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围棋传奇-第20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对对对,那步棋我当时也没看懂呀,

    听说业6的张大记者都没看懂,只有业4到弱业5水平的老蔡来劲了:

    啧啧襄屏你这脑袋到底是怎么长的呀,怎么能下出那么多新手新型,我看要不这样,你干脆在杂志上开个专栏得了,就专门介绍你那些新手新型,告诉大家你是怎么想到那些手段的。

    听了老蔡的话之后李襄屏倒没什么,张大记者却是眼前一亮,下一刻他热切的看向李襄屏:

    好啊!蔡总这个主意好!襄屏,你自己认为呢。

    李襄屏想了想,觉得开专栏这事,倒也和自己的纠错训练法比较契合,于是他含笑点头表示同意。

    等到他这一点头,气氛就自然愈发热烈了,又聊了一会之后,大家又扯到这个专栏该取个什么名字上面。

    等到了最后,李襄屏自己想出的一个名字得到众人的认可了。

    李襄屏想出来的名字就是:

    我想这样下……………李襄屏的新手新型。



第二七三章 专栏从这里开始

说干就干,既然决定觉得在围棋天地开个专栏,嗯,那李襄屏还是很有执行力的,第二天下午,他就来到杂志编辑部了。

    王老师您好。

    襄屏来了?来来,坐坐。。。。。

    李襄屏口中的王老师是王元八段,嗯,国内诸多王八段之一。围棋天地是直接由中国围棋协会主办,官方色彩很浓,属于大家常说的那种机关杂志吧。

    现任杂志社的总编,正是未来中国棋院的掌门人刘院长,而王元八段现在是这里的副主编,今天就是他和张大记者一块在这里接待李襄屏的。

    这种情况当然也很正常,李襄屏想在杂志上开专栏,那整个杂志社毫无疑问是举双手欢迎的,然而纸质媒体毕竟没有那么灵活,例如现在是4月上旬,那么对于围棋天地这种月刊(现在是月刊)来说,那别说是这一期的了,没准下一期的都差不多已经定稿。

    既然这样,那么像专栏这种东西,就有很多需要商量的了,例如从那一期杂志开始开?每期大概要占多长的篇幅?还有准备做多少期等等。

    这些东西当然就不是张大记者一个人能够做主,这也是王元八段今天在这等李襄屏的原因。

    呵呵襄屏不好意思呀,由于下午4点我还要赶到大兴那边去,那咱们就先谈专栏的事情,然后再做这次的自战解说,你看这样好不好?

    李襄屏对此当然是无所谓,他只是随口问了一句;

    哦?王老师等下去大兴干嘛?

    呵呵我还能干嘛,就是去讲讲棋。

    听到他这样说,李襄屏心里一乐,要说王元八段也算是围棋界的名嘴了,他在讲棋届的咖位那也仅仅只比华领队低一线而已。不过他的讲棋口碑貌似有点两极分化,喜欢的极喜欢,讨厌的又会嫌他十分啰嗦。

    实话实说,前世的李襄屏,其实就不怎么喜欢听王元八段的讲棋。

    这其实和讲棋的水平无关,也不是说李襄屏不喜欢他的讲棋风格,归根到底还是一个众口难调的问题。

    由于棋迷的水平参差不齐,那么在听讲棋的时候,大家的爽点其实是不同的。

    例如对于刚入门的初学者来说,你跟他讲一个老鼠偷油或者相思断,他可能就会惊喜莫名,而到了接近业余初段水平,如果你给他秀一个苍鹰搏兔,他可能就会觉得很有收获。

    然而到了业余3段甚至更高水平以后呢,你要是不跟他来几个国家队最新研究成果,那他多半就提不起什么精神。

    偏偏在王八段的讲棋中,老鼠偷油级别的占据绝大多数篇幅,苍鹰搏兔级别的点缀其中,国家队最新研究成果级别的几近于无。

    既然这样,他讲棋的口碑两极分化自然就在所难免。

    襄屏,你看。。。。。这个这个。。。。。呵呵。。。。。。

    李襄屏微微一笑,他当然理解王副主编为什么很难开口,毕竟这是杂志的专栏呀,是在纸质媒体上连载技术专栏,那么这样的东西,当然和网络上的口水贴有所不同,对质量肯定会有较高要求,并且这种要求不单指技术层面,肯定也包括文笔之类的东西。

    在外人眼中,李襄屏虽然是围棋天才吧,但他毕竟只是个高中生呀,并且还是那种文科极差的学渣高中生。

    既然这样,那人王元八段第一句话当然不知道该怎么说。

    好在李襄屏早有准备,他冲对面两位微微一笑,然后从随身携带的公文包中。。。。不对,是书包,这其实就是他现在上学用的书包。

    李襄屏从书包里掏出一摞稿件递了过去:

    王老师,昨天晚上回去之后我想了想,觉得这第一期比较重要啊,最好能介绍一个比较有意义也很有代表性的下法,所以就想到这步棋,并且自己尝试着写了一个稿件,您现在帮我看看,看看能不能行。

    王副主编愣住了,不仅是他,边上的张大记者同样愣住了。

    说句实话,虽然说是什么李襄屏开专栏吧,但二位之前从来就没想过让李襄屏执笔的,别说是执笔了,就算连选材问题,他们都认为这可能要杂志社来选材,李襄屏只负责技术讲解那部分而已。

    然而现在。。。。。。王八段现在当然也没空想那么多了,接过稿件先看看再说。

    王八段接过稿件之后,张大记者也把脑袋凑了过去,首先当然是文章的标题映入他的眼睑:

    我想这样下…………李襄屏的新手新型(一)

