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汉家学霸-第3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刘縯大惊,见一簇箭雨几乎招呼他而来,拔剑挥砍,勉强打落几支,但如何能抵挡成百上千的箭矢?

    “啊!”刘縯肩头,大腿及小腹都中了箭。

    冉闵眼疾手快,双手拎着两个杂兵挡在了刘縯身前。

    才一会儿工夫,被用作挡箭牌的两个人,瞬间射成了刺猬。

    “主公你怎么样了?”冉闵目眦欲裂,在他眼皮底下,刘縯居然受伤了。

    冉闵彻底暴怒!

    双手武器左右开弓,如砍瓜切菜,杀得众刀斧手节节败退。

    县长见大势不妙,想要溜之大吉。

    刘稷与冉闵像猛虎下山一般,一人长枪刺出,击中他的咽喉,而另一人猛地一塌糊涂,矛戟用力,将此人挥为两断。

    县长死,朝阳城沦陷。

    刘縯浑身血流不止,李通赶紧在全城寻找大夫,不惜花重金也要治好他的伤。

    好在刘縯身体素质过硬,加上医治及时,休养十来天便可痊愈。

    只是大夫临走时叮嘱,切不可暴躁易怒,更不能上阵厮杀,以免伤情复发。

    刘縯没过几天,就把大夫的好心嘱咐,抛到九霄云外去了。

    照样喝酒时喝酒,生气时骂人,打起仗来不要命,却为后来留下病根。

    。。。。。。

    刘縯感觉身体无碍了,便率大军与刘秀在乐成城下会师。

    城内大小官员,见汉军势大,当即开城门投降。

    一路攻城拔寨,原以为打乐成需要花点时间,没想到不费吹灰之力,便拿下了。

    打下乐成后,汉军兵马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总兵力竟达到15万人。

    这样一支庞大的军队,几乎是摧枯拉朽一般,连续攻下酂县(以前的酂国)、阴县、筑阳、山都、邓县等,又向边远的博山、武当、平氏、舞阴、比阳、复阳、随县进军。

    刘縯大军继续滚雪球,等打下随县时,兵力高达25万余。

    至此,除了南阳郡治所宛县及宛县北边的西鄂、博望、郦县、堵阳、叶县、鲁阳等少数几个县,大半个南阳尽入彀中。

    刘縯大军班师回朝,自然要奖率三军,大封功臣。

    刘縯自登王位以来,第一次主持大朝会。

    “吾王万岁,万岁,万万岁!”众臣山呼道。

    “众爱卿平身。”刘縯冠冕加身,颇有帝王风范。

    “有本上奏没有?”

    “臣弟有本要奏!”左手第一位站着一人,出班奏道。

    此人正是刘秀。

    “但讲无妨!”刘縯摆了摆手道。

    “此次出兵,大获全胜!依臣看,三军勠力,将士同心,才有今日之全功。请王上即刻加封有功之臣!”刘秀此语一出,朝堂鼎沸。

    谁不想加官进爵,封妻荫子?

    见刘秀替他们说话,个个对他感恩戴德。

    “卿所言甚是,就按你的意思办。”刘縯点头称是。

    “王上有令:加封刘秀大司马、大将军,镇国公;刘稷为骠骑将军,光禄勋;邓晨为车骑将军,卫尉;李通为卫将军,刘祉为左将军,阴识为右将军,任光为后将军,冉闵为中领军,典韦为中护军,贾复为骁骑校尉,邓奉为偏将军。”刘秀一口气宣布对武将的任命,其中一些人还兼任九卿的职务。

    “谢王上隆恩!”刘稷、邓晨、李通等人,出班拜谢道。

    “加封刘良为大司徒、辅国公;刘嘉为大司空,大鸿胪;刘赐为太常,刘敞为宗正,来歙为廷尉,樊宏为太仆;朱祐为少府,棘阳县长。”

