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随身博物馆-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画的不错,没想到平子还有绘画天赋。
  你这个想法不错,对塑料厂也是一件好事,可以丰富他们的产品线。
  我回头和塑料厂同志聊一下,让他们加班生产一批出来。”叶丽华夸奖了一句,然后很爽快的答应下来。
  叶丽华作为XC区轻工局计划科科长,让下属塑料工厂生产一批计划外的塑料制品,这是很简单。
  也就一个电话的事。
  “对了,你要多少?”
  “一样先来一万个吧!”张俊平随口说道。
  “一万个?平子,你要是缺钱,和嫂子说,咱可不能犯错误!”叶丽华吓了一跳,赶紧叮嘱道。
  “嫂子,我要塑料镜子和塑料梳子是用来当敲门砖的。
  这塑料镜子和梳子可是稀罕玩意。
  我拿着去煤矿铺路用的。”感受到叶丽华的关心,张俊平很感动,笑着解释道。
  塑料镜子,在后世是烂大街的玩意,可八十年代以前,却是稀罕玩意。
  “就你小子,鬼点子多。”许少民笑骂道。
  “这也是没办法,全国性的物资紧缺,所有的工厂,计划外的产量就那么一点。
  你想拿到计划外的商品,没点点子能成?”张俊平两手一摊无奈的苦笑道。
  物资局的采购员,生活绝对精彩。
  可以说采购员的职业生涯就是一部中国关系学。
  中国是一个人情社会,我计划外的产品不愁卖,卖你也行,卖给他也行,那么我凭什么要卖给你?
  这就靠采购员的临场发挥,如何与厂家打好关系,拿到人家计划外的产能。
  所以,物资局的采购员权利很大,局里给了很大的自由度。
  比如差旅费实报实销,只要你完成采购任务,基本上写个条子就能报销。
  包括到其他各种为了促成采购而产生的花销。
  这里面的道道很多,遇到贪心的,一年从中弄个大几千,甚至上万块钱都很轻松。
  但,也真的很辛苦。
  就比如前身,连干十八杯高度白酒,最终成功把自己喝走,也才喝回来十八车皮的木材。
  后来还是张俊平用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才成功忽悠着林场给发了五十车皮的木材。
  敞篷的火车车皮,一车皮能拉七十多立方,张俊平这次弄回来三千五百多立方的原木。
  当然也不能说是忽悠,张俊平可是帮李场长解决了冬天吃菜难的难题,说不定还能在东北开创一个种大棚菜的潮流。
  不仅如此,张俊平还帮着解决了建塑料大棚急需的玻璃。
  建大棚用塑料布更合适,但是这年头,塑料比玻璃更难弄,所以张俊平给李场长出了个主意,用玻璃。
  这才让李场长答应给五十车原木,超额完成任务。
  当然,张俊平也不吃亏,李场长答应以后每年都会给张俊平留三十车原木。
  不过,这里面有个前提条件,那就是大棚菜真的能成功。
  ……
  “这次东北之行干的不错,今天咱们喝五粮液,算是奖励你的。”说着许少民从橱柜里拿出一瓶五粮液。
  光看瓶身就知道,这五粮液有年数了。
  “班长,你这也忒小气了,就一瓶五粮液,够谁喝的?
  喝不过瘾,还不如不喝!”张俊平撇嘴抗议道。
  “臭小子,这瓶五粮液是奖励你的,老子喝你拿来的虎骨酒!”许少民笑骂道。
  “这还差不多!”张俊平毫不在意,嘿嘿笑着也不客气,直接拿过来自顾自的打开,给自己满上。
  “班长,虎骨酒里面加了十几味中药,据说是当年从皇宫里流传配方!
  当年皇帝老儿三宫六院七十二妃,就靠这酒顶着。
  您可不能多喝,不然我担心嫂子受不了。”说完还很猥琐的嘿嘿笑了起来。
  “什么我受不了?”叶丽华端着一盘菜从厨房出来,正巧听到张俊平的最后一句话,笑着问道。
  “呃!”张俊平的笑声嘎然而止。


第四章 礼尚往来
  “平子说这虎骨酒劲大,我要是喝多了,怕你受不了!”
