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随身带个侏罗纪-第43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钱里还有车费是吧?反正最后就剩了不到五百块钱。”
燕飞也是不知道说什么好,马永明继续问道:“你以后牛肉越杀越多,还批发不批发了?市里估计以后也卖不了那么多牛肉,以后卖不完怎么办?”
“做牛肉干呀!或者再联系一下别的县,看有人要了让他们自己过来拉。实在没办法就做成牛肉干运出去卖。或者我拿到远点的地方,省城江城镐城都行,反正慢慢卖呗……”
“算了我给你挑明了说吧!”马永明也不想再啰嗦。“我的意思是说,他年龄也不小了,老这么跑着没个稳定不行,就想让他去市里开个店,以后你牛肉送过去了他直接在那里批发,批发不完的慢慢零卖。这也算个稳定的活儿,他不干,说那没意思了。”
“怎么就没意思了?”
“他觉得你这边把牛肉送过去,他就什么都不干,把牛肉分出去就赚你的钱,没意思。”马永明看了看远处正低着头挑瓜的庞发。“你还记得我给你说过,他以前在河里差点淹死,是你爷爷救的吧?”
燕飞点点头。
马永明就接着说道:“他说本来就欠你们家人情,后来干榨油磨面也都是你给想的办法。现在你刚开始发达起来,他得替你想着。牛肉不敢加高价,怕卖不完带回来你没法弄,一斤好几块的东西,拉回来到处送人,一分钱也挣不回来。这么想倒也没错,可是他这么干不行!对了,我早上吃饭有点咸,你这烧水没?”
燕飞正听着,听他话锋一转,随即反应过来:“我一个人在这儿烧什么水呀?这不是西瓜吗?随便吃!”
马永明也不和他客气,从旁边拿起一个西瓜,一拳打上去,西瓜就裂开了几道口子,用力一掰拿一块儿啃着继续说道:“他现在批发这价钱,自己根本挣不了几个钱。以后也不会每天都能卖这么多。天热以后摆着零卖根本就不是个事儿,堆一天下来肉都臭了。说实话这么干,还不如以前你一头牛一头牛的杀,他卖完生肉卖熟肉,那些牛杂牛头肉加起来,比这都赚钱。”
“那你说咋办?”燕飞问道。“以后还给他一头牛让他去慢慢卖?”
“你要这么和他说他肯定不干。”马永明看他还没迷糊过来,就耐着性子继续说道。“要不你干脆让他来这儿给你帮忙,你给他发钱,你有啥想法给他说清楚,也别让他觉得自己卖不完没法和你交差啥的。你这现在我看那几个人也有点不够手,让他过来也省得他天天等你有活儿了喊。”
“我给他牛肉,他随便加点钱也比干活多呀!”燕飞不解。
“都给你说了,他觉得他欠着你家人情,挣着钱也怕卖不完耽误你的事儿。你说这一车西瓜下乡跑一天能挣多少钱?还不是想着你不卖糟蹋了。我看你生意越来越大,以后肯定也不会只给干活的发那点钱。让他跟着你干,收入也稳定点。这小子年龄也不小,该稳定下来结婚了。他就是文化水平低点,其实做个生意脑子也活络,跟着你也算是个帮手。”
马永明歇口气继续慢慢地说道:“他现在折腾的再厉害,也是靠着你吃饭,现在你还能需要他帮忙,以后你生意做大要是联系上大客户,直接来大车把你所有牛肉都拉走了呢?再说你牛肉越卖越好,以后不打算卖生牛肉,只卖牛肉干了呢?就和你刚说的那样,你能给点牛肉让他自己卖,那他和找你要饭啥区别?他也没那脸那么干不是?还不如现在就让他过来,以后你生意做大,他就算跟着你干,也比自己瞎折腾强是吧?”
