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我在1982有个家-第33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王忆把钱推给王东喜说:“文书,你把钱再点一遍,小秋你也帮忙吧,帮忙来清点一遍。”
  秋渭水说:“好,我先去洗洗手。”
  王忆又把皮包里的零钱往外掏,从五元的票子开始,一张张的数出来,还是一百张点一沓。
  民兵们伸着脖子探着头,激动的看着他点钱,一个个嘴里还念念有词:“一五、二五、三五……”
  “闭嘴赶紧闭嘴。”王向红说,“你们下去看电影吧,别在这里打扰王老师数钱。”
  “别啊。”大胆赔笑,“电影有什么好看的?我们是民兵,得保护好集体财产,是不是,同志们?”
  民兵们立正昂头挺胸:“是!”
  然后他们又伸着脖子探着头,看着王忆开始数钱。
  生产队不是没有过这么多钱。
  以前鱼汛大会战结束国家给社队分工钱,那是几万块,比这可多许多。
  但是渔汛大会战那是全生产队的强劳力都要上阵,妇女和弱劳力们也要提供后勤协助,干上一个渔汛才能分到那些钱。
  这次呢?
  这次反正民兵们屁都没干,然后面前就来了这么多钱。
  简单来说,以前那是辛苦劳动所得,现在是捡钱白得!
  王忆先数了一遍,对王向红说:“一共七千一百二十五,真不少呢,扣除咱带的……”
  “多少?七千一百二十五元?”大胆先急忙凑上来问,“就那些老娘们这几天坐在树荫下捣鼓来捣鼓去就是七千一百二十五?”
  王祥海说道:“这还出海个屁!支书王老师,咱不出海了,咱都编这个平安结吧!”
  王忆说道:“别闹,平安结不是消耗品,人家买一个要用好几年甚至十几年的,你天天编、编那么多然后卖给谁呢?”
  “再说咱也不是一口气赚了这些钱,里面有一百八十元的零钱是带过去的找钱,还有买绳子花了五百块……”
  “王老师这次是又立了一功,幸亏你从城里买的红线绳多,要不然咱哪能赚这么些钱?”大胆打断他的话。
  王向红掏出烟袋杆叼在嘴里说:“你们都别废话,那个都老老实实的,让文书和小秋再算一遍,再好好的核算一遍!”
  他蹲在大队委门口开始抽烟,用烟草的劲头来压制内心的澎湃的激情。
  王忆蹲在他旁边说道:“怎么给分红?按照劳力来分?”
  王向红说道:“对,按照劳力来配比,那个参与编平安结的妇女劳力都算成强劳力,老规矩,寿星爷也是强劳力。”
  王忆说道:“小爷以后也给强劳力的标准吧。”
  王向红说道:“不成,这事我一早就想把他定成强劳力,他自己不要。咱队里社员不知道他给国家、给人民做过大贡献,但我知道。”
  “所以六二年集体大定劳力的时候我就给他定了强劳力,可他觉悟高,不肯要,只要半劳力。”
  王忆说道:“小爷脾气倔强,他要是坚持只要半劳力那就按照半劳力来算。”
  “这样编平安结的妇女们也只是定强劳力吗?要不要多给定几个工?”
  王向红摆摆手:“不能多定工,就像凉菜销售队也只是定强劳力而没有多定工一样,你要是多给定工,那以后有点什么事社员们就不听指挥了,就都争抢着要去干了。”
  “争抢着去干总比推诿着不干要好吧?”王忆疑惑的问。
  王向红无声的笑了笑,斜睨他一眼说:“你年轻了,没当过家还是不一样。”
  “对于咱这样的大集体来说,首先要保住发展下限,什么是发展下限?队集体不解散!”
  “大家争抢着干活是好事,但争抢的厉害了就成了明争暗斗!”
