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重生之抗日川中铁军-第13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办事处。

    格林斯潘这一夜睡得很好,朦胧中,听见一阵鸟儿的鸣叫,睁开眼睛,明亮的阳光透过窗户射在床前的地上。太阳已经升起很高了,院子里的树上,鸟儿在欢快的歌唱。洋人用手拍拍自己的嘴,长长的打个哈欠,“呕,睡得太沉了,已经很晚了”这时,勤务兵在外面敲门,格林斯潘一骨碌翻下床,打开房门。

    勤务兵端着一个当时很少见的搪瓷脸盆,里面盛满洗脸水,手中还拿着牙刷和牙粉。进门来,对着格林斯潘友好的一笑,“先生,请您洗漱”格林斯潘以为自己听错了,因为这个勤务兵是用的英语打得招呼。

    洋人明白过来,显然感动了,“你还会英语?”勤务兵微微一笑,“我在参军以前就是学英语的大学生。我们青年军都是学生参军的,所以部队里很多人会外语。”洋人哪知道,岳翰屏特地将部队里会外语的学生专门抽出来,配置在青年军的各个办事处,一方面便于应付对外事务,更重要的是可以方便的收集外国情报。

    吃完早饭,格林斯潘和菲尔德就迫不及待地要岳翰屏带着他们看看赣州城。岳翰屏换上便装,带着几个侍卫就和两人一起走出办事处。昨天是晚上,两个洋人还没有细心地看清楚赣州的城区。今天,算是开了眼。从青年军办事处出来,就是赣州的主要干道,两边有很多现代建筑,还有很多哥特式风格的建筑物。路边的商店生意很好,街上行人行色匆匆,都在忙着自己的生计。

    格林斯潘一边看一边走,岳翰屏则是一边介绍赣州的风土人情,工商业状况。今天的菲尔德,显得很用心,他没有再滔滔不绝的交谈,而是仔细的观察着赣州的工商业发展状况。不时在随身携带的小本上用希伯来语记下些东西,有时还用希伯来语和格林斯潘小声交换意见。

    中午在城隍庙,岳翰屏请两位洋人尝尝赣州的小吃。在一个炒田螺的小店门口坐下,店小二就忙不迭的过来招呼。上了一份,望着热气腾腾的田螺肉,格林斯潘不客气地拿起一个田螺,拿牙签小心挑出螺肉,放入嘴里,田螺肉一入嘴,格林斯潘禁不住一皱眉,张大嘴巴哈哈直吹气。原来江西人爱吃辣椒,田螺肉用辣椒炒的,很辣。格林斯潘有点不习惯,但又忍不住螺肉的香味诱惑,小心的嚼了几下,越嚼越有滋味。洋人吃得满头大汗,不一会,一大盘田螺就吃光了。

    格林斯潘就觉得自己的喉咙直冒火,嗓子干干的。菲尔德也没好到哪儿去,吃完后满脸通红,脸上全是晶莹的汗珠。岳翰屏强忍笑意,转头看看,不远处有一家卖酸梅汤的。就对格林斯潘和菲尔德说:“先生,咱们去喝点饮料吧。”两个洋人连忙点头,“没想到,江西的小吃很辣。不过很有味道。就像你们中国人,越品越有味道。”

    卖酸梅汤的老板端上几碗酸梅汤,岳翰屏发现酸梅汤居然冒着气,用手一摸碗边,入手凉凉的,顿时一股清凉沁入掌心。好奇地问道:“老板,你这酸梅汤怎么这么凉,是怎么保存的?”

