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回到明朝做千户-第29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得不称赞黄来福两句,万历皇帝更是专门下旨嘉奖。
    当然了,比起这个大规模道路修建政务的好评如潮,黄来福在接下来的矿业政务经营上,则是弹劾他的折子堆得比他人还高,全靠万历皇帝在后撑腰强压着,否则他淹也要被百官御史的口水所淹没。
    秉承黄来福的一惯强硬,在万历二十八年的正月时,他便宣布没收山西大同两镇内所有非法矿主的矿山,接下来更是派出经验丰富的宁武营进行武力接受镇压,到处是杀得血流成河。
    据不完全统计,在接下来的几年中,死在宁武营枪炮下的两镇非法矿主高达百人,非法武装矿丁高达三千余人,没收非法矿主的财产多达两百余万两银子。宁武营参将刘全利的名声,紧跟黄来福之后,可止小儿夜啼……
    万历二十八年正月十五日,公元1600年2月28日。
    报经万历皇帝同意后,黄来福各遣军士及流民一万,在离山西镇及大同镇边塞外数百里的东胜卫、镇虏卫、云川卫故地上复设新的城堡军营。
    东胜卫、镇虏卫、云川卫原塞外三地明初时属山西行都司管辖,明中叶后,大明势力内缩,更由于补给不易,加上当时蒙古人骚扰严重,所以三地及附近卫所全部放弃,大明势力缩回长城之内,也因此大明繁华内地承受了百年的战火。
    眼下三卫恢复,不但使大明防线大幅度北移,有力防护了山西镇及大同镇等地的安全。而且这种复土之功,是每朝每代,任何一个君王都所期盼的。
    复卫不久后,万历皇帝专门以此告祭太庙,百官们也是纷纷上表祝贺。
    正文 第267章 播州
     更新时间:2010…5…31 11:07:04 本章字数:6766
    万历二十八年二月初六日,公元1600年3月20日。
    正是春分时节,放在江南,己是岸柳青青,莺飞草长,多雨降水的桃花汛时期。不过在这北方的千里地带中,却仍是春雨贵如油,农人盼望春雨苦矣。干旱,仍是北方地带的主要威胁。
    入春来,山西全境就没有下过雨,放在往年,夏后,肯定又是流民满地,早有经验的山西百姓肯定又做好了逃荒的准备。
    不过今年却是情形不同,由于从去年年后开始,两镇总督黄来福大人开始的大规模军屯,大规模兴修水利,大规模开矿,大规模的修建道路,需要海量的用工机会,这也让山西境内的许多百姓有了个活命的去处。
    所以虽然今年的年景看上去非常的恶劣,不过百姓们却比以往心安许多,准备逃荒的百姓也少了很多。无数的百姓们涌入各处的建设工地上,熙熙攘攘的,让整个山西成为一个大工地。
    马蹄声响,一队骑士,呼哨进入水泉营堡的街巷中,看骑队中旗手的麦穗旗,还有那些骑士身上厚实的铁甲装备,背上那闪着乌光的隧发火铳,高大身躯上那昂扬的锐气,不用说,这便是总督大人麾下那标兵营的家丁好汉们。
    见这些骑士们疾驰而来,街。边的军民们自然是赶紧闪避,然后聚在一旁议论纷纷,看这些来福营标兵们行军如此之急,难道是发生了什么事?
