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综艺我为王-第2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没有人比他们这些商人更精明了,一部电影有没有成功的可能,没拍之前他们就算过账了。
  至少得有50%的回本可能性,才能投资吧?
  可《1942》回本的可能性还不到30%,不,10%都不到。
  这种情况,指望王家两兄弟靠人情投资,恐怕不现实。


第343章 1942(一)
  冯裤子想拍《1942》可不是脑袋一热,而是将近20年的执着。
  他本身就出生在一个饥荒的年代,90年代看了刘振芸的小说,痛哭流涕,想拍。
  可十几年过去,没有一个人敢投资,甚至连剧本都过不了审。
  其实当年要不是《我是你爸爸》被禁,冯裤子不至于转型做喜剧电影。
  他本身是想做悲剧的,搞艺术的,骨子里多少有些悲天悯人的情怀在。
  但因为他身边经常接触的都是大院子弟,所以身上难免沾染了一股‘嬉笑怒骂间名利双收’的影子。
  这就导致在他身上出现了一种很矛盾的现象,一面做着极其公里的商业喜剧。
  一面又想通过各种沉痛的题材,来表现自己不比任何人差的导演实力。
  进而造成了他现在颇为偏激的想法:妥协一部、任性一部。
  老子帮你拍一部赚钱的电影,你用赚到的钱满足我的小任性,大家谁也不欠谁,公平。
  但如果没有梁栋的出现,恐怕他还得再忽悠王家两兄弟一年,才有资格拿到拍摄资金。
  他也不傻,知道这种电影拍出来结果不会太理想,所以从来没想过用自己的钱拍摄。
  就跟很多搞文艺电影的导演一样。
  他们骨子里清高,觉得自己拍出来的东西高雅,不是低俗大众能明白的东西。
  看不起观众、理解不了自己失败的点在哪,这是他们的通病。
  但问题又来了,如果他只是想表达自己的想法,拿自己的钱拍完自己留着看就好啦,何必上映濡染观众眼球?
  呵呵,还是那句话,没有一个傻子。
  他们不知道自己的电影晦涩难懂,一般人看不明白吗?
  他们当然知道!
  不但知道,还很清楚这种电影拍出来就是赔钱货。
  但区别在于赔的是谁得钱,投资人的钱可以随便赔,反正老子拍完了,你也不能杀了我要钱。
  可赔的要是自己的钱,那是坚决且绝对不可能的事情。
  冯裤子也一样,他自己完全有能力攒两个亿筹拍《1942》,但他不会这么干。
  所以他想出了‘妥协一部、任性一部’这个好主意,而且学会利用自己的优势来倒逼王家两兄弟。
  理论上来说,梁栋就是他给自己找的后路,也是用来跟王家两兄弟谈判的筹码。
  而主动申请拍摄《非诚勿扰》,则是他给梁栋的见面礼。
  瞧?我帮你挣钱了吧?礼尚往来,现在轮到你帮我了!
  这不,春节假期后的第一个工作日,梁栋正准备带着柳施施回魔都呢,冯裤子一个电话找了上来。
  “梁董,有时间吗?我在蜜云这边摆了一桌。
  请了以前东来顺的老师傅过来,咱们一边涮火锅一边喝酒一边聊?”
  梁栋无奈:“冯导,不是我不给面子,我正准备回魔都呢,公司一堆事儿~”
  “哎呦,看来我这个电话打的不是时候,梁董日理万机。
  不过今天不少朋友都在,没有外人,就是自己人在一起喝点小酒闲聊,偷得浮生半日闲嘛~”
  梁栋还要拒绝,冯裤子突然来了句:“不止我们几个大老爷们,还有一群美女。
  梁导您不给我面子可以,但不能不给美女们的面子。”
  话说到这份儿上,梁栋还能说什么?
  只好临时取消机票,跑了趟蜜云,至于柳施施,暂时给她送回爸妈家。
  蜜云一座半山腰上的小院儿,不知道是哪位京圈大佬的聚会场所。
  小院儿门前停了三五辆豪车,还没进门就听见里面传来各种劝酒叫好的声音。
  梁栋一看表,现在还不到11点,大白天的,这就喝到半醉了?
