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我在1982有个家-第2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爬山虎沿着山石生长,它们肆意攀爬,遮掩住了灰白色的山石显露出一片纯绿,风吹大片叶子摇摆,飘逸洒脱。
  春天的颜色是稚嫩,夏天的颜色是鲜艳。
  海的蓝色鲜艳,草木的绿色鲜艳,红花黄花鲜艳,连浪花的白色都格外鲜艳。
  这跟蓬勃的生机有关,这种鲜艳是一种生机蓬勃。
  上山后王忆带她去了英烈崖,将当年战士们不屈和刚烈讲给她听,最后是英烈崖上的大石头,也是前几天被误会成王东峰跳崖的那块石头。
  王忆想爬上去再把秋渭水拉上去,结果他试了试不大好下脚,结果秋渭水明白他意思后自己连抠带蹭爬了上去……
  当时王老师就想骂娘!
  秋渭水坐在上面笑:“王老师,你是不是第一次遇见我的时候看见我化着妆跳《天鹅湖》,然后就以为我是旧社会十里洋场那些弱不禁风的舞女?”
  “那你可小看人了,我小时候跟随爷爷和父母是在一处农场长大的。”
  “那农场条件可差了,我们小孩经常得爬树钻草窝去菜园里偷东西填肚子,所以我很会爬树——你怎么不听我说话?怎么老是低着头?”
  王忆不好意思的说:“我、我抬起头就是挺流氓的。”
  正在得意笑的秋渭水惊恐的摁住裙摆,可裙摆被风吹的猎猎抖动。
  王忆赶紧从侧面把自己衣服递给她,问道:“你要不要下来?”
  秋渭水把手伸下去:“还是你上来吧,这里看风景真是漂亮啊,一览众山小!”
  王忆握着她的手也开始连抠带蹭,还算顺利的上了石头。
  从这高处俯瞰岛屿和海上确实壮丽而秀美,可如果是长时间的凝视脚下,那随着意识一瞬间恍惚,让人很容易出现一种奇异的想法:
  一切是从自己脚下所诞生,山峦在自己脚下往外延伸,绿树红花长在了上面、老屋建在了上面,山峦蔓延总有尽头,平缓的是沙滩、粗糙的是礁石,而陡峻的则是悬崖峭壁。
  原本灰白的山石被海浪拍打不休,溅起的水花一直飞起老高,然后生长出来许多苔藓。苔藓越老颜色越深,于是这座山的山脚颜色复杂,有灰白有嫩绿有墨绿也有雪白和湛蓝——
  雪白的是浪花,湛蓝的是海湾。
  两人没有说话,任凭海风呼呼的吹。
  王忆一直握着秋渭水的手,主要是他怕秋渭水在这地方生出自毁冲动,这里太高了,很容易让人生出这种冲动。
  秋渭水也反握着他的手。
  王忆扭头去看她侧颜。
  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自云良家女,零落依草木。
  愉快的时光总是短暂的,太阳很快升起来了。
  大队委的喇叭里也传来了声音:
  “文盲科盲一起扫是本省钱塘地区加快扫盲工作步伐的一条新鲜经验,现在地区的各种形式的双扫班星罗棋布,响应中央领导的号召,要既扫文盲又扫科盲……”
  社员要上工了,学生要上学了。
  两人跳下去,王忆领着秋渭水去看升国旗。
  王东喜要来找他,看见他和秋渭水在一起便转身又走了。
  随着国旗升起,学生们高声唱歌,国歌高亢的旋律在全岛屿回响。
  他们穿着校服和小白鞋、回力鞋,戴着红领巾,因为知道秋渭水在看他们升旗,所以精神面貌极其昂扬,歌声格外响亮。
  特别是男生们唱歌尤其卖力。
  这让王忆暗暗感叹。
  果然,在漂亮女性面前展示自己是刻在男人骨子里的基因。
  升完国旗是早餐,很寻常的大米粥,不过学生们吃的很满意,这可是精细粮呢,不是跟王老师沾光,他们一年吃不上几回。
  王忆跟他们说:“中午有烩菜吃,每个人都有,放学后过来排队领菜,那个老规矩,招弟你给我小爷送一碗。”
  两人点头答是。
  王忆想起22年时空王状元的下场,便又补充了一句:“王状元,你给寿星爷送一碗,记住了,不要慌慌张张的跑,要走!一步一步的走过去,慢慢悠悠的走过去,明白吗?”
