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重生之热血时代-第2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灵宝事件后最高兴的莫过于第一夫人宋美龄和他的兄弟宋子文了,因为此次事件的突然生,何应钦调动的大军被迟滞整整一周的时间。在这老天爷恩赐的一周时间里面,宋美龄紧急拜会了英国、美国、德国等西方列强的驻华大使,就和平解决西安兵谏事件取得了他们的一致谅解。西方国家,特别是英国和美国政府答应向何应钦施加压力,迫使他同意决不在和平谈判破裂之前向东北军动军事进攻。一切安排妥当之后,作为国民政府和宋美龄的代表,宋子文和蒋介石的政治顾问端纳一起乘专机飞往了西安。

    端纳是英国人,据说出生在澳大利亚,他曾经作过国父孙中山的政治顾问,还为妄图做皇帝的袁世凯做过外籍幕僚。此人是个地地道道的中国通,如果说有哪个西方人在中国最吃得香,或许就是端纳了。奇怪的是,端纳有一种莫名其妙的中国情结,他做政治顾问几乎根本就不拿钱,或少拿钱。尽管其他在华的西方人对他颇为耻笑,但也不得不钦佩他的政治才能和勇气。端纳现在是蒋介石的政治顾问,这次去西安也是作为英国政府和美国政府的特别代表去的,几乎所有的人都认为他是最合适担当此任的西方人,因为他跟张学良也有一份交情。

    中央社消息,灵宝*军火中转仓库昨日生意外,造成重大损失,军政部何部长责令查处相关责任人。
………………………………

第一百六十五章 第二波打击

    瑞漫步在西安的大街上,颇有兴致地观察着三三两两们。(w w w 。 q i s u w a n g 。  c o m 好看的小说)由于西安兵谏事件的突然生,西安普通人的生活一下子就被打乱了,他们从没想过自己生活的这座古城会成为整个中国乃至世界关注的焦点,西方列强、国内的各种政治势力和全世界的新闻媒体都把眼光投向了这里。兴奋或惶恐,迷惘或无奈,每一个普通人都在掂量着自己在这个漩涡中的心情。

    周副主席率领的*代表团已经到了西安,戎瑞并没有去和他们见面,这是绝对不合适的。其实戎瑞也没有什么其他重大的事情可以向周副主席和代表团汇报,该说的造已经说得很清楚了,至少在他自己看来是这样的。唯一令戎瑞担心的,既不是周副主席和代表团的安全问题,也不是此刻身陷囫囵的蒋介石的生死,更不是正在执行特种作战任务的红箭大队,而是少帅张学良东北军和杨虎城十七路军的命运。表面上看起来,蒋介石已经掌握在张杨的手心里面,不怕国民党中央政府能够搞什么猫腻。可问题并不在这里,抓住蒋介石固然令人欣喜,但这个在中国几乎是人所共愤的光头佬却是个不折不扣的烫手山芋,无论是对于少帅张学良、杨虎城或*来说都是如此。杀,肯定是不行的,杀了蒋介石固然解恨,但也意味着一场亲痛仇快的大规模内战爆的开始。放了蒋介石可以解决很多问题,但根本地问题在于怎么放人。想放人可也不是说放就能放得了的。戎瑞并不担心中央对于和平解决西安兵谏事件的决心,也不担心少帅张学良和杨虎城的决心,他们都是成熟的政治家,考虑问题并不会仅仅从个人和小集团的利益出。戎瑞担心的是中下级军官,特别是在东北军中那一批具有左倾倾向的年轻军官们。倒不是认为他们地左倾倾向不好,而是这些中下级军官对蒋介石地憎恨可谓已经到了极点。只要稍稍有一点火星,这种到了极点憎恨很可能就会爆出来,形成不可收拾地局面来。这恐怕不是中央和张杨两位将军所能预料的。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将是极为关键的。各种政治势力将会展开角力。以宋氏家族为代表的蒋介石亲近势力,以何应钦为的国民党军政实力派,以英美为的西方列强,当然少不了还有该死地日本帝国。远处一队游行队伍行进了过来,像这样的游行在现在的西安几乎每天都有生,不管出于什么样的目的,他们都在表达自己的意愿。戎瑞抬头看了看阴沉沉的天空。果然是山雨欲来风满楼呀。

    “改组国民政府!”

