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自2008的重来盛年-第42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所以一旦一个东西臭了,那么到处都是咒骂,一旦一个东西火了,那就是全网一起吹,譬如华为。
这是客观事实,而非一种好坏的价值判断。
当到处都在夸赞温晓光处理此次事件的诚心、决心、勇气的时候,再说反话的人也是会被骂的。
事件的翻转之间,微支付反而在危机之中传达出了这家公司的企业责任感,也扩大了知名度。
温晓光一战定军心,他在这座大楼里是真正的灵魂人物。
尽管主观上并不想这么做,但实际上付与萱已经成为了她的背景板,失意辞职和功成身退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心理状态。
付总甚至拒绝了继续任职不是资本的邀请。
付与萱其实也并不责怪温晓光,在那天的夜里,那样的危机时刻,温晓光不采取雷霆手段,而去考虑她的体会,这家公司早就玩完了。
但这并不影响她会不开心,谁都无法开心。
私下里和黎文博见过也谈过之后,付与萱清空了自己在北京的复式豪宅,她本来是想出售,但最后没舍得,选择了挂牌出租。
至于她自己则拉着箱子,一身休闲装来到机场。
候机的时候刷着手机依然可以看到有人梳理着这次危机的始末,还可以看到人们对温晓光所采取的措施的赞美,不管在哪一篇报道中,她都是那个失败的悲情人物。
付与萱这三个字出镜率很高,在这几日每一篇文章中几乎是有温晓光必有付与萱。
因为她还有一个身份,她是最早陪着温晓光开启微拓的六人之一。
《从付与萱看温晓光的任人之狠》
这是她在室里最后看的文章。
这样的东西总是真真假假,令人难以分辨,文中所描述的她是个低调内敛,勤勉工作的性格,但结局却是被扫地出局。
有些失实的地方,不过还是看得她心烦意燥的。
“是付付与萱女士嘛?”
耳畔传来一句相对柔软的声音。
付与萱睁开眼睛觉得熟悉,大概也是不大不小的名人,“你是……吴作家?”
戴眼镜的中年男士谦虚的笑了笑,“算不上作家,写过些企业史。没想到能在这里遇到付女士。”
企业界的人多少认识这个专写财经类和企业史的作家,他还出过几本书介绍改革开放以来国内有名的经济人物,到如今还在继续着他观察中国企业和中国经济的职业生涯。
付与萱也不例外,她知道这个人姓吴。
“很高兴认识你,付女士。”
付与萱还是礼貌性的握了手,并开玩笑说:“只要你不在这个时候问我有关微拓的事,我想我认识你也会很高兴。”
这作家不免大笑,“职业倾向嘛。不过我不是专挖小道八卦的那类记者,我对事实比较感兴趣。也许现在这个时间不合适,不过还是希望您能留个联系方式,也请允许我,能够找个机会和你当面交流一下。”
其实还是说的很有礼貌的。
付与萱也没好意思就此拒绝,“好吧,照你过去采访的人看,能被你采访,至少也算是有过成功经历的人。”
“成功的定义人人不同,如果以温晓光作为定义的内容,那我们就都太失败了,实际上我并不怎么会随便被网上的声音改变我的看法,在我看来,你是非常成功的一位职业女性。”
“谢谢。”付与萱是真心的,这个时候就算是奉承话,她也想听,“我想等过一段时间吧,可能我有过反思,呈现给你的采访过程也会更精彩一些。”
“谢谢你能答应我。事实上我一直在尝试为微拓勾勒一张能还原它本来面目的历程。”
付与萱说:“温晓光的曝光度一直很高,许多信息应该不难找吧?”
“相反的,因为曝光太多,信息杂乱,从外面看里面就像是有一层厚厚的雾,很容易就错过了真相,就像现在,网上针对微拓和温总的说法,又有几成是真的?”
“至少关于我去职的猜测中,有一半都是假的。”
付与萱无奈笑笑,最后结束这对话,她要登机了。
但联系方式被人留下,人也被这位作家记住,不管是微拓还是温晓光,都是很令人感兴趣的了解对象,付与萱又是此次危机的当事人,
一手信息源呐。
这趟航班是从北京飞往中海,付与萱没做别的,第一件事是先回家看看自己的父母。
这几年她是不大不小的发了财,至少相对于原来的她,那个资产数是涨了50倍都不止的。
虽然这次股票没有套现,但从2010年入北京,四年多时间她积攒下来的钱早已经是普通人一生都拿不到的数字了。
过亿的身价是肯定有的。
网上那些说她被去职的新闻伤害最深的其实是她的爸爸妈妈,两位老人都没讲什么,分别给了她一个拥抱。
“以后就回家吧。”付妈轻拍着她的背。
付与萱稍微有些失落,但没有崩溃,她反倒过来安慰父母,“别搞得和世界末日来了一样,我好好的呢。”
付爸生气,“我是看新闻看的生气。”
“哎呀,有什么好生气的,网上骂什么的都有,每个人都被骂,天天在乎那些日子该不过了。”
“那还有家里的亲戚呢,平时夸你夸的好,现在一个个都幸灾乐祸!”
付妈问:“那温晓光真就这么不近人情?”
