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褚时健:影响企业家的企业家-第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玉溪卷烟厂有两台六吨半的锅炉,一台坏了。当时玉溪卷烟厂整个的复烤和卷烟全都依靠这两台锅炉,坏了一台就意味着那些新入库的烤烟无法复烤,不仅烟叶有变霉的危险,而且可能导致停产,那样的话,锅炉坏了就会演变成一个全局性的问题。但是,这些国有企业的员工和领导似乎早已习惯了这样的“大场面”,丝毫没有惊慌失色,而是处变不惊,大多数人甚至带着“和我无关”、等着看好戏的心情。

    那时,玉溪卷烟厂刚刚有起色,头年缴纳的税收也大幅增加。为了让这些财税大户理顺生产,云南省经贸委还在下面专门成立了一个生产指挥部,而锅炉一停,必然影响到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所以,云南省经贸委一位分管生产指挥部的副主任目丁着褚时健,要求每半小时汇报一次修理进度。

    褚时健到现场看了看坏掉的锅炉,就先找修理组的人商量,把计划定下来,希望尽快修好,不然造成的损失很大。他提出,要用四天时间把锅炉修好,但修理组的职工认为不可能。双方发生了如下对话:

    “四天?不可能。”

    “那要多久?”

    “40天。”

    “那个耐不住(受不了),烟叶要霉掉多少?烤烟我们也要停掉,你40天会了得?”

    “那我们不敢整(修理)了。”

    修理组的员工想撂挑子走人。他们告诉褚时健,上一次锅炉坏的时候,原来的厂长(那时叫革委会主任)张某(后来当宣传部长去了)亲自指挥,48天才修好。

    “我们看您稍微懂点儿,让您八天。”

    语气中充满了挑衅。

    褚时健不像一个企业的领导人,反倒像一个外交部的谈判官,此时,谈判陷入了僵局。

    但褚时健没有停下来,与此同时,他让分管设备的副厂长去找厂里唯一的工程9币,要分给他一项工作,因为锅炉管子弯的幅度不同,安放这个弯管要懂技术。

    “我不会做。”

    “不会做?你大学不是学机械的吗?怎么连这个都不会做?”

    工程师和副厂长吵了起来,他只有回来找褚时健。

    “他不懂,从下面找个懂的来。”褚时健说。

    褚时健准备行动了,其实他心里有谱,在戛洒糖厂的时候,他自己就修理、改造过锅炉,并曾把一个四吨的锅炉改造成了十吨。

    “好了。张主任是亲自指挥你们,我也要来亲自指挥。你们是不是要请假?要请假,准你们假。”

    整个修理组一共18人,他把他们分成五个工种,24小时轮班。

    三天半后,锅炉重新烧起来了。

    不过褚时健并不高兴,他有种不太对头的感觉。他找来修理小组的头头儿,劈头就骂:

    “小杂种,你怎么哄我?你说要40天,张主任亲自管48天,怎么没四天就修好了呢?”也许,这是褚时健在玉溪卷烟厂17年唯一一次如此失态地骂人。

    “哎呀!这个事情您也怪不得我们,从前我们苦战十个昼夜,连稀饭都喝不上一碗。现在您亲自组织抢险,晚上还买来大碗米线,凡是加班的全有得吃,大家也就卖力了。”

    未了,他还补了一句:“您这样对我们,以后我们也不闹什么了。”

    褚时健也消了气,说:“好了。现在不计前嫌了,锅炉修好了,放你们四天假,工资照常领,另外还给每人四天加班工资。”那个时候,工厂已经可以批一点儿加班工资了。

    褚时健后来回忆说:“这些小子,包括全玉溪卷烟厂的中层干部,眼睛都盯着这台锅炉,这些车间主任、支部书记要考考我嘛,就只有这几台锅炉可以考了,这些题目都考不倒我,三天半修好了以后,他们也不想再考我了,觉得这个厂长看来还是有两下子的!他们之后不敢跟我闹了。不然他们一个个都还是老火的。”

    这台锅炉从修好之后,一直到它的历史使命结束的1992年关索坝大改造,再没有出过问题。

    “霸道”名声的由来

    整顿进行了几个月之后,玉溪卷烟厂的境况有所好转。1980年,生产并销售卷烟34。38万箱,比上年增长了11。87万箱;税利实现了1。1844亿元,增长了9。14%;利润也实现了大幅度增长,达到804万元,增长了280。14%,这可能主要得益于褚时健加强管理之后成本的降低。到了1981年,玉溪卷烟厂税利实现了1。5472亿元,增幅高达30。63%。

    从外部而言,这样的成绩完全能让褚时健站稳脚跟了。而在内部,锅炉事件是个转折点。他可以腾出手来做一些动作了,说白了,就是对老班子进行一次大规模的清理改组,尤其是他决定要让党委书记林某某离开玉溪卷烟厂。

    他之所以要这样做,不仅因为林某某一直在背后网罗旧部、借机夺权,也不仅因为每当玉溪卷烟厂遇事时,这位党委书记总是观望,显得深不可测,哪怕遇到因锅炉坏了而停产这种影响生产的大事,他也是手拿报纸,端着茶杯,一言不发。让褚时健决定不再容忍下去的事情是,他还拉拢了一伙人在背后告他,告到玉溪地委没人理,他们就到省里告。

    为了解决厂长和党委书记之间权力平衡的问题,即谁大谁小的问题,改革开放之初,国家确定了一条模糊原则:党委书记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名义上,党委书记还是一把手,而在实际运作中,又是厂长说了算。所以,二者谁主权,谁也说不清。