  “推诿着不愿意干呢?那只要领头的人有威信,就可以强行指派,好歹能把大集体给稳定住。”
  王忆隐隐明白了他的意思:“就像是社员们知道去城里干活能下馆子,于是一个个的争抢着要去城里。”
  王向红点点头:“他们那是争抢着给集体干活吗?不是,他们是争抢着给自己谋取点利益。”
  王忆觉得这是正常的,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这是人的本性。
  不过对于集体来说,人人为己而不为集体,那这集体就要解散。
  他想了想还是听王向红的。
  如果他没有时空穿越的金手指,那生产队要发家致富只能靠集体改制为承包责任制,然后家家户户去竞争、去奋斗。
  现在他有金手指来给队集体托底,这样不必各家各户去奋斗,而是要各家各户紧密的围绕着领导干部周围,听从队集体的安排就能分到钱、分到粮。
  归根结底还是一件事,队集体要能稳定,必须得强化领导干部的权威和能力,弱化普通社员的主动性。
  明白这点他不再反驳,而是将王向红的烟袋杆抽了出来说:“支书你别抽烟了,你今天把嗓子都熏坏了,那啥,大胆你去门市部拿一包茶叶过来,给支书喝一杯绿茶清清嗓。”
  王向红笑道:“好,不过要挂我家的帐……”
  “挂集体的帐吧。”大胆说道,“反正咱集体有钱了!”
  王忆说道:“挂集体的帐,这样也给文书泡一杯茶,让他保持清醒好好算账。”
  王东喜一直在奋战,他拿出了算盘,开始噼里啪啦的算集体分红。
  夜幕沉沉。
  星河灿烂。
  最终办公室里一人一杯茶水。
  民兵们捧着茶杯坐在门口。
  几片绿茶叶在水中沉降,水雾萦绕,在昏黄的灯光下缓缓冒起。
  王东喜忙活完后抬起头:“刨去本钱和找钱,这次销售平安结所得是6445元钱!”
  “根据劳动力来换算,强劳力能分到10元、轻劳力是8元3角、弱劳力是6元6角4分,半劳力是4元1角5分。”
  民兵们齐刷刷的站了起来,然后齐刷刷的去捡了块石头又齐刷刷的蹲下开始算自己家里几口人、几个劳力能分多少钱。
  王向红喝着茶水指了指王忆:“把账单给王老师看看。”
  王忆看了看。
  算账的事对王东喜来说是轻车熟路的小事,账单很清楚,一个强劳力12工分、轻劳力10工分、弱劳力8工分、半劳力是5工分,就是按照这个比例来算的分红。
  没话说,没问题。
  他点点头,王向红站起来说:“明天早上上工之前,家家户户派当家的过来领分红!”
  “那个王老师的本钱和队集体的找钱也是明天早上一起算,把这钱锁好了,今晚是老规矩,大胆你领大义在大队委睡觉。”
  大胆正在挠头算他家的分红,听到这话站起来说:“支书你放心,保证完成任务!”
  王向红忽然想起来:“有没有给小秋算强劳力?”
  秋渭水笑着摆手:“我不要、我不要,我都是应该的……”
  王忆说道:“支书小秋的不用算,我给小秋爷爷留了最工整最漂亮的一个平安结,咱生产队奖她一个平安结吧。”
  王向红笑道:“要说还得是上学念书嘛,王老师考虑事情还是全面,行,那不给小秋同志算工了,咱队集体给她奖一个平安结,希望她和她的爷爷能平平安安一辈子!”
  秋渭水说道:“支书没念多少书,可是话说的却好听,那我就收下这平安结了,我希望咱们都能平安一辈子!”
  “都平安都平安,明天发钱,哈哈。”民兵们兴高采烈的嚷嚷起来。


第220章 拍照留念
  “第二汽车制造厂坚持自力更生的方针,走中国式发展汽车工业的道路,它在建设中吸收我国机械汽车行业的先进经验、先进技术,并与全国27个省市,240多个工厂、学校、科研设计单位合作,大搞技术革新和科学实验,用包建的办法……”
  大喇叭响起广播新闻,然后新闻响起到半截被掐断,王向红的声音响起:“各位社员请注意、各位社员请注意。”
  “前面几天王老师发动了咱们部分社员设计生产了一款平安结,昨天本队企业去县里进行了销售,收获利润为6445元,大获成功!”
