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随身博物馆-第4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但是,并没有告诉他们,自己要去老毛子那边。
  这件事,只有他、许少民和局长知道。
  这个年代从老毛子那边弄煤炭,只能在水面下面进行。
  大家保持一种默契的沉默,看破不说破。
  而且,很多事带着两个人会很不方便。
  之所以带着两个人,不是张俊平自找麻烦。
  而是另有用意。
  比如,收购山货,还有就是看着煤炭装车,这些琐事。
  张俊平可没有那个时间,耗在鹤岗这边。
  “师父,你要去什么地方?鸡西还是SYS?”
  “又忘了?好奇心太重的人,活不长。”张俊平瞪眼训斥道。
  “哦!”小李吐吐舌头,不再追问。
  “张哥,分拣包装的活,我和小李两个人干不过来,能不能找居委会帮忙?”小夏开口问道。
  “我让你们留在这边,可不是让你们两个干,分拣包装的活,找居委会,让他们帮忙找人就行。
  至于包装箱,可以找木器厂定制,也可以找牛哥帮忙。”张俊平笑道。
  “找我帮什么忙?”牛庆奎打完电话,和田建军走了回来。
  “我说定制包装箱的事,可以找你帮忙。”张俊平笑着回答道。
  “包装箱?你要包装箱干什么?”牛庆奎没反应过来。
  “田哥那边不是帮忙收购山货吗?
  我说定制一批木箱,把那些山货分类装箱。”张俊平笑着解释道。
  “张兄弟,这个你就多虑了,分类包装的事,我们收购站那边已经做了。”田建军笑着插话说道。
  “田哥,你们的分拣包装用的都是麻袋吧?”
  “对啊!”田建军点点头。
  “用麻袋,在你们市内或者省内运输倒还没什么。
  可长距离运输,中间还要倒好几遍,用麻袋运到地方,全都碎了。”张俊平笑道。
  “这倒也是。
  只是木制包装箱,我们这边没办法提供。”田建军笑道。
  “没事,我找牛哥帮忙联系木器厂定制就行。”张俊平笑道。
  “哦!原来是这么回事啊!这个简单,回头我打个电话就行。”牛庆奎恍然笑道。
  又过了一会,一辆卡车停在门口。
  车上跳下几个工人。
  田建军指挥着工人把装镜子的纸箱小心翼翼的装到车上。
  这边刚刚装完,又过来一辆卡车。
  这辆卡车是牛庆奎叫来的。
  牛庆奎上前招呼人把酒搬到车上。
  “张兄弟,还得麻烦你跟我去一趟供销社结账。”田建军笑着对张俊平说道。
  “行!
  牛哥,那我先跟着田哥去一趟供销社。”张俊平答应一声,然后转头对牛庆奎说道。
  “去吧!我也得赶紧把酒送回家。
  我家老头子知道我弄到一百坛窖藏十年的原浆,可是等不及,已经在家等着了。”牛庆奎摆摆手,开着玩笑道。
  “你们锁上门,先回招待所吧!”张俊平又对小李和小夏交代一句,这才跟着田建军离开。
  张俊平给田建军的价格是一块五毛钱一套,没多赚,算是就赚了个辛苦钱。
  田建军全程陪同,在财务科拿到一万二千块钱。
  对于这场交易,双方都很满意。
  供销社可是国内最大的销售终端。
  对镜子这种轻工业产品的成本价大体也有些数。
  所以,张俊平不想因小失大。
  这次的交易,相比后面的交易,只能算是开胃菜。
  后面的山货才是大交易。