    骑士们如风而过,很快,他们便到。达了水泉营堡的衙署之前,然后很快的,一封兵部来的紧急公文,便送到了正在衙署内查看塞外地形图的黄来福手中。
    两镇的五年计划发布后,各地。的建设也是轰轰烈烈地展开,几个月来,黄来福便领着亲兵们展开了马不停蹄的巡视。从山西镇到大同镇,到处都留下了他的身影。特别是塞外三卫的复卫,更是倾注了黄来福的许多精力。
    几日前,在大批的来福营亲卫随行下,他更是亲临。巡视三卫之地,亲身解决了许多问题,特别是调度塞外各农场的屯田对三卫的粮饷支援事宜。
    三卫远离内地,补给困难,没有塞外各农场的粮食。支持,是很难在塞外生存的,而且三卫有近三万的军队平民驻扎,他们以后的屯田,他们的粮饷军器供给等,都是个巨大的问题。
    好在这些年来,移民塞外的大明流民越来越多,。从清水河到黄浦川河一带,无数的农场与村镇建立起来,他们出产的屯粮,完全可以解决三卫军士的粮饷问题,而且三卫附近还有大批的荒地,以后三卫军士自己屯田,也可以大大地解决自己的吃饭问题。
    不过三卫复立。后,黄来福最关注的还是塞外蒙古诸部的反应,不过出乎意料的是,塞外三卫的复卫,似乎并没有引起塞外三娘子等蒙古诸部多大的反应。
    黄来福幕僚分析,塞外蒙古诸部的没有反应,或许一是她们己是认命于事实,现在两镇的军事力量己是极大,特别是总督黄来福威镇四海,没有人敢与他为敌,塞外各地的复卫,己不是她们所能阻拦的。
    二是这些年来,经过羊毛等各种贸易,她们与山西镇内地有了庞大的利益关系,她们的部落从上到下,都有从中获利,再兴刀兵,己是不合她们的利益好处。所以与黄来福和平相处,甚至忍让退让,己是三娘子部的主流思想。
    塞外蒙古诸部的反应看在内,自然让黄来福轻松了一些,从三卫巡视回来后,他便停留在水泉营堡,打算修整数日后,便回五寨堡总督府,继续自己下一站的巡视。
    而此时当黄来福接到兵部来的紧急公文时,几个来福营的亲将及总督府的幕僚正围在他的身旁,这些天来,经过几月奔波,黄来福清瘦了一些,不过眼神却更是锐利,精神也非常好。
    看众人都是眼巴巴看着自己,不知道兵部来的是什么事,黄来福展开了兵部公文。
    上书:“告于总督山西大同两镇军务粮饷官黄来福得知:播州蛮贼杨应龙,戕灭土官支属,谋夺官职地方,敌杀官军,凶恶逾甚。今特命尔前去提督军务,克期出征,照依兵部议奏事理,博采众论,讲画方略,会计钱粮,酌量地方远近,官兵多寡,随宜征调,会合剿杀。各该镇、巡等官俱听节制,一应军马钱粮等事,悉从便宜区处。尔须亲临调度,申严号令,相机杀贼。各兵所得贼人财物畜产,就给本兵。斩获功次,送巡按御史纪验明白,以凭升赏……”
    下面是克期出征的时间表,兵部的官印公章等。
    原来是一份任命自己出征播州的文书,总督三省军务,平播州蛮贼杨应龙……看着手中的公文,黄来福眼中精光一闪:“这场战事果然来到了,看来自己又要领兵出征了,不过这也不是自己所期待的吗?”
    其实从几年前开始,黄来福便一直关注着西南端这场历史上有名的战事,就是万历三大征最后一征的播州之战,所以眼下有这份任命出征的兵部文书,黄来福一点也不感到意外。
    播州之事,己经连绵数年,规模浩大,遍及三省千里之地,主人公便是这个播州土司官杨应龙。
    说起播州,当时明朝为了治理西南各省众夷,在各地设立了众多的土司官,播州就是西南的众土司之一,此时播州大至就是后世的遵义地带,位于川、贵、湖之间,远于王化,山川深阻,地势险要,方圆二千里,为西南夷中之最大者,民悍而财富。自唐代干符年间杨端入播来,杨氏历经唐、宋、元、明二十九世八百年未变,累世在此做官。
