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我在1982有个家-第85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王向红脸上的笑容凝滞了。
  他低头看了看这炉子,说道:“这个炉子,太、太炉火纯青了!”
  一听队长动用了成语,社员们无话可说。
  劳力们赶到,开始两人一件的往祠堂前搬运火炉。
  “全搬下来吗?”王东宝问道。
  王忆说道:“不,留下角落里那几台炉子在上面,还有给别人家里准备的。”
  李老古家、金多有家、回学家、陈进涛家、曹吉祥家等等,这些人要不然给他干活、要不然给过他恩惠,王忆平日里总会额外帮衬一下他们,让他们日子也能好过一些。
  劳力们化身为蚂蚁,排成队列将火炉愉快的送到了祠堂前面摆放了起来。
  商品则送入门市部,而船漆之类的东西则要送入生产队的仓库里。
  很快,船舱里只剩下盖在篷布下的水泥和挡起来的粮食。
  王向红回到门市部里开始例行广播:“全体社员请注意,全体社员请注意了……”
  火炉的消息迅速传遍全岛。
  本来垦荒已经干的浑身没什么力气的社员们听到生产队要给家家户户分新式的铁炉子,他们顿时又有力气了。
  特别是回来的强劳力们把炉子的情况讲解出来。
  听说这炉子还带着烤箱、带着铁锅,从未听说过有这样好炉子的社员们更是热血沸腾。
  很期待。
  王忆把复印的天涯岛地图拿出来,这上面有他根据22年天涯岛上农田分布而做出的田地垦荒规划图。
  他去交给王向红,让王向红按照这规划图领着社员们进行垦荒。
  如此一来就不会白费力气,事半功倍,效率可以提高许多。
  正好也快到下工时间了。
  考虑到今晚社员们还要撑起炉子、生火试炉子,王向红便广播着提前下工。
  社员们扔下农具——反正岛上没有小偷小摸,这些工具留在工地上就行,明天上工来了拿起继续干活,不用费事的一遍遍带进带出。
  他们顾不上收拾一身的泥土和干草,纷纷来到祠堂前准备领火炉。
  现在有了手章,王向红便让他们用手章排队,然后回家去收拾卫生:“不用都围在这里,我数过了,炉子是正好的,谁家也少不了!”
  社员们太好奇了,不愿意离开,纷纷说:“待会还要安起炉子来,肯定折腾一身煤灰,所以现在先不收拾卫生了。”
  “就是,现在洗手洗脸待会还得洗,浪费水。”
  王向红没辙,一看社员们这么积极只好挥挥手让他们上来开始列队领炉子。
  社员们排上队,期待、开心又烦恼:
  “家里没有煤了,今晚没法烧炉子啊。”
  “我家里还有几块煤饼子,你去我家,烧我家炉子先看看啥样。”
  “唉,有好炉子咱也烧不起煤,太贵了吧?”
  “那没办法,烧得起煤的只有吃商品粮的,他们的家庭每月都有60公斤的购煤指标,可以每个月去煤场买……”
  “60公斤啊,吃商品粮还是好……”
  “没怎么好,咱队里一百斤煤那是免费给供应,城里的煤要自己花钱买,你以为他们就家里都有钱、都舍得买煤?”
  前面的人已经领到炉子了,打开炉子上的纸壳子一看,里面炉子和铁锅露出面容。
  立马有人围上去看:“真好,这锅的铁口很好啊,你们看这个花纹,这是好锅!”
