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我在1982有个家-第49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王真刚找了根细竹竿,他用铁丝固定了螺旋刀,塞进粗竹竿里赚了起来,轻松转透了一支竹节。
  另外他还带了一把军刀递给王忆:“你们还要在竹子上开洞?用这个,一下子就行了。”
  这把军刀不长,刀身跟王忆伸开的手掌差不多长短,刀柄上缠着一层尼龙绳同时装有坚固的护拳。
  有意思的是,这军刀护拳不是寻常样式,它外面带拳刺。
  军刀看刀柄已经有年头了,但刀刃还挺锋利的,可惜刀尖绷断了。
  王忆拿到后有些爱不释手,他握着刀柄然后挥手用护拳上的拳刺往旁边砸,说:“这把刀挺狠啊。”
  王真刚摇摇头,说:“不是这么用的。”
  他要回刀去反手握刀,这样刀柄上的护拳就成了类似指虎的东西。
  王真刚甩动大臂以大臂带动小臂,军刀的护拳虎虎生风,而随着他手腕灵活转动,倒提的刀刃又开始神出鬼没。
  立马有老汉鼓掌说:“大刚哥你行,回来多少年了,看起来你还没把本事给放下。”
  王真刚没回应。
  酷老头。
  他把军刀又交给王忆。
  王忆说道:“这刀没有刀尖了,不好去给竹子挖洞吧?”
  王真刚再次拿回军刀拧了一下刀柄,原本空空的刀柄末端顿时弹出一个实心的圆锥钉。
  他拿过一根竹子,然后手臂使劲一砸将圆锥钉砸在竹子上,直接砸出一个小小的洞来。
  王忆一看乐了:“哈,真是好东西,开口大小正好啊。”
  这样有王真刚负责给竹节开洞,王忆和其他人则带着竹子去农田、菜园里研究起来。
  竹子做的滴管系统挺简单的,不管庄稼还是蔬菜都是统一方向栽种,在两头地垄上插个‘Y’型木枝把竹子放上面就行。
  水渠里放上一条手腕粗细的竹竿,伸入农田的细竹竿有一头便插在它上面,给它们做好固定然后往细竹竿上做标记,贴着庄稼苗菜苗的位置是标记,后面要统一开个小孔。
  老头们忙活一阵没耐心了,说:“王老师,这费劲巴拉的有啥用?这样还不如让我们天天拿着水瓢来一瓢一瓢的浇水呢。”
  王忆笑道:“这大热天一瓢一瓢的浇水不热吗?咱们这个只是费劲一时,你们那可是费劲一直。”
  “而且,这滴灌技术省水,比你们用水瓢浇水还要省水,你们等等就知道了。”
  其实他也挺不耐烦的了。
  这在视频网站上看人家手工DIY挺有趣,真轮到自己可真费劲。
  这让他暗暗佩服一无用处手工耿,人家能赚钱真是理所当然的,现在他可体会到手工耿的辛苦了。
  不过竹竿滴灌系统只是繁琐但并不困难,这东西不是他的发明,是他曾经看到过的一种古法灌溉技术。
  他记得这东西出现在缺水的西北地区。
  为了克服久晴无雨、山区高山旱地无法落种的干渴困难,西北山区的老农们去购买毛竹竿,用毛竹杆来引水进行滴灌。
  黄瓜地和番茄地最需要水,这两样作物没水就不长,水足则会长得很快。
  第一套滴灌毛竹就是放入了一片番茄地。
  王忆采取地垄头处高而地垄尾处低的放置方式,将充当水渠的粗毛竹给略微抬了抬。
  这样往粗毛竹头上的大开口里倒上水,水流入粗毛竹竿内又会顺着旁边开口流入衔接在上面的细竹竿里。
  地垄头处位置高,这样水流流入细竹竿后便顺畅的流了下去。
  很快,细竹竿上的小孔开始往外滴水了。
  水滴一大滴一大滴的落下,接连不断的正好落在菜苗位置。
  看到这一幕,围观的老头老太们高兴的笑了起来。
  有人奇怪的问:“王老师啊,这杆子明明开了小洞,为什么不是往外流水而是滴水?”