    明初时,杨坚率众附明,遂被命名为播州宣慰司。隆庆五年时杨应龙父杨烈死,隆庆六年杨应龙袭职宣慰司使。杨氏历代统治播州,势力盘根错结,特别是这个杨应龙,生性雄猜、阴狠嗜杀,早有不臣之心。由于他多次应征参战,深知川兵之脆弱,遂有占据蜀地之心。
    万历十四年,杨应龙因从调有功,升任都指挥使,加封为瞟骑将军。很快又因为向朝廷进献大木美材七十棵,受赐飞鱼服。这让他更是骄横,轻视礼制,居所内雕龙饰凤,又擅用阉宦,俨然是一个土皇帝。
    杨应龙为人狡诈多疑,好以诛杀立威,结怨甚深,所辖五司七姓不堪其虐,纷纷叛离。杨应龙听信宠妾谗言,杀妻及岳母,妻叔张时照向明廷告其谋反。
    万历十八年,贵州巡抚叶梦熊也上奏杨应龙不法诸事,力主勘问。万历二十年,杨应龙赴渝受审,依法当斩。时倭人进犯朝鲜,杨应龙请求献金赎罪并带兵征倭,朝廷允准。
    不过随后继任四川巡抚王继光坚持严提勘结,杨应龙抗命不出,朝廷下令进剿。万历二十三年五月,朝廷革杨应龙宣慰司使,由其子杨朝栋理宣慰司事。其后杨应龙纠集部众,在川、黔一带攻城夺地,大肆抢掠,残害百姓,击杀官军,十分猖獗。
    万历二十四年,杨应龙派兵袭掠余庆、大呼、都坝,焚劫草塘二司及兴隆、都匀各卫,围黄平,戮重安长官家。万历二十五年,杨应龙劫四川江津、南川诸邑,袭击贵州洪头、高坪、新村诸屯,并侵扰湖广四十八屯,阻塞驿站。
    万历二十六年十一月,杨应龙大掠贵州洪头、高坪、新村诸屯。很快又侵入湖广偏桥卫城中,俘指挥陈天宠,罗承恩诸人及子女。杨应龙兽性大发,大索城中,令手下奸yin城中女子,或令被掠女子裸体坐于木丛中,其军士嘻笑射乐,又或烧蛇从阴入腹,人蛇俱毙。又掘坟墓焚尸,灰飞蔽天,朝廷震怒。
    万历二十七年二月,贵州巡抚江东之等率兵三千进剿。杨应龙令其弟杨兆龙、子杨朝栋至飞练堡迎战,官军无一生还,江东之被革职。
    到了这个地步,万历皇帝己决心平定杨应龙叛乱,此时明朝援朝抗倭战事已经结束,万历皇帝令前四川巡抚李化龙为都御史兼兵部侍郎,总督川、湖、贵三省兵事,决意进剿。同时间,还不断从全国各地调兵遣将,除三省兵力外,云南、陕西、山东、河南、宁夏、天津的兵士皆在征援之列。
    李化龙于万历二十七年三月奉旨总督四川、湖广、贵州三省军务后,五月进入四川,即请设标兵,并传檄总兵万鏊自松潘移重庆,并调集镇雄、永宁各汉、土兵设防。
    万历二十七年六月时,杨应龙乘明军未集,大勒兵犯綦江,围城数匝,登城后,又下令纵囚焚掠,尽取资财子女,老弱者杀之,投尸蔽江而下,水为赤。
    万历二十八年正月,杨应龙统兵八万,从五路攻陷龙泉土司,纵兵血洗秦江城,举国震惊。
    此时朝议贼势众大,官军不可支,三省总督李化龙未有所功,恐难胜任,此时己任兵部尚书,曾在朝鲜与黄来福并肩作战过的兵部尚书邢玠提议让有大明第一名将之称的黄来福领军出战,平定播贼之乱。
    此时大明虽然名将众多,当时刘铤,董一元,麻贵,陈磷等皆为一时之俊杰,不过他们似乎没有独当一面的能力,也没有取代文人,总督几省军务的才能与威望。
    所以兵部尚书邢玠的提议虽让众臣颇有非议,不过似乎己经没有更好的选择,而且万历皇帝立时力挺,毕竟黄来福在朝鲜的成功例子是摆在那的。
    由于军情紧急,很快朝议己定,万历二十八年二月初,兵部便下发紧急公文,任命黄来福取代李化龙为新任平播总督,统领四川、湖广、贵州等地几省官兵,务必一举荡平播州杨应龙的叛乱。
    兵部的紧急公文下发到五寨堡总督府后,由于黄来福巡视外面,留守的官吏们自然是紧急派人通知黄来福了,便有了眼下黄来福在水泉营堡的一幕。
    ……
    看黄来福看完公文,只是沉默不语,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