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我在1982有个家-第104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漏勺烙的春饼非同一般,层次多且分明,拿在手中抖动起来柔韧松软,单单是吃饼不用就菜就足够甜润甘香。
  王忆坐下后便拿起一张饼吃了起来,这饼是圆型,能揭开,揭开后每一张薄薄的如纸张一样。
  四道菜都很接地气,也别出心裁。
  王忆带回来很多豆子用来磨豆腐,漏勺便拿了一些用来生豆芽,黄豆芽。
  黄豆芽长得快,于是漏勺今天便用豆芽菜炒了个肉丝用来裹春饼,吃起来特别香。
  再就是他从磨坊里弄了点豆腐渣,用油和葱花炒了竟然也很好吃,包在春饼里吃起来滋味新颖。
  剩下两个菜是硬菜,猪头肉和卤蛋。
  王忆没包猪头肉吃,这家伙大清早就吃的这么油腻,不行啊,容易血脂高。
  他正吃着,王祥海来门市部买东西,王忆便招呼他过来吃猪头肉。
  王祥海爱吃猪头肉——岛上男人除了王忆没有不爱吃的。
  他一看那肥嘟嘟的猪头肉特别是还有个猪耳朵,眼睛都直了,不顾的买别的,先找王新国打了二两半的九零大曲,过来坐下就开喝。
  漏勺笑道:“你平日里不是都喝一毛烧的吗?今天怎么干上九零大曲了?”
  王祥海指了指盘子说:“有你卤的这上好猪头肉,我不得配上点好酒?”
  漏勺跟他开玩笑:“那你至少配上个粮之精呀。”
  王祥海抿了口酒咂咂嘴,说道:“不舍得,这不舍得。”
  他吃了一口猪头肉,满脸满足:“行,这肉卤的是真烂糊真香啊。”
  “猪头肉,二两酒,神仙也不换的好日子啊!”
  王忆问道:“你们海上作业组这两天要干啥?”
  王祥海又抿了一口酒,说道:“老话说,刮了寒食土、渔家白受苦,现在没什么渔汛了,就是捞散的。”
  “不过捞散的也还行,黄螃蟹、对虾、黄花鱼、鲙鱼,反正能捞到什么算什么吧。”
  “对了,”他摸了摸头说,“四月后半截的贝类很肥很多,王老师你不跟着队里去赶海摸弄点海贝?”
  “等四月底最肥的时候,咱队里应该会卷扬土去捞蚶子,到时候带你一个。”
  王忆说道:“行,那我这几天研究着看看。”
  春色浓时便到了海滩上贝类最肥美的季节,王忆去年第一次赶海就是在春天,那次赶海收获很多,捡到了老黄。
  所以对他来说,春天赶海是有特殊意义的,必须要参加。
  卷扬土捞蚶子是渔家正式劳动。
  它是用船机带动卷扬机,卷起沙滩上的沙土来收获毛蚶和血蚶,收获很可观,一次能收获几千斤的蚶子。
  王忆卷了个鸡蛋,给自己补充了一下营养。
  毕竟最近为了下一代,他消耗挺大的。
  海鱼也是这样,清明前后是传宗接代的高峰期,很多鱼类都在这阶段完成繁衍。
  就拿过年和正月期间很受欢迎的海鲶鱼来说吧,老话说,年鱼过寒食、狗都不爱吃。
  这个季节外岛人把海年鱼贬称为瘦虫子,因为熬过了春天的海年鱼随着产卵期的临近,它们的觅食量会越来越少,时到清明产完卵,公鱼母鱼的身体都很快消瘦成了皮包骨。
  这时候的海鲶鱼身体机能差、抵抗能力差,身体无法驱逐和杀灭寄生虫,鱼腮和肠子里都有虫子,所以才叫它瘦虫子。
  王忆不吃猪头肉,秋渭水吃了几口,剩下的给了王祥海,把王祥海给吃美了。
  美食要慢慢悠悠的品尝。
  于是王祥海是慢慢的抿一口酒,再悠悠然的抿一块肥嘟嘟的猪头肉。
  再配上清明后的海风,很舒坦。
  大胆来上建筑工,一看他这边端着酒杯抿猪头肉,顿时眼热,赶紧跑过来说:“给我弄几块。”
  王祥海见此想加快速度,但已经晚了。
  大胆根本不自己去打酒,直接给王新国喊了一嗓子:“大国,快点给你二叔弄一盅子酒,要粮之精!”
