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茁壮的草根-第7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这趟回来可不轻松,因为随车托运了赵伟四大箱的录像带。

    决定这件事的时候,他没有再考虑征得赵伟的同意,虽然当时根本找不到他,但是即便赵伟就在边,他也会坚持这样做。

    在家休整的这三天,宁向东去拜访了丁启章。

    丁老这次并没有询问他的来意,也没有关切的了解工作的事。

    而是与宁向东杀了一盘象棋。

    不用说宁向东输得一败涂地。

    他原本以为丁启章是借着这盘象棋,要跟他谈一些什么,而事实上什么也没有谈,只是单纯的想考教一下他现在的象棋水平。

    并原的一切都显得温馨而轻松。

    这种轻松的感觉,甚至让他去宁宝隆看看的想法都没有。

    宁向东就这样痛痛快快享受了几天,在家里陪父母聊聊天,收拾收拾自己的房间。

    整理书桌的时候,他再次看到了从服务站拿回来的那本技术手册。

    当时他顺手丢进了废纸篓,不经意的看到了最后一页,那枚写着二阶堂三个字的印章。

    宁向东心里一动,又把技术手册捡出来,放进书架。

    三天后,宁向东来到石总工办公室报到。

    这是石宗勤专门要求的。

    敲开房门后宁向东走进去。

    石总工一看到他,直截了当的说道:“宁向东同志,鉴于你在并原连轧厂和武汉钢铁公司连轧厂的表现,我们决定对你的工作进行重新安排,经过向总司请示,将你调到鹅岭的鹅关蛭石矿工作。”

    “十八盘,在山尖,离天三尺三……”

    这是在并原流传的形容鹅岭的顺口溜。

    “那里是不是每星期才能回一趟家?”宁向东问道。

    “对,”石总工点点头:“你有什么想法吗?可以跟组织上提出来。”

    “没有想法,”宁向东平静的说道:“我服从组织分配。”

    第二卷终


………………………………

第三卷  吾辈岂是蓬蒿人


………………………………

一百一十三章 山坡羊

    鹅岭在并原市区的最北边,与平口地区接壤,将近四个小时的车程,中间隔着无数起伏的山坡,几乎没有平路。

    宁向东五点半起,到了汽车站六点过一点儿。

    开往鹅岭县的公交车每天只有两趟,早晨这一趟和下午一点半一趟,而且只到鹅岭镇镇政府所在地的陈村,要想去鹅关矿,还得乘坐并钢专门的车直达,倒是不用买票,只需出示工作证就可以。

    早晨的候车室简直人满为患,每个人携带的行李也多,大部分都是陈村镇附近的村民,他们来一趟省城不容易,每次都尽可能多带些东西回去。

    候车室一片嘈杂,宁向东在拥挤的人群中好不容易来到售票窗口,却被告知去鹅岭不用提前买票,上车再买。

    再次挤出人群,来到停车场,宁向东暗吸一口气,去鹅岭的这辆车是整个并原汽车站最脏的一辆车,而且是唯一先上车再买票的客车。

    车上堆满了各种货物,过道上则堆着很多纸箱,里面藏着说不清来源的破烂,有两个箱子里散发着古怪的气味,外面蹭满了说不清楚来源的黑黄色夹杂的油腻,宁向东小心地避让着,还是将衣服弄脏了。

    发车之时,过道里也挤满了人和货物,乘客们却不以为意,大声喧闹着聊着天。

    宁向东旁边是个抱着婴儿的妇女,正满不在乎的开着怀喂孩子,搞得他只好一直扭头看向车外,几乎扭成落枕。

    没有等待多久,公交车就走了,并且很快提起车速,一路向北疾驰。

    估计坐这趟车的人都知道时间,每天就两趟,错过了就得等第二天,所以这条线也是少有的人等车,不像其它班车,经常坐不满,往往开出车站,速度还是慢的像蜗牛,售票员在沿途一路吆喝着路边的疑似行人上车。

