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逆流1977-第37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之所以现在委身于此,也是没办法的事情,毕竟位于静安区的、49层高的开元大厦还没建成。
  “永坤,有点简陋,你先将就将就,等开元大厦建好了,我给你专门弄一间总统级的办公室。”
  一间大概30平方、平面的白墙白顶、头顶还掉着日光灯管的办公室里,陈大少挠着脑壳道。
  “弄来干嘛?我估计一年还待不了两天,浪费。”
  郭永坤环顾四周:欧式真皮沙发,琳琅满目、摆满各种名贵酒水的酒柜,两米的红木大桌台,后面还有配套的书架。
  这里房屋硬装虽然很一般,就是最正常不过的办公室样式,但软装可一点不差。
  对他来说完全可以接受。
  他家里也就这个模样,房顶同样没有吊顶,墙壁上也没有什么华丽墙纸。
  “待多久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有。你可是公司老板,偶尔过来没个办公室怎么能行?”陈大少坚持己见。
  郭永坤懒得跟他争论这么没营养的话题,随口道:“你看着办吧。”
  刚才开了个会,这边分公司的高管基本认识了一下,同时也对于开元置地在申海的投资项目,逐一做过了解。
  心里倒是有些疑问。
  示意陈大少在沙发上落座后,郭永坤询问道:“我看公司目前所有项目都在黄浦江这边,江那边的浦东你就没考虑过?”
  “考虑肯定考虑过。”
  陈大少见他问正事,便收敛笑容回道:“现在上面不是在牵头搞浦东大开发嘛,政府还有人特地找过我,想把我们引资过去。但我觉得吧,浦东不管如何开发,肯定还是不及浦西这边。”
  “那可不一定。”
  “哦?怎么说?”
  郭永坤没有直接回话,踱步来到老式的窗台前。
  这里是五楼,因为有些房屋遮挡,所以即便距离黄浦江不远,也无法一睹江景。但是眺目望去,浦东一角还是可以看见的。
  此时的浦东与记忆之中已根深蒂固的繁华完全不同,目光所及,没有一座高楼,几乎可以用荒芜来形容,显得冷清而萧条。
  申海这边一直流行着一句话,叫作“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套房”。
  由此可见,在以往、包括这年头,浦东有多么姥姥不亲舅舅不爱。
  如今浦东大开发,那边估计有不少市民获得拆迁款,兴高采烈地移居到浦西,同时估计还得啐上一口:终于离开这个鸟不生蛋的地方了!
  郭永坤曾经就认识一个人,老浦东人,就是浦东大开发时拿着拆迁款移居浦西的。
  不过在两人结识的时候,这家伙已经肠子都快悔青了,每次几杯猫尿过后,便开始大吐苦水。
  当年他家里有两栋房,一栋结婚时盖的,一栋是父母留下的祖宅。
  祖宅就是那种很寒酸的黄泥巴土屋,新房则是用青石砖砌的,虽然都不是什么好房子,还都只有一层,但架不住那会儿农村土地只要邻里之间疏通好,土地几乎随便占,所以每一栋面积都超大,全部带有院子。
  另外家里还有接近六亩地。
  当时开发商是一家日资企业,进村之后哪还需要做什么工作?
  都是村里人主动找他们卖,说“帮帮忙,把我家房子收了吧”。
  价格好商量。
  这家伙也一样,一门心思想变卖家产,获得拆迁款,从而移居浦西变成城里人。于是也上门去找人家开发商。
  结果哪知一打听,他家房子和田地都靠北,刚好不在人家开发商的规划设计之内。
  看着村里大多数人都兴高采烈地开始印房子,然后现金钞票拿到手,心里别提是个什么滋味。
  受不了这种煎熬的他,偶然间听说一件事,他家不远的一户人,因为土地刚好在规划图纸的边缘,好说歹说居然把人家开发商说通,将他家房子和土地给“收”了。
  灰心丧气的他重新获得一缕曙光,便拎着猪头肉上门取经。
  一打听才知道,原来对方家里有二亩地,白送给人家了,一分钱没要,就要了房子的赔偿款(田地比房子算的钱少)。
  于是他见样学样,再次找到开发商,下了狠心:我家的地也不要钱!
  那可是整整六亩地!
  就这样,两栋房子,他获得了接近5000块赔偿款,美滋滋地搬到浦西,开始了长达8年的租房生涯。
  然而就在8年后,等他终于有钱在浦西付个首付的时候,突然听说一个惊天噩耗。
  当年和他家一样的状况,但比较“小气”,坚决不做亏本买卖的人,这次终于搬出来了,还是同一个开放商,同一家日资企业。
  但赔偿待遇,却天壤之别。
  这次是以面积还面积,老家多少面积,就还多少面积的新家给你。
  有一户人家,跟他家以前的面积差不多大,一次性赔了7套房,浦西的!
  而且四亩多土地,还赔好几万现金!
  那家伙居然一下在浦西也成了土豪式的人物!
  他呢,刚刚凑齐钱,在浦西付了一套房子的首付,还要背负达成15年的房贷。
  想想都是泪呀。
  郭永坤结识这个经营小餐馆的老汉时,他大儿子在浦东一家公司上班,小女儿大学没考上,最后买去江浙那边的一家野鸡大学混文凭。
  那个赔到7套房的老邻居家也是一男一女。
  儿子在浦西经营一家办公用品公司,女儿读书时成绩同样不咋的,却被送到了墨尔本的那某大学深造,但凡回来,就是在申海上流社会中香饽饽般的海归女。
  可以说一个选择,彻底改变了两家人的命运。
  “子昂,浦东别的地方就不说,但陆家嘴,我觉得还是大有可为的。”
  “你是说江景这个噱头?”陈大少若有所思。
  只是他见惯了海水蔚蓝的维多利亚港,浑浊的黄浦江实在无法带给他美感,反而每次走近,都能嗅到浓郁的鱼腥味。
  “不仅是江景。黄浦江现在是脏乱了点,但上面既然决意开发浦东,迟早会整治它。江景房自然是一道风景。另外,你要想想外滩……”
  外滩是什么地方?
