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我在1982有个家-第103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边骂一边收拾渔获。
  小黄鱼装箱,另外渔网里杂七杂八的还有许多其他的渔获。
  章鱼乌贼、白虾对虾基围虾、海鲈鱼梭鱼大黄鱼鲳鱼还有带鱼。
  王忆最后甚至还发现了几个大牡蛎。
  海蛎子。
  男人的加油站,女人的美容院。
  他捡起这些生蚝,脸上露出了微笑。
  王东虎看到后说道:“王老师真有意思,就爱吃一些边角料的东西。”
  生蚝在九十年代之前跟皮皮虾一样,都属于外岛渔民看不上眼的东西。
  这东西绵软可口,问题是壳太重了,肉太少了,城里人不爱买!
  再一个碳烤生蚝的神仙吃法还没有在人民群众之间流传开来,即使流传开了,现在谁家有闲心思去收拾一碗蒜蓉放入生蚝里烤着吃?
  最重要的是,牡蛎是男人加油站这回事跟中医关系不大,这个‘自古以来’真是欧洲人盛传它能给男人带来大补。
  比如拿破仑就说,生蚝是征服敌人和女人最好的武器。
  还有18世纪享誉欧洲的大情圣贾科莫·卡萨诺瓦,他最爱的情趣游戏就是醉卧浴室里吃着摆在情人胸脯下的50只牡蛎。
  而这些说法现在还没有传入大陆,得等着港台的小资电影电视剧传进来后,相关说法才会盛行。
  现在捣鼓牡蛎去23年也很有利润空间,问题是王忆闲得蛋疼了,才会捣鼓这种一斤牡蛎八两壳的东西。
  他就是收集起这些牡蛎自己吃。
  这下子可没人说他要滋补身体了。
  王祥海帮他收集牡蛎。
  以前队里有时候赶海也会弄一些牡蛎回来,王忆会加上蒜蓉粉丝烤着吃,他是民兵队一员,跟着吃过,对那鲜美滋味记忆犹新。
  张网不适合捕捞牡蛎,这些都是不知道怎么零散刮进来的。
  王祥海看看四周,说:“王老师,你真想吃蛎蝗,那咱们从这里向东南开,换个小船,开个十来分钟就能到石丘海。”
  “石丘海是一大片的海底丘陵,有很多礁石,那里各种蛤蜊贝类的都有,蛎蝗有的是,淡菜有的是,你喜欢的那个西施舌也能找到。”
  “西施舌不好找。”石红心摇摇头,“石丘海那片现在有人专门找西施舌、文蛤、响螺、旺螺等等,反正这两年那片有不少人过去。”
  王忆说道:“能弄到牡蛎就行。”
  石红心笑道:“那还不是手拿把掐?石丘海就它和淡菜最多了。”
  第二次的张网下海,接下来只要比对着探鱼仪在海里转圈圈就行。
  王祥海留下坐镇,让王东虎和刘红梅陪同王忆去石丘海。
  他们换乘一艘小机动船,在海面上一路颠簸奔驰向东南方。
  途中遇到两艘船在吵架,刘红梅不听他们说什么就知道双方为什么争吵:“肯定是张网缠在一起了,这下子好了,他们麻烦了。”
  王东虎探头看,说道:“不一定,有一艘船是张网,还有一艘船是捕虾双拖网,应该是来捕捞红虾的。”
  王忆说道:“我看着最近咱们生产队就有不少红虾上岸,怎么了,又开始晒虾米了?”
