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开局方式错误的人类文明-第23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么东西,但是,不妨碍他们认知到双方在战斗力和残暴程度上的硬性差距,别人家打仗还得喊个话,说点场面上的东西,飞船也得花点时间上弹,机动和热机,对地面攻击更是需要谨慎再谨慎,这种上来就是一路火花带闪光,天崩加地裂的火力倾泻,他们几时见过这种搞法?
由于无法定位得太过于精确,所以说的是一年以后到,实际上,从现在开始,好几个工作组就不得不长期住在在空间站里面时刻监控,以捕捉到大灾难爆发的瞬间景象,当然,为了避免忽视细节问题,这个镜组是可以拆卸的,可以运到下一个观测点去看重播,重播,再重播,直到人类把所有能够观测到的现象和数据全部记录下来为止,如果顺利的话,这次得到的东西应该可以研究好几十年,之后几十年的经费就不用花心思去编了,只需要说“我,科研,钱!”就行。
除了光学观测镜组这个庞大的部分外,射电观测等几个花钱相对较少的设备也在其他几个观测点展开,其中以位于4。8光年外,也就说4年后才能观测到**部分的那组遥测系统最为庞大,人类直接“BOOM”了一颗矮行星当底座,整个射电锅的直径接近1500公里,光是供电和维持的设施群就相当于一座小型的城市,可以说,光学镜组已经是这一整套玩意儿里面最便宜的一个了——为此联合国和五大流氓,哦,四大流氓今后十年的天文研究方面的预算差不多全进去了。
导致每一个进入控制中心和观测中心的科学家和工作人员在最初的狂喜之后,都显得有点战战兢兢的感觉,要知道,如果最后证实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或者说他们预估有误,这些东西得废弃掉一大半重新来的话,怕不是当天晚上就会被套麻袋带去墙根打靶,当然,这是一个夸张的说法,但是今后几十年内经费减半甚至被扣到几乎一毛不剩怕是免不了了——要知道,他们这次的奢华套装总造价已经超过了研究理论物理学的那帮子人的环月球对撞机了。。。。。。那些家伙像弄个环恒星对撞机已经很久了,只不过没钱弄而已。
环月球对撞机,全程是环月球轨道强子对撞机,通过聚变供电,现在则是通过光聚反应产生超高能粒子流进行约束和偏斜,最终撞击靶标或者对撞,研究高能态下粒子环境和制造新物质差不多全靠它,比如说人类心心念念许久的跃迁,高维虫洞之类的乱七八的黑科技,如果真的要实现的话,这种等级的对撞机是免不了的必要投入——理论上来讲,以目前的粒子对撞机的水平,要想达到接近宇宙大爆炸程度的状态,撞出黑洞之类的好康的东西——需要环太阳系对撞机。。。。。。。。。然而,问题就在于没有这种巨构工程,物理学进步就是这么慢,天知道能不能点出这种巨构工程所需要的技术水平来——这就是一个矛盾循环了。
不过,现在来说,造个环恒星和环太阳系对撞机也就是一个成本问题,超固体让它们可以抵御太阳潮汐力和超高温,甚至加上重岛超导元素等材料还能让太阳成为戴森环,为这套粒子对撞系统供能,而跳跃器和移位器让人类可以方便而且相对便宜的把这些组件送到该去的位置的,并且保证他们不掉进太阳,而且还能随时进行调整校对,所以,现在剩下的问题就只剩钱的事情了。