  当然了,后面的交易大的是总量,而不是总价。
  第二天,供销社就把库存的山货送了过来。
  三十麻袋木耳。
  还有榛蘑,元蘑,也都是用麻袋装着,五十多麻袋。
  就连猴头菇,也是用麻袋装的,倒是不多,才一麻袋。
  有人说不现实,东北本来冬天就缺菜,木耳、蘑菇这么便宜,东北人为什么吃。
  就算乡下不喜欢,城里也缺菜,可以买回去吃。
  怎么可能出现卖不出积压的情况。


第八十一章 木耳不论斤,论麻袋
  不说别的,榛蘑、元蘑,都是干货,就是从山上摘下来,晒干的。
  这样的干蘑菇,不放肉,不多放点油,那就跟嚼柴火棒一样,难以下咽。
  那个年代,炒菜放油都是按滴计算的,干蘑菇能好吃才怪。
  咱们现在吃着东北的干蘑菇好吃,那是建立在蘑菇炖肉,炖鸡,炖排骨,多放材料的前提下。
  就好像南方七八十年代不吃鳝鱼,不吃甲鱼一样。
  缺少材料,不好吃。
  在东北有一个好处,只要你手脚勤快一点,就不用担心饿着。
  所以,建国前,五六十年代,很多人逃荒,都是往东北这边跑。
  现在的东北人,很多都是山东人或者河南、河北人的后代。
  七八十年代以前,没来过东北的,谁能想到木耳,榛蘑,元蘑是按照麻袋卖的。
  就像现在,一麻袋木耳他们收购价是五毛钱,给张俊平六毛五钱,一麻袋干蘑菇同样是六毛五。
  猴头菇要贵一些,一麻袋五十块钱。
  松子和榛子贵一些,一麻袋收购价是三十块钱,给张俊平三十九块钱。
  不是单价贵,而是松子、榛子压秤,一麻袋能装一百五十多斤。
  “田哥,怎么没有风干鸡,风干兔,腊肉啊?”张俊平看着快要堆满房间的山货,有些失望的问道。
  “哈哈哈!你想什么呢?有风干鸡,风干兔,腊肉也不会留给你啊!”田建军大笑道。
  这倒是真的,风干鸡,风干兔,腊肉那也是肉,这个年代这些都是稀缺物资。
  这个年代,风干鸡,风干兔,腊肉本来就少,大多是老百姓捕捉到猎物之后,舍不得吃,做成风干鸡,风干兔,留着招待客人。
  攒多了,才会卖给供销社,换一点油盐。
  这和关内老百姓养鸡,用鸡蛋换油盐一样的道理。
  “唉!还想着能收点风干鸡,风干兔之类的,回去打打牙祭呢。”张俊平失望的摇摇头道。
  “张兄弟,你想象收木耳,蘑菇一样,收风干鸡是不可能的。
  我只能保证张兄弟你走的时候,风干鸡、风干兔,腊肉只要你能拿的了,想拿多少就拿多少。”田建军很是豪爽的承诺道。
  “那我先谢谢的田哥了!”张俊平嘴上道谢,心里却忍不住暗笑,能拿多少,就拿多少?
  真要是放开拿,老子能把你们供销社拿破产。
  张俊平把购买山货的钱当场结给供销社的会计。
  当初,张俊平卖镜子,要去供销社结账。
  现在,供销社卖给他山货,也要过来,来他这里结账。
  三十麻袋木耳,也才十九块五毛钱。
  还有一百袋松子和榛子。
  今天看着东西多,可加一块还不到四千块钱。
  结完帐,田建军谢绝了张俊平的挽留,带着人离开。
  田建军昨天可是没少喝,到现在还没完全醒酒,今天算是强打精神来办这事。
  “师父,这么多东西,才不到五百块钱?”小李还是一脸不敢相信的样子。
  “这些东西,在东北多的是,一场雨过后,漫山遍野都是。
  只要勤快一点,一年下来,一个人捡个十几麻袋很轻松。”张俊平笑道。
  “那一年也才几块钱啊!”