  王状元喊道:“明白!”
  中午的烩菜就是大白菜炖粉条加上花脂和油渣,绝对很香。
  事实也是如此。
  香味从上午最后一节课开始出现,脂渣炖煮后香味很霸道,飘荡的是漫山遍野。
  村里的狗都跑来了。
  王东喜也来了。
  他等王忆放学过来说:“王老师,咱社队企业的营业证办下来了,以后要做买卖没问题的,咱是光明正大的。”
  王忆说道:“好,这样让支书给我调几个手脚麻利的妇女吧,我负责做调料,她们来负责收拾各种小海货。”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
  他要正式准备带领社员们发家致富了。
  学生们拿着碗高高兴兴去领菜,王忆让王东喜也去领一碗。
  王东喜顿时也高高兴兴起来。
  他去门口看见漏勺在给学生打菜,表现的规规矩矩、老老实实,而且手脚麻利。
  这让他挺诧异的:“漏勺改性子了呀,以前你不是就会油嘴滑舌的膈应人吗?”
  漏勺说道:“以前那是不懂事,我也想进步呀。”
  “这不王校长把我招过来了,我就跟着他好好学习,争取为咱生产队的发展提供一把助力,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王东喜听着哈哈笑:“王老师可以,这不光能教学生,还能教后进分子。”
  漏勺也不是一直稳重,他给学生舀着菜忽然喊:“猪蹄,你小子干啥?你又不是学生,你也来领饭?”
  王忆闻声看过去,一个瘦巴小孩端着个碗,看到所有人看自己,便灰溜溜的要跑。
  跑路之前冲漏勺骂了一声:“草泥娘!”
  漏勺不甘示弱:“我娘是你的奶奶,你把这话回去说给你爹听,看你爹怎么揍你!”
  王忆认出这个小孩,因为小孩给他印象挺深刻的。
  当初大胆夫妻想把城里表妹介绍给他,然后请他去吃饭,吃完饭他在祖祠前看人推磨时候碰到过小孩,他对这个名字记忆深刻,叫猪蹄!
  看见猪蹄他才意识到,队里还有孩子没来上学,于是把猪蹄喊下了叫过来问道:“猪蹄,你怎么不来上学?”
  猪蹄对他倒是顺从,一喊就过来,但过来了也不说话,只是低着头。
  王忆对王丑猫招招手,把猪蹄的碗递给他说道:“去打一碗,跟漏勺师傅说一声,多给点粉条和花脂。”
  王丑猫对他盲从,二话不说立马去排队。
  王忆摸摸猪蹄乱蓬蓬的脑袋说:“中午饱饱的吃一顿,下午过来老师给你理个发,等老师再给你发一身新衣裳。”
  猪蹄还是低着头不说话。
  一碗菜拿来,热气腾腾满满当当。
  王忆递给他,他低着头端着碗走了。
  早上跟秋渭水在码头搭话的春茗嫂子过来送钱。
  她手里拎了个篮子,见了秋渭水递上去:“蛏子、海虾、淡菜、小墨鱼、石甲红,家里没啥好的,这都是昨晚和今天早晨捡的,嫩、鲜、滑,小秋你尝尝。”
  秋渭水要拒绝,王忆笑道:“拿着吧,嫂子一片心意。”
  听到这话她便接过篮子,说:“嫂子你把你幺弟媳妇的号告诉我,我给你尽快捎过来。”
  春茗嫂子高兴的眼睛眯成一条缝:“不急不急,下个月才办婚礼呢。”
  中午王忆把小海货给简单来了个白灼,然后调了个酱汁让秋渭水来蘸着吃,然后再来一碗烩菜。
  秋渭水在树下支起桌子,两人坐在槐树下嗅着槐花香吃的慢慢悠悠。
  初夏的海风真舒服,恰到好处的吹在人身上。
  到了吃饭的点,岛上四处炊烟袅袅,远处海上有大船拉响汽笛。
  呜呜的声音悠长绵软,压过海浪声传到岛上来。
  秋渭水胃口很不错,说说笑笑的把一碗烩菜都吃掉了。
  海货也吃的差不多,小老鹰跑来蹭饭,蹭了一把蛏子肉和几条小墨鱼,吃的心满意足又回去藏了起来。
  王忆觉得它没有个鹰样子,太弱鸡了。
  下午邮电局的船来的挺早,王忆把秋渭水送上船,生产队给她准备了礼物,都是岛上特产。
  黄鱼鲞、墨鱼鲞、虾干、海米、瑶柱、鱼干等等,给装了一箱子。
  王忆到了后张有信说道:“来的正好,王老师,有你的货件,都是沪都过来的,一共有四个箱子。”
  沪都来的货件?
