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崇祯:朕就是盛世之君-第8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低头走出中军帅帐的孙祖寿;眉头紧蹙,脑海里不由自主的浮现出,崇祯皇帝对自己讲的那些话。

    这九门提督的担子,可不轻啊。

    看来此次建虏进犯一事,已叫天子对五城兵马司、巡城御史公署、三大营等有司,生出了极大的不满啊。

    想到这里的孙祖寿;缓缓抬起头来,眸中闪烁着精芒;神情变得愈发坚定;既然天子这般信任自己,任命自己为九门提督,那这副担子他必须扛起来。

    “王伴伴,去将曹化雨给朕召来,朕有事跟他分说。”伏案忙碌的崇祯皇帝,头也没抬,对身旁候着的王承恩说道。

    “喏!”

    当前受建虏进犯的外患已除,崇祯皇帝就要趁着眼下的局势,尚未回到神京之前,明确一些必抓的部署,比如这‘北京军区’的一把手,比如这‘北京警备’的一把手,卢象升主外,孙祖寿主内,妥妥的戍京双保险。

    有了这些安排以后;等卢象升、孙祖寿他们立稳脚跟,京畿一带大势稳定,也就到了他出手整饬京营的时候了,不过在此之前,要多招揽一些良将,跟府军前卫的勋贵子弟,一起集中起来培训才行。

    尽管当前大明上下摆烂吧,但身为大明的天子,崇祯皇帝还是占据着大义优势的,这对他来讲太重要了。

    “臣曹化雨,拜见陛下。”

    “曹卿来了,稍等片刻,朕有件要务,需你亲办。”

    本伏案忙碌的崇祯皇帝,听到曹化雨的声音,低头说道,同时这书写的速度加快,这些尚未得到重用的将才,要好好的用起来才行。

    “呼~”

    约莫过了盏茶功夫,崇祯皇帝舒了口气,拿起书案上的文书;见曹化雨依旧单膝跪地,不免一愣,“曹卿快平身吧。”

    “臣领旨。”

    看着恭敬行礼的曹化雨,这叫崇祯皇帝露出赞许的神情,这曹化雨懂事,看来这次御驾亲征,击败了进犯大明的建虏,也叫自己的威望提升不少。

    崇祯皇帝收敛心神,对曹化雨说道:“曹卿,有个差事,要你亲自办一下,朕写了一些将领的名字,他们有的在这次勤王救驾的队伍中,有的在别的地方,你找到他们后,传朕的口谕,命他们奉旨归京。”

    “臣领旨!”

    虽不知天子要自己找的将领是谁,有哪些,然曹化雨听后当即拱手应道,王承恩接过崇祯皇帝所递文书,捧着便朝着曹化雨走去。

    “去操办此事吧。”

    心情不错的崇祯皇帝,对曹化雨的态度很满意,若他想找的这些人,能全部聚集在京城这边,日后想彻底坚决的整饬京营,将不存在任何问题。

    曹文诏,左良玉,黄得功……

    一个个人名在崇祯皇帝的脑海浮现,有自始至终忠诚于大明的,有后期拥兵自重的,但自己既然来了,那他们的命运轨迹,也将发生相应的偏转了。

    最难的己巳之变,自己都能将其改变,那崇祯皇帝有理由去相信,改变些其他事宜,只要懂得借势制衡,也定然是可以的。

    初来大明的最大危机,经过这段时间的奋战,算是摆平了,且进犯的建虏受损不小,接下来是时候调转枪口,对准大明的朝堂了。

    孤军奋战的局面必须打破,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只要能掌控京畿一带兵权,那后续跟朝中文官群体斗法,便有了底气。

    接下来要做的事情,便是倒袁了。

    袁崇焕这个人,极具政治智慧,绝对的政客,简单粗暴的处理,不好,不符合他这个天子的身份。

    袁将自身与大明对平辽一事,紧密的捆绑在一起,喊出‘五年平辽’的口号,外与辽东将门联系,内与朝中大臣联系,形成了一个层次分明的利益群体。

    在原有的时间线上,崇祯皇帝错就错在,不该在进犯的建虏未定前,将袁崇焕这个政客抓起来,对他自身威望造成不小的打击。

    不可否认,袁的确有些能力和本事,可他却把聪明用错地方了,太注重个人名望,想以此换取仕途长盛。

    ‘要好好想想,该怎么办了袁崇焕。’

