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重生之抗日川中铁军-第24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装备。

    1943年1月初,日本的川崎公司拿出了新型坦克“奇托”的设计图,并生产了三辆样车。

    奇托重型坦克研制成功,是以反坦克作战为主要目的而设计的坦克。坦克战斗全重为30吨,乘员5人,车辆外廓尺寸加大。主要武器为1门75毫米坦克炮,并采用自动装弹机,弹药基数65发;并列机枪一挺,九七式车载重型机枪一挺,弹药基数3600发;发动机为1台294千瓦(400马力)的风冷柴油机;负重轮由6对增加到7对。车辆最大速度45公里/小时,最大行程250公里;侧面装甲厚度45mm,炮塔正面装甲厚度75mm,装甲最薄处8mm。

    几乎在同时,铃木公司也在一式战车基础上改进了性能,称为三式战车。三式“奇努”中型坦克战斗全重增加到23。7吨,在一式坦克的基础上,换装了新式炮塔和75毫米坦克炮,取消了炮塔后部的机枪。炮塔上方一挺九七式重机枪,侧面装甲35mm,炮塔正面装甲厚度60mm,最大速度35公里/小时。

    经过日军陆军部的检验,两款战车配备的新型战车炮在500米距离穿甲厚度130毫米,800米距离穿甲厚度为90毫米,1000米距离穿甲厚度50mm(但因为达到人视力所及范围之外,故当时的坦克在这个距离的穿甲距离几乎可以忽略不计)。都得到日本陆军部的认可,奇托坦克被命名为四式坦克。于是,新式坦克的批量生产提上日程。

    日本毕竟是一个资源紧缺的国家,大面积更换九七式中型战车,困难重重,于是,陆军部决定以四式坦克为核心力量,计划在1944年6月以前,生产700辆。三式坦克虽然和美国的谢尔曼坦克相比装甲厚度较薄,但新型坦克炮的穿甲厚度对付谢尔曼坦克还是没有问题。计划在1944年月以前,三式坦克生产达到1500辆。

    另外,1941年生产的一式坦克600辆,全部改装新式坦克炮,加厚侧面装甲和炮塔正面装甲达到三式坦克的标准。

    原先的九七式坦克,在新式坦克服役后,部分改装为防空坦克,弥补日军坦克集群的防空火力。部分新年份的九七坦克改装新式75mm坦克炮,加厚装甲至50mm,换装大功率的发动机,作为配合新型坦克作战的辅助战车。

    1943年2月,三式坦克和四式坦克开始量产。川崎公司和铃木公司一式中战车生产线随即转移为生产三式战车,三菱重工公司专门负责生产四式坦克。中国沈阳兵工厂、越南西贡兵工厂也同时拿到三式坦克的生产图纸,准备生产三式坦克。

    梅苗,中国远征军司令部,史迪威将军高兴的坐在宽大的沙发上,嘴巴上叼着他很有特色的烟斗,吧嗒叭嗒的猛吸几口。

    “岳将军,这次中国远征军在东线的反击,非常成功,有力的支援了西线英军的防御。不过,这一段时期,我们的装备要重点转向英军了,毕竟他们还在英帕尔血战。”史迪威将军扬扬眉毛对岳翰屏说道。

    “不要紧,英军现在比我们更需要新的装备。我们中**人能理解的。”岳翰屏淡淡地说。

    “哦,岳将军能理解就好办。中国远征军的装备现在可是远远超过日军,同等数量的部队和日军交战,战斗力远远超出日军。我建议中国远征军稍稍修整,最好能再调一至两个军入缅,这样,在英军稳定战线后,可以两面反击日军,争取将日军赶出缅甸。”史迪威将军坚定地说。

    岳翰屏沉思片刻,微微一笑,“好的,我会向委员长建议的。”

