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我在1982有个家-第83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外岛气温很少会到零度以下,一年能下一场两场雪便了不得了,前两年一直没有下雪。
  冬天的大海少了夏日的喧闹,此时的海风挺大的,但海浪却不是夏季那样轻快频繁的‘轰隆轰隆’,是‘哗——轰隆隆……’
  王忆听着海浪拍岸声,任凭海风撩动着他的身躯,很快便走上山顶进入办公室。
  还是挺冷的。
  办公室里该生火炉了。
  生产队有汽油铁皮桶改装成的炉子,王忆对王向红说了要求,王向红便批了个条子,等傍晚壮劳力回来去抬炉子。
  他问王忆:“给你房间里一起撑个炉子?”
  王忆摆摆手:“不用不用,我那边有火炕了,火炕真是好东西,队长,以后盖新房让社员们都盖个火炕吧,冬天特别暖和,而且主要是它很干燥,睡起来舒服。”
  王向红含糊的说道:“到时候再说吧。”
  他不太舍得给家家户户盖火炕。
  火炕用砖头不少,盖一座火炕相当于一面墙呢,一家一户没什么,可家家户户合计起来用的砖头就多了。
  积少成多,积沙成塔呀。
  他要安排社员把队集体的炉子搬出来,王忆看了看条子说不用了,说他已经托人买了火炉,到时候一家一户分一台,都是新型的铁炉子,非常结实、热转化率很高,适合老百姓使用。
  省煤,暖和,用处多!
  王向红对炉子挺好奇的,拉着王忆仔细问了问,问完之后他先期待起这新式炉灶了。
  今天天气不好,但学生们还是在外面上体育课,有的在打排球、有的在打乒乓球。
  乒乓球桌投入使用了,孙征南和黄有功正在打球。
  你来我往,菜鸡互啄。
  这年头的人对乒乓球是极其热衷的,王向红每天下班就会去乒乓球桌上找人搓两局。
  不过他今天没有这心情了。
  中午跟王忆商讨之后,两人确定要发动社员们开展冬季开荒的行动,他正在专心致志的制作垦荒计划。
  这事王忆帮不上忙。
  他在校园里溜达着,看看学生们冬日的简单活动,看看学校猪圈里剩下的猪,看看校园农田里绿油油的大白菜和窜起的蒜苗,最后回了听涛居。
  既然82年这边暂时无事,那他就去22年一趟好了。
  他之前在仓库拿蒸笼的时候看到了一台长江750偏三轮摩托,也就是传说中的侉子。
  这车为什么叫侉子?其实侉子指的是这摩托车旁边带出来的车斗、车厢,这种单轮、没有动力的设备叫侉子,逐渐的侉子就成了偏三轮的昵称。
  邱大年给王忆买回来的这台长江750应该不是早些年的原始版了,要知道这车子诞生于1957年,可谓是中国汽车历史的见证者。
  当时国内压根没有独立研发生产的能力,而长江750的得来真是靠中华民族手艺人的本事——逆向研究。
  这事说来还是个典故。
  新中国成立初期,军民两用摩托车是国家经济建设所急需的轻工业产品,也是国防建设的重要项目。
  1956年,当时军总后勤部向第二机械工业部提出仿制从苏联购买的乌拉尔M72摩托,1957年2月第二机械工业部四局把任务下达给了洪都机械厂、湘江机器厂等七家所属单位,要求当年试制成功。
  但当时国内没有生产汽车的技术和能力,然后机械厂的一些老师傅将一辆车子给拆掉了,逆向研究学习,拆除一个部件来模仿着造一个部件,就靠着简易机床再加几个老师傅,敲敲打打最终还真把偏三轮给弄出来了!
  从那之后国内开始了凶猛的逆向研究学习之路。
  当时国内有大量军民用机械从苏联进口,然后师傅们就一路拆一路仿造,先是偏三轮,再是汽车坦克,最后连飞机也给逆向研究出来了,以至于最后把苏联研究怕了,再不肯卖中国尖端武器。
  但是苏联和后来的俄罗斯总得需要卖武器赚钱,那怎么办?