所以,那些玩物理学的都是一群喜新厌旧的人,哪天就看之前还宝贝得不行的环月球对撞机不顺眼,想弄个更大更Waaaaaah的对撞机,最好是能够撞出黑洞或者奇点之类东西的那种,至于说万一玩脱了怎么办,这就是跳跃器和那些人类没有殖民和开发的鸟不拉屎星系以及土著们的存在意义所在了——横竖不会炸了太阳系和地球,那就无所谓了,可以说,在宇宙距离下,以任何不以超光速扩散的东西,就是二向箔他们都敢找个星系什么的拍个看看是什么效果——如果有那种东西的话。
而现在,玩天文物理的还有那些地质的,考古的,甚至玩生物的都玩上了这么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奢华装备,如果不出个什么大成果,大概不用等国会把人套麻袋,那些物理学家就得提着撬棍来给这些“暴殄天物”和“浪费经费”的家伙挨个开脑洞了,嗯,物理意义上的脑洞。
然后,他们就看到了倒三观的东西。。。。。。。
靠近中心的恒星在瞬间拉长为了针型,整个第四旋臂的光学形象彻底扭曲,就好像把它整个压缩为了一个短小的方块,星辰爆发出远超任何时候的光芒,如海啸般的电磁波和引力波席卷而来,遥感阵列上的计算机在一瞬间进入满负荷状态,数据记录和自动分析结果在短短几秒钟内刷了数百页,当然,这一切都发生在微观世界或者说这样的巨型仪器所能感知的世界当中——对于普通人和大部分电子设备来说,只是轻微的有点噪声而已,甚至护卫舰上的引力波雷达都只不过略有波动,很快就被滤波系统自动屏蔽掉了。
如果把整个场面简单的用通俗的说法形容就是:“大洪水”,就好像洪水一样的无形冲击漫过一个个星系,将一切冲的支离破碎,除了滔滔水声和由超高能粒子流以及时空畸变所组成的“超光速”物质流外,什么都看不见,什么都不存在,不少靠近银心的行星就像是蜡油做的一样悄无声息的熔解,化为乌有,冲击直到旋臂中段才渐渐减弱,到末端才削减到还能留下一些生命种子的程度。
而这不过是持续上百年的洪灾的开头,只能算是一个较小的洪峰而已,真正的高峰还在后面,在这样的冲刷下,第四旋臂那副鸟不拉屎的场面都只能说是生命和自然的奇迹了,没有把银河系从四根主旋臂变成三根就算是不错了,但问题是,银心有啥玩意儿?不,重点是啥玩意儿刺激的?
“等等,我们得阻止他们!”“雪特!我也想到了!”一想到正在组装第二套爆破设备准备在鸟不拉屎的第四旋臂测试光聚爆炸阵列对于亚空间的相互作用的那帮子人,整个大厅内的所有人都感到一阵凉意涌上脊背——妈耶,你们这是在水坝和大堤上凿孔啊!嫌死的不够快是什么?
第1975章
联合国,安全理事会
“。。。。。。大致情况便是如此了。”“对策呢?”“目前来讲,有三个方案,其中第一个就是。。。。。。”“等等”中方代表举手,“是一共只有三个方案还是这是成功率最高的三个方案?”“两者都是,除去那些完全不可行的方案外,这三个是成功率最高的了。。。。。。”
“那我没问题了。”“第一个方案就是泄洪,这是目前姑且来说比较靠谱的方案之一,毕竟已经有文明成功过一次了,但是效果能够有多大,以及如何保持洪流定向冲击就是一个问题了,关于这部分,第四旋臂的灭亡文明没有留下任何记叙,或者说参与这个泄洪工作的文明痕迹都在靠近银心的位置,但是那里已经被完全摧毁了。”而且泄洪方案也只能保证灾难来时,牺牲一个旋臂来暂时延迟而已,而且在科学家们计算过之后,以当前的银心的不明亚空间裂隙的状态,再来一次泄洪指不定就会变成溃坝,到时候是什么场面就无人知晓了。
“那么,第二个呢?”“第二个是对冲”“对冲?”“是的,应该都有见过反应装甲吧?那种灾难是怎么引发的我们不知道,但是,它的表现形式很明显,就是光聚射流,所以,只要有足够的光聚炸弹。。。。。。”这么一说大家都明白了,原理很简单,如何对付一次定向射流爆炸?那就是引发另外一次小的爆炸,把射流推回去或者偏离开,“这是理论上成功率最高的计划,但是实际上可能是成功率最低的。。。。。。”