  捏着鼻子敲门进去,没想到还有人守门。
  大冬天露着半条胳膊纹身的家伙拉开门。
  虎视眈眈的看了眼梁栋,随即露出笑容:“梁导您来了~”
  梁栋点点头,迈步跨过门槛,院里支着篝火,大师傅正在屋檐下切肉。
  一旁还有腌渍好的全羊,看来是为了晚上的烤全羊做准备。
  大冬天一边赏雪一边吃羊肉,不愧是满清遗老遗少们的做派,会享受。
  纹身男引着梁栋穿过中堂来到后院,这里才是他们聚会的地方。
  梁栋一进屋,满屋子人通通站了起来。
  “梁导来了?”
  “梁董,您可来了,就差您了~”
  “梁导好~”
  各种问候声不绝于耳,梁栋打眼一扫,约莫十来个人。
  除了三两个脸生的美女,剩下这些位都在娱乐圈赫赫有名。
  光是京圈后宫嫔妃就来了好几位。
  包括‘皇太后’宋眈眈,‘皇后’许晶蕾,皇贵妃‘许情’,太子妃‘白柏禾,还有共同的情儿淑琪。
  男的不用多说,冯裤子窜的局,肯定不会邀请太多比他地位高的人。
  包括葛大爷和张国利都是陪衬,另外还有一位刘振芸,算是他的御用编辑。
  另外两位不认识的中年男子,估计是冯裤子团队里的人。
  冯裤子一把拉住梁栋的手,就往他旁边的空座引,一看就是给梁栋留的。
  “都不是外人,就不用介绍了吧?”
  宋眈眈一副大姐大的姿态:“冯导,您跟我们梁董是熟人,可以不用介绍。
  我们这些没见过的,还指着梁导赏饭吃呢。”
  瞧这话说的,既放低了姿态,又暗捧了梁栋一句,还不忘通过玩笑拉近关系,厉害。
  “是是,眈眈老师说的对,我认罚。”
  冯裤子举起酒盅一饮而尽,看来已经喝上头了。
  梁栋谦虚道:“大家就别跟我客气了,就像冯导说的都是自己人~”
  淑琪在葛大爷身边起哄:“既然是自己人,冯导自己罚一杯了,您可来迟了呢~”
  众人看向他,似乎想看看他接不接招。
  梁栋可不是装B来的,喝就喝呗,也不矫情,拿起剩的不多的分酒器,一口干掉。
  这一口能有小一两的量,烈酒入喉穿堂而过,热乎乎的小屋内叫好声连成片。
  冯裤子特意把梁栋安排在他和许情之间,这个安排可是意味深长啊。
  刚坐下来,许情一双狐狸眼春水荡漾,轻轻靠近他柔声道:“梁导,很高兴认识你~”
  “哎呦,许情姐,这话得换我说才是,你可是无数男人的梦中女神,认识你才是我的荣幸~”
  冯裤子立马打趣:“瞧?我说什么来着?咱们许大美女的魅力,无人可挡!”


第344章 1942(二)
  跟娱乐圈的人吃吃喝喝,永远不缺好听的声音。
  都是虚伪人群中拔尖的人物,阿谀奉承是必备技能。
  尤其在梁栋如今的地位和权势下,眼前这些人,都是他可以拿捏的对象。
  只不过没必要,太麻烦。
  现切的羊肉下锅就变色,嫩滑无比,沾上芝麻酱调的小料,跟川渝火锅是完全不同的滋味儿。
  小酒配着羊肉,这帮人是真会享受。
  约莫到中午,没让人继续加碳,这一轮吃的差不多,该聊点正事了。
  十几个人移步偏厅,暖炉烧的很热,再沏上一壶热茶,配上瓜果点心,开聊!