    很快驶出并原市区,走了一个小时,路越来越烂,也越来越窄,乘客的衣服也越来越破,越来越脏,满车都是带着话把子的粗俗谈笑声,几只公鸡经过一大早晨的折腾,似乎才缓过神来,“喔喔”的开始打鸣。

    又走了一段路,进入山区了,公路也开始质变,一个坑接着一个坑,大坑着小坑,客车就如行驶在大海里的船一样东摇西晃,宁向东坐在靠过道一侧,已经与破纸箱进行了无数次亲密接触,衣服上蹭满了无数不明污渍,迫不得已和陈村人民群众打成了一片。

    四个小时以后,终于到了一个破破烂烂的小镇,公交车开进一个同样破烂的院子,到达了此行的终点站。

    宁向东随着老乡们走出院子,一眼就将这个小镇尽收眼底,他知道乡镇条件差,来之前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只是没想到这么差。

    扭头看了一眼后的院子,只见上面写着陈村两个字。

    镇子的街上倒是闹,不时有赶着羊群的老乡经过。

    羊是鹅岭的特产,质好,腥膻气少,享誉平口地区和并原市。

    当地人普遍认为,鹅岭山坡羊的质量不次于宁夏的滩羊,但是因为缺乏宣传和交通困难,好口碑只能在当地流传。

    尽管羊群基数大,但消费市场小,价格就很便宜,不过老百姓还是愿意养,因为养羊成本低廉,当地采用的是散养方式,羊群白天漫山遍野自己觅食,晚上回羊圈睡觉,完全不用cāo)心。

    而且这十几年来,过去就很少见的野狼也不见了踪影,只要做好防疫措施,再刨除养两只放羊狗以外的成本,几乎没有损耗,所以山坡羊成了当地山里人唯一的额外经济来源。

    路上的羊群接连不断,再加上偶尔慢吞吞晃过去的老黄牛,间或一两条散养的家狗在路边追逐玩耍,给了宁向东一个错觉,这里的生物比人还多。

    在路边拦住一个看上去急匆匆的老乡打听并钢的乘车点,顺便问了下怎么这么多羊群都来逛街了,才知道陈村每月有一次的牲畜集市,这个月正好是今天,附近的老乡们都忙着把自己家养成的牲口赶过来卖。

    老乡听宁向东打听并钢停车点时,眼前一亮,暗中打量了一下宁向东,言谈举止像是省会并原来的模样,立刻起来:“娃子,你是并钢的?”

    看到宁向东点头,老乡高兴的说道:“那你一定去我家看看,我家里还留着几只肥羊,你们鹅关矿食堂都买我的羊,味道美得很!”

    宁向东明白了,山坡羊销路就那么几条,而且每个销路买一次要等很久才会再买,毕竟羊和大白菜不一样,谁也不可能顿顿吃,眼前这老汉是抓住一切机会推销自家的东西。

    想到这里宁向东心里一动,问道:“你家在哪儿?”

    老汉忙连忙指着远处一道山梁:“近球的很,翻过去就到了。”

    同时顺手一把拉住宁向东的胳膊:“要不跟我过去看看?”

    “今天可不行,我还得赶到鹅关矿!”

    陈村到鹅关矿少说也得一个多小时,而且全是山间窄路,连乡村道路的质量都不比不上,是并钢为了运输蛭石临时开辟的一条线。

    当初并钢修这条路的时候,考虑到专线专用,而且蛭石本很轻,本着够用就行的想法,没有在道路基础上多下功夫,平常也没有派人进行维护,因此过了几年后,路面越来越差。

    然而,这条路却被当地老乡看上了。

    没有这条路之前,沿途的村子想出山,都走自己村口的土路,翻山越岭的人畜行走还好些,但是一带东西就艰苦了,稍微大点的东西想搬进搬出,就得人扛马驮的折腾,经常在山里一两天也出不去进不来。

