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我在1982有个家-第85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结果在岛上没有打出水来,后来地委合计了一下,在这岛上建工厂代价太大了,不划算,就放弃了这计划。”
  大胆听到后感叹道:“挺可惜的,要是岛上有水泥厂就好了,这样咱就不用买水泥了。”
  王忆说道:“可惜个屁,岛上有水泥厂,咱们还承包什么?国家还会把这岛屿承包给咱们吗?”
  “也是。”大家伙点点头。
  王忆把全岛参观了一遍。
  随着一个个洞穴新打开,他看到了一个庞大的山洞世界。
  这是一代人的伟业。
  他很感叹,老人们更感叹:
  “这边的山洞是52年时候我们小队挖的,我当时被分配的工作是排渣,将洞内爆破后的碎岩石块用推车运到外面。”
  “哈哈,我也干过排渣,这山看上去不高也平缓,可当时没有收拾出来,洞内洞外都是上下坡,来回都得使劲。有一回下坡时候我没刹住车,跟金兰岛的黄老八两个人跟翻斗车一起坠到四五米深的坡底下了。”
  “这事我还记得,然后技术员就不让你们俩排渣了,让你去排雷。”
  摔下过山的老汉提起往事感觉有些尴尬,无奈的说:“那天下雨了,下大雨,山上滑溜的不行。”
  “我又没有鞋子,赤着个脚,脚上的茧子磨掉一层长出一层又磨掉一层,都磨滑溜了。”
  王忆问道:“下大雨还得继续干?下大雨干工程确实危险。”
  老汉笑道:“那必须得干,危险也要干!那时候海峡对面军事力量强,隔三差五往咱们这里开飞机,动不动就说要扔炸弹给咱泥腿子剃剃头。”
  “所以这里的工程必须得快干、大干、猛干,要讲进度,排渣必得当日清,否则影响掘进的速度对不对?”
  “那时候干活就像干仗,时间就是人民的安全、它就是生命呀,小车不倒只管往前推,推的是士气、要的是干劲、表现的是风采……”
  他们说起三十年前的往事,真是满脸的眉飞色舞。
  当时的日子很累很苦,可这是给国家、给人民工作,不怕苦也不怕累!
  “那时候是真穷,不管晴天雨天,干活一律穿着短裤、光着膀子,绝大多数连草鞋都没有,赤着脚干!”
  “夏天整个身上晒得乌漆嘛黑,后背和肩膀头子上是三天两头就能揭下一层皮,晚上睡觉趴着睡,不敢躺着睡,疼啊!”
  “但同志们有干劲,没人叫苦,有一个是一个,不管是大个子小个子都憋着一口气,一定把防空洞给做好了,到时候老蒋要反攻那就让他来吧,咱们保存好有生力量,让他有来无回!”
  “苦累没啥,主要是危险它也是真挺危险的,推车排渣的还没什么,凿岩的才危险。咱这山上石头结实不怕塌方,城里挖防空洞的时不时就碰上个塌方。”
  “是,可咱们这里没有塌方它经常有哑炮。王老师你想想,咱外岛常年累月湿漉漉的,什么火药、雷管、导火线的,它能不潮湿吗?”
  “嗯,你们还记不记得51年年底要过年了?那次爆破过去半小时了还有一炮没响。情急之下,我们小队长就是现在公社的老常决定前去排雷,他刚到了洞口里面爆炸了,直接掀出去了,他有一个耳朵就是那次震坏了的!”