  “你喝多了,我有啥受不了的?”叶丽华一时没反应过来,随口问道。
  问完才反应过来,狠狠剜了许少民一眼,红着脸啐道:“呸!德行!”
  骂完许少民,对着张俊平直接就是一个脑瓜崩,“臭小子,你也跟着学坏了,连嫂子的玩笑都敢开!”
  敲打完张俊平,叶丽华顺手拿起虎骨酒给许少民倒上,“少喝点!”
  “嫂子,你也喝点,这虎骨酒女人也能喝,能美容养颜。”张俊平接过酒瓶,给叶丽华倒了一杯,讨好道。
  “这酒我也能喝?”叶丽华满怀期待的问道。
  不管哪个年代的女人,对美容养颜都没有抵抗力。
  “能,当然能了!嫂子我给您说,这虎骨酒,男人喝了女人受不了,男人女人喝了,床受不了!”记吃不记打的张俊平,贱兮兮的笑道。
  “臭小子,这么多菜也堵不住你的嘴!”叶丽华拿筷子敲了张俊平一下,然后给人夹了个鸡腿。
  “嫂子,您这手艺不比酒楼里的大厨差!”张俊平吃的满嘴流油。
  一顿饭说说笑笑,张俊平自己干了一瓶五粮液,许少民和叶丽华一人喝了两小杯虎骨酒。
  酒足饭饱,张俊平骑着自行车,摇摇晃晃的往家走。
  一边骑车,一边贱兮兮的想着,不知道班长家的房子隔音效果好不好,邻居会不会找他抗议。
  这万一床要是塌了,明天班长会不会找他算账?
  “艹!”
  胡思乱想着,张俊平突然骂了一声,然后索然无味的猛蹬自行车。
  自己一个单身狗,居然去操心人家的夫妻生活,真是闲的蛋疼。
  ……
  “刘大爷,对不住啊!耽误您休息了!”张俊平推着自行车进门,迎面遇上住在前院刘大爷,忙停下向刘大爷表示歉意。
  刘大爷是四合院的管事大爷,是红星中学的退休教师。
  住在前院倒座房里,免费负责四合院大门的开门关门的活。
  要说这刘大爷那是真的敬业,每天都是最早起来的,早早给大家把门打开。
  也是最晚睡的,等到大家都回来了,才关门睡觉。
  “没事,年龄大了,觉少,这么早也睡不着。
  衍子,你这是又喝酒了?”
  “喝了点!”
  “衍子,别怨大爷唠叨,你也年龄不小了,别光喝酒。
  还有,以后出差,别买那么多东西。
  你这孩子,太实在了,每次出差都给我们带那么一大堆东西。
  大爷收了东西虽然高兴,可也替你心疼,你也得攒点钱,好说个媳妇……”
  刘大爷这人其他方面都很好,是个热心人。
  可有一点,爱唠叨,当了一辈子老师,就爱教育个人。
  院里,街道上,有什么事看不顺眼了,就会说上几句。
  所以,刘大爷人品不错,也很热心,但是人缘一般。
  大家都有点怕刘大爷的唠叨。
  “刘大爷,那些东西没花多少钱,两块钱买一大堆。
  我这叫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
  “两块钱不是钱啊?两块钱够我家两个星期的菜钱了。
  小年轻一点不知道钱中用!”刘大爷撅着胡子训斥道:“你啊!就该找个媳妇,好管着你。”
  “得,我听您的,下回我出差不带东西了,街坊邻居要是有意见,我就说您说不让带的!”张俊平嬉笑着打岔道。
  “行!你就说我说的,我看谁敢有意见!