“为什么?”“我们不知道那个射流一共有几波,会持续多久,我们需要多少光聚弹,而且。。。。。。没人保证就算我们把这种光聚效应推开了,这么大量的光聚弹本身会不会对我们造成伤害。”就好比说串联战斗部一样,如果射流有N波,而人类只准备了N…1波的光聚弹,那么就会在最后一轮GG,而且,这个数量的光聚弹需要多少稀有元素和各种资源就无人知晓了,而且光聚弹又不是什么咸鱼武器,大量的光聚弹本身就能把人类炸得生活不能自理了,充其量是从他杀变成自杀。
“核天梯变种吗。。。。。。”人类集体回缩太阳系,在系外排列“光聚星路”只要灾难一开始,立刻从第一轮开始引爆,如果数量和时机恰好合适,这条星路就能像一柄不断磨损的利刃般将亚空间裂隙爆发的威力一剖两半,在乱流和洪流当中为人类开辟出一个小小的避难所和安全岛,但是问题就在于,那个灾难到底是什么规模的?第四旋臂是在开始前直接泄洪,但是,看那惨样,大概他们的泄洪方案还算错了——导致本以为安全的区域也被洪流冲的一干二净,只留下残破的行星和体积缩小,星等减弱无数倍的恒星(恒星物质被吹飞了一部分,引力**涉,引力约束减弱,恒星聚变反应减弱,物质沉淀进核心,换句话说,提前进入寿命倒计时。)
而且即便人类极为幸运的幸存了下来,面对茫茫数万光年的荒漠以及无数光聚弹炸出的禁飞区又该怎么办?过去虽然星河遥不可及,但是终究还是在那里的,无尽的资源,空间和知识就在星空某处,对于人类来说,这不过是一个可以努力的目标,可是用了这个方案的话,那么这个目标也不存在了,死刑变死缓而已,或者说一次延长了数千年的自我死亡而已。
“那么最后一个方案呢?”“发球机计划”“什么?”“用超固体覆盖一整颗行星,然后炸了银心的裂隙,将整个堤坝彻底摧毁,如果要灭掉一场大火,那就在它上面引发一次更大的爆炸!”“这计划我喜欢”毛子笑了笑,“说说看”“根据我们的预计,如果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稍微控制银心裂隙爆炸的方向的话,那么全部导向太阳系!”讲解者做了一个打球的姿势,“超固体是已知的可以抵御亚空间爆炸的物质,这样,将这颗星球就这么。。。。。。砰的一下。。。。。。”这是一个相当生动的说法,生动到了所有代表都往后仰了仰身体,“把全人类和地球打到仙女座去,然后?然后一劳永逸。”
“惯性怎么办?这就像是把人塞进轨道炮里面打出去啊!”“啊,这个问题不用担心,根据观测组的观测,那种情况下其实是产生了严重的相对论效应的,简单说就是,其实分解之后,对于我们的感知时间来说,加速度并不算太夸张,也就200来个G的过载而已。”“。。。。。。咳咳,48个G就能把人弄死了吧。”“所以,这个理论上几乎是100%成立的计划我才放到最后说,这个计划的问题就在这里,所有的前置准备都不过是成本和时间的问题——但是,我们人类怎么活过这个过程才是重点。”
“等会儿,就算是200个G的持续加速,我们需要等待5200年?”“不需要,因为亚空间冲击在一定程度上达成了令时空折叠的效果,换句话说,对于我们来说,只是一次极为难受的跳跃或者说真正的跃迁而已。”“如果是空间折叠的话,那个过载。。。。。。”“你该不会以为亚空间爆炸的射流冲击在超固体表面上,我们不会被正常的,打出去吧?”讲解者强调了“正常的”三个字。
“那么,有没有可能。。。。。。”中方代表想了想,“我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