  王忆疑惑,自己不是昨天刚去邮电局办的邮递吗?这外岛的快递效率这么高了?
  他凑上去一看不是自己的箱子,还真是沪都邮寄过来的。
  然后看看邮寄人,哦,杨兵、陈谷,这是外贸市场又给邮寄东西了。
  里面应该还是办公用品,还挺沉重的。
  随着货件还有一封信,王忆打开一看,是杨兵的来信。
  这位主任不愧是孔孟之后,确实有几分的文采,一封信写的洋洋洒洒,王忆横竖没事干,仔细看了一会,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信纸都写着一行字是:
  王校长,你怎么还不来送锦旗?!
  王忆让张有信先别走,他要了信纸信封当场回了一封信,也是洋洋洒洒好些字,然后字缝里也就一行字:
  锦旗制作较难,外岛条件不好缺材料,正在制作中,等到制作完全立马去沪都见杨主任!
  邮寄了信、送走了秋渭水。
  然后学生上劳动课,王向红安排的社队企业工作小组也到了,一共来了五个妇女,刘红梅带队,还有秀芳等人,全是生产队里手脚麻利的妇女。
  这样王忆只剩下一件事了。
  开工做海鲜小凉菜。
  全力给生产队搞钱!


第171章 民兵队换制服
  22年的凉菜行业早就已经大放光彩,得益于调味料的丰富加上东西南北各地区物资交流的便利,各种凉菜那是灿若繁星。
  海鲜小凉菜是其中特别灿烂的那几颗星之一。
  特别是这些年物流行业高速发展,海货被送到了西南西北各个地区,各种拌菜成品酱包、料包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王忆各式各样的采购上了一批带了过来。
  外岛海货多,小海鲜尤其多。
  特别是赶海捡到的,都是个小味鲜数量多,在社员们手里这东西没价值,可如果加上佐料调个味儿,那价值就大了。
  王忆从大灶里拿出来一些黄瓜。
  这是在82年买到的春黄瓜——鲁省的大棚种植业已经开始发展了,国家农业部还没有正式提出菜篮子工程,可是相关构想已经出炉了,王忆听广播、看报纸都碰到过相关介绍。
  黄瓜用来拌蛤蜊肉、螺肉,这个很简单他就会拌,甚至用不着成品料包。
  拌凉菜可以带上漏勺,这人的刀功很了得,比妇女们要有用,他把黄瓜递过去让他切丝,他洗干净后剁掉头尾便‘多多多’的切了起来。
  一边给黄瓜打着丝他一边问:“校长,现在的黄瓜不便宜吧?”
  王忆准备着配料,漫不经心的说:“还行,不贵,春黄瓜下来了,现在是大棚菜贵。”
  他说的不贵也是相对的,相对以前的大棚蔬菜不贵,其实现在外岛的黄瓜不便宜。
  可能是蔬菜种植需要技术和理念,反正海福县本岛明明有足够土地却不种蔬菜,全是经济作物,所以尽管如今春黄瓜已经普遍下市了,外岛却不多见。
  他按照邱大年花钱买来的配方学着自己搭配调料,把姜片、蒜碎、醋和酱油按照重量来搭配,搅拌均匀再点上香油、放上盐、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