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位面餐馆通古今-第4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潮汕人喝粥喜食咸杂,咸粥配咸杂口味重叠,最好来点甜口菜肴。简简单单的番薯配粥最好,袁圆对各地美食都有涉猎,了解潮汕人吃番薯喜欢“搭”的做法,番薯切厚片,找来带鼎心的特制铁锅,将番薯在锅中铺平,鼎心添水,先大火,后小火,收干水分的番薯,一面微焦脆香,一面还保留着番薯的清甜原味。
  香甜的味道让饥肠辘辘的魏国伟忍不住拾起一片吃起来,甜到心里。
  失败是成功之母吗?未必是。
  袁圆用食物寄语吃番薯吃得香甜的前魏总,“叔叔,苦不尽,甘常在。”
  人生实苦,但人生中也总有像粥糜和番薯一样美好的事物所给与回甘。
  ……
  零点钟声响起前,魏国伟推开女儿病房的门,除夕夜医院病人少,房间里只有他们一家。
  太太见他拎了一大包食物过来,嗔怪道:“挣钱不容易,你也少花些吗。”
  “除夕夜交好运,喝粥庆祝一下。”魏国伟笑着给儿子和女儿派发利是。
  太太打开包装完好的外卖,惊喜道:“谁家老板这么贴心,外卖还送砂锅,哇,装番薯还用特制的竹笼,竹笼透气,番薯就不会软掉欸。”
  “是很好很好的小老板,怕塑料餐盒影响口感,让我连锅带粥一起捧回来。我们要把粥全喝光,才对得起小老板的心意。”
  入口即化的鱼片,鲜嫩的猪肉糜,以及奶白鲜醇的鸭汤辅以软糯的粥米,南国的除夕夜温暖加倍。
  女儿虽然低头沉默,看表情已经在后悔自己的一时冲动,魏国伟没有多说什么,夹一片番薯给女儿。
  见女儿小口慢慢吃掉,魏国伟开口问:“甘不甘?”
  “甘。”
  作者有话说:
  感谢在2022…09…28 22:36:54~2022…09…29 22:26:19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眉间喜气 10瓶;小鱼 2瓶;taylor、糯米饭搭小笼包 1瓶;


第34章 黄鱼鲞
  奋斗不息,追梦不止的魏老板在位面餐厅找到了新的商机。
  “我只要禾虫和龙虱,不用加工成虫粉,我要活虫。”魏国伟在跟吴基地长谈一笔交易,他打算用鸡换虫。
  这两种虫子吴启岳那里最多,甚至因为其对灾变后环境良好的适应性,被有意培养为主食昆虫,当然别的虫子也很多,“不再要点别的虫吗?”基地长试图推销,他们位面灾变前广为流传的段子是,广东人什么都吃,广东人还吃福建人呢。
  魏国伟笑着给本省人正名,“我们粤菜虽然用料奇异广博,但我们对食材的取舍也最严苛,我们甚至都不是最能吃虫的省份,别的虫受众小,我只要这两种虫。”
  所谓风土物人,排名有先后,一方水土造就了一地的饮食文化,禾虫在粤省淡咸水交替的稻田里最常见,名字有虫,其实是一种沙蚕,炒着吃、蒸蛋吃、油炸、做酱,味道堪称一绝。
  南方最不缺的就是水,龙虱喜阴,是本地常见昆虫,因为好管理,也有人大量养殖。龙虱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极高,高温潮湿的环境下,人很容易疲劳,食龙虱最能缓解疲劳,除了做中药材,很受一些养生人士青睐。
  在商场摸爬滚打多年,魏国伟懂得取舍,主攻这两种受欢迎虫食,对缺乏资金的自己来说是最好的起步生意。
  而且这生意利大,跟张伟博士的蘑菇一样,系统定价考虑供给一方的低成本,定的交易价格很低廉,魏国伟位面的货币汇率跟袁圆位面相差无几,卖虫超赚。
  能屈能伸,永不放弃的魏老板谈好生意,踌躇满志跟吴基地长碰杯,“虫头再来!”
