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我在1982有个家-第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听这话王忆心里就一句话,我草。
  庄满仓不愧是警惕性极高的人民卫士,他还是对自己身份持怀疑态度。
  王向红也希望他把介绍信带回来:“你现在户口在哪里?你准备落城里还是落咱……算了,大学生能把户口落城里,还是要个城里户口好,能吃商品粮。”
  王忆说道:“我想把户口落咱村里!”
  听到这话王向红面色一喜。
  城里户口比农村户口可值钱太多了,人人都想往城里跑。
  前两年知青返城大潮,许多知青是在下乡时候落了户的,他们为了能把户口迁回原籍,那真是手段百出。
  有些知青户籍还在城里,但他们下乡后和当地农民组建了家庭。
  为了能回城里,不少知青抛妻弃子、抛夫弃女。
  而自家这个大学生侄子愿意将户口迁回大队里,根据王向红的认知,这可太难得了。
  这是什么精神?
  是一不怕苦二不怕难的精神!是哪里有危险往哪里冲、哪里艰苦往哪里去的精神!
  王忆补充道:“不过我的户口档案好像被弄丢了,之前离开学校的时候我去拿介绍信,没找到户口档案。”
  王向红问道:“那你有学校的毕业证书吗?”
  王忆说道:“这个有。”
  回2022年整一个!
  反正他得整介绍信。
  王向红得到他的答复后便笑了:“有介绍信有毕业证书,那给你落户就简单了,这事我来办。”
  两人聊着天出门,王向红带着他在天涯岛上转悠起来。
  天涯岛是个小岛,地势复杂,通体是一座海上山峦。
  这种海岛自然缺乏平原地带,所以村里人只能尽量找地势平坦的地方来建房,而海岛的东南、东北与西边是比较平坦,村里人便在这三个位置定居。
  根据三个位置的分布,王家村或者叫做王家大队就分了三个大组和一个小组。
  王向红所在的组是一组,居住在东北处的百姓是二组,西边的是三组。
  这是三个大组。
  第四组是小组,在天涯岛西北方向往外百十米处,是个很小的离岛,或者说是一片岛礁,上面也有十来户人家,是第四组。
  两人在这三个组里溜达,王向红介绍道:“现在社员都上工了,先带你认认路,以后你自己跟他们接触就行。”
  “咱王家人没有偷奸耍滑、调皮捣蛋的,都老实本分,男社员舍得使力气,女社员听指挥,心往一地合,劲往一处使。”
  一组和二组之间的正南方有个祠堂,这就是王家的祖祠,门口种着两棵大杨树。
  每一棵大杨树都有两人合抱粗细,这对于海岛环境而言很难得。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海岛上风更大,树木多长的矮小结识,渔家的汉子也是这样,这就是渔家的气质。
  这两棵大杨树不一样,两人合抱、十几米高大,矗立祠堂两旁,被王家人尊称为天王树。
  树下有石墩,此时正有一些老人坐在石墩上晒太阳。
  毕竟农历三月份了,天气转暖,老人们换下棉袄穿上夹袄,晒太阳的时候拉开衣襟露出胸膛。
  别看老人们年纪大了,可胸口肚子上皮肉并没有松松垮垮,还算结实,起码胸肌比王忆的要出彩。
  老人们晒着太阳抓虱子,嘎嘣嘎嘣的声音不绝于耳。
  寿星爷也在这里,他被老人们围在了中间,跟众星拱月似的。
  王忆走过来,寿星爷就笑呵呵的给他和老人们互相介绍,这个叫爷爷、那个叫爷爷。
  一圈转过来,王忆今天多了一圈的爷爷。
  爷爷们很热情的邀请他一起抓虱子。
  这都是抓虱子高手,接二连三有人抓到虱子放到大拇指指甲盖上,然后俩指甲盖对着一挤,嘎嘣一声响,指甲盖上占上血丝,虱子就被碾碎了……
  王忆连连摆手道谢:“多谢爷爷们好意,我身上没有虱子。”
  一个叫王厚真的老爷子不信:“这咋可能?死不尽的虱子、抓不光的贼,天底下还能没了虱子没了贼?”
