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不让江山-第107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骑兵数量有限,只好多打旗帜,然后在马尾巴上绑了树杈来增加烟尘,让楚军斥候判断失误。

    而步兵这边从楚军右翼冲上去,三万人要装出来十万人的气场,可不是能利用什么就利用什么。

    李叱说把红裤衩都用上了,其实真不是一句笑话。

    正因为这样才能把武亲王的斥候骗了,武亲王没有亲眼所见,他做的判断,是根据斥候回报而定,所以楚军才会被惊走。

    李叱笑道:“把武亲王吓的往北退,就已经算是成了,没必要真的上去打,打,反而露怯。”

    唐匹敌嗯了一声后说道:“武亲王不会轻易退回芒砀山内,他大概已经看破我的计划了。”

    李叱道:“看破和打破是两码事,他不想进山,我们就逼着他进山。”

    李叱有这样的底气。

    以现在两人汇合后的兵力,主动进攻,略显兵力不足,可若只阻挡武亲王南下,不算多难。

    况且武亲王此时以为是宁军主力来援,不敢再轻易尝试,大概会先安排斥候,去打探别的出路。

    军务上的事,其实已经进入了预定好的轨迹,走向不会有大的偏差。

    所以李叱和唐匹敌,并无多大的压力,现在就是等着各路兵马到齐即可。

    李叱上上下下的打量了一下唐匹敌,忍不住笑了笑:“比几年前看起来壮实了些啊。”

    余九龄叹道:“当家的你矜持些,口水都快流出来了。”

    李叱:“”

    余九龄在自己身前比划了一下,对唐匹敌说道:“当家的现在喜好是大的,就你这样。”

    唐匹敌:“”

    余九龄道:“我大哥这会儿不在,若是我大哥在的话,你们两个这般表情,一定会引起我大哥的怀疑。”

    唐匹敌道:“你大哥只会怀疑男人吗?”

    余九龄道:“我大哥倒是想怀疑女人呢,当家的没有那本事啊。”

    李叱:“逆贼。”

    上前一脚飞踢,余九龄一个闪身避开:“当家的你打我做什么,冤有头债有主,那是我大哥说的。”

    唐匹敌思考片刻,看向李叱道:“高姑娘怨念颇深。”

    李叱:“你闭嘴!”

    唐匹敌道:“你是不是有什么难言之隐?”

    李叱:“逆贼!”

    唐匹敌哈哈大笑,笑够了之后问:“去沈家医馆看过了没?”

    李叱:“拿我刀来。”

    宁军汇合之后不久,武亲王的左武卫退守到了廷安县城一带。

    如唐匹敌推测那样,武亲王不会再轻易进入芒砀山。

    左武卫将军聂启泰身上负伤多处,之前退兵急切都来不及包扎,此时医官正在给他上药。

    他看向武亲王道:“王爷,唐匹敌怕是就想把咱们逼回芒砀山,山中无粮,他们根本不用硬攻,只需把芒砀山死死围住,我们就会被困死山中。”

    武亲王点了点头:“我知道。”

    在他发现山洞里的粮食后半部分都是假的之后,他就已经想到了唐匹敌的图谋。

    这正是唐匹敌对他的认可,甚至是对他的忌惮。

    哪怕用兵如唐匹敌那般神鬼莫测之人,也不愿意和武亲王在战场上决死一战。

    就算是以三倍兵力围困,可是在绝境中的左武卫,依然能给宁军造成巨大的伤亡。

    因为打掉一个左武卫而损失十万以上兵力的话,那非唐匹敌所愿。

    何为战术,尽可能多的杀伤敌人,而自己损失最小,才是最好的战术安排。

    所以,没有什么是比把武亲王堵死在芒砀山更好的战术了。

    就算山中有树木,有野兽,可是十几万大军靠啃树皮抓物活着,能撑多久?