    “打倒投降派!”

    “枪毙蒋介石!”

    ……

    “狼群”展开后的第一波行动可以说是非常成功地,一方面是由于行动地突然性,另一方面也表明了红箭大队的战斗力。从昨夜零点开始的袭击行动,取得了极大地战果,这让红箭大队大队长心中暗暗有些自得,但却没有在脸上表现出来,他还有更重要的下一步行动要部署呢。q i s u w a n g 。  c o m '奇 书 网'

    把高双喜的第一特战队放在第一波攻击行动中是正确的,他们充分体现了第一特战队动作迅猛和下手毫不留情的特点。尽管还有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红箭大队的两位主官毛勇和崔凯克已经很满意了。在特战指挥员训练班上。戎瑞局长曾经非常郑重地提醒过大家,特种作战的最突出特点就是一击就走,不管行动成功或失败。而不是蛮汉一般的死战,那是愚蠢的做法。特种作战的目的就是为了以最小的代价打击敌人,这先要保存自己的实力,撇开这一点,特种作战就必定是失败的结果。因为即使是失败的行动也可以取得一定的战果,只要行动迅速,给予敌人狠狠的一击,就能把敌人打得懵头转向,从而扰乱敌人的反应能力。

    红箭大队“狼群”的第一波打击目标几乎都是敌人的指挥、后勤设施,目的是为了迟滞已经逼近潼关的敌人先头部队,这个目的看起来已经达到了。接下来的第二波打击目标就该直接指向敌人的作战部队了,这一打击波次的行动难度相比前面的一波要高多了。经过第一波次的袭击和破坏,敌人必定已经有了警觉,加强戒备那是肯定的,再笨的敌人指挥官也会这么做,这是很自然地反应。但就是这种自然的反应却存在着极大的漏洞,打个比方说,一个人的肌肉神经在高度紧张的情况下,一旦某一点受到刺激,所有的肌肉和神经都会很自然向这一点集中反应,从而使得其他的地方变得相对薄弱起来。

    在第一波次的行动中,毛勇仅仅投入了高双喜的第一特战队,潘耀华的第二特战队没有出动一兵一卒。这一次,按照事先拟定的作战计划,如果中央军部队越过潼关一线,两个特战队的四个特战小队二十五个特战小组将要在东至灵宝、阳店,西至潼关,北至黄河岸边,南至巡检寺,这一方圆几百平方公

    域内展开多点多梯次的打击行动。行动的目的就是民党中央军部队,至少也要使他们时刻处在风声鹤唳的不安宁状态之中,难以有效地展开对东北军的军事威胁。如果何应钦一意孤行的话,戎瑞和特展司令部在制定的作战计划还留了后手,那可就不是这种搔痒痒的袭击了,打击的范围也不再局限于目前的地域之内。当然,这不是戎瑞所愿意看到的结果。

    戎瑞和红箭大队的特战队员们认为这一波次的袭击行动是搔痒痒,可何应钦和他手下受袭的国民党中央军部队可就不这么认为了。除了命令部队紧急加强戒备之外,何应钦还命令派出了整整一个加强营规模地部队搜捕袭击。搜捕自然是毫无结果的。所有参加第一波次打击行动的特战小组都在完成任务之后安全地返回了崤山的前进基地修整和总结战果。