  “嘿,这炉子可以烧蜂窝煤吧?”又有人看过炉膛造型之后说道,“咱们也可以跟城里人一样烧蜂窝煤呀。”
  “能烧蜂窝煤最好,水屯公社管委会的会计胡达富很会算账,他算过了,散煤脱成煤饼、煤糕、煤球烧起来都浪费,只有打成蜂窝煤烧才能节省、合算……”
  王忆安排教师领走学校的火炉,去给教室装炉子。
  这火炉很简单,它是一体的,只要放好位置接上烟囱即可,烟囱竖起再用个转换头横吊,吊在屋梁上,通过窗户伸出去。
  徐横看了看窗户玻璃,摇头说道:“得把玻璃切开个洞,没有玻璃刀啊……”
  “有。”王忆从兜里掏出一把小玻璃刀扔给他,“跟社员们说一声,谁家要切开玻璃过来说一声就行,徐老师你去给他们切。”
  徐横点头。
  教师们各有所精。
  祝晚安拿着尺子丈量了烟囱口径,又核算了高度,孙征南扶着她上窗台站定,很快在玻璃上画出了开口区域。
  这样徐横再翻身上窗台,手中玻璃刀麻利的转动,玻璃上便多了个开口。
  烟囱吊装过来,正好伸进去通到外头。
  王忆鼓掌:“干得漂亮!”
  从一年级到五年级,还有办公室,六个房间六台火炉。
  听涛居有牛逼热哄哄的火炕,所以用不着火炉,反而装一台火炉占空间。
  学校这里的火炉装好了,王忆去社员们家里检查,检查一氧化碳报警器的安装位置,再就是看看谁家需要玻璃刀割玻璃。
  他把情况跟社员们说了说。
  社员们疑惑道:“为什么还要割玻璃?”
  王忆笑道:“你们真是傻了,不割玻璃烟囱怎么通出来?总不能大冷天开窗把烟囱伸出去吧?这样怎么保暖?”
  社员们说道:“那也不用割玻璃呀,你看这不是有硬纸壳子吗?把玻璃卸下来,裁剪个硬纸壳子塞上去,硬纸壳子开个空洞不就可以捅出烟囱去了吗?”
  “等以后天不冷撤掉炉子了,再把玻璃给镶回去嘛。”
  王忆一愣。
  对啊。
  不用割玻璃啊!
  徐横那傻鸟,缺乏劳动人民的智慧!
  火炉很容易便被搭建起来,社员们找了小铁桶、罐头瓶子之类的瓶瓶罐罐,然后用细铁丝圈起来吊在烟囱接缝处。
  这是防烟水滴落的。
  王忆知道他们这是多此一举了,他带过来的烟囱质量很好,两节前后可以严密接合,不会有烟冒出来也不会有烟水滴下来。
  他去了王向红家里,王向红这边已经把炉子烧起来了,他家去年也剩下了一些煤饼,今天正好用上。
  煤饼这东西就是煤渣混合烧土搅和均匀以后摊放在地上做成的,跟一块块饼一样,用的时候整个放进去,这样耐烧。
  看到王忆进来,秀芳高兴的笑道:“王老师,你带过来的这炉子好,很好使,生火太简单了,扔进去几块柴火用树叶引燃了,再放进煤饼就生起来了。”
  王忆说道:“生火不都是这样吗?”
  王东方说道:“怎么可能,以前那炉子可麻烦了,要准备旧报纸点火,然后加上细碎木柴引燃,这样烧起来后再加大块的木柴,最后才能加煤块。”
  “这样生火至少需要半个钟头,一个弄不好就弄得家里浓烟滚滚,呛的人一脸灰!”
  王忆说道:“那是你们做的炉子下面通风性能不好。”
  儿子儿媳妇忙活烧炉子,王向红在喝茶。
  他让王忆坐下,王忆摆摆手说:“我过来检查这个一氧化碳报警器,你们安装好就行了,我不坐了,你们赶紧做晚饭吧,天都黑了。”
  王向红乐呵呵的说道:“今晚不做饭了,烧炉子然后烤红薯。”
  王东方立马说道:“对,用炉子烤红薯比蒸出来的好吃,以后家里也能自己烤红薯了。”
  王向红嫌弃的看了他一眼:“吃吃吃,就知道吃!”
  王东方无奈的说:“爹啊,是你先说要烤红薯的。再说我也不只是就知道吃呀,我还知道打井呢,防空岛已经打起四口井来了!”
  防空岛在22年已经被利用起来了,是最早被承包出去的岛屿之一,因为那地方周边海域适合搞网箱养殖。
  有人生活就得有淡水、就得有水井。
  王忆去22年抽空登岛看过井道位置后便在82年这边做了标记,让打井队去打了井。
  他问道:“四口井都出水了?”
