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茁壮的草根-第6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之后的几天,家里会多几块布,妈妈霍敏芝不但会做衣服,还会做鞋,过节的时候,他们兄弟姐妹三人就都有新衣服穿,这是最开心的时刻,可惜宁向东一直没穿过新鞋,全是捡他哥剩下的,最多换个鞋面。

    那个时代的衣服都是穿到破才当做墩布头和抹布再利用,鞋子永远都是把那双塑料底磨透才换掉。

    似乎就是一晃眼,边这些熟悉的场景悄然无踪了,书桌的抽屉里还有好几捆金阳省粮票和全国粮票,也在自己不留意的时候变成了收藏品。

    现在倒好,没有像父母那样每月到银行存款,反而要向银行借钱了,且不说这事能不能行得通,一想自己以后要背着债务过子,这个心理压力过于巨大,宁向东有点承受不住。

    难道说选择开店经营的模式错了?摆地摊那段子,很短暂的时间就赚到了父母一两年的工作收入,实在是轻松加愉快,完全没有需要考虑风控的顾忌。

    是什么带给自己很容易赚钱的错觉?想来想去,宁向东忽然明白了,他们当时虽然无需考虑风险,但也同样没有想到当时恰好处风口,如果并原没有推行地摊经营,并借此推动经改,也不会间接促成二塑按正品价格全盘回收他们手里的产品。

    世间一饮一啄,皆有可寻之迹,这次一步步推到了借贷的边缘,又属于怎么的定式之中呢?

    宁向东分析的思路对了,但他却不知道这条思路上死了无数创业的人。

    危险和惑并存,美梦也是魔鬼制造的蜃景,看不清潜在的风险,他不敢采取行动,可不采取行动就只能这样半死不活,这种资本积累的过程靠一次次的幸运根本不可能实现,经营品种的单一也造成了现在的局面,而这种局面之下取得的利润,也毫无扩大经营规模的能力。

    这是一个死循环。

    宁向东吓出一冷汗,心乱如麻。

    此时天色渐晚,自己在江边枯坐过久,错过了食堂开饭的时间,他想了想,干脆去辉伯的小酒馆要一碗干面垫垫肚子,顺便看看梦风。

    辉伯照例没有出现,宁向东也没有打听,看李梦风一脸平静的样子,似乎并不担心辉伯。

    也许这老爷子走之前都交代妥当了吧,如果这样的话,李梦风多少也该流露出一些信息啊,现在的况是一切如同从前般自然。

    宁向东坐在桌子前,却捧着碗吃饭,李梦风在柜台那边看到,笑盈盈走过来:“东哥,把碗放到桌子上好伐,看上去像个干活的扁担。”

    宁向东咧嘴一笑:“习惯了,每天在炳叔那里干活像打仗,吃饭也是抓紧时间吃。”

    他刻意引出炳叔的名字,同时仔细观察着梦风的表,梦风脸上毫无波澜

    “东哥呀,你怎么一副苦大仇深的模样,有心事啊?”梦风看着宁向东深锁的双眉,关心的问道。

    宁向东一惊,看来相由心生是真的,打算举债的事都表现在脸上了。

    “有心事撒?那干嘛不去寻清静去?”梦风接着说道。

    “哪里有清静可寻,到处是人,到处都是烦恼啊。”宁向东放下饭碗,被李梦风问的勾起心事,胃口也没了。

    “为撒子不去归元寺?那里不是清静地吗?”李梦风眨眨眼:“我好烦的时候就跑去那里坐。”

