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我在1982有个家-第106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要想搞收藏,他在83年代能建起一座私人博物馆!
  于是他将手机里的红珊瑚雕展示给袁辉看。
  袁辉看到百鸟朝凤的时候欣喜若狂,等他看到井冈山会师则呆若木鸡!
  “国宝!这是国宝啊!”他喃喃的说道。
  王忆笑道:“你知道这是国宝,那你可得给我保护好,如果有人要买,那必须得出天价才行!”
  袁辉猛然抬头看向他:“还可以出售?”
  王忆说道:“这都是我淘来的东西,不出售我留着它们干嘛?我是生意人,不是收藏家。”
  袁辉忍不住的打了个响指,对王忆感恩戴德:“王总,多谢照顾,别的不说了,都在螃蟹里!”
  说着他拆开一个螃蟹啃了一口。
  王忆哈哈大笑,也举起个螃蟹与他对啃。
  趁着氛围融洽,袁辉试探的问道:“王总,你碰到的那本《聊复集·怪症汇纂》买到了吗?”
  这本御医手书的医书自然被他买到了,一直在他手里呢。
  但他不打算卖掉。
  这种医书跟文物古董不一样,里面有颇多古方子,他准备找黄有功整理一下,在83年说不定能有些用处,能给人治病救急。
  再说,既然决定卖出红珊瑚雕了,那他手里其他藏品无需出售。
  这些红珊瑚雕的价值够他挥霍十年!
  所以王忆就苦笑着说:“袁老师,我要让你和你那位好师兄失望了。”
  “这本书我迟迟没有买到,就把消息给了我一个大哥,我那大哥去跟老中医聊了聊,将医书给买走了。”
  袁辉有些失望。
  但是想想即将到手的红珊瑚雕他又欣喜起来。
  有红珊瑚雕的代理权,一样可以让他大赚特赚。
  王忆吃饱喝足后便叫上邱大年和墩子在岛上转了转。
  如今天涯岛上已经有了农民垦荒,岛上人员不少了,农民、渔民、工人等等合计起来五十多人。
  漫山遍野是红花绿草,是枝繁叶茂,是海风吹得树枝婆娑。
  王忆行走在树荫下回头看向这座有了活力的岛屿,忽然想到了他第一次上岛的那天。
  那天岛上毫无人烟,只有漫山遍野的荒芜老屋和野蛮攀爬的爬山虎。
  当时岛上石板路长满了青苔,踏步在上面滑溜溜的,他都不敢随便迈腿走路,生怕不小心摔倒在山路上。
  如今,一切都变了。
  他仔细的看着这座青绿的岛屿,在岛上慢慢的转了一圈。
  下一次再看到这座岛屿,恐怕又得很多日子以后了。
  毕竟83年时空的天涯岛才是他的家,他这人不怎么喜欢离开家。
  天涯岛还是挺大的,下午开始转一圈,不知不觉便是晚上。
  23年的夜空比83年黯淡的多,不怎么能看见星辰,更遑论银河,只有一轮圆月低垂。
  岛屿安静下来,只有若干灯光亮着,还有水井上一台抽水机带起轻轻的轰鸣声抽出水来透过水管流淌进集成化房屋里。
  水管中水流汩汩。
  管道透明,如同一条纤细的小小河道中淌过了海岛泉水。
  王忆背手安静的看着。
  心情很安静。
  流泉得月光。
  化为一溪雪。
  夏夜的海岛,很美。


第544章 我有一个完整的家(终)
  回到83年的天涯岛。
  王忆感觉自己真是归属于这个地方、这片时空了。
  他这个夏天注定很忙碌。
  学生们要进行升级考试,杨文蓉要准备参加高考,王新国更要参加电大的入学考试。
  这些都要王忆上心。
  其中王新国的入学考试在最前面,因为电大不是全国统一考试,所以各省市的考试时间并不是非常统一。
  沪都比较早,五月考,江南省晚一个月,是六月十五号开考。
  无独有偶,今年的高考时间稍微有所变动,从历年的7月7号到9号改到了7月15号到17号,等于说江南省电大入学考之后一个月是高考。
  原因嘛——
  1983年中华大地遇上了高温天气,多地区平均气温环比往年要高4到5度!
  这年头的学生们那是真苦,别说空调,这年代的老百姓都不知道空调是什么,只说风扇,这年头也没有几台!
  所以出于爱护未来人才的想法,为了让考生们能正常发挥,今年高考特批延后。
  翁洲市这些沿海城市还好,海洋是个大空调,调整了日夜温度,倒不是热的过份。
  天涯岛上尤其凉快。
  因为王忆从23年往这边捣鼓来了一批老式风扇。
  家家户户分一台风扇,风一吹,晚上能睡个凉爽觉。
  社员过来分了风扇纷纷笑:“从老辈开始用蒲扇,到了今天这蒲扇一下子退休了。”
  不少人家高兴之下还真把蒲扇分给了孩子玩。
  恰好前几天生产队里放电影,现在放港片,然后放了一部七十年代的电影《佛跳墙》。
  这部电影应该是关于活佛济公最早的片子之一了,里面有济公摇晃破蒲扇游戏人间。
  于是孩子们拿到蒲扇先撕吧碎了,然后开始摇头晃脑、摇摇晃晃。
  等到晚上社员们出来乘凉了,这没法把风扇给搬出来,还得需要蒲扇——
  不光是扇风,更重要的是拍蚊子!
  结果蒲扇白天给孩子玩了。
  这样四个组都有人在问孩子:“白天给你的蒲扇呢?赶紧拿回来。”
  然而现在去哪里找蒲扇?早被作妖给作没了。
  然后岛上热闹了。
  骂孩子的、打孩子的,一派鸡飞狗跳!