    老板呵呵一笑,“先生,看您也是没有喝过酸梅汤的吧?我家的酸梅汤做好后,放在木桶里,再将木桶浸在井水里,客人要喝,我就从木桶里打一碗出来。当然是凉凉爽爽的。”

    格林斯潘可管不了那么多,端起碗一口气喝光,清凉的汤汁入胃,一股凉意从心底升起,别提多舒服。洋人将碗递给老板,示意再来一碗,老板笑着给他加了一碗,“这位洋先生,大热天的,酸梅汤得慢慢的一口一口喝才能尝出真滋味。”翻译将老板的话说给格林斯潘听,洋人哈哈大笑。

    晚上,一行人回到办事处。格林斯潘和菲尔德特意请岳翰屏商谈,两人高兴地说:“岳将军,蒋先生在赣州的政绩很不错,我们今天看了城市的发展,在现在的中国来说,很不简单。我们很荣幸,能到这里定居。”

    岳翰屏拿出赣州地图,指着南城一片城区,“两位先生,这里是蒋专员划给你们在城里的商业区,至于定居点不在城内,不过距离赣州不远。”

    格林斯潘真诚地一笑,“将军,我们很感谢贵国的帮助,感谢蒋专员的支持。我们相信我们的同胞很乐意在这里定居。蒋专员想得很周到,连商业区都给我们准备好了。我可以郑重的表示,我们会考虑在赣州发展工业。在德国的同胞里也有很多产业工人,相信,我们会很快就看到一个更加繁荣的赣州。”

    岳翰屏很高兴,“格林斯潘先生,江西有很多铁矿,赣南还有很多钨矿,我想请您和您的同胞能投资这些产业,我们必须要有自己的钢铁、冶金产业,否则我们的军工就无法发展。”

    格林斯潘先生决定立即回上海,将上海的同胞尽快迁到赣州,先期来华的犹太人也先到赣州。

    为了表现自己的真诚,格林斯潘又拿出一张支票,从身上掏出一支派克金笔,刷刷的填开了起来。片刻,就将填写好的支票交给岳翰屏,“将军,实不相瞒,我是一个银行家,在犹太人中算是很富有的了。这笔钱做算是我准备开办钢铁厂的第一笔投资资金。将军可以先期完成勘探和论证工作。我还得回上海去弄一批机器过来。”

    岳翰屏接过支票,又是一笔10万美金的支票。格林斯潘诚恳地说:“将军,这笔钱我就算是捐给江西省政府的,我代表同胞们向中国政府的真诚帮助表示最真诚的感谢。”

………………………………

第一百八十二章 政治就是秘密



    第一百八十二章政治就是秘密

    早在1938年夏天,蒋介石在军事抵抗节节失利的情况下,就派出高宗武秘密赴日本和谈。此时。正值全国抗日热情高涨,众多国民参政员在当时召开的国民参政会上提出,无论是哪个政治团体或是个人有对日妥协言论或是举动,都是民族的叛徒,全民族应群起而攻之。

    蒋介石老谋深算,他一贯信奉政治就是秘密,秘密之外无政治。政治就是左手做的事,右手不必知道。于是,蒋介石秘密派遣外交部亚洲司司长高宗武赴日谈判。'bsp;   高宗武在日本期间,与日本陆军大臣板垣征四郎、参谋次长多田骏等多次秘密会谈。当高宗武了解到日本的意图是坚持要蒋介石“下野”,绝不考虑由蒋介石来收拾残局,而是对汪精卫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有意让这位国民党元老出马来“和谈”。高宗武大失所望,灰心已极。

    高宗武从东京回到香港,他不敢回武汉,感到有负蒋介石的寄望。遂以养病为由,留居香港。

    和蒋介石一样,赞成对日和谈的还有汪精卫。这个汪精卫在抗日战争刚开始时,就显得毫无抗敌自救、挽救民族危亡的决心。就在全国抗战到底的调子高唱入云的时候,汪精卫以及周佛海这个得力干将却是建立“低调俱乐部”,大谈抗日必亡。这些论调自然逃不出日本人的耳朵,因此,日本对汪精卫格外属意。武汉会战结束后,日本的御前会议决定,将“日华新关系的调整方针”作为对汪精卫工作的基础。

    汪精卫和日本人眉来眼去,柔情蜜意,被高宗武看在眼里,在他的

    牵线下,双方加快了会谈的进程。1938年11月20日,深秋的天气已经颇具凉意,在上海虹口公园附近一条僻静的马路旁,有一栋西式小洋楼,在洋楼二层一间屋子里的一张长方桌旁,坐着四个人,两人一边,相对而坐。