  刘红梅笑道:“那肯定了,金钩虾米、银钩虾米,它们制作工艺基本一样,只是选用虾的品种不同,但都是以冬虾和春虾为上品。”
  “王老师你等着吧,过不了多少天,你又可以给你亲戚朋友邮寄咱们的虾米了,这次吃春虾米,滋味跟冬虾米还不一样,更甜更鲜更软和一些。”
  他们聊着天靠近了一片凸起在海上的礁石。
  白浪席卷海面,不时便涌上礁石翻涌而过。
  礁石岛屿外围停靠着两艘船,得有几十个妇女在岛上弯腰忙活。
  然后偶尔还有人从水里钻出来,这些是男人,穿着潜水服、腰上挂着网兜,都是潜水去寻找珍贵海螺和海贝的。
  正如王祥海和石红心所说,这岛上别的不多,就牡蛎和贻贝、扇贝多。
  上岛的妇女们主要是寻找值钱好吃的贝类,最次也得选文蛤,牡蛎她们只挑大个头或者薄壳的捡。
  礁石上下牡蛎众多,密密麻麻长在一起,祖孙好几代在彼此身上生长,这真是抱团了。
  王忆他们不准备找西施舌之类,他们目标是冲着牡蛎来的,扇贝也行。
  不过野生牡蛎扇贝并没有长到很大个头的,多数都是小个头,主要是生长空间被压制了。
  不像养殖牡蛎,养殖的时候都是分开吊养,一个网兜一个网兜的吊养在海水里,生长空间充足。
  野生牡蛎想找大个的得潜水去海底找,特别是海底有一些类似瓦片样石头的地方,那地方的牡蛎往往长得最肥大。
  据说在宋代的时候,广粤的沙井渔民偶然发现海底缸瓦片上的牡蛎比普通的更大,于是他们便有意识的往海里投掷碎缸碎瓦片,用瓦片和石头在深海域养牡蛎。
  因此,有些考证就说,牡蛎开启了国人人工养殖海产的时代。
  潮间带上也有的是生蚝,都是活物,很鲜美,只是肉不那么大。
  王忆三人带着工具,他们在岛上连劈带砸的忙后了好一通,最后将小船船舱给填满了牡蛎,这才准备离开。
  有先前上岛的人好奇的看他们忙活,看到他们带着一堆牡蛎离开后忍不住了,问道:“你们是在这里找蛎蝗盖子回去盖房子吗?”
  牡蛎壳子很坚硬,个头大小可以搭配,确实可以盖房子。
  沙井地区被称为牡蛎之乡,他们当地便有牡蛎壳子当墙壁盖房屋的传统,跟外岛的海草房一样,都是先民流传下来的生活技能。
  带着牡蛎返程,快要到傍晚的时候,王祥海指挥着劳力们开始收网。
  顿时,嘹亮豪迈的号子声响彻海上:“嗳唷嗬!老兄弟,加油哇!再来一个大啊大网头!”
  最终也没有大网头上来……
  小黄鱼的产量越来越拉垮了。
  返程中社员们对这个产能很不满意,王忆出于好心没有告诉他们:
  不管是小黄鱼还是大黄鱼,今年产量都是未来四十年最好的一年。
  不过他们今天收获也不止小黄鱼,还有一堆乱七八糟的杂鱼,还有王忆他们收集来的牡蛎。
  渔船回岛,夕阳落下。
  正好有最后一抹余晖洒在海面上。
  夕阳晚照。
  带给海面一片温柔的金红色。
  此时正有好些渔船来到天涯岛,不少是传统的木质帆船。
  船尾有人摇橹,船上有人说笑。
  小小的船身,在金红的海面上蜿蜒出一圈圈波纹,逐渐荡漾到了码头上。
  这都是外岛的渔民,他们是来看电视的。
  春分之后温度回升,前几天的倒春寒是最后一波寒流,所以现在晚上已经可以待在室外了。
  王忆决定明晚开始放电影。
  放去年刚上映的《奇门遁甲》给老少爷们开开眼界!