    就在崇祯皇帝思索着,要怎么处置袁崇焕之际,在中军帅帐旁的军机处前指,孙承宗几人,则在讨论着天子的这些决断。

    “孙公,您怎么看,陛下所做这些决断?”李邦华眉头微蹙,手里拿着他们军机处前指,所拟定的这些奏疏,对孙承宗说道。

    “这般大规模的任免各地统兵将领,涉及不少总兵官、副总兵官,还有卢建斗出任蓟辽总督,只怕此事传回京城,是要掀起风波的啊。”

    孙承宗皱眉道:“李公,你说的这些,老夫明白,但当前这种局势下,进犯的建虏已被我大明击败。

    此次若非陛下御驾亲征,你觉得我大明能这般快,这般彻底的,就将建虏击败吗?

    显然陛下做这些决断,是经过深思熟虑的,陛下有句话,老夫是认可的,难道我们想看着建虏,再进犯一次大明吗?

    勤王救驾的各地兵马,终究是要回归的,若不尽早明确各处,就当前蓟密永三协之地的局势,你们觉得能肩负起拱卫京畿安危的重担吗?”

    “……”

    王洽、李邦华听闻此言,陷入到沉思之中,眉宇间皆生出些许忧色,这些道理他们怎么会不明白。

    只是这一次天子动的人太多,还有天子表明的态度,这种种迹象都指明一点,等喜峰口要隘被大明收复回来,那么天子就要问罪袁崇焕了。

    可是袁崇焕这个人,处理起来真的棘手啊,不仅跟朝堂的大臣牵连众多,还跟辽前牵扯不少。

    若是处理不到位的话,真的会再引起新的动荡。

    就当前的大明来讲,能否承受住这样的动荡,这才是王洽、李邦华最担心的事情。

    7017k



    第一百四十三章 叫袁崇焕来见朕

    

“祖总兵官,你说陛下召见陈继盛,是何意?”何可纲挎刀而立,看着前方重兵把守的中军帅帐,眉头紧蹙道。

    “我大明迎战建虏一战,都他娘的打完了,勤王救驾的东江军才赶来; 且只有区区数千乌合之众,陛下为何这般看重他们?”

    一旁站着的祖大寿,神情间露出凝重,皱眉道:“本帅也不清楚,陛下的圣意,岂是我等所能揣摩到的。

    只怕是要有大事发生啊。

    受陛下青睐的忠勇军、勇卫营两部; 皆已从大安口、洪山口等地换防下来; 现在值守中军帅帐外围的,正是勇卫营的将士。”

    随着时间的推移; 被建虏窃据的喜峰口,已顺利被出击的明军收复回来,在军机处前指的统一调配下,明军正在逐步调动兵马,恢复蓟州镇中协的防线体系,这其中亦涉及到不少勤王救驾的兵马,还有不在编的大明勇壮。

    只是在此期间崇祯皇帝的一些举动,却也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都在心里暗暗揣摩天子之意。

    ……

    “陈继盛,你这个东江镇的副总兵,能将东江维持成这种程度,也算不易。”崇祯皇帝神情淡然,敲击着书案,看着低首站着的陈继盛,说道。

    “毛文龙被杀一事,对我大明在辽东的布局影响不小; 同样对你们东江军的影响也不小。

    然叫朕觉得欣慰的是,在我大明遭遇建虏侵犯之际; 朕颁戡乱救国之诏,派人远传你东江镇那边,东江军能奉诏勤王救驾,足以证明你们的忠诚。”

    “哗~”

    帅帐之中,响起甲叶的声音,先前低首站着的陈继盛,此刻单膝跪地,情绪有些激动,抱拳喝道:“东江军是大明的军队,为国朝分忧,本就是末将等应尽之责,此番未能在战场上杀敌,请陛下治罪!”

