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我在1982有个家-第94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就怕出去闪着,外面海风挺厉害的。”
  石德路拉了把盛大贵,私下里问道:“师傅,查不出返火原因的话也不用停工吧?这多耽误事。”
  “我记得你说过,要是查不出返火原因来,也可以采取稀码砖坯、减少火头数目或者增加排烟机的方法来回复生产工作正常化。”
  盛大贵顿时露出笑容。
  他拉了王忆一把,说道:“看到没有?看到没有啊王老师!这才是我的学徒!以后砖窑厂得靠他!”
  王忆也看出来了。
  朱有才是个混日子的,这个B以后肯定得送去建筑队用鞭子抽着他干活。
  王东峰和王东阳不是学习的那块料。
  还真是他凑巧请来的石德路才是砖窑厂技术员的最佳人选。
  不过这想想很正常。
  石德路多上进、多热爱学习?他没有上过一天学,结果认的字比他王忆恐怕都要多,这样的人不管当什么学徒都是最适合的!
  王忆拍了拍石德路肩膀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嗯,就让王东峰和王东阳也跟着你学吧。”
  “以后石技术员学成了就是砖窑厂技术主任,但他身体抱恙,手下多两个人是好事,有些活他得安排人去做,就安排王东峰和王东阳吧。”
  他们走出去等待砖头的出炉。
  很快,第一车砖头出来了。
  红澄澄的硬砖头!
  王向红拿起一块然后咋舌:“哈哈,还烫手呢,这东西天冷了是好宝贝,拿着可以暖和手!”
  他顾不上砖头烫手,拿到后用拳头在上面敲了敲。
  很坚硬。
  这让他更是高兴:“好砖、好砖,同志们,咱们的砖窑厂出砖了!”
  大家伙发出欢呼声纷纷鼓掌。
  盛大贵也鼓掌,但不是很高兴。
  王向红注意后赶忙问道:“盛专家,不对劲?”
  盛大贵接过红砖又拿起一块两个对拍了几下子,对学徒们说道:“这就是我跟你们说过的哑音。”
  王向红问道:“怎么了?”
  盛大贵将一块红砖摔在地上摔成几块,让学徒们拿起来看。
  里面有暗纹!
  他说道:“砖头有哑音,说明里面有内裂纹。”
  王向红顿时慌张了,问道:“这砖头是废了?不能用?”
  盛大贵说道:“能用,不过不是合格的好砖头,这事咱们可以接受。”
  “咱们外岛本来就潮湿,砖坯干燥后碰上个湿气大的天气会回潮,这样一旦烧起来升温太快就容易出现内裂纹。”
  “再一个冬天冷,砖坯内的水分受到冻溶交替作用,也会造成哑砖的存在,这是难免的。”
  他把其他砖头挨个倒在地上看,又说道:“还行,没有黑腿砖、面包砖、半头砖之类的,这一炉算是相当成功了。”
  “可以说我们取得了开门红!”
  王向红听到这话终于把一直提着的心给放下了。
  他招呼工人开始搬砖:“来来来,同志们,把砖送上天涯二号,我们今天要把这一炉子的砖头带回去给社员们看看!”
  王忆说道:“先等等,先用喷壶把我带过来的那种药水喷上去,喷洒的均匀一点,不用太多,喷一下子就行了。”
  他送入仓库的有机硅防水涂料还是挺多的,不过后面肯定得继续带了。
  工人们更加忙活,他们推车出来打了个哆嗦又急忙穿上衣服。
  这样一倒腾很容易感冒。
  王忆去把石德路的父亲石葫芦和周大圆的老母亲叫一起,说:“老叔、婶子,你们在岛上先负责一些后勤工作吧,比如煮红糖姜水。”
  “今晚给工人们多煮两锅红糖姜水,他们需要多喝水,就喝这个红糖姜水了,可以防感冒。”
  两个老人点头说好,然后一个驼背一个弯腰去忙活起来。
  一车车的砖头送上天涯二号。
  接下来连夜还要烧炉。
  正好随着机器出产砖坯数量增多,砖窑厂要开放的窑洞更多了,每天能烧出来的砖头也要更多了!