    当时,云南省轻工厅是玉溪卷烟厂的直接领导,林某某到了轻工厅,列举了褚时健的种种毛病,最重要的一条是:老褚脾气怪、霸道,不团结同事,职工都怕他。这样长期下去,烟厂非垮不可。他的诉求很简单,希望领导明察,并撤换褚时健。

    林某某到轻工厅告状的消息传到褚时健耳朵里的时候,他简直怒不可遏。实际上是轻工厅的人把这个消息透露给了褚时健:“你这个人,只顾埋头干,人家来这里告状你都不知道。”

    几乎是在得到这个消息的第一时间,褚时健就决定摊牌。他找到玉溪地委书记胡良恕,告诉他:“他老兄不但不解决妨碍生产的疑难问题,还给我设很多困难,让你拿着难办。”胡临时召集了几个地委的领导,褚时健直接对他们说:“像老林这种,每天给我找麻烦,不但不干工作还设难题。你们衡量一下,要么他留,我走;要么我留,他走。随你们选择。”

    还是如此单刀直入。玉溪地委领导也几乎马上做出了决定,褚时健留下,林某某调往玉溪地区下面的通海县做政协主席,同时决定派老专员杨政华和褚时健搭班子。褚时健借机把班子里“文革”时的派系头头儿也给清理了。

    由此,褚时健“霸道”的名声就传开了。

    其实,当时褚时健敢于摊牌,还有一个原因,昆明市分管烟草的领导早就注意到了他,并且找过他,如果他不在玉溪卷烟厂干了,昆明烟厂欢迎他来当厂长。
………………………………

第六章 等待变化的日子

    褚时健还具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商业算术天分。它与一般的数学计算不同,而是一种直觉性地把握事情要害的能力。褚时健总能迅速明白商业活动中的成本和效益要素何在,然后再进行简单的计算。一般人不明白,以为褚时健数学很好,恰恰相反,褚时健的数学很糟。其实这完全不是数学,而是一种商业直觉。

    串换:先让生活好起来

    败于质量:铩羽而归的销售之旅

    国外先进技术的激励

    不提团结,大谈竞争

    核心竞争力:管理的特殊基因

    串换:先让生活好起来

    先过好生活,这是褚时健一贯的原则。

    在他看来,职工在国有企业为国家工作,至少得有一条底线:让职工生活得好一点儿,这也是公有制的基本道义。他每到一个地方,无论多艰难,部首先要把这个地方的伙食弄得好一些,先让生活好起来。

    1980年6月,在全厂的职工代表大会上,他承诺要为职工增收创造条件,职工当年人均增收不少于100元。另外,他还提出要在半年内为一线职工建三栋公寓,并对领导班子进行分工,以达到一手抓责任制,一手抓建房和福利,并由一位副厂长负责建新房事宜。

    这个承诺让玉溪卷烟厂的职工都沸腾起来了,但没过几天又转入沉寂。原来,大家兴奋过后,都不把这当回事儿,以为褚时健像以前的领导一样爱吹牛。再说,即使建新房,首先安排的也是领导和领导的亲信。

    不仅普通职工不信,就连基建科科长也不信。职工大会定下来的事情就像没发生过一样,在褚时健的反复催促下,基建科科长和该科的另一个职工却给他递上了一张长假条。褚时健大为光火,他当即将基建科科长撤了职,几乎解散了这个科。他找来一支农民工建筑队,这支建筑队由附近一个村庄的农民组成,他们在几个不到30岁的年轻人的带领下千得又快又好。四个月后,三幢楼房竣工,96户一线职工领到了新房的钥匙。

    褚时健开始有威信了,大多数职工开始相信他是一位说话算数、为职工利益考虑的领导。很多年后,褚时健在一篇文章中回忆到,当时有欣喜若狂的职工对他说:“领导心中有‘人’字,我们心中就有‘家’字,工厂就是家。”这种满是修饰的语句看起来不是那么真实自然,这大概是员工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不断被教育的结果,这种教育使得他们在表达感谢的时候也总是小心翼翼,不自觉地拔高意义。但是,相信在他们眼中,褚时健是一个不一样的人。

    帮褚时健给职工盖房子的这支建筑队,给褚时健留下了非常好的印象。后来他把玉溪卷烟厂的一些配套项目也给了这个村,帮助他们发展乡镇企业,使这个村后来成了“云南第一村”,而褚时健晚年也落脚于此,成了这里的一个村民。此是后话。

    此外,他通过建筑民工了解到,这个村庄每天向市场提供40…50头肥猪,是玉溪周边市场占有率最大的猪肉供应商。褚时健立马和他们商量,让他们每天把一半猪肉直接送到玉溪卷烟厂来。这样,他按每人每月八公斤肉食的营养标准来给职工配置伙食。像邱建康那样经常感到饥饿的人的苦日子从此结束了。

    在之前的一段日子,云南肉类供应不足,职工食堂鲜见肉星儿。而邻近的四川省,在改革开放未启之际就率先发展粮食生产,不仅粮食增产,猪肉也出现了大量过剩。于是,在双方的协商下,四川烟草公司把四川的火腿拉到玉溪,玉溪卷烟厂用香烟和他们进行串换,之后再低价把火腿卖给职工。这个时候,“红梅”已经开始有点儿紧俏了。

    此外,褚时健还用香烟和广东商人换来家用电器,也是低价卖给职工。

    说是串换,其实不然。他们按国家标准定下出厂价,把香烟卖给这些商人。国家定价和市场价之间有一个不小的差价,这些商人当然乐得要烟。而褚时健也有相应要求,对方的产品必须给一个不错的折扣,无论是丰田汽车,还是四川火腿、广东家电,都是如此。

    褚时健实际上没花几文钱,玉溪卷烟厂职工的生活就变得今非昔比了。

    败于质量:铩羽而归的销售之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