    对呀,怎么把这处所在忘得一干二净。

    第二天,又是中午才有时间,倒不是怕在归元寺也遇到熟悉的扁担,而是因为石总工到来在即,宁向东被刘主席盯着,天天在车间上班。

    吃罢午饭,赶到归元寺,才发现想找到常山大师并不容易。

    上次是因为龚强跟保洁僧发生口角,机缘巧合遇到常山师出来调停纠纷,这次再来,整个寺庙内空空dàng)dàng)。

    也许是时间不对,和尚和居士一个都看不见,院落里安安静静,连树上的鸟儿都不鸣叫了。

    怕是都在午休吧,宁向东边走边想,先到大雄宝拜了拜,也没有许愿,虽说自己不太迷信佛教,但还是发自内心的尊重,佛教里的大智慧,开悟了很多心有芥蒂之人,要不有句话说:佛教是世界上最好的心理学。

    绕过大,来到藏经楼,上次就是在这里邂逅常山大师,此刻大门紧闭。

    中午的天气实在炎,宁向东一路折腾过来,此时口渴难耐,也不知道归元寺的饮用水在何处,于是打算先找处凉坐下来休息一会儿,恰好看到一颗参天老树状如伞盖,树冠遮出一片凉,下有一条长椅正好纳凉,美中不足的是,有一人横卧椅上。

    宁向东看到那人屈膝蜷卧,脚下尚余一处空当,自己找不到常山,心中烦,看到这处空当再也忍不住,陉直走过去坐下。

    股刚刚挨着座位,睡卧之人的脚就踹了过来,宁向东大怒,挥起老拳打在那人股上。

    那人吃痛,翻坐起,宁向东一看,不由笑了,正是上次罗汉堂的保洁僧。

    “原来是耀相师父。”宁向东打个招呼。

    和尚坐起来,看了他半天:“你是谁?”

    “我是我。”宁向东心中暗笑,哲学里的老段子。

    果然,和尚又问:“从哪里来?”

    “从来处来。”

    过了半天,耀相像看傻子一样看着宁向东,说道:“你来这儿就是为了装大尾巴狼?”

    “……”

    宁向东这才发现会错了意,他以为和尚说话都是绕着说,没想到耀相这么接地气。

    “生活上遇到点麻烦,想来找师父开解看看。”宁向东叹了口气,说出心里话。

    “生活都不会了?你是孩子吗?”耀相伸手从眼角搓出一粒眼屎,瞪着宁向东:“一天又一天,不就是生活?”

    “呃……”宁向东有点尴尬了:“一天又一天的生活,会,怎么一天又一天的过,不会……”

    “怎么过?你怎么想的就怎么过,”耀相看着他:“其实你来这儿,心里不早就有了答案?”

    “我是出家人,出家是为了来生,我是保洁的,保洁是为了今生,既然有生,那我来问你,怎么能得活?”

    这回宁向东不敢造次,认真思索了好半天,才说道:“一三餐,就是为了活着。”

    “善哉,这就是生、活!”耀相站起来,整理一下上的僧袍,摇摇晃晃向罗汉堂走去。

    宁向东呆呆的坐着,看着他的背影消失在门后,忽然想起小时候,看到院子里上了年纪的老人,也是这么终枯坐,一天又一天,那时候不理解他们为何会这样,现在似乎明白了,目之所及,皆是回忆,眼之所见,皆是遗憾。

    生,我已矣,活,亦我矣,贷款这件事,老子干了!


………………………………

第九十七章小庙大神仙

    下定决心贷款的事后,宁向东给赵宝库打了传呼。

    这笔钱最终是用于宁宝隆的经营,三名股东人人有份缺一不可,龚胖子提出的倡议,宁向东这儿是完全接受了,赵宝库远在深圳未归,还不知道自己这两个合伙人动了大心思。

    “这是大事啊向东,我一时半会答复不了,”听宁向东说完近况后,赵宝库思索了一会儿,说道:“不过初步同意这么干,只是找哪家银行能同意个人贷款呢?”