    桌旁的人神情严肃,每个人都不苟言笑,气氛显得阴沉压抑。

    几本卷宗摊开在桌子上,每一个人依次拿起笔,往纸上签自己的名字。当最后全都签完了字的时候,相对的双方站起身来伸手相握,这时他们的脸上都显示出一种说不出的古怪的笑容。

    这几个人在这房子里干的事,在中国抗战历史上留下了醒目的一笔。他们在这里签订的文件叫做“重光堂密约”,是日本亡我中华和汪精卫集团卖国的重要罪证。

    参加这次罪恶勾当的,代表汪精卫集团的中方代表是高宗武、梅思平。日方代表是影佐祯昭、今井武夫。他们都明白自己干的事泄露不得,于是,会谈之后,这房子就被作为日本特务头子土肥原的公馆,修葺一新,命名重光堂。

    11月下旬的一天,在重庆上清寺汪精卫官邸,一派热闹,汪精卫和夫人陈璧君正在为梅思平设宴饯行。梅思平又将飞赴香港为他们的事业奔忙。在座的还有周佛海、陶希圣、高宗武、曾仲鸣等汪精卫集团的骨干。

    由于签订了重光堂密约,这些人感到国家前景有望,席间频频碰杯,话语热烈,进一步商讨他们的卖国步骤。

    宴毕,汪精卫、陈璧君送梅思平出门。这时,陈璧君突然对汪精卫说:“兆铭,梅先生明天就要走了,这次你要打定主意,不可反悔啊”陈璧君虽然是妇人之见,在这紧要关头,似乎隐隐感觉到从未来倏忽射来一道黑光。她不免唠叨一下,难道,命运就这样定了吗?

    汪精卫站定下来,没有回头,他望着嘉陵江对岸那飘忽着迷雾的山峦,久久,下定决心似的回答:“决定了当然决定了”他感到自己的声音底气很足,竟是有一股悲壮之情陡然从心底升起,他的头不由得微微昂起来。

    他想到前几天的一件事:那天,也是在这里宴请宾客。酒至半酣,被视为国民政府政坛泰斗的国民党元老吴稚晖突然趋步向前,跪倒在汪精卫面前,以无比悲伤激动的表情对他说:“兆铭救救中国吧悬崖勒马挽救中国的也只有你了。怎样结束这场战争,你有对党国的责任,你不能为了一己之私,袖手旁观下去”

    此时,事情已经到了这一步,汪精卫竟然有一种舍我其谁,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的感觉

    蒋介石对汪精卫的动向一直很关注,作为国民党的副总裁,汪精卫无原则的投降政策,令蒋介石很恼火。国民党中央于1939年1月1日决定永远开除汪精卫的党籍。

    狡猾的日本人,并没有完全放弃蒋介石,在和汪精卫打得火热的同时,也向蒋介石伸出了“橄榄枝”,继续加大对蒋介石的政治诱降。

    1939年,南昌战役结束之后,日军大本营意识到中**队依然具有顽强的战斗意识和战斗力,尤其是新组建的青年军,强大的战斗力更是精锐中的精锐。7月,天皇再次召开御前会议,探讨对华政策。

    陆军大臣板垣征四郎在中国战场被打清醒了,他极力主张在目前的局势下,日本应该加强军事整备,编练新的陆军师团以适应战争的需要。对中国应该采取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至于在中国选择谁来结束战争,他的意见不是很明确。不论是蒋介石还是汪精卫,只要愿意和谈,板垣征四郎甚至表示只要时机允许,他愿意亲自参与与蒋介石、汪精卫的和谈。

    首相平沼骐一郎则是赞成在中国实现多政府自治,诸如“蒙疆自治联合委员会”、“华北自治政府”之类的名号,尽量将中国分化成多个政府,这样,便于日本直接控制。

    但是天皇却是想在中国找一个威望很高的人来体面的结束战争,这个中国人应该有强硬的手段,深厚的政治资本。这样,和谈后的中国还是一个名义上的国家,不引起国际争论。而这个疆域广阔的附庸国能为日本轻易控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