  “根据社队企业的经营方针,经过王老师的建议、大队委的审批,这批钱将作为社队企业第一笔分红发给社员们,请各家各户派一名管事人来领取分红!”
  “我再说一遍,咳咳,再说一遍……”
  声音传进听涛居,王忆摘下耳塞爬起来往后窗看了看。
  天空晴朗,万里无云。
  海波荡漾,碧涛连绵。
  海风吹进来,吹面温热。
  见此他叹了口气。
  完犊子。
  今天肯定很热!
  不过好天气也有好处,他今天准备拍点照片,给太平天完瓷罐拍一张,其他的底片给秋渭水和社员们拍。
  他把照相机翻出来,还是一台海鸥DF-1相机,这相机存世量很大,王忆买了好几台放在时空屋里。
  此时朝阳升起,阳光很灿烂,王忆推门出去看见老黄伸着舌头在门口凉阴下吹风,四个小狗崽在围着它转悠。
  不远处大队委门口排起了长队,队伍一直排在山路上延展出老远。
  这在王忆预料之中。
  生产队分钱,社员们能不积极?
  老话说的好,领钱不积极,脑子有问题。
  说起来大迷糊就不积极,他在大灶里忙活着做早饭,今天早上吃面条。
  王忆想去帮忙,大队委前好些人在招呼他:“王老师、王老师,快来领钱了。”
  “头一个位子给你留着,你快过来。”
  “能领多少钱?我刚才没听见,怎么来分红的?谁给说说吧?”
  听着社员们积极的吆喝声,王忆想了想回去拿了相机。
  社队企业第一次分红,这是有纪念意义的。
  必须要拍下来。
  以后说不准社队企业做大了还要设立一个展览室,到时候这些场景就很有意义了。
  王忆挎着相机过去了。
  他正要跟社员们打招呼,排队在前面的凤丫指着他的腰说:“王老师你那是挎个什么东西?”
  旁边正在踮着脚尖往大队委里看的青婶子说:“王老师胯下是个雀儿,还能是什么东西。”
  嘻嘻哈哈的笑声顿时响了起来。
  秋渭水也来了,正在跟秀芳说话,然后她听见青婶子的话跟着偷偷的笑。
  王忆无语:“婶子这里好些学生呢,你们能不能文明点别说黄段子,我这是挎了一把枪!”
  他举起相机作势吓唬社员。
  姚当兵第一次挎着相机来生产队的时候就被老人误会成挎着一把枪,他其实是重复这个梗。
  问题是这年头的人哪懂梗是什么东西?
  青婶子回过头来说:“雀儿和枪不都是一样东西吗?为啥我说就是黄段子你说就是文明——哎哟,你这还真是挎着一把枪?这是什么东西?”
  “王老师的枪怎么能贴在脸上?”其他妇女跟着嚷嚷。
  王东峰站出来说道:“你们不懂别瞎说,这是相机、照相机!”
  青婶子不耐的说道:“我们怎么不懂了?我们能不知道相机?这是相机模型,我看着你们拿着去红树岛吓唬外队人来着,咱这不是一起开王老师的玩笑吗?”
  “我玩过相机。”一个戴着猴子面具的小孩从大人身边挤出来。
  紧接着他后面跟着跑出来个戴狮子面具的大少年,然后还有小孩哭着在后面追:“哥你把我面具给我、给我,我不给你戴,这是我的,是小秋老师发给我们的……”
  凤丫揪住大少年拧耳朵:“皮鞋你吗个逼的能不能别逗弄你弟?啊?你不把他惹哭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