“不好说是不近人情,他也是无奈。这些事解释起来复杂,反正你们就正常过日子就行,我好着呢。路上还在盘算明天给你们买房去,赶紧把这老破小给换了,你们说过多少次,换房换房,就是不听。”
他们家虽然是上海土著,不过都是工薪阶层,硬算资产是高的,可脚下的房子也不能卖了,不然住哪儿。
“现在房价这样了,想换也换不起了。”
付与萱觉得这也是让他们免除担心的一个办法,“不用你们付,我来付,我好歹也当过几年ceo,别老觉得我惨,和温晓光创业几年,你们女儿赚了上亿,那些亲戚你们也别管了,我就是失业天天在他们眼前晃,存款一天利息都比他们一个月工资高。”
所以说温晓光那边的工作还是好工作,付爸付妈心里头不禁矛盾了起来。
第660章 擦边即死
2014年一开年,温晓光就在舆论的中心没有下来过,这种集中度甚至超越他以前跑到外面去大放厥词的时候。
但实际上,他只是待在公司而已,付与萱的去职让微支付走到转折点,此次事件是偶然性的,背后有着技术上短板的必然,不过这种技术短板也不是几个日夜就能补上的。
温晓光正指挥着微支付以这一次巨大损失为契机,开始新一轮的爬坡,微拓云的王晓明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因为温晓光明白,驭下有的时候还是需要用鞭子抽一抽的,不然都过上了优哉游哉的舒服日子了。
“技术上的事情呢,我一向不懂,我读书少,但是你们不要忽悠我。”他的语气带着严厉,“我知道王晓明带着你们从零开始一行一行敲代码不容易,但是这不是容易不容易的事,而是必须要做的事,我曾经说过,微拓云要做十年,不成功再说。这句话的意思不是说大家可以在这混十年,在阶段性的节点,我是要看到成果的。”
“支付的安全问题我不想再强调了,嘴巴都说烂了。之前也有人告诉我,说这事最直接的负责人不是付与萱,意思让我再换人。”
会议上讲出这句话其实令邢振很难受。
温晓光也不忌讳,“不过我拒绝了,我知道各位同事已经很努力,我会……”
“……再给你们一次机会。我告诉你们,我的脑海里关于微支付有很美好的蓝图和畅想,做出来成为一家百亿美元的独角兽一点儿问题都没有,支付这个领域的前景大家都看得到,刘强东跟我说,他就是没钱,投物流投多了,不然怎么也要进入支付,美团也尝试性的要做,甚至于我们本公司的日本子公司都在急不可耐的要上leay。”
温晓光用食指点着桌子,“而我们y,有先发优势,有微信的流量,有微信生态的大量支付场景,如果做不好,你们的职业生涯还能有什么亮点不成?我让蒋凡来做这个ceo,是看重年轻人的闯劲,我不是说付总做的不好,她性格很好,好人是不适合当领导者的,我现在领悟了这点。”
“大家明白我的意思,”
意思就是接下来在微支付的日子一定不好过。
“我就讲这些,具体工作安排蒋凡你来说。还有最后一句。”温晓光看着大伙儿,“祝大家好运。”
其实现在摆在微支付面前还有一个困境,那就是钱不够了。
2013年首轮融资倒是拿到了6亿美金,但花的也多,不说别的,光是这些高科技人员,什么搞编程的,搞算法的,光薪水就是很大一笔。
然而在眼下这个节点,立即展开融资……虽然微支付的舆论和各项数据都在小有下滑后反弹,不过这样的信息就是在告诉市场微支付的资金链是不够的,生命力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顽强。
这个时间点很敏感。
至少要再等一段时间。
至于缺钱,融资的方式不是只有找vc,这是高级阶段了,在此之前还有一个手段——贷款。
作为实际上微支付的最大股东,当蒋凡在公司里梳理乱象,他这个老板要在外把这个事情给他解决。
温晓光想到了陈贤儿。
那个北京更靠近中心的圈内人。
无事不登三宝殿,他也没什么不好意思的,直接约上,然后去。
这位姑娘其实看得上温晓光的颜,不管哪个圈的,年轻姑娘都绕不开颜值,所以也不在乎温晓光带着目的来的,她还打趣说:“2014年可真是大起大落,发了大财,也遭了大难,听说腾逊最近逼你逼的紧呀,封杀不说,还准备炮制你的今日头条?那个叫王星的是不是也不听话?”
温晓光却不这么认为,“过日子嘛,不可能一直好消息,也不可能一直坏消息。腾逊的动作我都习惯了,他们少了微信,这几年越来越不被看好,只是游戏依旧赚钱罢了,至于王星,同为创业者,没有什么听话不听话,他有他的选择。”
“我听说强大的男人才能如此自信。”
温晓光纠正,顺序搞错了,“不是强大了才自信,而是因为自信所以强大。”
“如果弱小要怎么自信?”
“天生我材必有用,什么程度叫强大,什么程度叫弱小?自信难道成了一个达到某种标准的人才拥有的特权嘛?”
陈贤儿从白马上下来,摘下了帽子,白色的紧身裤勾勒着一双大长腿,笔直且修长。
“好久不见了,我的大老板,今天特意来找我什么事?”
温晓光也直截了当,“两件事,一个是我想申请一笔贷款,第二,是想问问有什么在国家金融行业内的合适人才嘛?我想挖过来,不是制定财政政策的那类人,往下两级的,执行政策的人。”
陈贤儿听了有些夸张,“第一点倒是不难,你现在是全国有名的大财主,贷款给你稳赚不赔,就怕你贷的少。但是第二个就不是想做到就做到的,要看机缘,再说你找那样的人干什么?”
“一是关系公关,二一个,国家帮助我选拔了人才,我直接找过来,可以省一个选拔成本。”
“不得了,这要放三十年前,这话可属于挖社会主义墙角。”
温晓光笑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