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随身博物馆-第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两侧靠墙各摆着四张圈椅,两张圈椅中间还有一个小茶几。
  进屋后,把张俊平让到太师椅上,才开口问道:“您怎么称呼?”
  “我姓张!”张俊平坐在太师椅上,大大咧咧的说了一个姓。
  那态度,仿佛告诉对方一个姓,已经是极大的恩赐。
  “原来是张爷!
  不知张爷说的生意是?”林三一边说着,一边给张俊平递上一支烟。
  “哟!不错啊!三爷路子挺野,连海子里吸的特供烟都能弄到。”张俊平接过烟,看了一眼,笑着调侃道。
  “不敢,不敢!这是从我一大哥哪里蹭了一盒烟,拿着装门面。
  今儿要不是张爷来,我平时都不舍得拿出来。”林三略显得意的谦虚道。
  林三拿出特供烟也是试探张俊平的跟脚,毕竟特供烟普通老百姓连见都没见过。
  如果张俊平认不出这是海子里的特供烟,那今天就别走了。
  菜市口从来不缺冤魂。
  另外则是告诉张俊平我也不是没根的人,我的靠山住在海子里,就问你怕不怕。
  张俊平的表现,让林三更加不敢慢待。
  “两个生意,一个准备收点票,钱你的兄弟已经拿了,就按照那个数给我换成全国粮票吧!”
  “没问题!这就是给您办!”林三说着冲手下一使眼色,立马有人去准备粮票。
  “另外一个,我手里有一批木耳和榛蘑,还有一些风干的野鸡、野兔,腊肉什么的。
  刚才我转了一圈,市场上有卖木耳的,最便宜的二毛钱一斤。
  我这边给你一毛五一斤,风干野鸡野兔一块钱一只,腊肉八毛一斤。
  我手里大约有一万斤木耳和一万斤榛蘑,风干的野鸡野兔大约有几百只,腊肉四五百斤,不知道你能不能吃得下?”
  “能不能先看看货?”
  “这是样品,都是这个品质!”张俊平说着从挎包里拿出一把木耳和一把榛蘑放到桌子上。
  “猴子,你老家是东北的,你去看看,张爷的东西怎么样。”林三对身边一个长脸青年说道。
  长脸青年上前,拿起木耳和榛蘑看了一下,冲林三点点头,“三爷,都是好货,很地道。”
  “张爷打算怎么交易?”
  张俊平有些好笑,卖点木耳居然弄的跟贩那啥似的。
  “晚上吧!交易地点,晚上我再告诉你们。
  等你们验完货,明天上午我过来拿钱。”张俊平很随意的说道。
  张俊平越是说的随意,林三就越不敢轻视。
  此时张俊平敢先给货后收钱,林三更加谨慎,摸不清张俊平来历之前,林三不敢有丝毫怠慢。
  这时,一个小胖子走了进来,递给林三一个军绿色的挎包。
  军绿色的挎包在这个年代,绝对的流行风。
  谁要有这么一个包,背着出门,那感觉不亚于后世背一个LV的包上街。
  “张爷,您要的太急,又都要全国粮票,实在给您凑不齐。
  只有一千块钱的。
  您看还需要点别的票吗?”林三有些尴尬,对着张俊平讪笑道。
  连三千块钱的粮票都拿不出来,这让林三感觉有些丢面。
  “还想让你把货款都换成全国粮票呢!
  算了,一千就一千吧!
  剩下的给我换成酒票和烟票。
  你要是能弄到这个烟,拿烟顶也行。”
  “张爷,您说笑了,这烟,也就给大哥办事,赏给的一盒半盒。
  我哪有那本事弄来这个烟。”
  “没事,我就随口一说,要真能弄来,我按照市场价加五成收。”
  林三要是真能弄来海子里的特供烟,别说溢价五成,就是溢价一倍张俊平也要。
  这烟,在某些特定场合就是通行证。
  “这个……张爷,我不敢保证,只能说尽量试试。”面对诱惑,林三也没敢答应,只说试试。
  市场价加五成,自己背后那位大哥应该也会心动吧?
