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纳米崛起-第22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而纺织法的极限,取决于纳米线的横截直径,理论上单原子的纳米线,横截直径在0。5纳米左右。
不过黄修远明白,0。5纳米的芯片工艺,现阶段基本不可能实现,单单是一个量子隧穿效应,就足以让芯片报废。
为什么人类要追求更加小的芯片工艺?
答案是能耗。
更加精细的晶体管,可以有效的降低芯片的能耗。
如果单纯的追求运算力的提升,其实可以采用超算的刀片服务器搭建方式,不断增加芯片的数量。
在商业应用上,运算力虽然是一个大指标,但是真正的核心因素,是单位运算力的能耗,即我们常说的能效比。
假如,有甲乙两款芯片,其浮点运算力都是每秒10亿次,甲芯片采用28纳米工艺,而乙芯片采用22纳米工艺,两者的单位能耗是,通常是甲高于乙。
或许个人用户感觉不明显,但是那些互联网大厂,一年要付几亿乃至几十亿电费,就不得不考虑能耗问题了。
这就是为什么,璃龙1诞生后,各大互联网公司不得不采购的原因之一,其中就有能耗的考虑。
黄修远看着眼前的芯片纺织机,12纳米工艺虽然可以生产芯片,但是速度却下降得厉害,平均每秒只能加工两三千个晶体管。
比起速度惊人的缁衣—1、缁衣—2,缁衣—4的速度明显太低了。
“修远,我打算将第二半导体实验室的立体工艺引入12纳米工艺上,你怎么看?”陆学东提议道。
放下手上的圆珠笔,黄修远思考了一会:“第二半导体实验室的立体工艺,应该没有成熟吧?”
“是的,散热是一个大问题。”陆学东无奈的摊摊手。
纺织法在立体芯片上,基本天然的优势,但是立体的多层芯片,并不是随随便便可以叠加的。
本来芯片在工作过程中,就发热非常严重,一旦采用多层叠加,那芯片的工作时,产生的热量将更加多。
这种工作热量,对于表面上下两层和边缘,还影响不大,但是中间的那些芯片层,热量会不断积累,导致芯片使用寿命迅速下降,甚至会直接烧坏芯片。
目前的16纳米工艺,可以叠加5层芯片,超过散热就是一个问题。
而工作电压更加低,晶体管更加小的12纳米工艺,极限应该在8~9层。
为什么要发展立体芯片,而不是加大芯片面积,主要原因是立体芯片,有平面芯片没有的优势,那就是占据的空间小,本身还可以多布置一些线脚。
黄修远知道未来的趋势,立体芯片是一个大趋势,要解决芯片的散热问题,只能从材料上下手。
“学东,目前的散热材料不行,必须研发新的散热材料,让芯片内部可以充分散热。”
陆学东点了点头:“思路可行,但是这个材料的要求非常高,就算是我们的热电制冷材料,都没有办法。”
从第二实验室回来张镜鉴,也加入了这个话题中,众人讨论了半天,还是没有拿出一个适合的方案。
虽然黄修远知道一些材料可以做到,但是他并不想太快推出,只能暂时搁置立体结构的方案,让第二半导体实验室继续深入研究。
临近中午饭点,萧英男向他汇报三星代表团过来的事情。
“这帮棒子,是在想桃子吃吗?”
“那……”
黄修远摆摆手:“让百杰应付一下即可,三星没有资格和我们谈判,他们只是华尔街的傀儡罢了,没有必要浪费时间。”
“我这就转告林总。”萧英男点了点头。
刚到汕美的李富真一行人,不知道自己的命运,早已被安排得明明白白,仍然在为谈判想尽办法。
第三百七十章 上市计划
燧人公司总部。
从魔都返回的蒋海霖,直接来到了林百杰办公室。
刚刚打发了三星谈判团队的林百杰,看到一脸无奈的蒋海霖,就知道他此行并不顺利,笑着说道:
“喝杯茶先。”
坐下来的蒋海霖,轻呼了一口气:“那帮家伙,一点诚意都没有,根本就没有想改变自己,现在国内的股市问题,根本原因就在他们自己身上。”
“意料之中。”林百杰笑着摇了摇头。
“对了,修远的意见是?”
林百杰抬了抬眼镜:“执行B计划,在大连交易所上市。”
“大连交易所可以上市吗?”蒋海霖有些不解,他这些天都在忙碌和A股那边谈判,并没有注意到大连交易所的情况。
林百杰将一份内部文件递给去:“这是两天前的内部批文,允许我们在大连交易所做试点,不过仅限于矿石相关的企业。”
“也就是说,公司打算让蓝星矿业上市?”蒋海霖瞬间反应过来。
林百杰点了点头:“目前蓝星矿业,已经累计出售了25%的股份给社保基金,剩下的15%,估计会在2015年前后完成交易。”
之前燧人系将蓝星矿业的一部分股份,出售给社保基金,按照交易合同,最终社保基金将获得蓝星矿业40%的股份。
随着蓝星矿业在全球的大扩张,社保基金1。68万亿购买40%的股份,绝对赚大发了。
要在目前蓝星矿业,在全球的各大子公司,包括力拓、吕宋铜矿开发公司、摩洛哥磷酸盐开发公司、漠北新机遇矿业、哈萨克矿产开发集团、西伯利亚矿业、秘鲁铜业、新几内亚铝土开发公司等37个子公司。
合计资产达到了7。6万亿华元,是全球最强大的矿业联合体,在国内还拥有众多的精炼基地,可以生产矿物烧结砂、纳米粉末。
在出售了40%股份后,林百杰和黄修远经过深思熟虑的讨论,决定推动蓝星矿业上市。
但是之前和A股谈判不顺利,对此黄修远早就安排B计划,让大连交易所很多股票交易经营的资格。
论关系,大连交易所和燧人系之间,可比上交所、深交所要亲近得多,大连交易所的总经理李宏文,还是黄氏国际的前总裁。
因此黄修远更加倾向于在大连交易所上市。
根据这一次的内部批文,大连交易所获得了股票交易的牌照,但是在2012年~2015年期间,最多只能上市10家公司,而且必须是矿业相关的企业。
看完文件后,蒋海霖直接问道:“老林,蓝星矿业打算还是按照之前的计划,上市10%的原始股?”