  曾经的十里洋场、万国建筑群。
  申海最富盛名的地标性位置。
  市民们热衷聚集的场所,游客们必到的打卡圣地。
  但外滩都是历史古迹,不可能作太大变动,那么这处名扬世界的网红地随着时代发展,能改变的是什么?
  无非就是栏杆外的黄浦江,以及对面的陆家嘴。
  “你难道没关注吗,市政府花大心思的东方明珠电视塔现在就在陆家嘴修建,这其实已经释放出一个强烈信号,上面下定决心要打造好那边,而且陆家嘴也有这个潜质。”
  听郭永坤这么一解释后,陈大少托着腮帮子微微颔首。
  “行啊,你说行咱们就干。”
  “什么叫我说行。我是分析给你听,那边确实有开发潜质。”
  “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说可以,那一准没错。”
  “……”
  苍天啊,自己这神棍标签什么时候才能彻底撕掉?


第422章 柳伊丝
  静安区。
  一个老旧小区,红砖墙壁,屋顶还带瓦片和飞角的造型,在这年头已经被淘汰。
  这里原本是几家大型国有单位的福利房,前两年房产改革之后,据说好像住户缴纳一部分钱,进行了买断,现在便是私有住宅。
  一辆白色夏利停靠在小区门口旁边的街道上,已经有一阵儿。
  着灰色夹克衫、黑色直板裤的青年男人,躺靠在放倒60度左右的驾驶座上,双手弯曲,垫在脑袋后面,眼睛盯着门口一眨不眨。
  “神经病啊,都不用上班的吗?还是说刚好不在家?”
  此人自然是郭永坤。
  车则是特地问陈大少要的,公司财务部的跑腿车。
  毕竟开辆大奔实在太显眼了。
  就说刚才那会儿,上班的早高峰,小区居民一窝蜂地涌出来,如果发现有辆大奔停在路边,只怕谁都会打量几眼,指不定还要猜测一二。
  这年头哪怕在申海,大奔都不常见。
  能坐大奔的人,一准是外来投资的大老板。
  就是夏利,如果是私家车的话,那也了不得。
  这个地方对郭永坤而言并不陌生,是他老丈人的老家。
  上辈子刚跟媳妇儿认识那会儿,总是隔三差五地往过跑。
  那么他在这里等谁,自不用说。
  没想过主动见面,只是如今申海来都来了,寻思还是过来看一看,看看她是否一切都好。
  也算了却一桩心事。
  毕竟曾经夫妻一场。
  现在回忆起来,虽然大多事情都不太愉快,但两人终究也有过一些甜蜜的瞬间。
  只是他上辈子这会儿还没认识柳伊丝就是,也不清楚高中毕业后就进入社会的她,现在具体在干什么。
  她曾经倒也提到过,只是没那么详细,因为她换工作向来很勤。
  之所以没进去是因为郭永坤感觉没有必要,这个小区他很熟悉,没有第二道大门,柳伊丝只要出门的话,必须从这里经过。
  而他也有信心一眼认出。
  怎么说柳伊丝也是位大美女,这一点毋庸置疑。
  另外22岁与27岁,也不可能有太大区别。
  又等了快半小时后,郭永坤抬手看了看表,眉头蹙得老高。
  已经上午9点。
  今天也不是周末,如果人在家里的话,怎么也该出门上班了吧?
  她家条件很一般,单职工家庭,母亲并没有固定工作,有些缝纫手艺,平时接点私活贴补家用,不是那种能将一个22岁的大闺女闲养着的家庭。
  “还是说我来晚了?”
  郭永坤想到一种可能。
  他是7点一刻到这里的,一般单位都是8点钟上班,如果柳伊丝工作的地方离家很远的话,很可能7点之前就出门了。
  又等了10分钟,郭永坤心里愈发确定就是这样,寻思明天更早一些,便发动汽车驶离此地。
  ……
  外滩。
  东风饭店。
  也就是十里洋场时期的皇家总会俱乐部,以及后世的华尔道夫酒店所在地。
  郭永坤现在下榻在这里。
  陈大少当然让他住在自己家,可两口子天天在眼前腻歪,那个小涵还小孩子心性,总爱撒娇啥的,他这条单身狗那里受得了?
  还是住酒店自在。
  值得一提的是,这家东风饭店现在生意非常火爆,郭永坤只要白天回来,楼底下绝对排起长龙,沿着屋檐底下能排几百米。
  倒不是因为酒店生意。
  实际上这里的房价按现在国内的经济水平来说,还是比较昂贵的,普通市民不太住得起。
  而是因为这里的一楼承租给了一位牛哄哄的老爷爷——肯德基。
  每天来外滩游玩的人有多少就不用说,咱中国就是人多,所以这家就开在外滩边、充满新鲜感的餐厅,有多火几乎在意料之中。
  这年头洋玩意对国人总有着无与伦比的吸引力。
  说崇洋媚外有些偏激,不仅仅如此,也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过去没见过。
  一种猎奇心理。
  当然,在这个资源匮乏、人们刚刚解决温饱不久的年代,肯德基单从口感上来说,也不得不承认确实是一种美味。
  特别是对孩子们而言,简直就是克星。
  这些排队的人里面大多都带着孩子,孩子们脸色则挂着激动不已的表情。
  显然能吃上一顿洋快餐,并非如后世那般随心所欲的事情,他们大抵是因为完成与父母的某种约定,从而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