    陈继盛的态度,叫崇祯皇帝很满意,东江军的灵魂,是被袁崇焕擅杀的毛文龙,此人是非功过; 他并不想过多评价; 毕竟人死不能复生。

    但是考虑到自己日后对辽东的布局; 还有遏制建虏势力发展的部署,崇祯皇帝必须要对后毛文龙时代的东江军,进行相应的调整,力求将孤悬辽东海外的东江镇,打造成大明对辽东的前进基地。

    袁崇焕矫诏杀了毛文龙,为制衡毛文龙麾下那帮骄兵悍将,先是把东江镇分为了四协,后又合并成两协,叫陈继盛、刘兴祚分领,这也使得东江镇相互敌视,相互对立,继而导致东江镇失去威胁辽东的优势。

    其实像孔有德、耿仲明之流,在后面之所以会背叛大明,纯粹是大明的文官,不正眼瞧人家,肆意压迫,导致耿仲明这些家伙,一个个都在心里紧绷一根弦,生怕步了毛文龙的后尘。

    抛开表象看本质,就是大明‘文贵武贱’的政治失衡,才导致了这一系列悲剧的出现,不然大明也不会经历这些。

    成见,是深埋大明文人的顽瘴痼疾。

    “起来吧,这不怪你们。”

    收敛心神的崇祯皇帝,开口说道:“东江镇离大明这般远,你们能在这个时候赶来驰援,就实属不易了。

    单单是这份忠诚,朕也绝不会亏待,此次奉诏勤王救驾的东江军,不过眼下朕有件差事,要叫你去办。”

    “愿为陛下赴死!”

    陈继盛闻言,忙抱拳行礼道。

    受毛文龙被袁崇焕矫诏擅杀一事的影响,以陈继盛为首的东江军将校,其实心里对朝廷多少都产生不满,尤其是他们东江镇这边,所拨发的粮饷,包括军械等,那永远都是最迟的,或者就是调拨一部分。

    其实在崇祯皇帝的戡乱救国之诏,传到他们东江镇这边,有不少的将领,是不愿意奉诏勤王救驾的,毕竟朝廷那样区别对待他们,眼下遇到建虏侵犯的危局了,又想到他们东江军了?

    面对这样的一种态势,沉稳的陈继盛还是力排众议,决定出兵勤王救驾。

    有意思的是,凡是表达不想奉诏的将领,悉数被陈继盛调到驰援的队伍中,愿意奉诏的都留到了东江镇。

    对陈继盛这样的决断,没有人知道其心中是怎么想的。

    “别动不动就说‘死’字。”

    崇祯皇帝微微一笑道:“难道活着就不能为朕,为大明效命吗?你即刻奉朕口谕,于勇卫营主将周遇吉一道,赶赴迁安城方面,去叫袁崇焕过来见朕!

    让毛承禄、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几人,随你一块儿前去迁安城,记住,不准发生冲突。”

    讲到这里的时候,崇祯皇帝脸上的笑意不见了,取而代之的却是凌厉的神情,这是他倒袁的第一步。
     ……奇@ 书#网¥q i & &s u& # w a n g &。 c o m……

    “……”

    陈继盛听闻此言,愣住了,面露错愕的抬起头,看向神情凌厉的崇祯皇帝,心里不由得一震,忙低首应道:“喏!”

    “去吧。”

    对于陈继盛的反应,崇祯皇帝是能想象到的,毕竟袁崇焕跟他们东江军的关系,在大明是人尽皆知的事情。

    矫诏杀了他们东江军的领头,这对那帮骄兵悍将,尤其是毛文龙的义子义孙,那没有一个不仇视袁崇焕的。

    倒袁,是他要办的事情。

    就袁崇焕这样的政客,若再留在辽前的话,那他的平辽主张就无法贯彻,更别提这次迎战建虏,袁崇焕的种种表现,还有建虏进犯大明一事,谁都保不住袁崇焕。

    调整东江镇的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