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之抗日川中铁军-第23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中国抗日战争的目的不仅是为了中国人,而是为了正义和世界和平。
接着,她讲述了一则中国古代的小故事。她说:二千年以前,大约正是秦始皇修筑长城的时代,广西省内有两条河流经常泛滥成灾。当地人民因水灾而惨死者达数千人。秦始皇遂派出一名高级官员前往治水。此人去了以后,组织筑堤防灾,但未能将泛滥的洪水挡住,该名官员被秦始皇处死。第二名官员派去以后,其结果与第一位相同,也被秦始皇处死了。第三名官员终于将防水的堤坝修筑成功,将洪水拦住了。他受到了秦始皇的褒奖与赏赐。
宋美龄侃侃而谈地继续说道:去年我与蒋委员长旅行至某地,发现有三座坟墓,问其原由,所获得的答案是:“这三个人同是筑堤防灾的官员之墓,其中二人失败,一人成功。”
我又问:“为什么成功者与失败者同葬?”答者道:“第三人成功以后,受到厚赏,但他拒绝了皇帝的赏赐,回家自杀身亡,并且对家人说,他不愿意因为别人的失败而使自身获利。也就是说,他不愿意以别人生命的代价来换得自身的荣耀。”
宋美龄说到此处后话锋一转,说:“余感觉美国人民亦有同样之正直德性。彼等不肯以他人所付之自由代价,而本身享受其利,我言然乎?此种高尚正直及愿为共同目标而共同忍苦工作奋斗之感觉,即为中美两国人民共同之立场。”
10月2日,在麦迪逊广场,蒋夫人与议员威尔基同台向美国民众演讲,宋美龄首先感谢了近几日她所收到的美国民众从各地给她寄来的数千封信函。随后,她讲起了中国民众在抗日战争中所表现的崇高品德。重庆遭到日本飞机的野蛮轰炸之后,许多老百姓无家可归,政府设立了施粥所救济难民,但好多家室被毁者拒绝领受施粥,要求将食品送给更需要的人。
她略带悲戚的说:“在此次世界战争中,吾人正不惜牺牲吾民族之精华,并牺牲吾人所有之一切,以期有所贡献于此次大战争而建立一自由正义之世界。余为此言,实因余感觉应将今日中国人民之思想,与此思想所依据之民族性奉告诸君。”
在这次演讲中,宋美龄自豪地说:1937年,日本的近卫文曾经宣称日本将在三个月内使中国屈服,“然自近卫作此语以至今日,试问有多少三个月已成过去,而中国仍抗战如故也”。她还以中国历史上秦灭六国时的连横、合纵为例,说明民主国家团结对敌的重要性。
!#
(去读读
………………………………
第三百一十四章 罗斯福总统的特使
第三百一十四章罗斯福总统的特使
10月7日,宋美龄在母校威尔斯利学院发表演说,谈了妇女在人类发展历史上的重要地位与作用。
10月10日,中华民国国庆日,美国国会大厦钟堂的大钟同时敲响31下,遥祝大洋披岸多灾多难的中华民国诞辰。这是美国第一次向中国表示友好,也是正式承认中国大国地位的开端。
10月22日,她在芝加哥运动场发表演讲,谈到美国立国、发展的历史,强调了国际间联合努力与合作的必要性。同时,联系中国的抗战,指出国际条约应具有实际的效益,否则“徒属具文,终无生气”。
这里暗中指责了英美等国在中国抗战初期的绥靖政策。她从人类共同文明的角度,阐述了中国抗战的世界性意义,说:“一国之文化,固为一国之所特有。故凡模仿他国之事物,若不能融化于人民日常生活之中,终不免呈现其外来之痕迹。