  这一船砖头被带去天涯岛,然后又被晚归的劳力们卸下来堆放在了码头下的沙滩上。
  一个红砖垛出现了。
  社员们看到后纷纷招呼家人邻居的过来看,今天礼拜天,学生们没上学不少在赶海,看见红砖垛出现便跑来往上爬。
  欢天喜地的询问声音响起来:
  “队长、王老师,这是咱砖窑厂烧出来的砖头吗?”
  “绝对是、绝对是,你们看这些砖头,看起来就崭新崭新的,多喜人呀!”
  “好家伙,咱们自己也能烧出砖头来了?以后真是家家户户都要盖起砖瓦房啦?”
  王向红叼着他心爱的烟袋杆发出呵呵笑声:“对,咱们自己生产的砖头,咱们的砖窑厂出砖了!”
  “马上就要盖新房子,一点没错,全队都要盖起新房子,红砖红瓦的新房子!不过在这之前得先盖学校的房子,学校要盖楼房!”
  这话听的社员们精神振奋:“学生们要进楼里念书?这不是跟城里娃娃一样啦?”
  王忆说道:“不光学生要进楼里念书,大家伙也住进楼里,咱们家家户户都盖二层小楼,怎么样?”
  怎么样?
  还能怎么样!
  社员们听到这话直接炸了!


第487章 县里要筹办水产技校
  给生产队的家家户户建起一座二层小楼的消息让社员们备受振奋。
  王忆一句话就点燃了社员们的情绪。
  王向红一直挺抗拒这件事,他觉得建起二层小楼太费钱也费工,还是建起新房更靠谱。
  但王忆还是坚持盖二层小楼。
  因为改革开放后渔民富裕的很快,22年的时候,各个居民岛上都有许多八九十年代的二层小楼。
  被荒废的二层小楼。
  社员们无法想象,未来各村庄缺的不是好房子而是住户。
  另一个王忆准备盖的二层小楼是平顶楼,楼顶留给社员当晒场晒虾米晒鱼鲞各种晒。
  他深信自己的规划没有问题,社员们信任他,见他把话说的笃定便只顾着高兴。
  王向红现在也高兴。
  他本想提出异议,可看着社员们兴高采烈的欢呼场面,他咬咬牙跺跺脚:
  盖!盖楼!他妈的!岛上就是要搞起大先进来!
  后面几天红砖连续送到,天涯岛上堆积起了越来越多的红砖。
  这些红砖成了岛上的一个盛景。
  来岛上看电视的外队人都会过来围着看一看,他们对着砖头评头论足,讨论砖头的质量、打探砖头的价格。
  就像王忆起初预料的那样,改革开放了,民间盖新房的市场出现了。
  同时在这几天里,来报名当砖窑厂工人的外队人也越来越多。
  不光是他们公社,其他公社也有人闻名而来进行报名。
  砖窑厂用不了这么多人,王忆就安排王新国给他们做登记,说等着有人辞职再通知他们来当工人。
  应征的渔民们听到这话很失落:砖窑厂待遇那么好,谁会愿意辞职呢?这可是抢破头的好工作呀!