  因为差的太多,又不知道张俊平都需要什么票,林三干脆把自己的票都拿出来,让张俊平挑。
  张俊平把所有的酒票和烟票都挑了出来。
  一共拿了一百多瓶剑南春,五十多瓶五粮液,三十多瓶茅台,二十条软中华。
  其他的他都不需要,最后林三只能恋恋不舍的退给张俊平一千五百块钱。
  “还要麻烦三爷,以后再有酒票烟票都给我留着。”临走张俊平又交代了一句。
  至于像什么票不够,这个张俊平一点都不相信。
  这么大一个鸽子市,脸三千块钱的全国粮票都凑不够?
  开玩笑。
  无非是张俊平突然强势冒出来,林三摸不着他的跟脚,所以有所保留。
  ……
  出了四合院,张俊平从鸽子市买了一只老母鸡,这才骑上车子往家走。
  快中午了,回家吃点东西,下午还有别的事情。


第十一章 爱情面馆
  本来今天去鸽子市,单纯就是想兑换点全国粮票,这玩意还能吃香好几年。
  结果,因为在信托商店的遭遇,让张俊平动了别样的心思。
  这个年代的古董,也并不像网络小说里写的那样,满大街都是真品,白菜价。
  嗯!对比国外的价格确实是白菜价。
  但是,作为一名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的四有好青年,往外倒腾古董文物,这种生儿子没屁眼的事,坚决不能干。
  那就得想办法弄钱。
  正好,他现在的工作给了他便利条件。
  嗯,古董收藏从倒爷开始。
  没毛病。
  从东北倒腾山货,这是个不错的来财之道。
  而且,他的金手指,给了他极大的便利。
  不仅仅从东北倒腾山货,既然去了东北,不从老毛子哪里薅点羊毛,对不起党和国家这么多年的培养,也对不起自己的金手指。
  老毛子缺什么来着?
  张俊平回忆着一些关于倒爷的电影电视剧,以及新闻报道。
  嗯!
  吃的,用的,穿的,戴的,好像除了重工业产品以及矿产资源之外,老毛子啥都缺。
  人家用牙刷换飞机,自己是不是能用二锅头换点煤炭?
  反正都是物资采购,国内国外一个样。
  从国外采购,还不用和国内兄弟单位争夺有限资源。
  张俊平开始发散自己的思维,越琢磨这事好像真的可以做。
  胡思乱想中,肚子咕咕叫着提醒张俊平,到点了,你脑子不用吃饭,我肚子可不行。
  张俊平在屋里四下撒摸一圈,不知道吃什么好。
  一出门就是十天半个月的,家里的锅都长满了锈迹。
  张俊平也懒得刷锅,干脆出门,来到胡同口。
  这里有一家面馆,店里就卖一样,炸酱面。
  据说,这家面馆,打解放前就有。
  虽然后来被收归国有,归街道管理,但做面的人始终没变。
  只是,从当年卖炸酱面的姑娘,变成了今天卖炸酱面的老奶奶。
  “老太太,给来碗炸酱面,多放面,多放卤子,再来个卤蛋。”张俊平一进门就大声吆喝道。
  不是张俊平不懂礼貌,公共场所大声喧哗,是因为卖面的老奶奶耳朵有点背。
  张俊平因为单身一个,不喜欢做饭,所以经常过来解决温饱问题,一来二去的,和卖面老奶奶也就熟络起来。
  “是你小子啊!一进门就咋咋呼呼的,生怕别人不知道你来!”看到张俊平,老太太很高兴,一边开始下面,一边和张俊平絮絮叨叨的说着话。
  “你小子有程子没来了,又出差了?”