    这个时代虽然比前几年有了飞跃式的进步,但是个人贷款在全国也是闻所未闻,赵宝库震惊于这个小舅子的胆量,居然把融资的主意打到国家的钱包里,却不知道这个主意来自于何萍的随口一说。

    在当时改革进程完全以政府引导的时代,任何政策上的变动,像宁向东这种小生意人是没有任何察觉的,他们只知道埋头经营自己的小圈子,反而是国际资本大鳄一直对中国这个新兴的经济体觊觎已久,随时准备一口吞噬这个亚洲资本里刚刚开始成长起来的肥美的羊羔。

    国有银行一向高高在上,从来只针对企业甚至大型企业放款,别说个人,就是规模小点的厂子也没有向银行贷款的说法,有多大锅,煮多少饭,量力而行是自古以来的习惯,虽然这段时间常常听到金融改革的风声,但是即便改,也不会这么大的魄力吧,改革的命脉是经济,说成大白话就是国家要做买卖赚钱了,既然国家要做买卖,更不可能再借钱出来给个人干了,那么,鼓励个人贷款或许是个谣言?可谁有胆量放出这种谣言,而且怎么想到这种说法的?常言道无风不起浪,说不定国家已经有了这样的想法呢?

    赵宝库反复思量不得其法,看看计时器,这通长途电话又打的超过了三分钟,实在疼,心想这么大的事干脆回去面谈,远隔千山万水也不是说事的态度。

    “我马上回并原,向东,你最好看看也找个时间回去一下,咱们三个最好见个面,好好谈谈。”

    宁向东一听赵宝库叫自己回去,当时心里就发了怵,目前单位上下从严要求劳动纪律,远不是刚来那阵子管理松懈的状态了。

    况且石总工眼看着就要过来,刘元贵对他们质监站抓的一刻也不放松,自己找什么理由能避免连轧厂两大巨头对他的注意,才是当务之急。

    这一瞬间,他忽然觉得自己也是个人物了,居然能让连轧厂的高层注意到自己这样的草根民。

    就差李铁了,宁向东自嘲的想到,要是连李厂长也开始注意到他,或许真的修成大神了。

    丁启章的话浮现在他脑子里,凡事要透过表面看清内涵,人们为什么会注意你?是因为你本还是因为你的附加值?

    能让刘元贵关注的是后的丁启章,石总工的护是因为老妈霍敏芝,丁启章的照拂因在老爸宁鉴良。

    其实丁老的关是最复杂的,未尝不是卸任多年,在看似淡泊的退休生涯里,想在他上烙印上自己当年的影,这是一种寄托,或者叫厚望,也是生命的延续。

    没有借口回去,那就创造借口也要回去,宁向东打定主意,当晚下班后,来到刘元贵下榻的房间。

    “这是什么?”刘元贵奇怪的看着宁向东递过来的盒子。

    “一盘录像带,”为了有个来这里的借口,宁向东偷偷拿了赵伟一盒录像带,对刘主席神秘的暗示道:“这里面都是你想看的……

    听到录像带,刘元贵如临大敌,严肃的盯着宁向东,说道:“小宁!你这个同志虽然平常散漫了点,但是本质非常好,没想到现在搞一些污秽不堪的东西拿给我。”

    宁向东看着他的一脸正气,有点哭笑不得,说道:“这里是十大古曲,中央音乐学院精选的。”

    “哦?是音乐学院出的那个带子?!”刘元贵惊喜的站起来。

    这盘带子他早有耳闻,最初音乐学院采选这几个曲目是为了教学使用,却无心插柳柳成荫,从此遴选出来的十大古曲成了国内古曲的代表。

    而且,当时为了录制这几首曲子,还专门去深圳找了全国最先进的录音棚,制作完成后,发现效果相当好,便用母带少量录制了一批在市场上出售,收回成本后便没有再版。

    刘元贵是吹唢呐的,对民乐向来不释手,可惜一直苦于没有机会搞到这盘录像带。

    “既然是这盘带子,搞得那么鬼鬼祟祟干什么?”刘元贵接过带子,埋怨道。

    “那您为何首先会想到污秽不堪?”宁向东奇怪的问道:“难道……”

    “你为何又有此一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