  6号开会。
  会议是下午举办,所以王忆不急着出发,他等中午头的一班客船即可。
  等客船的时候,他在红砖堆前晒太阳,不光他在这里晒太阳,寿星爷和老人们也来晒太阳了。
  冬天,最让人心情愉悦的就是午后的阳光,金灿灿、暖融融,还能晒虾米晒鱼鲞各种晒。
  这两天天挺好的,天涯岛上开始晒红薯饼。
  是晒红薯饼不是晒红薯干。
  红薯干谁都知道怎么晒,煮熟了红薯剥皮切片晒就是了,而红薯饼要麻烦许多。
  番薯洗净、去皮,上锅蒸好,这点跟晒红薯干一样。
  不一样的是晒红薯饼得把煮好的红薯给捣成泥,然后像摊煎饼一样摊成一张张轻薄小饼,在上面撒上芝麻和砂糖晒干才成。
  之前天涯岛上分了蜜薯之后被一些人家给晒成了红薯干,非常美味,成了天涯岛的名片,现在社员们走亲访友都会带上点蜜薯干。
  蜜薯因为甜和珍贵不能用来做红薯饼,是生产队买了普通红薯分下去,这几天社员们分到手才决定做红薯饼。
  吃惯了蜜薯,普通红薯不好吃……
  天气晴朗,生产队给妇女们歇工,然后她们就领着小孩开始做起了红薯饼。
  这种事都是全队上下一起做才有意思,几个妇女围在一起一边聊天一边给红薯剥皮、捣碎成泥,轻轻松松就完成了工作。
  如果自己干的话得闷头给红薯剥皮、闷头捣碎红薯成泥,多无聊的事!
  这活也不光是妇女们在干,老汉们也在帮家里干。
  煮熟的红薯很软,所以用木臼来捣碎即可,老人们一样能舞弄的木杵飞起来。
  王忆去砖垛前避风晒太阳,就有老人正在捣木杵。
  看到他过来,老人们纷纷笑着对他说:“等家里晒出红薯饼给你送过去,你看看好不好吃,好吃给你朋友同学的都邮寄一点。”
  王忆笑道:“好吃,肯定好吃,红薯干都好吃,洒上了芝麻和砂糖的红薯饼能不好吃吗?”
  “这是真的。”寿星爷喝了口茶水说道,“红薯饼是顶好的零嘴,现在咱队里日子好过了才吃得上,往年谁舍得做这个?”
  “买芝麻买砂糖,老婆门子心疼啊!”
  他招呼王忆喝口水。
  王忆坐在旁边,说道:“这里晒太阳还挺好的,挡风又热乎,砖头都晒的暖洋洋的了。”
  寿星爷说道:“我们在这里可不是晒太阳啊,是在给咱队里看砖头。”
  王忆说道:“还有来偷砖头的?”
  王真尧挠挠鼻孔说:“偷砖头的、偷河沙的、偷鱼鲞的、偷木材的,草他妈,现在社会太乱了,人心已经坏掉了,偷什么的都有!”
  寿星爷说:“特别是咱这第一炉砖头,我跟你说王老师,第一炉的砖头是宝贝,阳气足、能辟邪。”
  “我看着这几天有些外队的娃不要脸,在咱队里看电视,看完了走的时候就摸两块砖头,把这第一炉的砖头都摸少了!”
  其他老人纷纷说:
  “是有这样的事,四组老五的那个亲戚就拿了,我看见了。”
  “拿的人真不少,大高家的表亲走的时候不也拿了几块?还说回去垫桌子,真不要脸。”
  “防不胜防,现在真是防不胜防,以后得在这里拴几条狗了。”
  “嗯,到时候早上起床一看,嘿哟,狗也让人偷了……”
  老汉们愉快的笑了起来。
  客船来了,王忆便冲他们挥挥手要上船了。
  一些正在捣红薯泥的老汉冲他喊:“记得去我家拿红薯饼啊。”
  王忆回了一个OJBK的手势,汇合了码头上的王向红一起上了客船。
  王向红要去找徐进步要河沙、水泥。
  他找了几个会建筑的外队人来盖房,库房里的木材也都给拾掇出来了,如今砖头送到,那就只剩下一些岛上没有的建筑材料。
  这些材料主要得靠82年,王忆也会从22年往这边捣鼓,比如水泥。
  22年水泥太常见了,他随便找个建材市场就能买上几吨。
  水泥商负责帮他装货,他开着自卸三轮回到82年进入仓库按一下开关就能把水泥卸下来。
  简单,不费力气。
  冬日的阳光是盛大的美景,海面被照耀成温暖的金黄色。
  客船在金黄色上滑行着,很快抵达了县城。
  大中专生定向招生培训工作研讨会还是在县里的大礼堂举办,干部们在门口签到取一个号码牌,然后进礼堂到座位上找号码坐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