  让他一说,王忆真感觉头上身上有点痒了。
  昨晚睡的床和被褥……
  他忽然有种不好的预感!
  王向红带他继续溜达,从一大队和三大队都有一条山路通往山顶,他们便往山顶溜达。
  天涯岛的山顶比较平整,这也是当初部队看中天涯岛选择来驻军的缘故。
  不过山顶没有水井,吃水不方便,另一个没有遮风避雨的,所以王家人没有选择住在山顶。
  王忆上了山顶,迎面而来是略带咸腥味的海风。
  从此处边缘遥望海上,波浪滚滚,潮水跟野马群似的成片往天涯岛奔袭。
  天涯岛形状并不滑溜,海岸线蜿蜒曲折,所以四周多有海湾。
  这些海湾本来是蓝色的,浪花袭来顿时泛上了白色,雪白的潮头拍打暗礁,发出‘哗啦哗啦’的声响。
  海湾里有妇女和孩子在捡海贝、钓散鱼,王向红吆喝一声,她们听到后纷纷站直身子抬起头跟着吆喝,然后再哈哈笑。
  这一幕让王忆心情澎湃。
  往近看脚下是波涛汹涌,潮水如雷;身边是树木茂盛,郁郁葱葱。
  往远看沧海茫茫,扁舟如叶,浪花翻涌中,阳光落下被反射成金光,如此海上如金鳞摇曳。
  这一刻他明白了父亲生前为什么对故乡念念不忘。
  还是家乡美!


第8章 纷至沓来乡情重
  山顶风景好,视野好,王忆看到了四周海情也看到了部队留下的营房。
  营房分为两部分,整体是南北走向排列,南边临海是原本的官兵宿舍,一共有十座房屋。
  北边是两座房屋,这两座房屋更高大一些,以前是机关办公室,现在成了村委办公室。
  在这二者中间的开阔地带是原本的军队训练场,也是如今学校的操场,上面有一根旗杆,一面五星红旗在海风吹拂下猎猎飞扬。
  王忆冲着红旗敬了个礼。
  王向红看到这一幕便笑了,又摸索出一袋烟点上了。
  他介绍说道:“咱们这个小学是解放后就建立的,叫解放子弟小学,后来58年统计各村学校,发现全是什么解放呀、红星呀的名字,于是就勒令咱改了名。”
  “咱渔家人都没什么文化,随便起名叫天涯小学,这名字便这么沿袭下来。”
  小学没有围墙也没有校门,十座房屋有序排列,六间房子是班级,两间房子是库房,两间房屋空置。
  王忆走近看,问道:“咱岛上现在多少学生?”
  房子结识但简陋,有些窗户玻璃都碎了,岛上没有玻璃补上,便用纸壳子顶上。
  所以哪怕是大晴天、大白天,这房间里头还是黑洞洞。
  王向红说道:“学生仔不少,一到五年级都能填齐,一个班能有十到二十个人。另外还多了个育红班,那人更多,不好说。”
  王忆咋舌:“我看咱村子也不太大,竟然这么多孩子?”