  王忆带着秋渭水看乐呵。
  他就喜欢看这些热闹场景。
  王新国拿着课本来找他:“王老师、王老师,能不能帮个忙呀?”
  王忆笑道:“怎么了?有问题不会了?”
  王新国嘿嘿笑,说:“嗯,不过不光我不会,我有同学也不会,就是白天的时候你有没有空?我们同学想请你去给我们作个考前辅导。”
  他本来一直在门市部上班,顺便学习。
  但随着电大招考时间临近,王忆给他放了假,让他专门复习功课。
  这时候各公社都有有志于上大学深造的青年在朝着电大使劲,县里也乐见于更多青年成为有文化、有学历、有见识的人才,便牵头各公社组织了一些学习班。
  王新国便去了学习班,已经去一个半月了。
  王忆合计了一下最近没什么事,便答应下来:“好,不过你们课程挺繁杂的,我觉得我临时去给你们讲解点难点没问题,要给你们进行全面辅导怕是够呛。”
  高考是全国统招,现在电大是各省统招,电大全称是广播电视大学,也有文科理科之分。
  其中王新国要考的是文科经管方向。
  这是王忆给他的建议。
  恰好是今年年初教育部做出了电大招收首批经济类学员的决定,1983年的电大经管学员是国内头一批。
  在考试科目方面,电大跟大学不一样,要考的是政治、语文、数学、史地——历史、地理合为一张试卷。
  王忆更擅长理科,不过他也研究过文科考试,应付起来反而更得心应手:
  文科是按要点评分,答得再多不在点子上也是于事无补,但如果答在了点子上,哪怕不那么全面,也能得一些分数。
  这跟理科不一样。
  理科要看答案,答案错了那就全错!
  王新国这次来找他,就是想让他给统筹梳理一下文科的知识点。
  王忆给他和杨文蓉都这么操作过,两人复习阶段是他主持的。
  这方面对王忆来说没有什么难度,他便答应下来,次日便跟王新国去了公社的一所仓库。
  学子们的条件很差。
  仓库为了防偷盗,窗户都修的很小。
  这样通风效果很差,恰逢今年夏天又是个高温夏日,好家伙,王忆往仓库里一进——
  甚至都感觉里面有些水雾萦绕。
  不知道的还以为这里面是个澡堂子,或者以为学生们不是在复习功课是在修仙!
  在这里复习功课的都是文科考生,理科考生另有仓库。
  因为现在教师少,能指导高中生或者说准大学生的教师尤其少,公社完全帮不上忙。
  所以公社能做的就是提供个场所,让考生们凑在一起通过讨论互相学习。
  王忆进去之后就跟蒸上桑拿了一样,这种天在仓库里学习真是遭罪。
  福海地区海风好,可是湿度大,这种环境下就是如果在外面阴凉处吹风那还不太难受,一旦进入密闭环境那可要命了。
  考生们却不在意。
  仓库里歪歪扭扭的摆放着桌椅,有的桌椅对头凑在一起,里面的考生正在讨论问题。
  这里没有讲台,只有个临时黑板,上面贴了一张张红纸,写着:
  把失去的时间抢回来!!!
  三个感叹号一个比一个大,堪称力透纸背,字里行间透露着一股狠劲。
  看到王忆进来,里面的考生们不约而同的站起来鼓掌。
  他们满脸激动,他们眼睛里有光。
  王忆看着他们。
  看着他们身上的的确良衬衣,被汗水湿透已经有些半透明的的确良衬衣。
  有种发自心底的感动。
  路上王新国给他介绍过,这些人备战电大是很辛苦的。
  他们都是没有了正常高考机会的人,大部分在三十岁左右,许多人都已成家。
  于是,他们每天既要管孩子、还得干活上工,然后要来学习。
  也就是最近天热加上临近了考试,所以他们才能白天来学习。
  否则他们白天要上班要干活,需要早上早早起床急急赶到学习班来听课、来学习,上午、下午来不来,晚上随便扒拉两口饭再回来。
  考生们的时间安排一般是早上趁着脑子清醒来背诵,晚上来了则做题。
  王新国说,他们这里到了晚上,经常是有人在做题然后听见有人在打呼噜。
  太累了!太困了!
  承受着他们满怀期待的掌声和注目礼,王忆感觉屋子里的湿热也不是那么难受了。
  他拿出自己给王新国做的备课本说道:“各位同志、各位同学,时间紧急,咱们不说客套话。”
  “我这次来是受到王新国同学的邀请,竭尽所能带领大家伙串一下知识点,争取能在今年的考场上取得佳绩!”
  更热烈的掌声响起来。
  王忆点点头,掏出自带的粉笔开始在黑板上龙飞凤舞。
  没人说话,考生们都在奋笔疾书。
  海风吹不进这座半封闭的老房子,如今还没有多少汽车。
  于是仓库里很安静。
  安静到王忆能听见钢笔尖在粗糙的草稿纸上扫过时候的沙沙声。
  每个人都是卯足了劲的学!
  他们和王新国一样,心里有大学梦,可他们没有机会参加高考进入大专或者本科的大学,这样电大成了他们唯一的路。
  现在电大在社会上名声还很好,这是邓公提议并经过世界教科文组织认可的一种办学模式,在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很流行。
  为了能给国家提供人才,它的入学考试难度要逊于普通高考。
  可是,参加电大考试的学生们,能力和文化水平也要差于高中生们。
  看看年纪就知道了,王新国在这里是正经的小辈,里面不管男女基本上都是三十往上走,都是孩子的爹娘了。
  也是这个年纪原因,才导致他们能安然坐在这样一座房子里学习:
  他们已经吃过没有文化、没有地位的苦头,愿意为了自己和孩子的未来拼搏一把。
  再一个他们也都是当了爹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