  它们把目光放到了某东方大国身上。
  三哥拍胸:没错,正是在下。
  从此之后,三哥成了苏俄的大冤种买家,其中它们干出的最有名的军火购买生意就是一美元买航母。
  俄方真一美元卖给了印度一艘航母,不过维修费和改装费断断续续在后来的17年里要了36亿美元、200多亿的人民币!
  王忆蹲下查看这辆长江750。
  符合他的要求。
  外观有些破旧,看起来相当复古,但细看发动机等配件这应该是一辆改装车。
  还好82年海福县那破地方没有工业也没有机械工厂,所以没什么能力高超、眼光高超的机器维修工,应该看不出这偏三轮的问题。
  车子里有油,王忆便打火拧油门试了试。
  发动机没问题,声音清脆有力,送去82年肯定能干活。
  其实这车子送去沪都给麻六卖货更合适。
  但王忆不敢把22年的机械往沪都那种地方送,那里是真有专家、高手的,他们一听发动机的声音、一看机器布局就能发现细节问题。
  王忆不想找事,反正沪都有一台摩托车了,就让他们骑着摩托车卖货好了。
  他试过侉子性能后满意的送去了丙-110仓库,又回到82年趴在桌子上继续写他的《龙傲天环球大冒险》第二卷 。 
  这一卷开始有点卡文了……
  王忆很想去22年找个枪手写,但最终还是放弃了这念头。
  王老师是有原则的人,他终究想在82年留下点靠自己本事做出来的成就。
  不能一切都靠22年!
  虽然他的眼光和知识是在22年时空学到的,可这属于他的本事,他用起来理所应当。
  他正努力的写着文,绞尽脑汁的构思着大纲。
  有人在校舍里喊他:“王老师、王老师呢?王老师在哪里?”
  王忆出门招手说道:“王老师在这里呢,干啥啊?”
  找他的是社员,说道:“那个王老师啊,供销社徐经理手下那个兵过来找你了,我先行一步来通知你一声。”
  王忆一愣。
  徐经理手下的那个兵?说的是谁?
  姚当兵吧?
  他将笔记本合起来,将笔随手插在胸口的口袋上,疑惑的走向大队委办公室。
  等他过去客人也上山来了。
  还真是姚当兵。
  姚当兵左手一个袋子右手一个皮包,走的气喘吁吁:“王、王老师,你们这地方太险要了,呼呼,爬上来一趟挺费劲。”
  王忆撇嘴说:“是你太废了吧?你现在身体素质很差劲,第一次来岛上的时候跟我过来拿衣服,我也没看见你这么费劲。”
  姚当兵愣了愣,说道:“好像还真是。”
  然后他又无奈的摇摇头:“唉,自从在侨联上班了,天天坐办公室,要不然就天天喝酒,这身体连吃带喝的垮掉了!”
  王忆问道:“你上次招待乔安全的时候,不是说过要在招待了他以后就回供销公司吗?怎么还在侨联?”
  他没指望姚当兵正经的回答自己。
  因为他已经发现了,这个人不靠谱,说话就那么回事,不可信赖、不可深交。
  姚当兵也知道自己破了承诺,但他还算坦诚的说出答案:
  “王老师,我、我当时说的是气话,当然也是真的想要回供销公司,因为在侨联我就是个脏活苦活累活的,在那里被同事们排挤的不轻,也被折腾的不行。”
  “可可,呵呵,”他讪笑一声继续说,“可是你帮我跟乔老板处好关系以后,这个我在呵呵、嘿嘿,我在单位里头的地位就提高了。”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乔老板有意在咱县里投资办厂,现在我负责跟他对接工作,所以在单位不怎么受气了,也不用干脏活苦活累活了。”
  王忆问道:“然后你就准备继续留在侨联了?”
