管道,不远万里地来到这漠北的戈壁滩上,古人的神话传说中,描述的仙人呼风唤雨,或许莫过于如此吧!
  李彬坐在副驾驶上,注视着一侧的荒凉和粗犷。
  早晨的阳光,在那天河之上,似乎那位羲和神女,一不小心将一坛子蜂蜜倾入人间,给这戈壁滩上的乱石细沙,裹上一层淡淡的金黄。
  亘古长存的光芒,加上人类的科技,阳光与淡水的交融,点燃了生命的火焰。
  不一会,车队经过了边境检查站,进入了更加荒凉的漠北地界。
  李彬转过头来:“小冬,你打电话让那几个客户过来接我们。”
  负责翻译工作的乌冬点了点头:“好的,李组。”
  两个小时小时后,公路旁边有六七个人向车队招手,乌冬喊道:“李组,到了,就是他们。”
  双方汇合后,那六七个牧民骑马带路,延伸一条干涸的古河道改造的土路,向北方走大约七八公里。
  李彬拿起望远镜,可以看到一片蒙古包,还有十几个简陋的铁皮棚子,里面有牛羊。
  在聚居点的北侧,是一片稀稀疏疏的半荒漠半草原,这种生态脆弱的荒漠草原,一旦过度放牧,就会退化成为荒漠。
  当车队抵达聚居点的时候,李彬一下车,便看到了空地上,一个个绿色尼龙袋包裹着的草料,尼龙袋上面还印刷着丰民农业的标志。
  而在北侧两百多米的一处小山地,似乎在修建着什么。
  一旁的乌冬靠过来:“他们好像打算停止游牧了,在这边定居了。”
  “是因为草场退化吗?”李彬若有所思。
  经常过来漠北的乌冬点了点头:“是的,东方省这十几年来的草场退化非常严重,不少草场已经变成了荒漠,牧民要么改行去当矿工,要么只能减少养殖规模。”
  这个定居点,看起来非常简陋,但是却显得生机勃勃,18户牧民凑钱从自来水公司那边,接了一条水管过来,作为生活用水和畜牧用水。
  人类的一举一动,破坏了当地的环境,而自然环境又逼迫人类,为了生存做出选择,就如同那宇宙之力,永远都是相互作用的。
  失去草场的牧民,不得不迁移到其他草场,或者改变几百年来的生活方式。
  靠近边境的东方省,作为南水北调出境的第一站,获得了不在少数的淡水资源。
  不过各大集团的圈地运动,也进一步逼迫牧民放弃游牧,改为定居圈养。
  这个定居点的情况,只是时代的一种缩影,他们不再策马奔腾,而是开着皮卡车、拖拉机,向丰民农业采购牧草、干草、青储料和精饲料。
  定居点内,李彬放眼望去,燧人系和华国在这边的痕迹随处可见。
  衣服、自来水、太阳能电池板、信号卫星锅、生活用品、手机和电器、电视节目、食品,基本方方面面都被占据。
  来到简易的养殖场内。
  其中一个穿着皮衣的中年人,就是这个定居点的带头人巴根,用半生半熟的普通话,向李彬说道:“李兄弟,这就是我家的母牛,可以吧?”
  李彬并没有马上说话,而是拿出平板电脑,和助手一起评估了眼前的34头母牛。
  漠北的牛种,虽然和蒙区大致相同,但是两地毕竟存在一定的隔离,容易产生一些不一样的个体。
  搜集漠北的牛种,也是丰民农业的计划之一。
  评估了两个多小时,34头母牛的品种、健康和年龄,被输入了档案库中。
  “巴根,你家的母牛,适合做杂交母本的牛,只有16头。”李彬说完,就将刚才喷图了红色标记的母牛指出来。
  巴根有些不解:“李兄弟,其他母牛不行吗?”
  “要保证杂交品种的质量,母本一定要严格,不然可能会出现一些不合格的牛犊。”
  “那好吧!”巴根还是选择相信对方,毕竟东方省的很多牧民,牲畜遇到有什么疫病,都会找丰民农业的兽医站人员治疗。
  而且这些牧民养殖的牛羊,95%都是出售给华国的收购商,其中粮食联盟占一大半。
  可以说,他们如今的生活工作和收入,彻底融入了粮食联盟、矿业联盟的体系中,很难摆脱这种全方位的渗透。
  越靠近南部边境,这种影响就日益明显和强烈。
  漠北以前的核心区,其实是中北部的乌兰巴托,南部地区由于密布荒漠化戈壁滩,人口、经济、教育都非常落后。
  但是随着燧人系为首的华资,大举进军漠北,这里的发展速度,竟然超越了乌兰巴托的首府区,特别是东方省、东戈壁省、中戈壁省三地,常住人口增加了非常多。
  根据社科院的调研报告,东方省、东戈壁省、中戈壁省三地的人口,在今年三月份的统计中,突破了127万人。
  看起来,这个数字好像普普通通,毕竟国内有些县城的人口,都可以轻松破百万。
  但是很多人不知道,漠北的总人口才320万人左右,以前人口都集中在乌兰巴托的首府区。
  人口的回流,主要是因为东南三省的经济发展速度非常快,牧场、农场、矿场、工厂和服务业,都需要大量的人口。
  单单是燧人系在漠北的雇员,就多达12。7万人,其他华资企业加起来,雇员人数达到了72。8万人的规模。
  基本抽空了漠北当地的年轻人,加上很多牧民也要靠粮食联盟吃饭,而当地的管理层,不在少数的子弟、族人,也在这一次发展浪潮中,获得来巨大利益。
  面对这种全面的渗透,带路党的里应外合,现在漠北的情况,基本是大局已定了,那些有心搞事情的家伙,也在悄无声息中,被那些带路党给咔嚓了。
  挡人财路,如杀人父母,这可不是开玩笑的。
  更何况这些带路党又不是傻子,现在全球局面,就是两强争霸。
  连北方的露西亚都要忌惮南方的邻居,他们这种小虾米,不抱身旁的大腿,难道去抱万里之外的北美?
