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十恶临城-第1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经过多种方法验证,王土大的死亡时间是在二十五天前,也就是费唐第二次从叶城回沙漠的数天之后。
  但这并不是重点,重点是法医在王土大的胃里发现了一个密封的塑料袋,而塑料袋里有一封民工们写的求救信。
  求救信是用圆珠笔写的,笔迹歪歪扭扭,大概因为文化水平不高,所以信上有许多错别字——
  “井查(警察)同志们,我们被文木三(闻牧山)关起来,还要杀我们,快来就(救)我们!小飞(小费)同志已经被他杀了。这里娃(挖)出来很多宝贝,金银,文木三要四(私)吞宝贝,要跑。他给我们下月(药),把我们迷到(倒),帮(绑)起来,要杀光我们,麦(埋)沙莫(漠)里,快来就(救)!”
  法医在王土大身上还发现了被捆绑、虐待的痕迹,这也说明了他很可能在生前遭遇过囚禁,也佐证了求救信里面“迷倒”和“绑起来”的情况。
  但既然是求救信,王土大又为什么把它吞到胃里去呢?


第199章 推断(1)
  蒜队长后来走访了王土大的家人,家人们一致表示说,王土大不认字,是个文盲。
  那么,这张纸条又是谁写的呢?
  警方来到喀拉亚吐尔村,到那十个被雇佣的民工家走了一遍,基本确认了字迹出自一个名叫黄善保的人。
  跟大多数村民一样,黄善保也是当年左公屯田留下来的湖湘子弟后裔。不过黄家这一脉在村里并不兴盛,到黄善保这一代,就只剩下他一个后生了。
  喀拉亚吐尔村就在沙漠边缘,土地一向都很贫瘠,村民们只能靠养羊和替过往商队当向导和脚力谋生。
  黄善保就是一个沙漠里的好向导,他给卡车司机、石油勘探队,甚至去绿洲打野驴、羚羊和莎车兔的偷猎者带路。
  他脑子活络,曾经跟着运输队去过乌鲁木齐和吐鲁番,是村里“见过大世面、能沉得住气”的人。
  这下子大概就能说通了。
  亚吐尔村的人习惯了跟沙漠打交道,但不习惯跟人打交道,蒜队长估计,当他们被闻牧山下药、迷昏、捆绑、囚禁之后,就完全慌乱不堪,不知所措了。
  在这种情况下,黄善保冷静了下来,他想办法写了那个纸条,让可能逃走的王土大去找警方求救。
  王土大拿了纸条,就深入沙漠逃走。但不幸的是,闻牧山很快就发现有人逃走,于是他穷追不舍。
  在闻牧山快追上王土大时,王土大匆忙之间把纸条吞到了胃里,这样闻牧山不会销毁纸条,也能给将来发现自己尸体的人保留下证据。
  人如果吞下一个塑料袋,其实是很艰难的事情。如果闻廷绪没有犯罪,那么王土大不可能拼命拿着一张那样的纸条外逃,也不可能在干旱的沙漠里忍着痛苦,艰难地将纸条放进塑料袋里,然后吞下塑料袋保留证据。
  所以,纸条上记录的内容,大抵应该就是实情。
  很快,又一个佐证出现了,闻牧山迷昏众人的手段也很快有了证据支持。
  闻牧山长期神经衰弱导致失眠,所以总是随身携带安眠药。而且经了解,舒云在远赴新疆探亲之前,也去医院找大夫给他多开了一些镇定类药物。
  由于闻牧山经常去开安眠药,所以医生也没有多想,直接就按最大处方剂量给开了药。
  ——如果把安眠药碾碎了,在开饭的时候掺进水或者伙食里面,那把所有人同时迷昏并非难事。
  蒜队长还专门跑了一趟祁岭省,在淞山市走访了闻牧山工作过的研究所,他见的人很多,得到的信息也很多,但这些人、这些信息都不约而同地指向同一个方向——
  闻牧山这个人有问题。
  具体什么问题,同事的说法就多了。
  比如他性情孤僻、不跟大家来往,不参加集体活动,不求上进(被打入冷宫之后,也不找领导汇报工作,也不积极表现,争取先进),不检讨自己,没有批评和自我批评的精神,对身边的同事冷若冰霜,总是埋头研究自己的东西,没有集体荣誉感……
  总之,无论蒜队长问到哪个人,哪个人都能拉着他掰扯半天闻牧山的种种“劣迹”。
  这给蒜队长留下一个十分重要的印象,那就是闻牧山心理肯定有问题。
  蒜队长工作的那个年头,还不兴什么心理学、社会学之类的东西,分析一个人的犯罪目的往往只局限于情杀、仇杀、财杀之类。
  闻牧山有没有杀害队友,然后逃亡境外的动机呢?