  王祥海白了他一眼:“你真舍得。”
  大胆眼疾手快夹了个猪鼻子进嘴里,含糊的说:“这种好酒肴,不得配好酒?你喝什么?还喝一毛烧啊?”
  王祥海悻悻地说:“是九零大曲,什么一毛烧?你它娘的狗鼻子闻不出酒味来了。”
  大胆又来了块猪耳朵,说:“好些日子没喝一毛烧了,真忘记这熊东西什么味道了。”
  王祥海气的不行:“你少给我一二三四五的装!还好些日子没喝一毛烧了,你咋了,好日子过多了?有钱了?”
  大胆得意洋洋的在胸口搓了搓,又来了一块猪鼻子:“那可不,现在家里两个强劳力,又有分红,我爹娘还是轻劳力能支援我,那可不有钱了?”
  王祥海说道:“行行行,你家里有钱了,你别吃猪鼻子了,就他么几块呢!”
  漏勺给王忆准备的猪头肉不算多,只是零零散散的装了两个盘子应景,或者说一盘子猪头肉一盘子猪耳朵。
  王忆吃饱了,把卤蛋和菜推过去笑道:“行了,慢慢吃,这里菜有的是。”
  他对漏勺说道:“漏老师,再给切点猪头肉,看看有没有酱肉了,也给切点,让咱同志们喝个早酒!”
  漏勺说道:“没有酱肉了,有霜肠还有昨晚上蒸的腊肉。”
  王忆说道:“那就弄过来,让那个建筑组的都过来喝一口——控制一下啊,每人顶多二两半,工地上干活不比其他,必须得注意安全!”
  大胆哈哈笑:“行行行,我就爱吃蒸腊肉。”
  王祥海摇头叹息:“你应该爱吃猪脸,你不要脸,缺啥补啥,得补补脸。”
  大胆一愣:“那你不得吃个猪鞭啊?”
  王忆听着两人斗嘴哈哈笑。
  他收拾了一下跟秋渭水去散步。
  好春光,要珍惜。


第535章 招标盖楼房
  好春光,不如梦一场,梦里百草香。
  这个说法不对,四月的海岛春光,真是比梦里还要美,岛上也真有红花绿草的香气。
  海岛春深易起雾,雾锁海面,妖娆朦胧。
  但现在太阳出来的早一些了,而且阳光也暖了起来,光芒一撒袅袅春雾便渐渐散去,海洋露出真容,悬水而上的岛屿和山峦也露出真容。
  王忆和秋渭水一路溜达,呼吸着春天的晨雾,感觉神清气爽。
  深秋有霜降,春夜有露水,这是雾气遇风化水而成,沾湿岛上树木被海风一吹,便是一场杏花雨。
  得到滋润的还有野菜,不经意间就能看见石头缝里长出了青葱,但更受欢迎的是青艾。
  青艾就是嫩艾蒿,得春风雨露滋养,现在最是娇嫩,岛上有人早起就来摘青艾。
  没有被阳光照耀过的青艾会少有野草气,外岛的妇女们会用它来做青艾饼。
  王忆随意跟早起的妇女们打招呼:“山花婶子起的挺早,起来收拾青艾呀?”