  基地长举杯自嘲,“苦不尽,虫常在。”
  ……
  老袁分析得很对,景和帝为李氏江山计,对唯一的儿子不会放任不管。昱琉独领一宫之后,三师人选很快确定下来。
  除太子太傅孟博远之外,宰相肖叔年加封太子太师,计相祖冲懿加封太子太保,后者也是昱琉的外祖父。东宫三师在朝野的影响力非同凡响,有三个老东西辅佐一二,太子今后的路会走得更加平顺。
  皇帝不知道的是,辅佐他儿子的老东西们多了去了。
  今日景和帝难得开朝堂议事,下朝后肖叔年没急着出宫,跟祖冲懿一起去了太子的东宫。太子太师吗,久不露面不好,时不时得去应个卯。
  祖冲懿瞥了眼背手悠闲自在走在宫道上的胖老头,心中暗骂,狐狸精和泥鳅精合体生下了这么个玩意,长这么胖绝对是心眼子太多撑的。
  肖叔年目光向后斜了斜,哼,祖冲懿你这个死板的老匹夫又在心里骂老夫。
  都说三个女人一台戏,东宫三个老头凑一块光是腹诽就能合演一出精彩的宫心计。
  东宫日常,小太子念经。
  三师要议事,孟博远停了昱琉的课,小殿下恭敬地退出书房,出了门立显原形,从轻快得要飞起来的脚步能看出,这孩子有多不爱学三字经。
  三人看了摇头好笑。肖叔年斜睨孟博远,挖苦道:“太傅自诩学富五车,教授的课业还没我府上的西席有趣。”
  孟博远语气平平反驳道:“殿下还不到四岁,学不了六艺,读不了经史子集,不从三字经念起,打好基础,你说从哪学起?有趣未必就好,要不肖相还是把启之送进宫来接着陪读吧。”
  一提起这个,肖叔年立即闭嘴,心里把郑全章那狗东西的祖宗十八代通通骂了个遍。上书房事件,虽然因为没有证据不了了之,事情明摆着,跟郑国公绝对脱不了关系。
  当谁都是郑家,生孩子跟下小猪仔似的,一窝窝地生,损失个把孙子也不当回事。他肖家三代单传,只得启之一个宝贝蛋,如珠如宝地疼,含在嘴里都怕化了,没想到差点折在他认为最安全的皇宫里,太子要染疫,启之岂能幸免?姓郑的那老东西分明想一箭双雕,不但要断皇族的后,顺便还要断了他肖家的后。
  真是气死他也。
  孟博远暗自得意,上次痘疮事件,虽然最后没有抓到首恶,却让宰相倒戈,偏向了太子一方。往前数几百年,能够三朝不倒,最后还官拜宰相的,也就眼前这胖老头能做到。原本这滑不溜秋的老东西还想两头糊弄和稀泥,当他的万年不倒翁,也怪郑国公急于求成,触了老滑头的逆鳞,把人得罪得彻底,没有提刀砍上门已经够给他脸面的。
  可见太子殿下气运非常人可比,不但化险为夷,还能因祸得福。
  见祖冲懿愁眉不展,孟博远开口相问,“计相可有烦心事?”