  王东方笑道:“对,都出水了,以前防空岛挖防空洞的时候我听说就有部队上去找过水井,结果没有打出水来,还是王老师你厉害,随手画个圈就能出水。”
  王忆说道:“嗯,我是神仙嘛。”
  王向红说道:“我寻思着明天上午去送水泥,你去不去?去的话我等等你。”
  王忆说道:“算了,我不去了吧,别等我了,我还得上课呢。”
  王向红说道:“今晚也有夜校的课程是吧?行,秀芳你赶紧放上红薯,烤熟了快点吃饭,咱一家子都过去上课。”
  现在队里四十岁以下的人不管男女,晚上都会去学校听课。
  不多学,就是学个认字、学个算术。
  算是扫盲了。
  路灯已经亮起来,王忆在生产队的主岛上转了一圈之后,家家户户都烧起炉子来了。
  没有煤的人家烧柴火,反正有了炉子后面用炉子蒸饭炒菜,柴火又用不上多少了。
  今晚家家户户烧炉子不光是因为社员们心急,有了炉子赶紧用上,其实主要原因是入冬后家里潮气太大,这两天冷空气南下,屋子里变得又潮又冷,得赶紧生炉子去去潮气。
  他又上小离岛看四组社员家里一氧化碳报警器的安装情况,同时他给小爷捎带了点瓜子花生、饼干奶粉。
  王真刚一个劲的摆手:“吃不上、吃不上,六子给我从沪都捎啦!”
  王忆也摆手:“吃不上你分出去,小爷你烤红薯吃吧,烤红薯好吃,我先去招弟家里看看。”
  黄小花两口子也把炉子烧起来了,还把铁锅刷洗之后倒了点油试着炒菜了。
  很简单两个菜,大葱炒鸡蛋、红辣椒干煸豆腐,满屋子的香气。
  但这已经是渔家的稀罕菜,饭桌上还摆上一个酒瓶,是黄小花给他男人打的一毛烧。
  一大家子人围着桌子准备吃饭,吵吵闹闹、欢欢喜喜的像过年一样。
  看见王忆上门,一家子赶紧招呼他。
  王忆说道:“我吃过了、吃过了,你们吃就行了。”
  “喝一口吧,”黄小花的男人王东杰给王忆拿酒杯,“不过不是好酒,是一毛烧。”
  王忆问道:“还喝一毛烧呀?”
  王东杰笑道:“喝一毛烧还不满足?这不年不节的能喝上酒在以前想都不敢想,以前过年我都舍不得打上半斤一毛烧!”
  他母亲坐在轮椅上心满意足的说道:“跟以前那苦日子比,现在日子是泡蜜里了。看看这桌子这椅子,看看那一套套新被新褥子还有衣裳,今天家里又有了这铁炉子!”
  “嗨呀,我活一辈子,没想着家里还能过上这样的好日子!”


第447章 稿酬上门来
  王忆从黄小花家里出来时,已经月上柳梢头了。
  他又去其他几家转了转,这些人家都在抱着热乎乎的蜜薯啃的开心。
  渔家灯火透着亮,但屋顶上的烟囱没有什么炊烟,家家户户升起了火炉,今晚便不用烧锅做饭了。
  用火炉里的小烤箱烤个红薯土豆出来吃便好。
  后面火炉常规使用起来后更不用烧锅做饭,用铁炉带的铁锅来蒸饭又方便又省事。
  夜晚寒风起,不管是队里的社员还是外队来看电视的社员都进入房间后不再出来。
  于是石径两旁的路灯显得有些清冷孤寂起来。
  冬天夜晚是外岛最素净的时间,海岛安安静静没什么风情,但这也是一种风情,安宁秀气的姑娘所独有的一种风情。
  王忆回到主岛踏着月光往山上走,撞破了洒下的月华。
  月轮升腾,迈过山岗,笼罩海上,给满山满水镀上一层银辉。
  寒月照海,光泽冷艳。
  水面遍挂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