  王忆解释道:“老叔我没别的意思,我不是瞧不起你们,但这个道理你们很难理解,它跟压力和张力有关,很难解释给你们听懂。”
  “简单来说吧,管道内的水压、管道外的气压还有水流出过程中存在张力,是这些力量互相作用最后呈现这样的结果。”
  老头和老太们一听,顿时肃然起敬:“这个滴灌技术虽然看起来是个破逼烂吊的东西,原来也是高科技啊。”
  王忆无力吐槽。
  这东西不是高科技,实际利用起来也简单,但是涉及到的学问确实很复杂。
  一套滴灌系统投入使用,大家伙先不去忙活了,直接蹲在菜地里顶着烈日观看滴水。
  水滴一滴滴的落下,正好被土地吸收,这样浪费的很少。
  王祥高倒了两瓢水进粗毛竹干里,然后这就能滴上几分钟。
  王忆说道:“以后大家不用再挨个给浇水了,拎着水桶给各个滴管系统的粗毛竹里加水就行了,让它一个白天都在滴水。”
  “这样好,这样好。”大家伙纷纷点头。
  带队出海撩海蜇的王向红中途回来送海蜇,听说滴管系统投入使用后他赶紧放下手头工作跑来看热闹。
  他看着水滴落下后欣慰的说:“哎呀,这个付出是值得的,王老师说的对,这样能省下好些的水呢。”
  “王老师你真厉害,大学生文化水平太高了,什么都懂啊。”王东喜赞叹道。
  跟着来观摩的王新国在心里头暗暗发誓,自己一定要考上电大!
  王忆进一步的介绍道:“也就是咱们没那么多空闲时间,否则咱们的庄稼蔬菜都不用咱岛上的淡水。”
  一行人听到这话全愣住了:“王老师你还有办法让庄稼和蔬菜不吸水就能活?”
  “这肯定是假的,这不可能,庄稼苗子不吃水怎么活?”
  “不一定,王老师说不准有办法,他本事大。”
  王忆摆手说:“不是,我肯定没办法让庄稼蔬菜不吃水,万物生长靠太阳也靠水,水是生命之源。”
  “但我有办法不花钱生产出淡水来!”
  “怎么生产?用太阳能灶就能将海水烧开蒸发出水汽,然后将水汽收集起来冷却后就变成淡水资源了。”
  “现在咱们生产队里有二十台太阳能灶了,天气晴朗的时候,每天合计起来是能生产不少淡水的。”
  他把原理和操作方式介绍出来,王东喜第一个明白过来:“噢,收集海水蒸汽做淡水,这个我知道,这就是蒸馏水对吧?确实是淡水,而且没有细菌病毒!”
  老人们听了他的话后也纷纷明白过来,海水加热产生的蒸汽是淡水,这事他们同样明白。
  王向红兴高采烈的一拍手说:“对呀,怎么把这事给忘记了?咱们可以用太阳能灶烧海水做淡水啊,这样不就能缓解旱情了?”
  王忆第一次带了十台太阳能灶,后来他又带了一次,现在队里已经有二十台太阳能灶了,供应全队人家做饭烧水绰绰有余。
  但用来制取淡水就不合适了。
  他摆摆手说:“能做到然而没必要,支书,咱们岛上的淡水现在能供应咱们生活所需这就够了,先别用太阳能灶来烧海水了,因为海水里面卤太多了,会毁了咱们的锅子。”
  “只有天气旱的让人都吃不上水,才能用这个法子来收集淡水,否则没必要,毕竟那锅子挺贵呢。”
  老人们听后连连点头。
  为了烧蒸馏水而损毁那些黑锅子真是不值当,一口锅子多少钱?还得花费工业券呢!