  “梁董,关于《1942》您有任何疑问都可以提,我和振芸知无不言。
  国利是我预定的男主角,他也看过本子,我觉得没人比他更合适。”
  梁栋跟他要了根儿雪茄,借助雪茄的香气,缓一缓酒劲儿。
  其实站在一名导演的角度,他认为《1942》应该拍。
  前世他在电影院看的这场电影,即便已经自认心硬如铁,但还是忍不住眼眶发酸。
  电影结束之后,回家平静了很久才缓过来。
  对于普通观众来说,可能情绪的波动归咎于煽情音效在作祟,并非来自优秀电影的感动。
  但他是看过刘振芸的原版小说,其实最开始也不是小说,更像是纪实文学。
  当年也是为了完成朋友给他的‘任务’才写的,
  一九四二年夏到一九四三年春,豫省“水旱蝗汤”之灾袭击全省一百一十个县。
  殃及灾民五百万,饿死三百万人之多。
  与当时的其他大事相比,这件事似乎未引起历史的注意——
  宋三妹访美、甘地绝食、斯大林格勒大血战、甚至是丘吉尔的感冒。
  彼时的世界重心是白宫、唐宁街十号、克里姆林宫、希大爷的地下掩体指挥部、东京和山城。
  对于豫省的惨况无人问津,但不管过了多久,历史就在那里。
  而刘振芸本身就很擅长关注底层小人物命运的文字。
  据说他本人就是当年灾民的后代,因此,对这300万受难人有着浓烈的私人情感。
  刘母为其外祖母在逃荒的路上所收养,饥饿的时候,刘母不断地舔外祖母的手腕,直到白骨森森。
  但小说不仅仅是一次寻根,还有在苦难环境中,复杂的人性表现,赋予其无限张力。
  刘振芸以一种调查体的方式,来记录当年发生在他家乡的那段历史。
  似乎看不到任何的情感倾斜与价值批判,非常冷静地讲述着当年真实发生的事情。
  但电影肯定不能原封不动的照搬文字,为了能上映,为了能够过审。
  真正呈现在观众眼前的,恐怕只有历史的一部分。
  但即便如此,也足够触目惊心。
  从这个角度讲,梁栋是赞同冯裤子拍《1942》的。
  但他身上还兼着公司老板以及投资人的身份,就不得不考虑更现实的问题——钱。
  冯裤子拿出一整套剧本,包括人物小传和分镜头,可见他准备的充分程度。
  刘振芸的剧本以地主老范、长工栓柱、佃户瞎鹿与媳妇花枝一家等灾民的逃荒之路为主线。
  以美国《时代》周刊记者白修德等人的四处斡旋、常凯申当局的不堪境况为副线。
  比小说更立体生动地再现了面对天灾时,这个民族所表现出的精神。
  老范,范殿元,曾经是为富一方的地主。
  只想着在大灾之年安安稳稳的度过,只不过在一群灾民的暴动中丢了城寨。
  儿子死了,土地丢了,只得跟着灾民一起逃难。
  在逃难初期,他自持有着大把的粮食,安慰自己与家人道:
  别人是逃难,我们家是避灾,等到灾荒过去我们依然是富人。
  可是这一路上,先是被打了败仗的果党逃兵抢走粮食。
  紧接着刚刚为家里传宗接代的儿媳,因生病不治而亡。
  等逃到了神都,当地衙门虽然出手赈灾,可他们却未身处在划定的灾区范围内。
  老婆承受不住打击断了气,女儿为了吃上一口饭,将自己卖给了妓院。
  千辛万苦终于到了三秦之地,却被告知不再接收难民,在慌乱中捂死了自己的孙子。
  从最初一家人的避难,到最后一个人的孤独。
  老范开始一步一步往回走,只为能死得离家近一些,落叶归根。
  至于另一条线上的常凯申,又是另外一副面孔。
  因为种种原因,电影中常凯申这条线没有特别细致的描述。
  他一开始似乎并不相信灾荒,或者说不信灾荒很严重,更不敢想有人吃人的现象。
  在电影中,是由一位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