    只需两个月,那就是一群连刀都提不起来的人,到时候再上山,就不是厮杀,而是捡俘虏,或许还捡不到多少活着的俘虏。

    “王爷。”

    左武卫另一位将军杨景元满脸担忧的说道:“咱们应该想办法往别的方向突围了,如今宁军援兵已到,我们再硬往南方突围,怕是极难成功。”

    武亲王眉头皱着,没有马上回答,他在思考一件事。

    片刻后,武亲王道:“我怀疑援兵有诈。”

    杨景元问道:“为何?”

    武亲王道:“我此时回想起来,斥候说,左翼来犯之敌皆为骑兵,右翼来犯之敌不见骑兵,哪有这般巧合的事。”

    杨景元一怔:“我们被骗了?”

    武亲王道:“大概是,宁军援兵到了,但兵力不多,所以用疑兵之计,吓退我们。”

    他轻叹一声,自己确实年纪大了,思维和反应都有些跟不上。

    若是他再年轻十岁都不可能被敌人轻易骗到,会在斥候回报的当时,就判断出敌兵有诈。

    不得不说,随着年纪越来越大,用兵也会越来越谨慎,说的直白些,就是胆子小了。

    若是放在二十年前,武亲王会在瞬间就判断出敌人使诈,而且会马上安排队伍,朝着右翼的宁军援兵猛攻。

    那边都是步兵,

    长途跋涉而来,只需用两万悍卒直接迎面打过去,必能将那支队伍直接打散。

    想到此处,武亲王忍不住在心里叹了口气。

    自己错失了一个反败为胜的绝佳机会。

    若他还能如中年正巅峰时期那样当机立断,此时右翼过来的宁军已经被击溃。

    右翼宁军一败,就能盘活整个战局,寻机而上,还能再一举将唐匹敌的队伍打退。

    看到武亲王脸色变幻不停,手下人也不敢多说什么,怕扰了武亲王思绪。

    他们都以为武亲王是在思谋良策,却不知道武亲王是在后悔懊恼。

    “多安排斥候,往西南方向打探消息。”

    武亲王道:“此时宁军主力大概会从这几个方向过来”

    武亲王不再去想已经发生的事,集中精神思考出路。

    他在地上用木棍画出来一个简略的地图,一边画一遍说道:“李叱会率军从西边过来,刚才出现的疑兵,九成就是李叱到了。”

    “豫州领兵之人叫庄无敌,或许不在豫州,又或许是夏侯琢,此二人领兵以谨慎为长,不太会出奇兵之计,所以不可能是他们两个。”

    “青州的宁军会从东北方向过来,领兵的人是应该是沈珊瑚,宁王李叱帐下,唯一的一个女将军,听闻此人军职竟是与唐匹敌相当。”

    武亲王继续说道:“她若从东北方向来,必会沿着河道进攻,截断我渡河的队伍,为唐匹敌分担压力,因为她是唐匹敌的妻子,换一个人,或许会攻我后方。”

    他把木棍点了点东南方向:“唐匹敌的队伍是从苏州带过来的,苏州那边宁军兵力,不会超过三四万人,甚至只有一两万人。”

    聂启泰道:“王爷的意思是,我们绕开唐匹敌,在他以为我们要南下的时候,我们却不回大兴城,而是往苏州方向撤退。”

    杨景元眼神一亮:“唐匹敌若发现我们往东南方向去了,必会立刻率军赶去拦截。”

    武亲王点了点头:“然后我们打一个回马枪,还从潘兴河过去。”

    说完这句话后,武亲王闭上眼睛仔细思考。

    刚才只是有了一个粗略的设想,现在他要把这个设想细化出来,做到万无一失。

    可是这般操作,难如登天。

    他要带着左武卫,在至少五支宁军队伍,不下五十万大军的合围之中,辗转腾挪,硬生生的靠运动来甩开宁军,找出一条缝隙钻出去。

    这不是打仗,不是厮杀,但是比上阵厮杀还要难的多,还要惊险的多。

    大概半个多时辰后,武亲王才缓缓睁开眼睛。

    这半个多时辰的时间,他把走什么路线都在脑子里过了一遍。

    “去安排斥候吧。”

    武亲王看向杨景元:“不用太小心,即便被宁军发现了也无妨。”

    与此同时,宁军大营。

    李叱问唐匹敌道:“这次打武亲王,你可告诉罗境了吗?”