中国五年来之抗战与痛苦,乃以事实,而不以空言,证明中国人民认为本国文化之保存,即所以辅助世界文明之维持。正因吾人不以吾国文化单独存在而自满,吾国正在努力奋斗,以协助建造色彩丰富之世界文明,以永保人类不容推翻不容放弃之各项共同誓守原则;目前如何艰苦,在所不计也。中国人民坚信此等原则,乃人类所固有,人类一日生存前进,一日不能稍有迁就。”
10月27日,宋美龄在旧金山市政厅发表演讲。她从旧金山的山水之美联想到中国杭州、奉化一带的天然景观,再谈及中美两国共同奋斗之重要性。其中还讲述了中国古典小说中“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的故事,用这个中国历史故事说明“吾人身属联合国家者,当前具有更大之目标,即谋人类之进步”。
11月2日晚,宋美龄参加晚宴,对大批客人发表简短讲话。她引述了中国历史上的四件轶事,说明中国和中国人有责任感和荣誉感两大优良品性,强调了中国人民的传统美德。
11月4日,宋美龄在洛杉矶好莱坞发表了演讲,集中介绍了中国抗日战争的历史经过与惨烈情景。
她说:“盖时至今日,举世皆知日本军阀于占领南京及其他区域之后,如何实行其有计划之残暴手段;如何从事劫掠,并剥夺受惊民众之一切谋生工具;污辱吾之妇女,逮捕所有壮丁,捆缚一处,如捆缚禽兽然;并强其自掘坟墓,最后则将其踢入墓穴,予以活埋。”
又说:“在居留汉口之际,委员长与余时赴各前线视察,往往目击数十万本来生活安乐之同胞,今已顿成难民,流离载道,遭受敌机轰炸扫射,道旁则有累千盈万之待埋尸体,此真令人触目惊心,永难忘怀。”
宋美龄在她的一系列演讲中,热情歌颂了中美两国之间的友谊,宣传了中国抗日战争的实际情形,控诉了日本在侵略中国时所犯下的残暴罪行,强调了国际间共同抗击日本法西斯野蛮侵略的重要意义,高度评价了中美两国人民共同抗战的业绩,阐扬了中国的历史文化和中国人民在战争中所表现的崇高的牺牲精神和传统美德,传达了正义战争必然获得胜利的坚定信仰。
宋美龄的美国之行获得极大的成功,蒋夫人在11月7日,圆满结束对美国的访问,随同蒋夫人同机一起到中国的还有罗斯福总统的特使……美国陆军参谋部作战部副部长阿尔伯特。魏德迈上校。
魏德迈上校到中国主要就中缅印战区的有关问题和蒋介石进行磋商,史迪威将军在自己的反思中,认为中英联军如果能够同心同德,一定能够守住缅甸,事实上英国人已经决定放弃缅甸。
英国人放弃缅甸,致使中国远征军孤军奋战,补给困难。珍珠港事件之后,美国介入战争,中缅印战区相应成立。英国的国家利益促使丘吉尔以及英印军司令官韦维尔将军对中国远征军既想利用又不想中国远征军占领缅甸。
为了平衡中英关系,史迪威建议罗斯福总统,由他来具体全权指挥中美英联军在缅甸的作战。当然,深知蒋介石为人的史迪威将军提醒总统先生,蒋介石很会敲竹杠,要有充分准备。
魏德迈上校的使命,正是和蒋介石协商这个问题。飞机平稳的飞行着,耀眼的阳光透过舷窗,晃得上校的眼睛很不适应,他随手拉上窗帘,头微微后仰,舒服的靠在椅背上。
“上校,你这次去中国使命重大,一定要谨慎处理和蒋介石的谈判。”魏德迈上校耳边响起罗斯福总统的话。
“中国人的自尊心很强,尤其是近百年来,中国积贫积弱,国家实力一落千丈。但不要忘记,正是他们在中国不停的抵抗,才牵制住日军的军队,不断消耗着日本的国力。我们应该清醒看到,一个强大的中国即将站起来,不承认是没有用的。尊重中国,是必须的。
