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崇祯:朕就是盛世之君-第6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样,就算攻不下三屯营,但也要将洪山口拿下,从建虏手中拔除掉洪山口,这样他们出入关内外的通道,就只剩下龙井关、喜峰口两处了。

    朕召诸卿过来,就是想问问你们,麾下各自统属的兵马,明日能否进行高强度的攻城战,再度狠狠力挫建虏的士气?”

    仗打到这份上了,站在战略层面,能尽量不给建虏喘息机会,那崇祯皇帝是不会浪费一天时间。

    但具体到战术层面,崇祯皇帝还要听听孙承宗他们的意见,以确保后续战事,绝不会出现任何意外。

    “陛下,臣觉得可战。”

    孙承宗走上前,神情正色道:“今日一战,我大明出战各部兵马,打出了血性,叫建虏知晓了我大明的厉害。

    不过明日之战打完,若不能顺利攻破三屯营,那想再发动大规模攻城战,必须等后方补充足够的震天雷,还有袋装颗粒火药,袋装铅弹才行。

    不然仅靠麾下将士的命去拼,那伤亡太大了,这有悖我大明现在所取得的优势。”

    孙承宗不怕明日之战,但他怕崇祯皇帝被今日所取胜利,所蒙住双眼,觉得建虏的实力不过如此。

    “臣附议!”

    “末将附议!”

    卢象升、孙祖寿紧随其后道。

    见孙承宗他们这般,崇祯皇帝露出笑意,说道:“你们啊,不会以为朕被今日一战的胜利,就冲昏头脑了吧?

    真要是那般的话,朕也不会冒着风险,把孙师你们召来,放心吧,朕明白你们心里的顾忌,也知道我大明取得当前优势,所付出的代价。

    朕还是那句话,该打的仗,必须要打,但不该打的仗,绝不打,朝中的一些文官,不拿我大明将士的命,当命看。

    可朕不是这般!

    既然你们都同意明日之战,那就尽快返回各自阵线,召集麾下将校,商讨三面合攻之事吧。

    记住,不能拿麾下将士的命,去给朕填,明日之战的目的,是分散建虏注意,必须夺回洪山口。

    若有机会拿下三屯营,就拿,若时机不成熟,那就等!”

    “臣等遵旨!”

    看着领命的孙承宗几人,崇祯皇帝心生感慨,幸好在自己麾下,有这么一帮务实的良才在啊,不然想战胜进犯的建虏,只怕难度系数会更高。

    叫不懂军事的朝官,来帮自己分忧,只怕自己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文官的那套仁义之师当行仁义之战,想想就觉得恐怖如斯。



    第一百一十二章 再战(2)

    

“这天是愈发的冷了。”

    崇祯皇帝紧了紧所束披风,眉头微蹙道:“这一仗,就算是打,也不能打太久了,不然有多少将士,会被冻死。”

    随着战局的演变,还没回过味来; 已到崇祯二年十一月中旬,小冰河时期下的大明,北方是愈发寒冷了。

    也是处在这一特殊时期,导致大明治下的灾害频发,不是水灾,就是旱灾,要么就是蝗灾,每逢大灾过后; 必有大疫。

    正是这一连串的问题,加剧了大明治下的土地兼并,继而导致阶级矛盾不断激化,给流寇势力创造了环境。

    “咚咚咚……”

    耳畔回荡着密集的擂鼓声,崇祯皇帝的心思,却飘到了其他地方,也不知道这个时候的关中,又是怎样的场景。

    曾经肥沃的八百里秦川,到了崇祯这一朝,却成了索命的存在,饿红眼的关中汉子,那投入造反大军,威力不是一般的猛啊。

    “轰轰轰……”

    “轰轰轰……”

    此起彼伏的炮击声,爆炸声,将崇祯皇帝从沉思拽进现实,却见一颗颗实心弹; 一堆堆集束震天雷,朝着建虏扼守的城墙飞驰,那巨大的撞击; 还有爆炸所产生的冲击,对城墙上的建虏,造成了不小的伤亡。

    “咻咻咻……”

    “杀啊!!”