  有,而且肯定是见财起意,再加上,他在研究所里本来过得也不如意——在一个人人都腹诽自己的地方,怎么能工作得无忧无虑呢?
  或许,正是因为不开心,所以闻牧山才会神经衰弱吧?
  正是因为不开心,所以闻牧山面对挖掘出来的金银宝物,动了拿上这些东西远走高飞的念头吧?
  正是因为有了这种执念,他才会不顾一切地清除所有障碍,带着妻子、珍宝逃之夭夭吧?
  针对这些情况,警方先后召开了几次侦查会议,大家也逐渐达成了一个合情合理的推断——
  最初,闻牧山随着考古队深入沙漠时,他其实并没有任何邪恶的计划,甚至没有任何不端的想法。
  但沙漠里单调、孤寂的环境也影响着他。当人刚面对一望无际的茫茫黄沙时,心里会忍不住兴起“壮丽”、“大观”的由衷赞叹,可是如果每天都面对黄沙,那一个人更容易焦虑和抑郁。
  而闻牧山,是一个在原来单位就不开心,就压抑地生活和工作的人。
  失眠症折磨着他,他吃不好、睡不好,晚上呜呜的风沙声更让他无法入眠。
  在无眠的夜里,他辗转反侧,他也许不停思索着——人究竟为什么活着,我究竟为什么会如此痛苦?
  不过,幸好他在这里还遇到了一个好朋友——跟他一见如故的费唐。
  费唐的乐观鼓励和支撑着他继续在这片沙漠中考察下去,皇天不负有心人,他们经历了艰辛困苦,终于有了重大发现。
  西域自古就有“金玉之乡”的说法,北面的阿尔泰山名字就来源于蒙古语里的“金山”,有“阿尔泰七十二沟,沟沟有黄金”的说法。西域黄金从汉朝开始便大面积开采,然后沿着丝绸之路南北道运往不同地方。
  至于西域美玉,更是天下闻名。于阗之玉从周代就通过月氏人传入中原,而西夜国所在的昆仑山北麓,就是大量出产玉石的地方。
  西夜国就在丝绸之路南道上,虽然它延伸向沙漠腹地,地理位置相对偏远,但从这里西可以越过葱岭,辗转到达波斯、大食,东可以到于阗,南可以到吐蕃,北可以越过莎车、焉耆到达阿尔泰山。
  商队之路上的西域古国,很可能会保留下不好金玉珠宝,以供王室使用。
  所以,如果闻牧山和费唐等人真的挖掘到了古西夜人藏匿的金玉宝藏,也不是什么天方夜谭的事情。
  面对金银珠宝,任凭铁石之人也会怦然心动吧——毕竟钱财这种东西,是能够改变自己命运的。
  ——拿着挖出来的这些宝物,偷偷离开所有人,找一个谁也不认识自己的地方,下半生过上无忧无虑的生活……
  闻牧山心里,或许掠过了这个念头。
  而恰恰此时,一个意料之外的事件让他更加夯实了决心。


第200章 推断(2)
  所谓的偶然事件,就是妻子舒云忽然来到了沙漠里,找到了自己。
  这简直就是天意,原来他一个人逃走的话,可能还会顾虑妻子和儿子。但现在妻子来了,一切都可以商量着来——他们两个人可以比翼双飞,找个安静的地方,过自己喜欢的日子,至于孩子呢,警方肯定不会拿他怎么样……
  闻牧山肯定跟妻子商量过,从祁岭那边了解到的情况是,虽然闻牧山不苟言笑,但是他们夫妻俩的感情还是很深的。
  而舒云呢,肯定权衡再三,同意了丈夫提议。
  两个人开始行动,他们用安眠药迷昏了费唐和一众民工,然后把他们绑起来,扔在了某个地方。
  那个地方肯定不在营帐附近——营帐太扎眼了,万一被人找到了,他们就来不及脱逃了。他们可能一开始并没有想杀人,“不老实就杀掉你们”也许只是闻牧山威胁民工,让他们不要轻举妄动的话而已。
  但闻牧山没想到的是,王土大居然跑了。
  毫无办法的他只好追上王土大,把他杀死,杀红了眼的他也许马上就意识到了一个问题。
  ——如果有人再逃走呢?如果他们报了警,警方在边境及时布控的话,那自己叛逃的计划就功亏一篑了!