    一步非常古老的新手,和大家聊聊倚盖的变迁

    还没看过正文,刚看到倚盖这个词,张大记者就会心一笑,并且在心中暗暗点头,他第一时间就在心里认可了这个选题。

    的确,这个选题貌似真的是非常合适呀。

    首先一点,李襄屏下出倚盖新手并非是在正是比赛中,甚至是在李襄屏成为职业棋手以前在网络上下出来的,然而到了现在,李襄屏教会刘倡赫一步棋,然后大刘用这步棋夺走一个世界冠军的故事已经被广大棋迷所熟知。

    既然这样,把这个倚盖排在第一期就显得非常合适了,这既是这个专栏的起点,其实更像是李襄屏职业生涯的起点。

    其次一点,正如标题说的那样,倚盖是一步非常古老的新手,那么在一个新手新型的专栏中讲解这样一个古老手段,这不仅大大扩充了题材的范围,为之后的选材提供了很多方便,其实也貌似提升了整个专栏的逼格。

    毕竟围棋是咱们国家的传统四艺呀,无论是专业人士还是普通棋迷,甚至在绝大多数吃瓜群众眼中,那都是非常看重传承这两个字的。

    而李襄屏这第一个选题,恰恰就契合了传承这两个字,没什么好说的了,这样一来逼格不就上去了吗。

    张大记者看向李襄屏的眼神都有点不一样了,心说以前大家不都说这家伙是个学渣吗?现在看来也未必嘛,至少从这个选题看来,这个学渣还是很有一点自己想法的。

    如果说张大记者还只是这样胡思乱想,那么在认真看稿的王元八段就更加惊讶了。

    稿件其实很长,如果配上棋谱在杂志上发表的话,那么李襄屏估算至少要占到6到8页的篇幅,不过王八段看的依然算快,毕竟对他这样的职业棋手来说,占大部分篇幅的技术讲解部分反而是没啥好看的,他主要就看文字部分,看看有什么需要润色的地方………………

    这其实就是王副主编惊讶的地方了,因为他看过之后,不仅觉得整个文字部分水平极高,风格还非常独特。

    前面的介绍部分古意盎然,措辞严谨,王八段认为这绝逼是一篇高质量的文言文啊,反正自己肯定是没有水平写出这种文章。

    而等到后面的技术讲解部分呢,用语又是生动活泼,是那种网络用语特有的幽默风格。

    偏偏这两种风格拼凑在一块,在这份稿件中却是显得那么的协调,反正王副主编是没感受到任何的违和感。

    仅仅这样也就算了,真正让王元八段感到惊讶的是:在前面的介绍部分中,对,就是介绍倚盖定式从古至今的变迁介绍,这里面很多的用典,提到的很多古代棋手的文章甚至名字,王元八段不能过闻所未闻吧,但大部分他都不太清楚。

    这个这个。。。。。这文章真是你写的吗?

    李襄屏心说废话,这样的文章怎么可能是我写的,前面的介绍部分当然是我那外挂写的。。。。。。不对,其实是老施口述,因此貌似也可以算是我写的。

    李襄屏心里这样想着,口里说出来的自然又是另外一回事。

    李襄屏做矜持状,对王八段微微点头笑道:

    写得不好,请王老师多多指教。

    面对如此有礼貌有教养的李襄屏,王副主编当然不知道说什么好了,他张大嘴巴半天也说不出话来。

    见到他呆在那里,张大记者好奇的拿过手稿:让我看看。

    倚盖之变历时久矣,其法首见于南北朝,在。。。。。。

    毫无疑问,在几分钟之后,张大记者的反应就已经和王元八段差不多了。

    李襄屏对此倒不觉得奇怪,毕竟前面的文章是老施写的呀,那么一个古人的知识结构肯定是和现代人不同的。

    大家不要以为现在有网络,有度娘之类的东西,现代人就一定比古人见多识广,其实在一些特定领域,尤其是一些比较小众的特定领域,现代人的见识未必就能超过古人。

    举个简单例子,在去年围甲赛场,李襄屏用一个古老的铁重关下法击败常浩,事后老施告诉他,其实在他们那个年代,大家对这个变化研究很深刻的,黄龙士还专门撰文否定了这个变化。

    只可惜这些东西现在都看不到了。

    别说是这些比较生僻的东西了,就连老施这样距离比较近的,他一生和范西屏交手,有文献记载的正式对局就超过30局,然而我们却仅仅能够看到11张棋谱。

    既然这样,那老施的用典让张王二人一脸懵逼,这当然就再正常不过。

    王老师,王老师?

    哦?呵呵,不好意思,来来襄屏,咱们继续,咱们继续。。。。。。



第二七四章 特殊时期的网练

大家又聊了一会之后,李襄屏能够看得出来,无论是王元八段还是张大记者,他们都对这份稿件非常满意,认为根本不要进行什么修改或者润色,就已经达到在围棋天地发表的要求。

    由于等下还要做一个自战解说,于是大家也不浪费时间了,直接商谈起和专栏有关的其他问题。

    其他当然都是一些小问题,第一个是开通时间,由于这个月和下个月都已经来不及了,于是大家商定,这个专栏干脆就从今年下半年,也就是从今年第7期围棋天地上开始连载,这样时间上比较从容,也能让李襄屏有空去存存稿。

    第二个是文章的篇幅问题,这当然同样是小问题,这个问题不仅小,其实还比较灵活,大家初步约定:等专栏开通后,每期围棋天地留出6到8页来登载这个我想这样下,保底6页最长不超过8页,如果某个棋形一期做不完的话,可以分为上下两期甚至上中下三期。

    这对李襄屏来说当然也不是问题,他认为这其实就像写网文一样,篇幅不够有的时候是可以水一水的。甚至从某种角度来说,这一类的文章其实还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