  大家伙越聊越上头,眉飞色舞中将那个还不算久远的年代又给回忆了出来。
  那是属于他们的火红年代。


第449章 来自1982的三和大神
  防空岛上的老场景,勾起了老汉们很多回忆。
  三十多年前。
  新中国成立。
  一群在旧社会饱受压迫的汉子翻身做主人,他们当时真是对未来、对生活、对国家充满了憧憬。
  那是个特殊的年代,当时的渔民们干活有劲。
  说实话,那些个年代日子很苦,可是他们活的心里头轻松,有目标、有信仰、有追求。
  加上身边不管是干部还是知识分子又或者什么身份的人,大家伙吃喝差不多、穿着差不多,住宿条件更差不多,这种情况下心理压力小。
  身边的人都累、过的都苦、都不容易,等于自己就不那么累、不那么苦了。
  加上回忆有滤镜。
  他们现在回忆起三十年前生活,一切都是甜的,美好的。
  王忆很理解他们。
  五六十年代确实是个火红的年代,单纯的年代,那个年代人民物质真是极度的匮乏,可是精神却又极其的昂扬。
  再一个那个年代这些老汉都是三四十岁的壮汉,他们不是在回忆美好的生活,而是在回忆美好的自己。
  时光这东西呀!
  王忆看着陷入回忆中的老汉们突然一个激灵。
  自己或许不应该光是醉心于帮助生产队改善生活条件、帮助社队企业赚钱、帮助自己赚钱,在如今已经将生活过上正轨的前提下,每天时间才是最宝贵的。
  要好好享受生活!
  要珍惜每一天的时光!
  回去的路上王向红开船,王忆便顶着寒风离开了驾驶舱,坐在外面仔细的看着冬季的海上。
  冬季的白天总是格外短暂,不知不觉又是傍晚时分。
  一天要结束了。
  逐渐邻近了冬至,1982年的白天越来越短,此时尚不足五点钟,可是海上的暮色却已经降临。
  夕阳熔金,渔舟唱晚。
  往西看是满天的云霞涂抹了橙红,落日的余晖中,一艘艘踏上归程的渔船在随着波浪缓缓荡漾。
  天涯三号在附近海域很有名气,有渔船看见他们便主动靠拢过来打个招呼。
  其中有多宝岛的渔船,李家庄的新队长李双水大声招呼道:“王队长、王老师,哈哈,吃不吃毒鱼啊?”
  天涯三号也靠近过去,王忆问道:“你们捕捞到毒鱼了?捕捞到什么毒鱼?”
  毒鱼就是带毒的海鱼,种类很多。
  正所谓越漂亮的女人越会骗人、越毒的海鱼越是鲜美,这话是真的。
  李双水将船舵交给旁边的汉子,他趴在船舷对王忆说道:“我们今天运气还行,弄到了一批石头鱼,哈哈,王老师,给你弄两条回去下个酒怎么样?”
  王忆说道:“行啊,石头鱼这东西确实挺好吃。”
  石头鱼是外岛海中毒性最强的一种鱼了,在22年的外岛尤其有名,野生石头鱼的“致命一刺”被描述为给予人类最疼的刺痛。
  这种鱼貌不惊人,身长只有30厘米左右,喜欢躲在海底或岩礁下,皮肤粗糙、上面参差不齐,不用伪装本身就像是一块不起眼的石头。
  水下捕捞海参鲍鱼最需要注意的就是石头鱼,它的主动攻击性不强,这点跟海蛇相仿——
  内陆人不知道,所有海蛇有一种算一种都是剧毒的。
  但它们很‘害羞’,很少很少会主动攻击人。
  所以在海里碰到海蛇别急着跑路,要冷静,尽量维持住身体在海水中的平衡性,海蛇会很快离开的。
  石头鱼的攻击性比海蛇还要差,主要是它们不怎么游动,找一片石头藏起来,食物上门了便张开嘴啃一口。
  但如果渔民不留意踩着了它,那会很惨。
  这鱼的脊背上有像针一样锐利的背刺,能轻而易举地穿透鞋底刺入脚掌,毒性很强,不管是人是海洋中其他的生物,中毒后往往会一直处于剧烈的疼痛中,直到死亡。
  而这样的鱼刺,它们一条鱼往往有十几条……
  从建国后到现在,外岛渔民一般不会特意去捕捞石头鱼。
  一是这鱼太危险,前些年的计划经济市场上没有什么奢侈品食材,石头鱼跟马鲛鱼价钱差不多,这样冒着中毒危险去捕石头鱼不合算。
  二是这鱼在寒冬腊月里最肥美丰腴,天气越冷越是捕捞石头鱼的黄金季节。
  毕竟天气冷了这些本来就不愿意动弹的鱼会更加懒惰。
  驾驶舱里的人听说李双水他们捕捞到了石头鱼后很感兴趣,王向红拉开窗户往外探头:“你们捕捞到多少条?”