  毕竟,他们夫妻两人只是文弱书生,万一控制不住这些身强力壮的民工,那后果简直不堪设想。
  ——什么报警、布控,其实都是小事,如果控制不住他们,愤怒的民工很可能直接将他夫妻两人在沙漠里撕成碎片。毕竟,是闻牧山不仁不义在先。
  怎么办?
  深谙历史的闻牧山可能很快想起来一个典故。
  周赧王五十五年九月,秦赵各自举倾国之力在长平决战,赵军最后粮尽水绝,主帅赵括战死,据说四十万人向秦军请降。
  而秦军那边全部动员兵力只有六十万人,加上战斗减员,兵力跟投降的赵军相比,并没有高出多少。
  这些降卒都饥饿不堪,嗷嗷待哺,一来秦军的补给无法喂饱他们,更容易引发怨气,二来就算喂饱他们,人数如此巨大的赵军忽然叛乱,那么人数不占优势的秦军完全压制不住局面。
  秦军主帅白起考虑再三,终于下令,让秦军深夜之中面带黑纱,杀死几乎所有饥饿无力的降卒,然后将他们全部挖坑掩埋……
  而闻牧山现在面临的局面,跟当年白起何其类似?他虽然下药迷倒了强大的对手,但他还根本把控不住局面,一旦有什么闪失,那么就注定是人亡家破。
  摆在他面前的,似乎也只有那个选择了,虽然这个选择极其残忍,但还是最稳妥的办法。
  所以,他犹豫之后下定决心,等回到拘禁民工的地方,也对剩下的民工,甚至同行的费唐举起了屠刀……
  至于为什么无法找到这些人的尸体,道理其实也不难理解。
  塔克拉玛干沙漠是世界上第二大沙漠,更是个风沙肆虐的地方,全年有三分之一的时间都狂风大作。
  沙漠中沙丘绵延,大的沙丘往往高达三百多米,小的沙丘也有几十米高,而且因为风势剧烈,百分之八十的沙丘都在移动之中。
  狂风经过之处,沙丘顷刻之间被吹成沙墙,有的沙墙高度可达其九百多米,几乎瞬息之间整座沙丘都被吹得移动起来。
  所以,如果赶上一夜大风,被抛弃在沙漠中十来个人的尸体转瞬就会被狂沙掩埋,然后随着波浪般移动的沙丘,被卷动裹挟,最后不知所终。
  警方判断,那个西夜国遗址很可能就位于狂风区内,所以才会有时露出,有时又被狂沙掩埋。一座古城都能埋掉的地方,掩埋十来个人的尸体就更不用说了。
  这个结论虽然没有多少直接证据,但似乎也是目前最合理的结论。
  蒜队长虽然后来有一些不同意见,但新的证据很快出现了。
  叶尔羌河沿岸有一处山谷牧场,牧场里有一个牧民当班。
  这个牧民提供情况说,十八天前,有一个高个子和一个矮个子男人背着包裹,沿着河谷来到了牧场向他讨吃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