    并钢开出的这条路简直成了天路,沿线老乡自发维护,发现有坑就拿碎石垫起来,虽然车辆通过依然艰难,但老乡们无所谓,反正他们主要是步行。

    问清楚了并钢停车点,宁向东看看头已经偏西,忙急匆匆赶了过去,他要赶在天黑前到达鹅关矿,在山里开夜车可不是闹着玩的。

    停车点的车是一辆212吉普,宁向东出示了工作证后,司机立刻就走,他当天还得再赶回来,看着比宁向东还着急。

    今天前往鹅关的人只有他一个,听司机说经常几天都没人上去。

    车子一出陈村就进了山,路面果然很烂,即使212越野能力在当年也算很强大,但是依然开不起来,司机一路蛇形躲避着坑洼,动作极为娴熟。

    翻过一处山尖时,一条山谷出现在道路一侧,此时车子在最高处,眼前视野开阔,斜阳照耀着裂谷,满山金黄的秋色美得令人窒息。

    宁向东瞬间上了这个地方。


………………………………

第一百一十四章 现实很骨感

    鹅关矿的办公室在梨树坪村,蛭石矿就在附近的一处山里。

    蛭石是一种天然无毒的无机矿物,成品颜色黄褐色,表面有云母状的反射光,开采出来以后,还需要高温烧制才能变成适合使用的膨胀蛭石。

    鹅关矿生产的蛭石经过严选后,质量上乘的几乎都被并钢耐火材料厂拉走使用,用于生产高炉内部需要的耐火砖,这些耐火砖的最高使用温度可以达到一千一百度左右,完全能够实现并钢的自产自足。

    所以,尽管鹅关矿位于荒山僻壤,但因为蛭石的不可或缺,使得耐火材料厂在并钢各个分厂的组成结构中属于相对重要的地位。

    212司机把车子停在村口一片平整的场地后,看到宁向东只背着一个双肩包时,才吃惊的问道:“怎么没带行李过来?”

    “不是厂里给配发吗?”

    司机连连摇头:“那些破被褥哪能用,多少年都没换过棉花了。”

    宁向东一听,明白矿上的条件有点差,说道:“先凑合着再说吧。”

    “就怕你连凑合也凑合不来。”

    村里的路全是土路,只是一些坑洼的地方铺了石板,看着上面雕凿的痕迹,宁向东问道:“村里有石匠?”

    “有,”司机重重的点头:“有正经的好石匠,会雕刻的那种,只是这些年都被吸引到山外边去了。”

    梨树坪以前有祖传的石匠手艺,计划经济时代都在村里呆着混大锅饭吃,现在好手艺的都出山赚钱去了。

    培养一个石匠要从小开始,师傅们都走了,小学徒没人带,如今面临着断代的危险。

    这种现象在改革初期的年代里非常普遍,看到自己身边有人致富,就都想着挣快钱,没人愿意花时间下功夫吃苦学艺,传统技艺停滞发展了很多年,直到后来,随着改革深入和思想的成熟,很多人渐渐开始回归,并且一些青年人也开始学习传统技艺。

    “到了,就是这里。”

    宁向东顺着司机手指的方向看过去,眼前一座破败的院子再次刷新了他的认知。

    刚才在山下的陈村镇所看到的破旧程度,跟这里相比简直就是豪华。

    司机在旁边观察着宁向东脸上的丰富表情,乐不可支,他太熟悉这样的情景了,几乎每个人第一眼看到蛭石矿的办公地点都是这样。

    送到这里后,司机原路返回了,他还得返回陈村镇。

    虽然回去后就天黑,不需要再送人上来,但是他也不愿意在矿上留宿。

    宁向东看着司机的背影,心里有点忐忑不安,这里的条件,恐怕真的很差。

    走进院子,里面空无一人,迎面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