    唐匹敌道:“本不想告诉他,担心他因为报仇心切而误了大事,可再一想,若真的不告诉他,他会怨恨一辈子。”

    李叱点了点头:“是啊罗境那般性子,你若不调他来的话,以后指不定会闹出来什么事。”

    他对唐匹敌说道:“你把他调到我军中,我来看着他。”

    唐匹敌笑道:“以何缘由调他去你身边?”

    李叱笑了笑:“就说我想他了。”

    余九龄道:“罗境胸更大。”

 第一千一百八十六章 谁不曾年少

    廷安县城。

    城墙虽然说不上有多残破,可一座小城的城墙着实算不得坚固高大,纵然完好,也挡不住大军。

    若是从远处看的话,更像是一座土城。

    坐在这小城的高处眺望远方,武亲王已经沉默了很长时间。

    这个地方,忽然让他想起来,他最初领兵作战的时候所经历过的最凶险的一战,越看越像。

    后边有山,身在小城,强敌在侧。

    那年,黑武人寇边,急报送到大兴城的时候,武亲王的父亲,大楚久成皇帝为振奋边军士气,下旨让他的几个儿子去北疆抗敌。

    当时朝中重臣问久成帝说,哪位皇子可去?

    久成帝说,除太子之外,余子皆可前往。

    于是,那一年,后来被封武亲王的杨迹句,被封羽亲王的杨迹形,被封德亲王的杨迹深等七位皇子同赴北疆。

    一时之间,百姓们为之振奋。

    这位久成帝是谁?

    就是那个觉得自己可以比肩大楚太祖皇帝,觉得他可以扬大楚不世之威,创千秋之功的自大之人。

    也就是他把大楚最为精锐的几十万府兵葬送在北疆之外,所以才有了这次黑武人南下。

    黑武人携大胜士气,集结数十万兵力,强压北疆。

    久成帝为何要让自己的几个儿子去北疆?真的只是要振奋人心吗?

    振奋人心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数十万府兵阵亡,二十几位要才有才要战能战的府兵将军也阵亡了。

    七位皇子奔赴北疆之后,他们七个都不知道,他们的噩梦也随之开始了。

    参加了那一战的七个皇子,像是被诅咒了一样。

    当时与武亲王关系最好的,就是德亲王杨迹深,两个人虽不是一母之子,可年纪相仿,从小一起长大。

    在平日里相处的时候,虽然杨迹句比杨迹深要小半岁,可他一直都以哥哥自居,也都是他让着杨迹深。

    不管是有什么好玩的东西,还是好吃的东西,他宁愿自己不吃不玩也要留给杨迹深。

    有人的时候他就管杨迹深叫哥哥,没人的时候,就逼着杨迹深管他叫哥哥。

    从小到大,若两个人闯了祸,也都是杨迹句主动站出来承担。

    为此,他可没少替杨迹深挨骂挨打。

    可能就是因为这份担当,所以后来,久成帝才会在明明不喜欢武亲王的情况下,还是把打皇鞭给了他。

    百姓们都以为,皇子尊贵,谁也不敢碰一下,可实际上皇子怎么会没人敢打,在世元宫里,敢打皇子的人可多着呢。

    教导皇子的先生们,皆有教罚之权,被先生在手心里打板子这种事,也是皇子们最怕的事。

    那时候他们都不爱和太子玩,也就是后来的大楚正宣皇帝,杨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