  从地缘关系来看,他们别无选择,是吃香喝辣,还是被彻底封锁,这些带路党非常清楚。
  拿到经济利益的带路党集团,迅速将管理层同化,他们在今年开始的策略,那就是学习枫叶国,当一个合格的舔狗。
  只要有利可图,当舔狗也如何。
  今年一季度,漠北的GDP就突破453亿华元,预计2012年GDP将达到1500亿华元。
  而他们2008年的GDP,才只有114亿米元,不足目前的一半。
  舔到最后应有尽有,为什么不舔?
第三百七十九章 新机遇
  李彬给十几户牧民的母牛,进行了人工授精后,已经是三天后了。
  不过他的任务还没有结束,他还需要去另外两个定居点,给牧民的母牛进行人工授精。
  车队沿着公路,继续深入东方省。
  东方省其实就是呼伦贝尔大草原的一部分,在前往乔巴山的公路两侧,可以看到不在少数的定居点,牧民们从游牧转变为定居后,往往会选择在靠近公路的地方定居。
  从呼伦贝尔通往乔巴山的公路上,同样是输水管道、特高压输电线路的路线。
  李彬看到公路一旁,一条新的四车道公路,正在施工建设。
  车队路过塔木萨格布拉格镇,开了将近一百公里左右,他们到了第二个客户的定居点。
  这个定居点的人口更加多,大约有一百多人,在定居点的北侧,是一大片盐沼泽地。
  牧民的养殖场,就在盐沼泽地的一旁,是一片地势相对比较高的位置。
  不过看了一会,李彬还是察觉到一些问题:“恩和大叔,你们选的这个位置,要小心一点,最好改到你们定居点的西侧高地上去。”
  恩和一头雾水的挠了挠头:“李兄弟,这地方有什么问题吗?”
  李彬指着北侧,从大约不到五百米左右的区域开始,就是出现明显的地势下降:“北侧以前是湖泊吧?”
  “是的,我父亲小时候,这里还是一旁水草丰美的湖泊,不过几十年前这里的水干了,李兄弟是担心湖水掩到养殖场?这个不用担心,这湖应该不可能恢复了。”恩和笑着解释道。
  李彬摇了摇头:“恩和大叔,别太大意了,你难道没有察觉到,今年的雨水多了一些吗?”
  “额……”恩和回想了这几年的天气,今年的雨水其实比往年早和多。
  牧民们不懂这个,但李彬可以是读生态养殖的,知道小环境的气候,其实是可以人为改造的。
  东方省是呼伦贝尔大草原的一部分,而周围的呼伦贝尔沙地、科尔沁沙地、浑善达克沙地都陆续被改造成为草原、农场、牧场和林场,加上东方省本身的沙地,也被逐步改造着。
  植被覆盖率和淡水供应量的提升,都会导致当地气候从半干旱区域,逐步过渡为半干旱半湿润区域,降水量在某些年份,可能会突然暴涨。
  而在东方省境内的盐沼泽地,绝大部分都是内陆湖退化而成的,一旦降水量增加,极有可能导致这些盐沼泽地,会重新变成盐湖。
  李彬看了养殖场的位置,虽然相对比较高,但是地面有明显的盐碱沉积物,说明之前这个盐湖的水位,绝对淹没了这片区域,甚至定居点都不一定安全。
  “这个湖真会回来?”
  “呼伦湖都扩大了不少,你们这边迟早的事情,还是未雨绸缪比较好,现在这些土棚子好改,你们定居点也最好迁到高一点的位置。”
  “多谢李兄弟提醒,我和大家伙讨论一下。”
  李彬也没有继续劝说,而是埋头工作,给那些母牛进行人工授精。
  盐湖复苏的可能性,按照目前的沙地改造进度,基本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历史上,呼伦贝尔大草原有大量湖泊存在的事情,有非常多文献记录。
  同样在边境,那一连串的沙漠戈壁滩和盐沼泽地,不少都是古草原、古湖泊和古河流。
  这边的气候恢复到半湿润区域后,这些河流、湖泊,肯定会再次出现在这一片土地上。
  就如同粮食联盟所代表的华资力量,又一次如同闪电般归来,重新回到这一片土地。
  又忙碌了三天时间,李彬和几个助手,终于从几百个牛逼中解脱出来,精疲力尽的前往下一个定居点。
  傍晚的公路上,皮卡车内的李彬,倚着车门打着鼾,平静的大戈壁滩上,除了几道炊烟,便鲜有人迹出没。
  在夕阳余晖中,车队来到了一处新兴城镇——铼镇。
  铼镇,顾名思义和铼矿有关系,去年五矿集团的探矿队,在这片区域,发现了一处少见的钼铼混合矿。
  虽然矿床深度在70~120米左右,但是这一片钼铼混合矿,拥有的铼储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