  李双水笑道:“哈哈,王队长馋了?行,也给你弄两条今晚回去下个酒。”
  王向红说道:“那你跟我们船回去算了,今晚去我家里吃石头鱼喝个酒,天气冷啊,用炉子炖个石头鱼、热一壶黄酒是好日子。”
  家里头有了炉子,那必须得物尽其用。
  要是可以小小的显摆一下,那就更好了。
  李双水说道:“去你家的话,我带两条鱼可不行,这样我估计我们今天捕捞到的石头鱼都得算你家的了。”
  王向红说道:“来吧,咱们顺便讨论一下给你们生产队还有你们岛上打井的事。”
  一听这话,李双水立马回去掌舵跟了上来。
  他主动上来打招呼其实就是为了这件事。
  王向红早就答应给他们队里打井了,但这事迟迟没有消息,李双水知道王向红言而有信,说给他们岛上打井肯定会打。
  可是他担心这事排到明年去。
  春耕用水——当然夏天秋天农田里也要用水,可夏秋好歹雨水多,春雨贵如油,到时候春耕了全靠水井来解决庄稼的饥渴。
  而且春耕的时候经过一个冬天的枯水季,水井里的水比夏秋季节更少,这种情况下外岛每年春耕都缺水,各村庄各生产队得提前打算。
  李双水前些日子等了等,一直没等到王向红安排他们生产队的打井队上门来,心里便泛起了嘀咕,今天在海上碰到了天涯三号而且看到了外面的王忆,他便赶紧上来打招呼。
  这个招呼打的好,不光能搞定水井问题,看样子还能蹭一顿好酒。
  暮色四合,晚霞褪尽,等到渔船回到天涯岛,海面上便只剩下最后一抹夕阳余晖。
  这时候的光芒格外柔软,海水反射着软绵绵的霞光,像是覆盖着一层隐隐约约的薄纱。
  不断有渔船靠上码头,有回来的强劳力,他们满脸喜悦、笑声洪亮。
  学校大灶给他们准备了一大碗香喷喷、油腻腻的热菜,家里的炉灶上肯定也蒸好了晚饭,愿意动弹的回去带上干衣服去简单冲个热水澡,不愿意动弹的就洗一把脸,然后他们便有热饭可以享用。
  寒冷冬日里到海上劳作一天。
  暖呼呼的饭菜是对这一天辛劳的最大慰藉。
  双帆船也缓缓归来,余晖落在高大宽广的帆布上,像是海上开起了橙红的花瓣,更显得和雅清淡,恬静悠远。
  欧人民看到王忆上了码头,便赶紧拎着一条大鱼顺着绳梯爬了下来,跑过去递给王忆:“王老师,回去吃。”
  这条鱼得有一米二三的长度。
  很大!
  它的头和嘴巴也大,身体延长侧扁,前部高大,向后逐渐变细,然后背上还有一个硕大而软塌塌鱼鳍。
  王忆倒吸一口凉气:“哟,这么大的阴凉鱼?”
  这就是他第一次看到欧人民时候捕捞到过的阴凉鱼,不过那天社员们捕捞到最大的也就是八十多公分,比这条鱼可小不少呢。
  欧人民满不在乎的说道:“还行,还有更大的,它们经常跟一种金枪鱼在一起,那种金枪鱼我们叫黑霸王,能长的可大了,我见过三四米长的,跟个鲨鱼一样。”
  金枪鱼?黑霸王?三四米长?
  王忆继续倒吸凉气:“你说的是黑鲔鱼吧?能不能捕捞到黑鲔鱼?”
  这东西特别昂贵,在小鬼子和欧美地界享有盛誉,二十一世纪的中国高档海鲜馆或者日料店也有这种鱼,一条鱼能卖出几十万的高价!
  欧人民没听说过黑鲔鱼的名字,就给他伸手比划了一下子,然后说:“这鱼不能下网捕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