    “谢王上!”刘良、刘嘉、刘赐等人拜谢。

    “散朝!”管家福伯水涨船高,一跃成为刘縯近侍,站在边上尖声高呼。

    众文武面带喜色,缓缓退走。

    放在以前,不少大臣还有怨言,说刘縯称王了,却忘了他们的功绩。如今这一大封,人人志得意满。

    尤其是刘氏宗亲及刘縯的亲族,各个高官厚禄,喜不自胜。

    只有资历尚浅的贾复、邓奉,混了个低级别的将军。



    第68章招贤纳士

    

刘縯兄弟,面临一个极其严峻的挑战。

    连下城池,自攻取大半个南阳后,发现这么多县,包括县长、县丞、县尉及主簿在内的主要官职,出现大量空缺,而且朝廷找不出合适的人来担任。

    这个问题不解决,一县能不能搞好先不说,作为大汉朝廷的后方,一旦出现叛乱,尤其是各县新莽愚忠死粉,相互勾结,将会造成政局不稳定。

    为解决这一难题,刘縯连续几天,召见大臣商议此事。

    不同的人,不一样的说法。

    有人说从豪门大族中遴选优秀子弟,任用他们为官。

    有人则反对,建议从军中挑选将官任职地方。

    两派争执不休,朝堂内,朝野外,热火朝天。

    吵得激烈时,文人士大夫骂娘,武人怒而拔剑,双方关系势同水火。

    刘縯作为大汉君主,打仗还可以,治理国家头疼不已。

    关键是手心手背都是肉,难以抉择。

    刘氏宗亲,邓家、阴家这些大族,想用自己的子弟为官,人之常情,刘縯无法反对。

    刘稷、刘祉、李通等军职要员,坚持从军队里选拔人才,也不是不可取。

    刘縯是无能为力了。

    只能召见刘秀,就想听听他的意见。

    刘縯说出他的为难之处,刘秀觉得可以理解。

    两派说的都有道理,偏袒一方,都会激起另一方的不满。

    “文叔,大哥真不适合坐这个位置,我决定退位让贤,让你来领导大家。”刘縯只感觉王座上如坐针毡,挠得他难受极了。

    “大哥怎能说丧气话?”刘秀坚决反对。

    虽说大哥刘縯不善于谋政,但得位正统,而且两派都拥护,关键在于刘秀并不醉心于君位。

    “以前没觉得这么累,自从龙汉建立以来,我废寝忘食,批阅奏折,接见群臣,处置各方面的情况。日常工作就罢了,一些突发、急发的状况,我是完全没办法啊。这个王位我坐得扎心,浑身总像有万千蚂蚁撕咬。文叔,大哥想解脱!”刘縯年近四十的人,抱着自己兄弟哭诉。