  他们的船停下,四周的人纷纷笑着来打招呼。
  不管是外队人还是本队人,笑的都非常坦荡。
  渔民们在海上摇橹放网干的是苦差事,但他们知道现在大包干了,自己努力劳动就能给家庭换来更好的生活,所以一天辛勤劳作之后,大家伙脸上总会洋溢着笑容。
  忙碌一天,该歇歇了。
  王忆觉得这也是23和83这两个年代不同之处。
  83年代的生活水平很差,真是能吃饱穿暖就已经让人感到幸福了。
  也正是如此,王忆感觉现在的人比未来的人更容易满足、更容易获得幸福感。
  幸福感应该是比出来的,这年头渔民们眼界低,很多人半辈子没去过县城,他们知道的就是自己身边一亩三分地的情况。
  在他们眼里彼此过的都差不多,所以只要能吃上一顿细粮吃上一顿肉菜就会感觉幸福。
  不过这里在场几十号人,如果让他们知道23年代的生活水平、生活压力,那让他们选的话,除了王忆其他的估计都会选23年代。
  王忆喜欢这个年代,是因为他有23年代的支持,属于站着说话不腰疼……
  所以不管在23年代还是83年代,王忆都不会轻易去批评某个人或者某一群人的生活态度,他是尽量去帮助别人。
  因为他牢记着一句话:每当你想开口批评别人,千万不要忘记,这个世界上并不是所有人都具备你的优越条件。
  劳力们兵分两路,一路收拾渔获海鲜,一路扛着装牡蛎的箱子去洗刷。
  跟着王忆出海有好饭,这是岛上所有人的共识。
  今天吃的就是牡蛎宴。
  他所擅长的牡蛎做法很简单,要么是蒸熟蘸辣根酱汁,要么就是炉子烘烤。
  蒜蓉酱是成品,泡发粉丝很快,所以这顿饭不麻烦。
  他喊了漏勺帮忙,让漏勺泡发粉丝,自己捯饬了炉子在上面架起铁架准备来烤。
  正好去年赶海工时候市里奖励给他上百斤木炭,可以用木炭来烤生蚝了。
  23年代流行着一句话,烧烤摊不能没有烤生蚝,就像中国不能没有曹县。
  清洗干净的生蚝,大个头的撬开给王忆送过来,小点的则放入锅里清蒸。
  王忆估摸着劳力们忙活一天饿的肚皮贴后背,只吃烤生蚝未必过瘾,于是又从冰柜里弄出一些肉排来。
  都是从23年买的成品货,已经腌制好了,化冻便能开烤。
  王忆先烤牡蛎,一只只连壳的牡蛎摆在铁架子上,下面炭火被海风吹出片片猩红,很快牡蛎壳子里的汁水就开始翻腾……
  蒜蓉、粉丝,这是烤生蚝最灵魂的点缀了。
  劳力们口味重,能吃辣,于是王忆还给往上加辣椒酱。
  劳力们忙活完了过来,互相敬烟、彼此开着玩笑,心满意足的等着吃一顿美味大餐。
  烤炉旁边有一摞的大肉排,这可太馋人了,太让人惊喜了!
  王东虎去给王忆帮忙,说道:“王老师,我爱吃这个蒜蓉,你多放点。”
  王忆斜睨他:“你不是不爱吃蒜吗?”
  王东虎嘿嘿笑:“是不爱吃生蒜,但爱吃这个蒜蓉,这是熟了的。”
  漏勺端出来一盆子的蒸牡蛎,说道:“先吃着这个,锅里头有韭菜蛎蝗海肠汤。”
  “今春刚下来的鲜韭菜,今天刚回来的鲜蛎蝗、鲜海肠,让你们鲜的晚上做美梦!”
  王忆一听,韭菜跟牡蛎、海肠要一起做汤?
  好家伙。
  这是要大补啊!
  他琢磨了一下,这满桌子都是大补之物,那自己不能浪费它们——
  今晚开始跟秋渭水正式要孩子了。
  反正他已经吃过一段时间叶酸了,再吃下去都要胃酸了。
  但社员们对蒸牡蛎毫无兴趣,这东西都是蘸酱油吃,没什么特殊味道。
  王忆却很喜欢。
  他把夹子交给王东虎,说道:“第一波的烤蛎蝗差不多了,你给大家伙分一分,就着米饭先吃两口垫垫肚子,后面肉排烤熟了一起吃肉。”
  “不急不急。”大家伙一边抹嘴一边客套。
  王忆去用辣根和海鲜酱油调了一下,也不用凳子了,一屁股坐在地上,守着一盆子热气腾腾的牡蛎招呼众人:
  “一起吃啊。”
  大家伙礼貌性的拿两个先垫垫肚子。
  他们都是开牡蛎的好手,用用筷子头就能撬开蚝壳。
  王忆这边得用小刀甚至螺丝刀,秋渭水看不下去了,亲手帮他开牡蛎。
  厚重的牡蛎壳子撬开,腾腾热气消散在初春的夜空,明亮的灯光照耀着秋渭水,在秋渭水手里是盈盈多汁的奶白色牡蛎肉。
  王忆挑着颤颤巍巍的牡蛎肉去蘸上辣根酱油,顿时,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