  出差给大家伙带点东西,那是情谊,不带是本分。你又不欠谁的!”刘大爷瞪着眼睛大声说道。
  “刘大爷,我开玩笑呢!”见刘大爷当真了,张俊平赶紧赔不是。
  又哄了老头几句,赶紧推着车子往后院走。
  爱较真的老头惹不起。
  张俊平真的不差这点钱,他一个月工资43块钱,加上出差补助,一天一块八,这一个月平均得有十五天在外出差,加起来一个月能拿到七十块钱的巨款。
  交家里五十,还剩二十,这么多钱,张俊平都不知道怎么花。
  平时,出差的时候,吃住都是报销,不出差的时候,单位里管中午晚上两顿饭,就早上花钱在外面吃点。
  身上穿的衣服,都是单位发的,每个月还发肥皂,洗衣粉,洗头膏,卫生纸啥的。
  是真花不到钱。
  可是,这事没法解释,解释多了,就成了炫耀。
  “平子,又惹刘大爷生气了?”张俊平刚停下车子,隔壁房门吱扭一声打开,一个少妇走出来笑着问道。
  张俊平和田淑梅家是邻居,真正一墙之隔的邻居。
  都住在后院的北屋,张俊平自己两间正房加一个耳房。
  田淑梅家是一间正房加一个耳房。
  你别问,为啥张俊平一个人,却分到两间正房,田淑梅一家五口人才一间。
  问就是单位不一样。
  “田姐,还没休息?”
  “还没呢!你带回来的东西,我都给大家送去了。
  木耳一家给了半斤,榛蘑半斤,松子、榛子一家给了一斤……”田淑梅掰着手指给张俊平报着帐。
  田淑梅娘家是东北哈尔滨的,对张俊平带回来的东北特产很熟悉。
  “猴头菇我没分,都给你留着呢!”
  “田姐,我一个人。也不会弄,猴头菇你拿回去吧!回头炖鸡的时候记得叫我一声就成!”
  “别,你还是自己留着吧!我们孤儿寡母的可吃不起鸡。
  你要是馋了,你自己买鸡,我给你炖,我家怀志也好跟着沾光解解馋!”田淑梅爽朗的笑着说道。
  田淑梅口中的怀志可不是一个人的名字,而是她的两个双胞胎儿子,周铭怀,周铭志,合起来就是胸怀大志。
  田淑梅说到儿子的时候,都是我家怀志怎么怎么,说的就是俩儿子。
  “得!您还真是不客气!
  明儿,明儿不行,后儿吧!后儿我去菜市场买只鸡,劳您大驾,给炖了!”张俊平笑着冲田淑梅竖了竖大拇指。
  东北女人就是这么大气,不做作,对自家的困难一点不避讳,就连让儿子蹭吃都说的理直气壮。
  如此做法,不但不让人厌烦,反倒让人心生敬佩。
  一个女人带着一大家子,如此艰难,却依然洒脱。
  “那就这么说定了,我替我家怀志谢谢你!”田淑梅嫣然一笑,扭头进屋。
  留下有些燥热的张俊平。
  秋天到了,动物又到了……
  呸!
  这就是酒后正常反应。
  绝对不是想女人了。
  进了屋,拿起暖瓶晃了一下,果不其然,里面是满的。
  不用问,这是隔壁田淑梅给烧的水。
  只要张俊平在家,每天晚上回来,家里保准有一壶热水。
  一壶热水也是礼尚往来。


第五章 秋天到了……
  看看桌子上堆着的木耳、榛蘑等东北特产,张俊平一挥手,把东西都收进博物馆空间。
  他空间里还有很多,足有几百麻袋。
  另外各种野味,野猪肉,腊肉,风干的野鸡、野兔,都有不少。
  当时在林场的时候张俊平拿出二十块钱,托在林场上班的一个附近村民买点木耳,榛蘑之类的山货。
  好家伙,那个村民给他拉了两马车来,张俊平赶紧又给人家塞了二十斤全国粮票。
  那两马车山货,都被张俊平办理了托运,作为给单位同事采购的山货。
  后面,张俊平有找机会,从其他村子里买了五百块钱加一百斤全国粮票的山货,放进自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