  “三司使能愁什么?被兵部那帮小人给坑了呗。”肖叔年替祖冲懿作答。
  计相坐镇三司使,手握财政大权,通管盐铁、度支、户部,这几年帝国风不调,雨不顺,三司使日子着实不好过。
  尤其今年,痘疮疫情刚平缓,北方四郡春旱初现端倪,天灾就是外族扰民的信号,兵部趁机扩充军备,铁一项的开支暴增。本来就不甚丰厚的国库,快要被支空了。
  “增加的不是一点半点,有人趁机牟利是一定的,对方使诈,送过来的账册足有三车,偏偏皇上不等复核就准了他们的奏请。”
  祖冲懿对总是帮倒忙的皇上有个大逆不道的“祝愿”,祝他早日升仙。
  对此孟博远也无计可施,论道他行,算账不行。两人目光对上肖叔年,胖宰相摊摊手,光棍道,“我就一玩心眼的,不会算账。”
  “唉。”祖冲懿长叹一声。他叹的不只是兵器开支,由兵器可见一斑,大显文武两派关系早已势同水火,早年天下太平,文官势大,近些年随着西夏、西辽的壮大,武官重又抬头,以郑国公为首的早年靠军功获封的勋贵们野心不断壮大,甚至起了取而代之的反心。
  皇上要靠武将守护他的大显江山,对武将们多有纵容,连毒杀太子未遂一事都能轻拿轻放,简直让人无语至极。
  好在大同、凉州等地的将领出身寒门,只效忠皇帝一人,有他们支持,武将和文官暂时打了个平手。
  和平只是暂时的,外力稍稍一推,就有可能起变化。外敌这两年兵强马壮,有中兴之势,一旦战事重燃……想到此处,连向来乐观的肖相都收起笑容。
  无计可施之时,只能从最基本的事情做起,尽人事,听天命。太傅继续讲经,计相回去算账,宰相找人玩心眼。
  临走时找主人告辞,发现小殿下不见踪影,找了一圈在后花园的凉亭里发现太子殿下撅着屁股,趴在石桌上不知在写些什么。
  祖冲懿老怀大慰,幸亏太子像他,是个聪敏好学的。
  走进一看,肖相先乐,“殿下,你写的甚么?”太子在上书房自创数字,宰相从孙儿嘴里听说过,没想到殿下现已大有所成,可以写上满满一页纸。
  昱琉也难,作为被鸡的娃,白天在自己位面学文,晚上在位面餐厅学理,课间休息也不得闲,还得完成作业,“这是我写的数字。”1和2已经过明路了,剩下几个也不必藏着掖着,昱琉指着数字一一念了出来。
  另两人对数字不敏感,看着只觉得有趣,作为计相成天跟数字打交道,被阿拉伯数字吸引,一把抓起昱琉的作业,越看越心喜,有个念头在心中一闪而过。
  祖冲懿疑惑,“殿下,这种数字真是你自己想出来的吗?”
  昱琉长睫毛忽闪,工具龙宫再次出现,“是我在龙宫里学的。”
  昱琉梦见东海龙宫的事三位长者都知道,只当是小儿胡说,但手里这篇数字已经写得有模有样,不想信又不得不信。
  太过匪夷所思,凉亭里三位老者俱是一脸震惊,太子真能通神?除了皇上,没人信宫里那神棍,难道他们错了,这世上真有神念?真有神仙?
  “龙宫还教了你什么?”太傅追问。
  教他的多了,昱琉印象最深刻的是,“教我做冰粉,冰冰凉,好吃。”
  太傅、肖相、祖相:“……”神仙也没有不食人间烟火吗。
  这事太怪异,容他们回去好好想想。
  昱琉还没显摆完,扬了扬手里让刘公公用炭条做的铅笔,“外祖,这个叫铅笔,不是毛笔,有了它,还有数字,你做官就容易多了。”祖冲懿作为计相平时很忙,已经有好长时间没来东宫,昱琉要抓紧机会,把他学来的知识传授给外祖。
  这是钱老先生听昱琉提到他的外祖父是计相,有好多间屋子的账册,提出的小建议,现代数字管理技术在古代最应该惠及的不就是会计学吗。
  钱老先生还教了句顺口溜,昱琉好不容易记住,不懂意思,只会鹦鹉学舌:“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祖冲懿低声重复了好几遍,每念一遍,眼睛明亮一分,极少喜形于色,古板的士大夫,统领三司使的计相祖冲懿抓起昱琉的作业,连敬称都忘了,“借外祖一用。”不等说完,迅速下了凉亭,小跑着出了东宫。
  跟数字打了一辈子交道,祖冲懿有种直觉,一旦他把这句话研究明白,别说兵部的那点贪墨,大显一年的收支他都能捋顺。
  这根本就不是三岁小儿能说出的话,孟博远和肖叔年面面相觑。可接下来无论他们怎么问,昱琉都坚定地用龙宫来答对。
  铁打龙宫,流水的技术,这是袁圆在位面餐厅给昱琉定下的对答策略。
  大显局势不明朗,必须尽早做准备。昱琉虽然身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