    鉴于目前西安兵谏事件的和平谈判还不明朗,而且存在诸多的未知因素,无论是张杨两部、国民党和平解决派和军事进攻派,或是力主和平解决一起有所突破的中国*和红军,都把紧紧地绷着一根弦。为了应对中央军可能的军事进攻,东北军和十七路军地主力部队大部分都布置到了东线。应张学良地请求南下地红军主力部队,也大张旗鼓地做出了策应张杨部队的态势。

    12月18日,南京的国民党中央机关f雷撰写的社论文章。态度十分暧昧。文章除了依旧把张杨称作是叛贼和一大通之乎也之外。还警告张杨不得对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下毒手。否则将对其进行无情之打击云云。这篇文章还在当天的中央社广播中予以反复播,其中的意味颇为耐人寻味,老百姓固然一头雾水,可有心之人却一眼就听出了其中的猫腻。加上英美等西方列强表地关于西安兵谏事件的声明,政治评论家们已经得出结论,国民党内部的保蒋派取得了优势,和平解决将会成为今后西安兵谏事件的主导议题。可就在社会各界以为局势有所转机的时候。军政部长何应钦却突然命令中央军部队对潼关的东北军守军强行动了攻击,并在一天后占领了潼关。突如其来的战事,让社会舆论顿时一片哗然,第一夫人宋美龄更是到国民政府主席林森那里大哭大闹起来,谴责何应钦这是存心要置蒋委员长于死地。

    毛勇和他的红箭大队队员们并不知道南京或西安地事情,对他和队员们来说,国民党中央军越过潼关一线就是行动开始地信号。此刻,红箭大队第二特战队的几个特战小组正静静地潜伏在一处小山头上。这里是中央军后勤补给物资进出潼关的必经之路。这里离潼关很近。也就不到十公里地距离,在这里伏击中央军的辎重部队可以起到出其不意的效果。

    自从中央军占领了潼关,东北军的部队已经退到了华阴、罗敷一线。两军的间隔不到两公里。虽说军政部长没有进一步进攻的指示,但中央军前线的指挥官还是非常尽责地在做着进攻前的准备工作,弹药、兵员正在逐渐地向潼关集中。前些天莫名其妙的爆炸和袭击事件造成的阴影还没有散去,所以个辎重运输队都加强了护送的力量,一般稍大一点的运输队都有一个连的部队护送。

    “啪!……啪啪!……”

    “哒哒!……哒哒哒哒!”

    护送部队很小心,每经过一个山头的时候,必定会向两旁的高地进行火力侦察。从灵宝到潼关的这一路上,他们的神经绷得太紧了,好在到目前为止还算没有什么意外的事情生,除了半道上一辆车抛锚修了老半天之外。这一运输车队运送的全部是前线部队急需的弹药,与东北军相比,中央别的方面或许好不了多少,但是弹药却是绝对要比对方充裕的多。据说前天攻打潼关的时候,猛烈地炮火差一点就把潼关的城门楼给轰塌了。不知为什么,中央军进攻的时候,东北军并没有进行非常激烈的抵抗。进攻的指挥官原本以为会打上好几天的,没想到会这么顺利,这个功劳算是白捡的一样。

    中央军的辎重运输车队以一辆载满士兵的卡车为先导,驾驶室上还架着一挺捷克轻机枪。先导车后面的七辆车是弹药运输车,每辆车上都有五个全副武装的士兵押车,最后面也是一辆运兵车押后。从押运的兵力上来看,刚好是一个连的兵力。这样的押送兵力应该是比较保险的,即使真的遇上袭击,也不至于在短时间内被一锅炖了。因为这条运输线上的主要隘口和集镇都在中央军的手上,间隔的距离也不远,一旦生遇袭事件,二十分钟之内就能前往增援。

    “行了行了!……不要打了。咱们走吧!”一个中央军上尉站在驾驶室的踏板上不耐烦地挥了挥手枪。

    “长官,这一带地地势很复杂,咱们还是小心一点,再来一次火力侦察吧

    厢里一个排长模样的小军官探头朝上尉说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