燕飞听明白了,这是马永明觉得庞发就这么西一榔头东一棒槌的干着,不够稳定。
这是一个一切都要求稳的年代,能进国企端上铁饭碗挣三百,也不进私企挣三千。除非是家里的确缺钱逼急了,否则大部分的选择还是铁饭碗。即使是现在已经很多国企都没活儿干,还照样有人为了个指标拿着钱挤破脑袋往里面钻。
实际上有时候年轻人会觉得很难理解这个事儿。花大几千块甚至几万块钱,买个指标去上班。然后一个月发几百块,有的掏钱多点的,算算靠那点工资,三五年甚至十年八年不吃不喝,都挣不回来自己花的钱。可依然有人愿意去买这个指标。
相对于做小生意,还是庞发这种到处跑着的流浪小商贩,燕飞的养牛场现在就是一个更好的选择。因为都觉得他现在越来越挣钱,以后生意会越来越大。对于没别的选择的人们来说,能在养牛场拿个安稳工资,也比做个小商贩强多了——哪怕这小商贩挣的钱比工资多的多。
每个时代的人想法都是不一样的,这年头哪怕是已经要破产根本发不下来工资的国企员工,也比在街上自己开个商店的显得有身份有地位,因为那是公家的。就连找对象也是,只要是上班的,就算明明都知道是工资都发不下来的,也比做生意的容易找——直到后来呼啦啦都被下岗赶出去蹲家里,那会儿才知道说什么都晚了!
看马永明就知道,他一个包工头也算有钱,结果要不是靠着坑蒙拐骗的,现在他那媳妇儿还不一定是谁的呢?
说这么多,其实根本原因就二条,一是现在的人都是从穷日子过来的,心里没安全感,总想找个能稳定吃饱饭的地方;二是人们的传统思维在起着决定性作用。
马永明这么说,就是大多数人的想法,其实还真有人问庞发,你和燕老板关系也不错,牛肉啥的都让你去卖,怎么不让你也进养牛场干活啊?
这理叫个没法说。
燕飞只是稍微考虑了一下,就说道:“那发哥什么意思?”
“你不开口他好意思自己提吗?你找他说去。”马永明笑着说了一句,转身开始招呼几个工人。“行了行了,差不多了咱们先干正事儿,赶紧扯下线准备挖地基,估计一会儿砖沙水泥就送过来了……”
燕飞则是跑过去凑到庞发身边:“发哥,和你说个事儿……”
庞发有些不好意思:“你别听你明叔瞎说,我现在这样就挺好的!”
燕飞直起身,指着这一大片瓜地说道:“这边大棚都盖起来,我还得找人来种蘑菇。找的人还得学会之后能教给别人,以后乡里那些给我养牛的,一个人弄个半亩三分地的,多少种点都是收入,也不怕牛粪没地方用了。我这现在能替我在附近出去跑着办点事儿的,就黑子能指望得上,别人都还不行。正好你还嫌现在这么干没意思,那干脆搬来得了?”
庞发摸着个西瓜还有点抹不开脸面:“那我考虑……”
马永明安排好活凑了过来,开口就没好话:“你是不是还拿着架子,让小飞给你来个三顾茅庐?也不看看你那点水平能给诸葛亮提鞋不能?你在外边跑着看着挣钱多点,可那长远吗?在小飞这儿吃喝不愁,挣的钱全落,你还考虑个屁……”
庞发被说得有点急眼,终于干脆利索了:“那我今天把这西瓜卖完就过来。”
燕飞呵呵一笑:“行啊!你过来的时候直接带上铺盖,自己看中哪个屋就住哪屋。我得赶紧去乡政府一趟,你等下估计一下那伙计的一车瓜多少钱,也别称了,费事儿,差不多就行。”
说着转头问马永明:“明叔你这边还需要我干啥不需要?”
马永明摆摆手:“你忙去吧!今天一天就先挖地基,你忙完了记得赶紧去把木料准备好。”
燕飞笑着朝他们挥下手,骑着摩托就直奔乡政府陈镇长办公室。
敲门进去看陈镇长办公室也没人,他就直接开门见山:“陈叔,我准备弄点地种牧草,潘叔说现在有退耕还林还草的政策是不是?”