    史迪威将军安排好手边的事情,紧急飞往重庆,面见蒋介石。在史迪威的努力下,蒋介石答应再调两个军入缅,参加下一阶段的缅甸大反攻。

    随后,在云南整训的第8军、第71军接到蒋介石的命令,在1943年2月中旬之前,两个军必须完成入缅作战准备,4月底之前,两个军的部队必须到达曼德勒。

    1943年2月初,蒋介石为了完成缅甸大反攻的任务,下令将中国远征军整编为三个集团军。远征军第一集团军司令官由远征军副司令官郑洞国兼任,下辖新编第1军,第66军,第8军;第二集团军司令陈明仁,下辖第6军,新编第6军,第71军,第三集团军司令由岳翰屏兼任,下辖第一装甲军,青年军,第20军。青年军军长由翁照垣担任,下辖第201师、204师、205师三个步兵师。第一装甲军军长由曾经留学德国的黄维将军担任,第一装甲师师长蒋纬国,第二装甲师师长沈瑞礼,第三装甲师师长曹曜璋。

    新编第50师原本编制在新6军,但在孟拱河谷战役中,一直归新编第1军指挥,而本属新一军建制的新编第14师却一直在曼德勒,为了便于指挥作战,岳翰屏将新编第50师和新编第14师对调,改换建制。

    整编后的中国远征军作战序列如下:

    远征军司令长官:岳翰屏

    远征军副司令长官:郑洞国

    远征军参谋长:赵子立

    第一集团军司令官:郑洞国(兼任)

    副司令官:孙立人(兼任)参谋长:刘桐毅

    新编第1军军长:孙立人

    新编第38师师长:李鸿

    新编第30师师长:唐守治

    新编第50师师长:潘裕昆

    第66军军长:方靖

    第93师师长:吕国铨

    荣誉第1师师长:汪波

    暂编第55师师长:陈勉吾

    第8军军长:李弥

    第82师师长:王博勋

    第103师师长:熊绶春

    第198师师长:叶佩高

    第二集团军司令官:陈明仁

    新编第6军军长:廖耀湘

    新编第22师师长:李涛

    新编第14师师长:龙天武

    新编第46师师长:马维骥

    第6军军长:黄杰

    预备第2师师长:顾葆裕

    新编第28师师长:刘佑军

    新编第39师师长:洪行

    第71军军长:钟彬

    第36师师长:李志鹏

    第87师师长:张绍勋

    第88师师长:胡家骥

    第三集团军司令官:岳翰屏(兼任)

    第一装甲军军长:黄维

    第一装甲师师长:蒋纬国

    第二装甲师师长:沈瑞礼

    第三装甲师师长:曹曜璋

    青年军军长:翁照垣

    第201师师长:王慎远

    第204师师长:庞函帧

    第205师师长:刘安琪

    第20军军长:杨汉域

    第133师师长:杨汉烈

    第134师师长:周翰熙

    新49师师长:向文彬

    远征军司令长官部直属:三个炮兵团,两个工兵团,两个运输团,一个游击总队。

    岳翰屏在东线日夜整训部队,杨汉秀从美国运来的武器装备和弹药、药品也从印度顺利抵达腊戍。轻武器岳翰屏除了补充青年军消耗的,其余的全部库存起来。

    而这次运来的谢尔曼坦克,又有180辆,还有200辆装甲运兵车。这些坦克,岳翰屏全部充实到装甲军。装甲军各师齐装满员,拥有两个坦克团,一个防空装甲车团,一个机械步兵团(装备装甲运兵车)。

    !#

    (去读读

………………………………

第三百二十八章 决定反攻的会议



    第三百二十八章决定反攻的会议

    考虑到防空问题,岳翰屏将装备的装甲车火炮全部拆除,更换20mm高射机关炮两门,两挺高平两用机枪。机步兵全部由装甲运兵车搭载,装甲运兵车是经过美国改进的型号,重量达到9。5吨,一门20mm机关炮,一挺6。5mm轻机枪。车组5人,可搭载步兵18人。