  王向红苦笑道:“咱岛上人祖祖辈辈都喜欢人多,毕竟出海打渔谁也不知道哪天能撞上个三灾五难,所以家里人口少,很容易就绝户。”
  “这样在计划生育工作上,咱王家村是大落后,从没当过先进,唉,老少爷们还是想多要孩子。”
  现在学校没有教师停用了,门口上了锁。
  王向红去村委办拿来钥匙打开,一间整洁但破烂的教室出现在他们面前。
  房子内侧墙皮翻卷,墙上有马克思有列宁有高尔基有主席的画像,前后各有一扇黑板,之间摆放着课桌。
  让王忆大开眼界的是,这里的课桌是砖头垒成的,上面架着石板抹着水泥面,高矮位置都固定。
  没有椅子。
  王向红及时介绍道:“咱学校就这么个条件,课桌还是部队临走前帮咱建的,椅子要学生仔们从家里带。”
  王忆看着密密麻麻的桌子说道:“这里面桌子挺多呀。”
  王向红不好意思的说道:“没有那么多教师,所以平时学生得并班学习。”
  “低年级的往前坐、高年级的往后坐,老师先给低年级讲课,讲完了就让他们写作业,再给高年级讲课。”
  王忆下意识摇了摇头。
  家乡的风景很美,可经济、教育、医疗等方方面面的条件很落后!
  这不是天涯岛独有的困境,外岛各村都是这样。
  所以随着国家经济快速发展,这些外岛都荒废了,村里人有点条件便会搬迁进城里。
  王向红看见他摇头,心便提了起来:
  “唉,王老师,你要是觉得不好办就算了,前几年上面陆陆续续给咱派了好几位教师,都耐不住寂寞、受不了这艰苦的条件。”
  “说来也是,在咱这里没有电影院没有公园,我听说城里还有少年宫歌舞厅啥的,那多热闹?咱这里除了祖祖辈辈过活的本家人,谁能住的下?”
  这番话说的心酸。
  人终究得认清现实。
  王忆安慰他说道:“我觉得咱这里很好。”
  “抗美援朝战争的时候,美帝武器先进大炮坦克多,主席说他们是钢多气少,咱们的志愿军英雄是钢少气多。”
  “同样,咱们天涯岛是书少气多,城里学校条件好,那是书多气少!”
  “军队里士气重要,学生才气重要,腹有诗书气自华,咱一定能办出个让城里人刮目相看的好学校!”
  开什么玩笑,爷们我可是来自二十一世纪的大好青年,我有四十年的时代优势和资源优势,难道还办不了个村里小学?
  绝不可能!
  这番话把王向红给打动了,他就吃这一套!
  王忆一鼓动,他一手掐腰一手握拳砸下说道:“好!王老师你说的好!主席同志说,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你有志气,好,好!”
  接下来还要解决住宿问题。
  王忆指向最南边临海的两座库房说道:“给我随便选一间就行,我住在学校里、吃在学校里,不把咱天涯小学办好我哪里都不去。”
  王向红动情的说道:“王老师,你是个王家好子弟!唉,当年我对不起你爹啊!没想到你和你爹不但不记恨咱王家,还回来报效家乡!”
  王忆诧异的看向他。
  怎么突然来了这么句话?
  这话似乎牵扯什么隐私,王向红说完后便赶忙转移了话题:“你去选个库房,我下午就给你找床、找人来给你搭建个灶台——不,你吃饭还是下去吧,去我那里,我家不差一张嘴。”
  王忆摇头道:“给我搭建个灶台吧,具体是怎么吃后面再说,先把学校办起来再说。”
  他准备给自己偷偷开小灶呢。
  路上王向红给他介绍了天涯岛子弟的教育情况。
  很不乐观!
  现在国家还没有将九年义务教育奉为国策,没有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甚至没有作出《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所以现在孩子不上学是不违法的。
  以前天涯小学有教师,岛上人家就把小孩送来上学:多数不是冲着学知识来的,是让老师给看孩子。
  去年开始学校没有教师处于闲置状态,于是多数人家孩子就不上学了,只有少数人家的家长有眼光,坚持让孩子继续念书。
  这些孩子没法在岛上上学,只能去邻近的水花岛。
  这样路程是个问题,在水花岛有亲戚的可以借宿亲戚家,但这是个别人家才有的条件,其他孩子每天早晚得用船去接送。
  开船接送学生不光累还危险,不是怕翻船,怕的是冬天风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