    遮天盖日的箭雨,一波接连一波朝三屯营城墙飞射,在炮火、箭雨的联合攻势下,出战的明军将士,在所部将校的指挥下,扛着一架架云梯,咆哮着朝眼前的城墙杀去,不少将士推着破城锤,朝着前方的城门缓缓前进。

    经历了昨日的胜利,出战的各部明军,其麾下的将士,不再像先前那般畏惧建虏,至少敢于向建虏主动亮剑了。

    “幸好昨夜各部兵马,将三屯营城外的护城河,截流并填充了石块、泥土。”观战的王洽,此时感慨道:“若非是这样的话,今日攻打三屯营,我大明不知还要战死多少将士。”

    “是啊。”

    李邦华点头道:“有孙公他们统率各部; 的确排除了不少威胁,希望今日之战,能攻破被建虏窃据的三屯营。”

    大规模的攻城战,所谓临战的战术安排,效果已经没那般大了,一切都按照战前所定在行事。

    各部统兵主将,会根据战场上的变化,及时做出小范围调整,除非有一方先顶不住,否则攻城战打响以后,就必须持续的进行下去。

    “拜见陛下!!”

    本观战的一众人等,见崇祯皇帝缓步走来,一个个神情恭敬的拱手道,而崇祯皇帝只是挥手示意,目光聚焦在三屯营西城战场上。

    由卢象升所统属的天雄军、马世龙所部、登莱援军,配合默契的协同作战,向扼守城防的建虏展开攻势。

    “周遇吉那边,可派人传来什么消息?”

    看着数十众明军将士,从高高的云梯上摔下来,崇祯皇帝皱眉说道:“还有侯世禄所部兵马,到什么位置了?”

    尽管在此战之前,心里已经做好准备,清楚今日发动的攻城战,出战的各部兵马,定然会出现不小的伤亡,但当看见被射成刺猬的明军将士,被建虏连同云梯一块被推下的明军将士,被……

    崇祯皇帝的心里很不好受。

    如果说没有建虏进犯,那他们就不会战死沙场,或许跟家人在一起,或许混吃等死,但不管是哪一种,也总比将命丢到战场上好。

    “陛下,周遇吉所领兵马,已对洪山口发动攻势。”王洽上前拱手道:“此次周部携带先前所攒震天雷,于今日拿下洪山口的胜算很大。”

    李邦华紧随其后道:“陛下,侯世禄所部兵马,已赶到石门镇一带,最迟明天就能抵达三屯营。

    另外天津三卫那边,加急呈递一则军报,昨夜方才抵达,东江方面勤王救驾的援军,于两日前顺利抵达,由陈继盛统领,合计五千余众精锐。”

    “哦?”

    崇祯皇帝闻言,看向李邦华说道:“可知陈继盛麾下,有那些战将随军?现在他们出发赶往前线了吗?”

    见天子这般关心东江军,李邦华心中不免生疑,但嘴上却说道:“据天津方面呈递的军报,有孔有德、尚可喜、耿仲明这些战将,不过他们多是毛文龙的义子……”

    “义子不义子,姑且不谈。”

    崇祯皇帝挥手道:“只要东江军能来就行,先前的那些恩怨,等此战结束后,也该做个了结了。”

    “……”

    王洽、李邦华闻言,心里一惊,天子这是要给毛文龙翻案吗?