美国的东面是大西洋,西面是太平洋,在太平洋的西岸,一个强大而友好的盟友,对我们在亚太的利益大有好处。英国终究距离远东太远,远东还要依靠中国。
如果中国远征军在缅甸乃至东南亚都有作为,那对我们进攻日本是很有帮助的,起码我们多了一支很能打仗的盟军。太平洋上,我们可以东西夹击日本,加速日军的失败。”
深感责任重大的上校,借着在飞机上的空闲,脑子里不停的回忆着总统的叮嘱。脑海里预演着和蒋介石会谈可能遇到的困难,一个个没有硝烟的激烈交锋的场景出现在上校的脑海。
重庆,黄山别墅,一家古香古色的镶花木座立钟清脆地敲了十一下。侍从室主任钱大钧报告蒋介石,美国客人已经来到山脚下。
经过片刻的宁静,山道上有了汽车开近的沙沙声。蒋介石从窗户里看到,两辆黑色的“福特”轿车一前一后驶近,在石阶下停住。车门打开,美国的史迪威将军和魏德迈上校钻出汽车。
几乎与此同时,走廊里响起一阵清脆的高跟鞋叩击声。宋美龄仿佛踩着钟点的节拍分秒不差的出现在客厅门口。这对代表中国最高权力的伟人夫妻相视一笑,男的伸出胳膊,女的亲热的挽住他,然后一同款款迎出门去。
史迪威和魏德迈坐在宽大的沙发上,前面的茶几已经摆上了茶水。宋美龄坐在蒋介石的右手边,她的脸上始终挂着迷人的微笑。蒋介石对着魏德迈上校轻轻一笑,关切地说道:“上校,您辛苦了!还住的习惯吗?”
翻译将蒋介石的话告诉魏德迈,上校满脸微笑的对蒋介石说:“谢谢委员长!住得很好!夫人在美国现在已是家喻户晓的明星,夫人的口才非常棒!”
客套一番,逐渐转入正题。魏德迈上校试探着说:“委员长,您是中缅印战区的司令官,不知您对缅甸战局有何感想?”
蒋介石眼睛一亮,兴致勃勃地说:“我们中国远征军出兵,是在国内战场这么艰巨的情况下完成的。我们到达缅甸之后,英国人承诺的粮食、弹药、药品的补给,全都作废。英军一路西撤至印度,整个缅甸战场,只有中国远征军在苦战。
我们这是在忠实的履行盟国的义务,尽盟军的责任。英国的丘吉尔首相,英印军司令官韦维尔上将对我们占据缅甸心存顾忌。这实在是太令人失望和遗憾!我们中国根本无意争夺缅甸的所有权,无意争夺缅甸的利益。
中国作为盟国之一,坚决对日作战,在缅甸苦战,我们为的还是盟国肩上的责任。中国愿意继续承担这份责任,但是,英国的态度必须改变,要和中国一起齐心协力完成反攻缅甸的任务。中国不能尽那些没有底线的义务。”
魏德迈上校耸耸肩,“委员长,您的想法可以理解。史迪威将军多次在罗斯福总统那里赞扬中**人,将军认为中**人是世界上最优秀的军人之一。可是,缅甸毕竟涉及中国、英国,现在还有美国的利益,中、美、英三国都有军队在战区,如何协调,使之更完美的发挥战斗力。也是我这次来的目的。”
蒋介石淡淡的端起茶杯,抿了一口白开水,“我洗耳恭听上校的高论。”
魏德迈上校想了想措辞,“委员长!您是战区司令官,当然不能轻易出现在缅甸和印度,而且中国也离不开您的指挥。罗斯福总统的想法是,在中缅印战区设立一个盟军缅甸指挥部,一个盟军东南亚指挥部,缅甸指挥部由史迪威将军全权负责,东南亚盟军指挥部由英国的蒙巴顿勋爵全权负责。
在哪个战区指挥部所辖战区的盟军,就接受那个指挥部的指挥。当然是指中、美、英三国的军队。”
!#
(去读读
………………………………
第三百一十五章 崭新的中国远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