    这一批次的谢尔曼坦克,加厚了装甲防护,更换了大功率发动机,改装厚的炮塔正面装甲达到90mm,侧面装甲达到65mm,时速达到45公里小时。

    此时,岳翰屏正在考虑一件事,那就是要改装坦克火炮抽烟器。前段时间,装甲兵们纷纷反映,坦克开炮后,残余火药留在座舱里,使得坦克兵的眼睛和呼吸道受到很大刺激。大大影响了坦克作战效能。

    对于这个问题,岳翰屏还真没什么研究,不过他好像在后世模模糊糊的有一点抽烟器的原理知识。于是,他将自己的想法用电报紧急交给赣南兵工厂陈文铎去办。

    抽烟器是一个不起眼却十分重要的部件,能够把坦克炮发射后的烟雾抽取,并从炮口放出。二战中,坦克炮发射后,大量烟雾顺着炮管从炮尾进入炮塔内,极大的影响了乘员的视线和呼吸。

    在实战中,没有安装抽烟装置的坦克,只要发射两三发,炮塔内就会充满烟雾而无法呼吸,只有打开坦克舱盖,并停止发射才能把烟雾发散出去,极大的影响了坦克的防护力和持续战斗力。

    陈文铎虽没有上过正式的机械专科学校,不得不说,他是个机械天才。岳翰屏将坦克抽烟器的想法和原理告诉陈文铎,陈文铎反复琢磨,终于想到解决的办法。

    其实抽烟器的原理极其简单,即在坦克炮身管上钻两个朝向炮口的斜孔,把一个圆柱形空桶套在斜孔上并焊上,利用坦克炮发射时的压差吸取烟雾。

    陈文铎想明白这点,自己动手在兵工厂修理所找到一门轮子损坏的山炮,在炮管上钻两个斜孔,用铁皮包个圆形筒状空桶套焊上。为了真实模拟坦克的抽烟效果,陈文铎因陋就简,用铁片按照谢尔曼坦克的尺寸敲出炮塔和座舱的模型,将山炮放在模型里。开炮测试,还真有抽烟效果。

    经过反复测试,终于摸索出最佳抽烟效果的钻位置,抽烟的圆形空桶套的长度、厚度、直径大小。

    陈文铎废寝忘食忙乎了一个月,终于捣鼓出了抽烟器。按照当时**装备的苏式t…28坦克、bt…7坦克、美式谢尔曼坦克的坦克炮尺寸,由赣南兵工厂下达紧急生产任务,赶制出第一批2000个抽烟器。

    岳翰屏得知陈文铎捣鼓出了抽烟器,非常兴奋,一再询问抽烟器的效果和使用寿命。陈文铎答复他,经过模拟测试抽烟效果,抽烟器效果很好,座舱里几乎没有火药残余气体。

    在岳翰屏的推动下,国内的第5军装甲团全部加装了抽烟器,远征军装甲师坦克抽烟器由国内紧急空运至缅甸,全部加装。另外还有500个抽烟器的备用件。

    为了更好地在战场上紧急修理损坏的武器,岳翰屏在美军成立孟因训练营时,就利用部分美国机械设备,组建了中国远征军枪炮修理厂。训练营机械班的学员正好成为修理所第一批职员。

    抽烟器的实物以及生产零配件图纸和尺寸指标送到缅甸,难度并不大,岳翰屏立即下令,修理厂开工制造抽烟器。

    史迪威将军听说中**队的坦克加装了抽烟器,非常感兴趣,坚持要亲自看看效果。

    岳翰屏也非常渴望了解坦克抽烟器的实际效果,就安排第一装甲师抽调五辆加装抽烟器的坦克,实弹测试抽烟效果。

    五辆坦克在靶场一字排开,坦克炮轰轰的开炮。每一辆坦克一连打了30发炮弹,座舱内几乎闻不到残余火药的气味,更没有残余火药的烟雾。

    坦克兵们一个个兴奋不已,跳出坦克,高兴地说:“这下好了,咱们坦克兵再不用吃烟雾了。咱们可以对准敌人狠狠的开炮,不用担心眼睛看不清,肺部呛烟雾了。”

    史迪威将军立即向岳翰屏索要了抽烟器的图纸,将抽烟器的功效向美**方进行推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