  “几块钱?几块钱也够一家人一年吃盐了。”张俊平叹了口气。
  所谓: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老百姓到什么时候,都不容易。
  当年老百姓冒着生命危险闯关东,为了并不是发财,而仅仅是活下去。
  张俊平感慨一会之后,收拾好心情,锁上门,回到招待所。
  接下来,就是等待,等待牛庆奎那边的消息。
  好在,牛庆奎办事还是很给力,或者说牛庆奎的老子很给力。
  第三天,牛庆奎就带来了好消息。
  牛庆奎的老子,很喜欢那些十年原浆,很卖力的帮着联系了鹤岗煤炭工业局下属的煤矿,还有周边兄弟市的煤矿。
  连着田建军、谭小红他们联系的,一共给张俊平解决了,五万吨焦煤,二十万吨原煤。
  这等于,直接把张俊平的任务给完成了。
  当初张俊平说三十万吨原煤,是奔着超额完成任务去的。
  二十万吨是基本任务,完成了,一个单位先进肯定跑不了,其他的优先入党,优先提拔肯定也少不了。
  优先提拔不代表提拔。
  超额完成任务,则是直接提拔使用。
  这才是张俊平说的,完成任务就能提副科长。
  牛庆奎如此给力,张俊平自然要有所表示,请客吃饭这只是基本条件。
  但是当张俊平提出要请牛庆奎吃饭的时候,牛庆奎却笑着说道:“张兄弟,明天是周六,咱们也别再市里吃了。
  我带你去山里吃!”
  “山里吃?”张俊平愣了,现在这个年代,山里就有隐秘山庄了吗?
  “哈哈!我带你们进山去打猎,你们在BJ这样的机会可是不多!
  咱们进山打猎,然后就在山里野炊,可别在市里吃有意思多了。”牛庆奎哈哈笑着说道。
  “那感情好,说起来,自从退伍之后,可就很少有机会打枪了。
  还真有点怀念。”张俊平笑着说道。
  实际上张俊平可是没少进山打猎。
  上次去林场采购木材的时候,就跟着林场的同志一块进山待了三天,好好过了一把瘾。
  但是,这些话张俊平可不会说。
  “放心,这次一定让你过足瘾!三八大盖,五六式全都有子弹管够。”牛庆奎笑着说道。
  送走牛庆奎之后,张俊平知道是时候向局里的领导汇报了。
  和小李、小夏交代一句,张俊平步行着来到邮电局。
  虽然在招待所也能拨打长途电话,但是这个年代打长途电话,非常麻烦。
  在招待所要先拨打鹤岗长途总台,告诉对方你要拨打哪里的电话,找谁。
  鹤岗这边再联系HLJ长途总台,然后再由HLJ长途总台人工联系BJ进行转接。
  如果是在邮局,就可以直接拨打HLJ长途总台,进行转接。
  能升不少时间。
  长途总台都是人工转接。
  业务很繁忙,打一个电话,光是等着转接,可能就要等十几分钟甚至半个小时。
  张俊平运气比较好,只等了十来分钟,电话转接到许少民办公室。
  “报告班长,任务顺利完成!”张俊平上来先给许少民报了个喜。


第八十二章 童年记忆中的味道
  “完成了?”许少民吓了一跳。
  张俊平这才去了多长时间?任务就完成了?
  要知道,局里其他几个采购员可是比张俊平早去了小半个月。
  到现在,任务都还没完成。
  每次打电话回来,都是叫苦,说自己喝酒喝的快要吐血了什么的。
     奇*书*网*w*w*w*。*q*i*s*u*w*a*n*g*。*c*o*m 
  至于说任务,最好的完成了还不到一半。
  结果,张俊平这边打电话汇报说任务完成了。
  许少民都以为自己听错了。
  “对,二十万吨原煤,都已经谈好了,你安排人过来付款吧!”张俊平嘿嘿笑着说道。
  “好,好!我这就安排会计带着支票过去。”许少民大喜。
  “班长,光带支票可不行啊!火车皮您也得赶紧协调。
  现在鹤岗这边已经下头场雪了,再晚点,等第二场雪一下,煤可就拉不出来了。”张俊平提醒道。
  这个年代煤炭运输虽然主要靠铁路运输,可是从矿场往货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