  姚当兵讪笑道:“我没法不留在侨联,我必须得留在侨联,上个礼拜我们单位给我转正了,现在我是侨联的编制了,正经成了国家干部。”
  在供销公司是铁饭碗。
  可是在侨联却是干部。
  孰轻孰重,姚当兵很清楚。
  王向红听到后说道:“哎呀,恭喜恭喜啊,姚当兵同志,你在侨联正式转正了?不是借调编制了?”
  姚当兵欣喜的说道:“对,我转正了,不是借调了。”
  他跟王向红关系挺不错,看见老队长露面立马从网兜里掏出几包香烟塞给他。
  王向红一看,说道:“呀,外国烟?这不能收,这挺贵……”
  “不贵不贵。”姚当兵赶紧打断他的话,“王队长你收下吧,这不是我买的,都是归国华侨扔在我们单位的,我们单位同事都往家里拿,我寻思你爱抽烟,就给你留了几盒。”
  “这也是感谢你!”
  他情真意切的看向王向红、看向王忆,很有感情的说:“这次我能转正,就得感谢王老师、感谢您王队长。”
  “主要是感谢王老师,哈哈,王老师上次破获了那一起古巴名医行骗案,让我在单位里大出风头——啊不对,是、是立功了,我跟着立功了。”
  “于是我们领导就给我特开先例,将明年的编制挪到了今年使用,给我转正了!”
  王向红挺高兴的,连连祝贺他。
  王忆这边兴趣寥寥。
  这小子当时不信任自己,自己并不是特意去帮他,而是看不过那俩骗子的嚣张气焰。
  两个骗子而已,神气什么!
  王向红请姚当兵进办公室喝茶,姚当兵感叹道:“王队长呀,我这是有段时间没来,你们生产队大变样了!”
  “我听说你们生产队成为了咱们市里的小康模范村?这可真是了不得,不过这也很正常,有你和王老师的领导,你们生产队肯定发展的好呀。”
  王向红乐得合不拢嘴。
  老队长就爱听这样的话。
  姚当兵从码头开始一路夸,围着生产队夸了一圈。
  侨联这地方真是锻炼人,姚当兵这张嘴算是锻炼出来了,拍起马屁、说起好听话来那是一套一套的。
  寒暄之后,他把手提包打开说道:“王老师,你上次委托我帮你买几张老普洱茶饼,我找了点关系帮你买到了,你看看这些茶饼是不是你所需要的?”
  手提包里有牛皮纸防潮,打开之后是一摞子的茶饼。
  姚当兵拿出上面的一张饼给王忆看,颇有些得意的说道:“我之所以会耽误好些天才给你找到这些茶饼,主要就是因为有些茶饼很难得手,我确实是花了一些力气才买到的。”
  “就拿这块茶饼来说,这茶饼是1920年代生产出来的老茶饼,叫、叫宋聘号青饼普洱茶,它的年龄比咱们俩合计起来都要年长呢!”
  办公室里的教师听到这话感兴趣的凑上来。
  黄有功看着这包装已经有些破烂的茶饼问道:“这是二十年代的东西?好家伙,它已经有一甲子的年龄了?这样的茶叶还能喝?不说变质不变质,它哪里还有香味呀?”
  祝真学比他识货,说道:“黄老师你不懂了,普洱茶跟其他茶不一样,能放的住,甚至越老越好喝。”
  “姚同志真厉害,竟然能买到二十年代的茶饼,这东西可不便宜吧?”
  姚当兵见自己带来的茶饼吸引了众多的目光顿时得意了。
  他摆出谦逊的姿态摆摆手说:“没什么,价格无所谓,王老师对我帮助极大,是他帮我转正了这份工作,我很感激他,他喜欢茶饼我帮他买几个是应该的。”
  “说实话,这茶饼主要是难以寻觅,我是找了老同学、发动了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