  王忆挥挥手领着继续制作滴灌系统。
  有了成功的榜样,这下子老人们干的有劲了,拖着一根根大毛竹开始加大火力。


第288章 多宝岛起风云
  后面连续三天,生产队的强劳力都忙着撩海蜇、轻劳力忙着做三矾海蜇,弱劳力和半劳力们则负责搭建滴灌系统。
  三天时间,全岛一块块农田都给装上了滴灌竹管,这样岛上的用水压力得到了大大的缓解。
  但也就是天涯岛能用这种滴灌系统,他们岛上农田少,而且是‘小豆腐块’,所以使用自制的滴管系统可以缓解旱情。
  像是多宝岛、聚宝岛那种有大片土地农田的生产队用不上这东西,天涯岛地头长的才有五米六米,短的才两三米,这样用长竹竿就能覆盖田地,而那两个岛屿上的农田地头长的有二三十米,要想用滴灌系统就得用滴灌带。
  82年没有滴灌带,起码外岛没有,王忆要帮他们缓解旱情得从22年往这边捎带滴灌带。
  可如果他要捎带滴灌带这种敏感农用品,还不如直接想办法捣鼓过来一台人工降雨高炮搞人工降雨。
  这自然都是不可能的事。
  滴灌系统覆盖全岛农田,王向红犒劳王忆,特意把第一波的三矾海蜇给他送了过来。
  三矾海蜇能成为外岛四宝自然是有原因的,说句腌渍完好的海蜇像艺术品或许有点夸张,但它们看起来真的很美观。
  天涯岛每年都会留下好些海蜇分给社员自食,另一个家家户户也会自己捞一些海蜇回来做三矾海蜇,这些三矾海蜇会保留蜇爪——也就是老醋蛰头等菜肴中蜇头。
  队里送给王忆的海蜇是带着蜇头的,而且蜇头矾化处理后坚实光亮,呈现一种略带浅红的玉色,而蜇皮则薄的均匀,色泽淡白、光洁,有些地方稍带浅黄色。
  这样的海蜇清洗干净后就是上好的下酒菜原料。
  未经腌渍的鲜海蜇可不行,这东西出水后是半透明的软糊状胶体,不能吃。
  王忆将海蜇给漏勺送过去,然后擦着手出来笑道:“支书,要是队里真要嘉奖我那别给我海蜇了,把海蜇衣晒干后卖给我吧。”
  “我出跟收购站一样的价钱,但是我卖去城里头,通过食品厂卖出去,这样我一斤能再赚上个二三十块呢,正好我拿这钱来补贴学校。”
  王向红痛快的说:“行,那今年咱的海蜇衣不外卖了都给你处理,反正现在改革开放了,咱们只要交齐海蜇皮子任务就行,海蜇衣一直是没有任务的。”
  他痛快的答应王忆要求后,又沉吟了起来。
  王忆问道:“怎么了,这事不太好处理?”
  王向红摆摆手:“不是这事不好处理,是另外有事不好处理,王老师,你是不是答应接那个回学家两个闺女来上学了?”
  王忆说:“对,老大正好上小学,老二要上育红班,我准备一起给接过来。”
  王向红叹气说:“这是好事,唉,以往都是咱去水花岛借读,现在别家的娃娃来咱队里学校借读了。”
  王忆疑惑的问:“支书我怎么感觉你这不像是说好事的语气?”
  王向红说:“因为昨天又有人来找我了,走关系走到我眼前来了,想往咱们学校送孩子来念书。”
  王忆明白他的意思了。
  其实学校的课堂够大,平日里并课挤一挤甚至能把五个班学生挤到一个班。
  所以他倒是不介意再往各班级插点人。
  但是他这边要给学生管饭,给王家的子孙管饭那是应该的,毕竟他还有心思想做天涯岛二代目呢。
  要是也给其他队里学生管饭,这样他压力就比较大了。
  不是经济压力,反正他的时空屋里有的是粮食,是一个对外解疑的压力:
  养活一百多口子学生已经是一件很牛的事了,要是学生增长到两百三百他这里还有粮食养活的了,会不会引发外队人的怀疑呢?
  于是他问王向红:“支书,这事你怎么考虑?”
  王向红蹲下点了一袋烟说:“学校是你的地盘,我尊重你的意见,你说说你怎么考虑吧。”
  王忆说道:“教书养孩子我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