陈镇长一愣,然后顿时就笑了起来:“小飞呀小飞,来来来,赶紧坐。你现在就是我的及时雨,我这正发愁这件事儿,这两天我头发都快挠光了,还没想出来这事儿怎么解决。来来来,咱们慢慢商量!”
听陈镇长一说,燕飞才了解到这个退耕还林和退耕还草的政策是怎么回事儿。
这事儿说起来也算是奇了,县里搞这个的初衷,和保护环境关系真不大,倒是和扶贫款有关。
当真是怪事年年有,今年特别多!
第368章 这样的退耕还林
要说现在确实不少地方已经开始,重视保护林木资源保护植被,但是还没发展到要搞退耕还林的地步。就算是上面的上面也没这方面要求的,只是倡议一下,属于还停留在口号上的文件。
亡羊补牢这个词小学生都学过,可是不管什么时候,人们对这个词都是嘴上会念心里记不住。
拿三岔河来说,因为以前收麦季节发生过火灾,造成过损失,所以现在每年乡里上上下下都到处去宣传防火。因为前些年严打过后,有一段时间治安稍差了点,所以又不时去宣传防盗打击犯罪。
养牛场旁边的那条河污染到鱼都活不下去,汤河县这边才想到告状要治理污染——虽然不论告赢告输,那厂子还是照样开,直到被燕飞踏平。
目前水土流失情况虽然严重,可毕竟还没发生过特别大的自然灾害,所以这退耕还林还草,有人提了大家就跟着喊两嗓子,也没谁认真到把这当回事儿。
现在正上下齐心发展经济,哪个乡要是一下子把几百几千亩地种上树,直接就影响到方方面面,干好了也没谁会夸你一句话,反而下边的人说不定还要天天画小人诅咒你,谁乐意干这事儿?
汤河县倒不是觉悟有多高,提前就搞这个退耕还林还草。追根究底,这个问题居然是出在了扶贫款上。
全省人都知道,汤河县人口众多,在整个华夏来说,论到哪个县人口多,她都能排在前列。另一个出名的,就是这个县,是一个坚定不移地顶着贫困县的帽子,怎么折腾都摘不下去的县。
人多有时候也不是什么好事儿,在只靠土地才能有收入的年代,人多地就少,人均收入就低。
所以每年都有扶贫款,但是这个扶贫款怎么发,年年都是问题。论哭穷哪个乡都不甘示弱,话说县里某年开会研究扶贫款怎么发放,不知道怎么消息走漏出去。有两个乡的乡长直接就闯进了会议室——当时这两人身上裹着露棉花的老棉袄,脚上套着双露脚趾头的千层底,大冷的天愣是不打伞跑来,进门的时候身上都带着冰渣子。
虽说这事儿已经过去有几年,现在已经没人这么干了。可这扶贫款的发放问题,始终是个大问题。就算这一碗水再怎么端,也总有人嫌端的不够平——全乡平均分有人说别的乡富,按人口分有人说我们地少,按地分有人说我们地不好人还多……
总之县里也为难,好不容易朝上面哭穷要来点扶贫款,等到分的时候下边乱哭穷,不管最后结果如何都要落点埋怨。无论怎么分都是错,偏偏还不能不去要,要来了还不能不分。
所以也不知道谁灵机一动,想出了个主意——想主意的这人的名字绝对是保密的,否则给人知道绝对倒八辈子大霉,全乡都得诅咒他不说,搞不好祖坟被扒了都有可能。
这个主意就是把扶贫款和搞的这个退耕还林挂钩。哪个乡今年栽的树种的草多,哪个乡就多分点。
说的是退耕还林,也没真个退耕,就是鼓励植树造林,不管在哪儿种树,只要树多就行。这时候有个说法是农田里种速生林,种泡桐树。这个叫农桐间作,能改善生态环境。据说不少地方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