    刘縯铁血一样的汉子,此刻委屈得泪流满面。

    刘秀见他如此无助,只好提出自己的解决途径。

    刘秀的意思是开办招贤馆,在全国范围内,征召或选拔优秀的士子来做官。

    学而优则仕,让那些有真才实学的儒生,参与新国家的建设。

    也让年轻人在实践中积累经验,逐渐成长起来。

    刘縯听后大喜过望,便把创办招贤馆事宜,包干式地交给刘秀。

    反正当个甩手掌柜,刘秀负责具体实施。

    不得不说刘秀执行力特别强,当天就把任光、朱祐,以及刚从长安归来的来歙召来。

    又去请刘嘉、刘赐、樊宏、邓晨、阴识、李通等人过府议事。

    人到齐了,刘秀主持会议。

    “根据汉王的指示,我打算在棘阳县衙开办招贤馆,不知各位意下如何?”刘秀开门见山地说。

    “这个办法我看可行。”刘嘉、刘赐是宗亲中的代表。

    “无异议。”樊宏、邓晨、来歙、阴识应是。

    这几位是大族,也是刘秀亲族的代表。

    刘秀看向任光、朱祐以及李通。

    三人也表示支持。

    各方都支持刘秀的提议。

    政策推行起来没有阻力,三天后颁布招贤令,凡是拥护大汉的学子,不管出身及年龄几何,都可以来招贤馆报名。

    五天后,招贤馆建成,刘秀亲自主持剪彩仪式。

    一如后世,既表示重视,也是喜庆,更是为了宣传。

    把仪式办得热热闹闹,一传十,十传百,百传千、万,广告就打出去了。

    开馆后当天下午,棘阳附近各县一些的学子,来到招贤馆登记信息。

    刘秀贵为大司马、大将军,亲自招待,规格不能说不高。

    学子们得到刘秀的器重,当然信心百倍,任职一县后,誓要造福一方。

    “谁是刘隆,刘元伯?”刘秀看了报名信息,问这批新生。

    “见过司马公!”一位年轻公子对刘秀作揖。

    “你是安众人?”刘秀知道南阳安众这个地方,有宗亲的另一支。

    “学生正是!”刘隆,字元伯,南阳安众人。

    “你与安众侯刘崇是什么关系?”刘秀很在意刘氏宗亲,毕竟为王莽迫害得惨。

    “我与安众侯同宗室。”刘隆提到安众侯刘崇时,眼神似乎有些黯淡。

    居摄元年(公元6年),安众侯刘崇起兵反莽,兵败被杀。刘隆的父亲刘礼,遭到株连治罪,只有不满七岁的刘隆躲过一劫。

    可以说,刘隆对新莽朝廷,有一种刻骨铭心的恨意!

    因此,前来投靠同为汉室宗亲的刘縯兄弟。

    “我知道了,刘隆你去安众任职县长,试用期6个月,干得好转正。”刘秀对刘隆学问、人品及治理能力,进行多方面考察与考核,认为符合应聘条件,立刻为他授职。

    众学子见刘隆,立马获任县长一职,都是心内一片火热。

    刘秀看了下后面一连串名单,并没有历史上熟知的人物,对接下来的考核兴趣淡了许多。

    便让表兄来歙来主持,自己则在一旁观察。

    “你叫什么?”来歙问下一个。

    “学生刘仲,湖阳人。”又是一个宗亲。让刘秀心头一颤,此人居然叫刘仲,与他早去世的二哥刘仲同名,因此让他过了,授职安众县丞。

    刘仲得到任命,脸上激动万分,对来歙、刘秀深揖一礼。

    。。。。。。

    第1批23人,经考核通过仅4人,分别授予安众县长、县丞等要职。

    县一级官员缺口大,不仅是刚打下来的淯阳、湿阳、安众、冠军等各县,汉军最早根据棘阳、新野、蔡阳、湖阳四县也缺人。

    算下来23个县,县长到主簿4个职位,至少还缺80人。

    这么大缺口,不是一两天可以补上。

    翌日,主考官换成邓晨,考核进展得很顺利。

    面试到第10人时,邓晨有些傻眼了,因为此人来得突然,更让他惊喜万分。

    “仲华,哈哈哈你小子,终于舍得回来了。”邓晨拍着他的肩膀大笑。



    第69章邓禹求官(求点击收藏)

    

“表兄好久不见!”此人原来是邓禹,从长安归来。

    “仲华呀,文叔一直念叨着你,你回来也不提前告诉一声,这样你赶紧去拜谒一下文叔。”邓晨对他说道。

    “我是来考核任职的,见他作甚?”邓禹觉得莫名其妙。

    “你跟文叔闹矛盾了?”邓晨奇道。

    “没有,我只是不想走后门而已。”当年在长安求学,邓禹在学业上的表现远超刘秀,而现在刘秀贵为三公,身份尊崇,他多少有些不服气。

    “我还不知道你肚子里的学问?不用考核,到时跟文叔说一声就行。”邓晨拉着他的手,四下打量,觉得邓禹比以前消瘦了些,更显书生意气。

    “那怎么行?”邓禹坚决不同意。

    邓晨无奈,只能按规定,考察邓禹的各科学问,和经世致用的能力,结果仍然得优秀,准确地说,是目前所有应试学子中成绩最好的一个。

    “邓禹,任职议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