  “二嫂你可真行,你搂了这么多青艾,可以可以……”
  妇女们回应着跟他打招呼。
  满山花直接将打来的青艾用茅草绳一捆,上去塞给了王忆:“拿回去做艾饼,好吃还能祛风去邪。”
  王忆哑然失笑。
  太热情了吧。
  其他妇女也要收拾青艾送给他,他见此赶紧带着秋渭水下山去了海边。
  潮水翻涌,其声轰轰。
  翻涌的白浪力度照旧,可此时海水已经开始碧绿,配上吹面不寒的春风显得浪花都轻柔起来。
  正所谓新绿嫩黄,最能安抚人心。
  绿的是野菜艾草,黄的是小海鲜,现在的小海鲜活跃起来,特别是黄螺这时节最多——
  老话说的好,农历三月三,黄螺爬上滩。
  如今时令已到,有些喜欢赶海的渔民早早起来,在沙滩在岛礁上四处摸索,每人身边的竹篓里都有黄螺。
  礁石赶海,至少是春深夏近时节才会舒服。
  不过外岛气候好,这时节气温已经攀升,海水不再刺骨,渔民们适应了这个温度,便卷起裤腿下水了。
  不光黄螺,还有海瓜子、香螺、蛤蜊之类也能收获,诸多的小海鲜从冬到春积攒了一身肥美,都很好吃。
  这些东西也是透骨鲜!
  王向红蹲在码头上一边抽烟一边遥望海面,看见两口子走来便招手打了个招呼。
  王忆过来问道:“队长你是在看风?”
  王向红点点头:“嗯,看风,看看今天风怎么样,海情怎么样。”
  王忆问道:“收音机和电视里都有天气预报,还用看风吗?”
  看风即是看海看天气。
  正所谓东风带雨、西风扬土,东风耍浑、西风澄清。
  这时节一旦刮起东风来,那外岛海水就会有一层黄泥汤翻涌出来,这就是好海——
  黄泥汤是海底沉积物翻涌而成,里面包含丰富的有机物,如此一来能把藏在海底的鱼虾给带动起来,带动着它们漂浮起来觅食。
  而西风却没有这个能力,这就导致外岛还有俗语,说的是东风不殇海、西风扫地穷。
  今天起的就是西风。
  西南风。
  海水清澈,漂亮归漂亮,却不被渔民所喜欢。
  王向红皱起眉头,说道:“天气预报广播的是翁州地区,不够具体。”
  “老话说,一阙天空一只鹰、一片海水一阵风,咱要看天气预报,以天气预报为参考,但不能依赖天气预报。”
  “老辈积攒下来的经验,比天气预报还准呢!”
  后面王祥海吃饱喝足下山来到码头。
  王向红也跟他打了个招呼:“今天你们要去芭蕉海那里?”
  王祥海一边收拾网绳一边说:“嗯,对,昨天有扁担岛的人过来看电视,跟我说那边有鳎目鱼的好收成。”
  “他们前两天运气好,一船捞上来四千多斤鳎目鱼,我想领着船队过去看看,咱们吃不上肉跟着喝口汤也好。”
  王向红说道:“要不然去钱塘海那边捕捞鳗鱼苗试试吧?周民栋是海水养殖的专家,他建议咱们养鳗鱼,我觉得可以试试。”
  王祥海一听,说道:“行,那就去钱塘海,可是捕捞鳗鱼苗的话,这活咱不精通啊。”
  王向红说道:“咱们是自己的劳力自己的船,出海的时候花费会少一些,所以这一趟你们就当去学习、去试验的,积攒经验,争取以后再获佳绩。”
  王忆说道:“那我跟着过去看看吧,钱塘是大城市,我听说他们那边有个面向江浙沪的机械市场。”
  “好像市场里现在有一种轧面条机很好,我想看看能不能买两台,咱回来自己开面条作坊。”
  王向红很感兴趣:“这得需要多少钱?”
  王忆说道:“具体我也不清楚,不过我身上有钱,要是价格合适、机器不错那我先垫资。”
  这事说定,王祥海开始安排人员回去做准备。
  翁州隔着钱塘地区不算远,也就五百里地,但船跑不快,海上航行时间长,哪怕跑的是一条直线,还是得跑一个白天。
  而捕捞鳗鱼苗这事他们不专业,去了少不得得花费时间进行学习。
  如此一来他们此次出海作业的时间会长一些,至少得三四天的工夫。
  但因为王忆还要主持建筑单位的招标活动,这样他暂时走不开,于是钱塘之行得往后拖延个一两天。
  王向红一共联系了六家建筑公司,都是私人的建筑队。
  不过里面的工人水平没的说,他们都是在中建当过临时工的人。
  随着改革开放后生产建设浪潮的翻涌,中建在编工人不够用,于是工地在哪里,就得临时从当地招聘农民当工人。
  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