  “是啊!去了趟东北。这不给您老带了点坚果,让您练练牙。”张俊平扬了扬手里的包。
  “臭小子,一回来就拿我老太太寻开心,我倒想练练牙口,你倒是给我找颗牙出来。”老太太转身笑骂道。
  老太太年轻时候没少遭罪,一口牙,早早的就光荣退休。
  送坚果给老太太练牙自然是开玩笑,张俊平送的是木耳,榛蘑和腊肉。
  坚果也有,不过是给老太太的孙子吃的。
  这老太太也是个可怜人,结婚第二天,老公就上了前线,这一去就再也没回来。
  老太太一个人守着面馆,一等就是五十多年。
  张俊平始终想不明白,是什么样的爱情,需要用五十年去守候。
  老太太一辈子无儿无女,一直到十年前,才收养了一个孙子。
  老太太最让人尊敬的不是守候五十年的爱情,而是她面对生活的态度。
  这五十年,老太太不是以泪洗面,而是用笑容去守候。
  每一天都保持很好的心情,面对任何困难都有一个好心态。
  就连唯一的面馆被收归国有,老太太都没有伤心沮丧,只是对居委会的人说,面馆收走不要紧,你们得让我继续留在面馆。
  她可以不要钱,只要有口吃的就行。
  因为她怕,她男人回来了,找不到地方。
  他们约好的,等打完仗,一起经营面馆。
  就这样,老太太继续经营面馆,从自负盈亏,变成了按月拿工资。
  “老太太明个儿我有空,带您去医院镶个牙,咱镶一口合金钢的牙,以后不用练,这碗都能一口咬下半拉。”张俊平继续和老太太逗着闷子。
  “镶啥牙?又不耽误我喝面条。”老太太熟练的把面条捞出来,过水,舀一勺卤子浇到面上。
  “我说老太太,您看看你现在没牙,腮帮子都瘪了,一点都不漂亮了。
  听话,咱去按个假牙,做个漂亮的老太太。”不止张俊平,很多人都劝过杨老太太去镶牙。
  “我都七十多,马上奔八十的人了,要那么漂亮干嘛?
  我得留着钱给我孙子说媳妇,好给我老杨家留个根……”老太太一边说着,一边把面放到张俊平面前。
  老杨家,是老太太婆家。
  出嫁从夫,活是杨家的人,死是杨家的鬼。
  老太太自己不差钱,几十年攒下来,比张俊平趁钱,镶一口金牙也镶的起。
  只是,自从收养了孙子,老太太越发节俭,自然不肯花钱去镶牙。
  至于说,张俊平出钱,提都不用提,老太太要强一辈子,绝不接受别人的施舍。
  “您啊……”张俊平还想再劝,一低头,顿时把话咽了下去。
  半晌,才开口说道:“老太太,您镶牙的钱有了,不用掏您给您孙子攒的老婆本了。”
  “小平子,我老太太活了一辈子,没向谁伸过手……”老太太以为张俊平准备替她掏钱,脸色一沉道。
  “老太太,您别着急,您先听我说完。
  这碗你从哪弄来的?”张俊平打断老太太的话,急忙问道。
  “我看这碗挺好,淬了可惜了,正好面馆缺碗,我就把它们都给拿了过来。”
  “老太太,这碗可是古董,这是乾隆青花瓷缠枝纹大碗,送到信托商店或者文物商店,一个最少也能卖一百块钱。”张俊平举起面碗看了一眼底款,笑着对老太太说道。
  按照老太太的说法,这碗用了七八,十来年,却从来没有人注意到,这面碗居然是乾隆年的青花瓷。
  可见,我们身边从不缺少古董,只是少了一双慧眼。


第十二章 乾隆青花缠枝纹大碗
  老太太当年拿回来可不是一个两个碗,而是拿回来二十几个碗。
  二十几个青花瓷大碗,就按现在的价,也值二千多。
  “哦!这是古董啊!我老太太也不懂这些。
  真值这些钱?”
  “老太太,我还能骗您?”
  “你小子,在我这骗吃骗喝还少了?”老太太回手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