    孔有德这些家伙,都来了。

    既然来了,那就别再回皮岛了,老实留在神京吧。

    王洽他们心里想些什么,崇祯皇帝没有在意,此刻的他,在思索该如何处置孔有德他们,是简单的一杀了之,还是调教他们一番。

    毕竟就现阶段的局势,这麾下没有能征善战的悍将,想要解决四面起火的大明,还真是件困难的事情。

    建虏、流寇这两个心腹之患,都是必须要重视的,不能一头重,一头轻,否则根本解决不了威胁。

    “轰轰轰……”

    “轰轰轰……”

    震耳欲聋的爆炸声,叫崇祯皇帝从思绪中走出来,当看见一些将士,跳上了建虏扼守的城墙,崇祯皇帝双眸微张起来。

    “陛下,建虏的斗志,好像被击垮了。”朱纯臣面露惊愕,看着前线战场的局面,难以置信的说道:“为什么感觉他们对守城并不是……”

    岂止是朱纯臣这般,就连王洽、李邦华他们,也都没有想到,前线战场出现的情况,会朝着有利于大明的一面进展。

    ‘难道是被炮火攻势炸的了?’

    崇祯皇帝双眼微眯,瞅着越来越多的将士,开始攻上城墙,这不多见的一幕,叫他的心里也是颇为诧异。

    依着建虏的实力,不应该会出现这种情况吧,为什么扼守城防的建虏,扛了几轮攻势以后,就出现这等乏力的情况?

    难道在这其中还藏着什么阴谋不成?!



    第一百一十三章 不过了轰他娘的

    

“督师,情况有些不对。”

    茅元仪皱着眉,看着眼前的战局,说道:“这哪里是建虏八旗,所应有的表现啊,未免太过于儿戏了吧。”

    “你说的没错!”

    孙承宗神情严肃道:“只怕此刻守城的,皆是随军的阿哈; 并没有建虏真鞑,他们是想消耗我军!”

    看着前线战场,开始呈现一边倒的战局,孙承宗的心里却愈发不安,可仗已经打到这份上,贸然下达新的军令,可能会引起一系列连锁反应。

    并且随着数以百计的明军将士,借助云梯攀爬上城墙; 这使得各部发动的炮火攻势; 随即也都减少了下来。

    现在孙承宗能做的,就是希望登上城墙,并结阵抵御建虏的明军将士,能挡住建虏的反击,并叫更多的将士杀上去。

    那样就算建虏真有什么算计,也终将会被大明击败。

    “不对!!”

    一直观战的崇祯皇帝,双眸微张,喝道:“那不是建虏真鞑,而是建虏麾下的阿哈、二鞑子,这该死的皇太极,是想发动火攻!!”

    “……”

    以王洽、李邦华为首的众人,骤然听闻崇祯皇帝所讲,一个个都面露惊色,难以置信的看向崇祯皇帝。

    “来人啊,快给朕传令,叫各部回撤!!”

    崇祯皇帝走上前; 情绪有些激动道:“当前唯一能大规模灭杀我大明儿郎的; 唯有火攻!!”

    现阶段汇聚在三屯营一带的明军; 规模超过了十万众,而皇太极统率的建虏,撑死不过三万余众。

    就算建虏凭借城高墙厚的三屯营,想抵御住大明的攻势,可面对大明所携火炮,还有集束震天雷,所发动的炮火攻势,他们根本就扛不住这种攻势。

    可皇太极所领建虏八旗,面对这样一种局面,依旧没有撤离三屯营,朝着龙井关、喜峰口方向逃窜,那摆明就是不死心。

    在这样的前提下,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想尽一切办法,尽可能多的杀掉围攻三屯营的大明将士。

    那么唯一符合这一要求的,除了火攻,崇祯皇帝想不到第二种; 皇太极这心狠起来,是连底下的奴才; 都敢一块儿杀了。

    就在崇祯皇帝想到这些时,分处不同地域的卢象升、孙承宗、孙祖寿,也先后猜想到了这些。

    说到底,除了卢象升外,孙承宗、孙祖寿都是经历过战事的,不过卢象升对军事一道也有着独道见解。

    想明白这前因后果后,便知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了。

    “铛铛铛……”

    在这嘈杂的战场上,一道道急促的金鸣声骤响,这叫蜂拥三屯营城墙的明军将士,一个个心里都咯噔起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