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汉家学霸-第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神壕什么的靠边站,你秀哥那是一夜暴富!

    位面之子刘秀,才是YYDS!

    什么叫家里有矿,什么叫富可敌国,看我秀哥倾情演出。

    这下轮到公输伦忙活了,日日夜夜带着工匠开采矿石,然后靠人力肩挑担扛,把大量原矿输送到工厂流水线。

    挖矿的事,他交给公输伦全权负责,当然偶尔也去现场看看,慰问一下劳工,最起码加工资、发福利,刘秀跟县丞梁甫、朱祐等人商议后,决定将工匠们编入吏籍,享受官家待遇,拿官府俸禄。

    可把这些劳苦大众出身的工匠们高兴坏了,辛苦劳累一辈子,居然能混个吏籍的编制。

    不但如此,还提拔重用公输伦,由他担任匠作,把他正式纳入基层官员行列。

    随后,任光陪同刘秀,前去视察军营的情况。

    早在此前,刘秀提名任光为校尉,总揽一县军务、治安。

    军营建成后,刘秀决定组建两支部队:火铳队和诸葛连弩营,暂由校尉任光来统领。

    为了更好管理军队,刘秀制定、颁发了部队纪律条例,严格规范士兵作息、训练等内容。

    刘秀此次来,主要为了检验军队改革的成效。

    二人尚在营门口,早听得士兵们操练的呐喊声:“一,刺!”

    “杀!”

    “二,收!”

    “杀!”

    “累不累?”教官是系统精心匹配的,训练新兵很有经验。

    “不累!”

    “好得很,晨跑五公里。后队变前队,全体队友向后转,齐步走。”教官小跑到队伍后面下指令。

    “跑起来!一二三四,喊起来!”教官带头跑,边跑边喊口令。

    “一、二、三、四,一二三四!”众人齐声高喊道。

    “五公里啊!”

    “我爱你呀!”

    “五公里啊!”

    “小长跑呀!”

    “加把劲啊!”

    “别掉队呀!”

    。。。。。。

    刘秀没去妨碍部队正常训练,照例巡视了一遍,这座军营总的来说,建设得不错。

    “伯卿啊,你这个校尉干得称职。”刘秀肯定了新式训练的成果,像想起了什么,便问任光:“火铳队进展怎么样了?”

    “正在报名中,第一批计划招50名,经严格考核方能通过。”任光汇报新兵招募的进展情况。

    “重点考核学员的视力、心理素质。”刘秀提醒道。

    作为枪手,好的视力必不可少,眼神都不好,怎么能成为合格的军人呢?

    再者,心理素质要过硬,火铳跟传统兵器不一样,属于新式武器,面对新鲜事物以及随时可能发生的风险,能够做到处变不惊,应对自如。

    这比招募普通士兵严格多了。

    “放心吧,我会严格把关,在我这滥竽充数行不通。”任光表态道。

    “好的,你办事我放心。”刘秀点了点头道。

    临走之际,刘秀不忘叮嘱:伙食标准可以适当提高,别把新兵们饿坏了。

    任光笑道:“早餐、中餐、晚餐,荤素搭配,水果、肉汤随时供应。”

    一般人家里穷,通常只吃早、晚餐,一日三餐那是豪门大族才有的习俗。

    不得不说,刘秀对子弟兵还是非常贴心的。

    。。。。。。

    当刘秀从军营归来,还没歇口气,只见公输伦急匆匆赶来,边跑边喊:“祸事了,发生矿难!”

    刘秀如遭雷轰,原以为两千年前的华夏大地,再怎么说不会碰上这样的祸事,可是它还是来了。

    “到底怎么回事?”刘秀边走边问。

    “都怪我,怪我,粗心大意了。”公输伦很是自责地说。

    原来,公输伦组织大伙儿挖金矿,众人见钱起了贪心,不顾公输伦劝阻,执意要连夜开工。

    只因刘秀有言在先,每天完成一定工作量后,工人可以从超出的工分中,拿到一定比例的提成,比如说工人挖金矿的时候,可以得到少量的金子作为回报。

    这谁能不动心?

    工匠们为了多赚点钱,哪管得了那许多?

    只是万万没想到。。。

    这个时代的技术条件很差,晚上开工只能点着桐油或石蜡灯,这许微光只够照到脚下那点地方,那是两眼一摸黑。

    不知道是谁,刚巧不巧地挖断了承重壁,又好巧不巧导致洞穴土层塌方,把活人埋进了土中。

    刘秀急坏了,救人如救火!

    让公输伦组织人手立马前去救援,刘秀开着他的钢铁巨兽,去军营搬救兵。

    任光听说此事,二话不说带领1000余人,跟随刘秀直奔事故现场。

    。。。。。。

    棘阳城郊外,3。5公里处。

    洞穴塌方的位置,人满为患。

    这种事情,谁都没遇到过,你看我,我看你,都不知该怎么办。

    “过来领工具。”刘秀暗自庆幸,装甲车里储备了不少工具,比如说铁铲、铁锹等,要不然想救人难度更大。

    “听我统一指挥,有工具用工具,没工具自己找,实在不行就是用手挖,也得把人挖出来。”刘秀大喊一声道。



    第37章紧急救援雪花食盐问世

    