“嗯,10%已经非常多了,毕竟蓝星目前的总资产达到7。6万亿,10%就是7600亿,发行100亿股,每股就要76元了。”
蒋海霖自然明白,蓝星矿业太庞大了,又是华元—矿石体系的重要核心之一,10%估计还有分批发售。
按照计划,蓝星矿业的上市流通股,分成两部分发售,一部分是内部认购或者奖励,一部分是随机抽取。
而这一部分股票,采用区别于A股的同股不同权。
但是大连交易所的股票,却有另一个硬性条款,那就是三年之内必须分红,而且分红比例不得少于当年净利润的20%。
从第四年至第十年期间,分红年份不得少于三次;从第十一年起,每年必须分红。
这样设计的目的,其实非常简单,那就是让股票回归本质,变成一直投资理财,而不是一种投机赌博的金融游戏。
只要分红足够多,又能够长时间维持,相信会吸引到不少长线投资的股民。
实际上蓝星矿业的盈利能力非常强,作为全球最大的矿业联合体,交易的矿石数量是非常惊人的,今年预计净利润将达到3500亿华元左右。
这个盈利规模,将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而提升,并且会维持很长一段时间。
而蓝星上市,对燧人系内部而言,也是非常巨大的利好,很多达不到配股要求的员工,可以通过内部认购的机会,很多蓝星矿业的股票。
同时对一部分有杰出贡献的员工,也可以奖励一部分蓝星矿业的股票,这个股票和虚拟股比较起来,好处是可以长期持有,还可以交易。
内部虚拟股既不能交易,也存在一定限期和一些限制。
这一次蓝星矿业的上市,算是给员工们一个机会,可以获得蓝星矿业的股票。
蒋海霖略带一丝兴奋:“内部认购和奖励,修远打算什么时候开始?”
“五月份开始,蓝星矿业六月一号在大连交易所上市。”
喝了一口绿茶,蒋海霖笑着问道:“老林你这一次会拿到不少激励股票吧!”
“不多,就两千万股,你也有一千两百股。”林百杰显得波澜不惊。
“两千万股可是1。34亿,老林你一下子就成了亿万富翁了。”蒋海霖开玩笑道。
其实他们早就是亿万富翁了,毕竟这些年来,公司激励的虚拟股分红,加上年终奖和工资,还有房子和车子之类,有好几亿资产是挺正常的。
但是管理层的分红,可比不上那些技术人员,比如陆学东、张镜鉴、苗国忠这些科研部的核心,身价都在十几亿左右。
不过陆学东这家伙平常很少用钱,除了给家里里面一些钱,做一点小生意,剩下的钱他都成立了一个慈善基金,挂靠在燧人公司的慈善项目中。
单单是今年,陆学东就捐款了5亿华元,用于资助国内落后地区的教育,以及资助贫困的糖尿病患者。
燧人系的慈善基金会,一众管理层都有以自己名义设立的慈善基金,毕竟黄修远每年都至少捐款十几亿,这些管理层多少要意思一下。
基本现在国内各个地区,都有燧人慈善基金会的存在,而各种慈善项目,林林总总有几十个之多,都是挂靠在燧人基金会上的公司管理层捐款。
蒋海霖和林百杰聊了十几分钟,讨论蓝星矿业上市的各种细节问题,以及如何处置出售股份获得的资金。
目前半导体上,资金非常充足,并不需要将这笔钱投入半导体和消费电子之类。
“我和修远讨论过几次,投资在医疗项目吧!”
蒋海霖一愣:“医疗?也对,神农集团成立都快一年了,发展得如何了?”
对此林百杰,也没有报太大希望:“马马虎虎,药物实验室倒是建了十几个,项目也上马了不少,就不知道有多少可以开花结果。”
“只要有一两个项目成功,投资至少不会太坑,毕竟西方发达的医疗技术,也是几十年来的不断积累。”
对于蒋海霖的话,林百杰点了点头:“修远,就是打算通过砸钱,缩小国内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第三百七十一章 思路转变
蒋海霖和林百杰等人,讨论着蓝星矿业上市的事情。
不知不觉之间,窗外夜幕降临,明月攀上了枝头,灯火通明的滨海大道,不少夜宵店也进入了一天中最忙碌的时候。
在滨海大道的中段,维也纳酒店的七楼客房,李富真并没有消息,而是拿着一大堆资料,寻找合作的突破口。
助理也帮她在网络上,查找着一些资料。
三星的华国分公司,虽然有不少的子公司,但是并没有什么核心技术,这和三星的战略有关系,之前的华国在半导体领域,处于被封锁状态。
“副社长,我说一句话实话,要解决和燧人系的合作,前提是我们要摆脱华尔街的控制,同时……”朴胜利说道最后,小声了起来:
“同时帮助本土获得完全的独立自主。”
李富真瞳孔中缩,顿时语气严肃起来:“都听好了,刚才的话都给我烂在肚子里。”
“明白。”几个谈判团队的成员,纷纷点头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