刘秀第一个挥铲,拨开第一锹土。

    大伙儿一看刘秀亲自示范,也有样学样跟着干。

    半个时辰过去,在塌方位置,挖出了一个5X5X3立方米的大坑。

    “这能找到人吗?”有人提出质疑。

    还有人开始打退堂鼓,觉得在瞎忙活。

    “大家不要灰心,再坚持一下。”刘秀坚信能把人救出来。

    因为公输伦跟他说过,挖矿工人大概挖到三五米的样子,矿井就塌了。

    如果人还活着,就在大坑附近。

    “救人如救火,拜托大家了。”刘秀说着,对大伙鞠了一躬。

    在他的统一指挥下,众人挥汗如雨,在原有大坑上继续深挖,却未有任何发现。

    刘秀开始怀疑:不对啊,都挖这么深了,没理由找不到人,除非。。。

    刘秀想到了一种结果,位置错了,如果矿井的入口都没找到,再怎么干徒劳无功。

    在场之人都有些泄气,更有人抱怨道:“挖什挖,兴许人早死了。”

    此言一出,激起众怒,那人只好闭嘴。

    在大家都想放弃的时候,公输伦带着一些人过来。刘秀经打听才知道,下矿的人分早、晚班,公输伦带来的正是早班的人,而被掩埋的是晚班的人。

    刘秀看到一线希望,便问晚班的人:“大伙儿回想一下,井口位置有没有什么标志性的东西,比如说矿井附近长着一棵树或扔了一件工具。”

    其中一个年纪较大的中年人说道:“俺想起来了,矿口边上好像有一棵榆树。”

    其他工友纷纷附和道:“我记起来了,确实有一棵树。”

    “一棵榆树?”刘秀大喜,顺着线索,果然在离大坑7…8米位置,找到一棵榆树,只是这棵榆树大半被埋在土中,只冒出一点树尖。

    “就是这!”晚班工友指认道。

    “大伙儿加把劲,把人救上来,我感激不尽。”刘秀开始挥铲。

    人多力量大,不过片刻功夫,挖出了一个大坑,一棵完整的榆树展露在众人面前,可是并没有发现矿井位置。

    “这?”公输伦看着有些傻眼。

    众人真的是心如死灰了。白忙活半天,一无所获!

    “你们再想想。。。”刘秀对晚班工友说道。

    “我想想。。。”中年人挠了挠头皮说。

    过了一会儿,只见他拍着大腿说:我咋忘了这茬子事?

    中年工友告诉刘秀,他们换班的时候,晚班有一个人因为身体原因,需要白班有人来顶替他,其中一个小伙子答应下来。

    此人干了一个白班,累得满头大汗,浑身燥热难受,只得脱掉外面的冬袄,随手扔在榆树

    因此,只要找到这件冬袄,就能找到井口准确位置。

    “往榆树周边挖一挖,一定能找到井口位置。”刘秀信心倍增地说。

    “手里有工具的人都过来干活。”公输伦喊了一声。

    就这样,你一铲、我一锹,继续开挖,果然有人叫喊:“找到了!”

    有人从榆树底下,挖到了一件冬袄。

    大伙儿干劲十足,围绕榆树周边挖了一个10X10X5立方米大洞,一个黝黑的洞口终于重见天日。

    这便是矿井的入口!

    “快救人!”刘秀把火把扬了扬,照亮了前方的路。

    进入洞中,走了没几米,就看见被围困的工友们东倒西歪躺在地上,好在塌方的时候,只是盖住了洞口,洞内并未完全坍塌,为他们创造了一线生机。

    “愣着干嘛?先把人弄出去。”公输伦吼道。

    工友们这才手忙脚乱,把围困之人抬出了矿洞。。。

    人终于得救了!

    刘秀长吁一口气,没想到自己来到两千多前的汉末,居然还能遇到矿难事故。

    真是活久见!

    事情总算告一段落,万幸没闹出人命,与事故相关的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

    宛城,来福客栈。

    今天是细盐问世的好日子,第一批100吨食用盐送到福伯手里。

    来福作为来福客栈实际掌门人,经验丰富,又处事干练。

    阴兴、阴就只是名义上的老板,毕竟只有十几岁的年纪,爱玩爱闹,哪会把全部心思用在经商?

    福伯早把吃细盐的好处宣扬出去,宛城大小官绅,翘首以盼,就等着客栈的细盐正式上线。

    刘秀打算做品牌,将他生产出来的细盐取名为“雪花”,“雪花”牌细盐用小麻袋包装封口,包装袋打上商品名称,生产地及日期等信息。

    看起来真像那么回事。

    雪花细盐一经问世,火爆宛城!

    客栈每天人满为患,从早到晚排着队只为买上一包。

    一开始,一包雪花细盐定价5个铜钱,随着生意火爆,供不应求,价格开始上涨,涨到了10个铜钱。

    刘秀觉得价格太高,又把价压了回去,他搞实业不仅是为了赚钱,壮大事业,更是为了天下百姓的福祉。

    不允许哄抬物价,收割百姓!

    越是如此,雪花牌食盐越是畅销,不过三五日卖脱货了。

    刘秀只能督促公输伦加大产能,生产更多物美价廉的雪花细盐。

    半个月后,雪花细盐风靡南阳;三个月后,几乎垄断荆州食盐生产、销售。

    雪花牌细盐,闻名全国,来自各地的商人不辞辛劳,前来宛城来福客栈进货,有些人担心买不到,提前预定,先把钱交了。

    只是雪花细盐这一项,让刘秀赚大发了,真正的富可敌国!

    不过刘秀是一个社会责任心很强的人,没有像别人一样为富不仁,甚至变本加厉剥削百姓。

    他呢,拿出大量钱财兴办学校,办孤儿院、养老院,解决了百姓上学难、育儿难、养老难的问题;开办中医馆,穷人一律免费看病,富人必须交钱;他开办武馆,培养武学新人,发扬中国武术精神。。。

    办了很多利国利民的实业,造福九州华夏的百姓。

    天下百姓,莫不感念其恩德!

    兴办实业,造福国家、百姓,让刘秀名满天下。

    。。。。。。

    刘秀加大钢铁产能生产,用大量钢材打造铠甲、兵器;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