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崇祯:朕就是盛世之君-第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嗯,此事就这么定了。”

    崇祯皇帝放下手中茶盏,神情淡然道:“为方便军机处运转,可设一批军机参赞,员额暂定三十。

    诸卿,每人可举荐两名,剩下的,朕会酌情补充,行啦,聊完军机处,咱们说说接下来如何迎战建虏吧!”

    言罢,崇祯皇帝站起身来,朝一旁悬挂的地舆图走去,孙承宗、王洽、李邦华、周延儒几人见状,忙站起身来,跟随在崇祯皇帝身后。

    不过对孙承宗来讲,其心中还是颇为感慨,天子三言两语,便明确军机处之权,这对接下来迎战建虏,有着莫大的好处,且孙承宗生出一种直觉,这特设的军机处,只怕天子日后绝不会裁撤。

    不然天子费尽心思,又是颁中旨,又是平台召对,以帝王心术连打带消,明确迎战建虏大义为何?

    “这是朕近几日来,根据内阁,还有你们兵部,所呈奏疏,制成的地舆战况图。”

    崇祯皇帝拿着指挥棒,指着眼前地舆图,看着孙承宗他们,正色道:“未召开平台召对前,朕召见孙卿,向他讲出朕所忧之事。

    喜峰口这处要隘,十之八九,会被建虏攻破,这两日,你们兵部,就会接到相应急报。

    此处要隘一旦被建虏拿下,那么遵化、三屯营(蓟镇)两地,可就彻底暴露在建虏兵锋之下。”

    “这……”

    王洽、李邦华、周延儒三人,面露惊愕的相视一眼,显然他们并没想过,喜峰口这处要隘,会被建虏拿下。

    就算关内三协防务被削减,但喜峰口这处要隘,似乎也并不会那么容易,会被建虏这般攻陷吧?

    “怎么?觉得朕是在信口开河吗?”

    看着众人的反应,崇祯皇帝眉头微挑道:“没事,朕心里知道,你们到现在,还觉得危险没有到来。

    眼下,朕要给你们讲的是,基于当前的态势,军机处这边,还如何调度袁崇焕所统关锦宁援军,以确保国朝安定!”

    己巳之变刚爆发前期,大明的很多官员,的确不相信建虏能杀到京畿重地,更没想到驰援的关锦宁援军,会接连遭遇惨败。

    这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点,就在于袁崇焕所吹捧自己,以巩固自己督师之权,递交到朝廷的那些奏疏,所迷惑住了。



    第八章 定策(下)

    

求点推荐票,打赏之类的,多浇灌一下幼苗,写书不易,拜谢了!

    ……

    “陛下,现在的当务之急,是先要洞察进犯的建虏,到底是西进京畿,还是东进山海关之势。”

    孙承宗走上前来,神情严肃的说道:“倘若对战局的把握,出现较大的偏差,那么就算军机处下达调令。

    着命辽东督师袁崇焕,统率部分关锦宁援军,然在实际的交战中,各部定然会出现很大的分歧。

    一旦闹出这样的事情,给建虏所带来的优势,无形中就会增大,继而对我大明产生不利影响。”

    从最终的定论来讲,眼下孙承宗所强调的这些,的确是需要格外注意的。

    建虏在攻破喜峰口后,并没有选择急行军,一路杀到遵化城,或三屯营要地。

    而是选择在相距喜峰口,不过二十余里处勒兵休整,且其他各部建虏,亦停止了前进态势。

    看似很诡异的一幕,实则却是建虏高层,准确的来讲,是皇太极想以此紧急战况,伏击回援遵化、三屯营的关锦宁先锋军!

    毕竟喜峰口这个地方,距山海关一带更近,袁崇焕必然先于京城一步,知晓这一紧急战况。

    为保自身权势,也为坐稳辽东督师之位。

    袁崇焕必然谴派麾下关宁铁骑,一路从山海关疾驰,杀到遵化、三屯营一带,防止建虏攻破上述两地。

    看着神情各异的王洽、李邦华、周延儒三人,崇祯皇帝神情正色道:“孙卿所讲,朕觉得很有道理。

    并且朕在这两日,也一直在思索这个问题。

    朕觉得建虏攻破喜峰口后,不会直接西进京畿,而是会设法利用所处局势,引诱山海关所驻兵马,驰援被暴露在他们面前的遵化、三屯营两地。

    建虏只需寻找合适的地域,埋伏下来,以逸待劳,静候山海关那边,杀过来的先锋援军。

    只要抵达建虏埋伏之地,那他们便可趁势突袭,到时重创该部先锋军!”

    听到崇祯皇帝所讲,孙承宗也好,王洽、李邦华也好,亦或者周延儒,他们皆下意识抬头去看地舆图。

    此时的他们,一个个眉头紧皱,眸中闪烁着精芒,显然这种新颖的观点,他们心中并没有想过。

    这不符合常理啊!

    也完全没有必要啊!

    “陛下所言,请恕臣不敢苟同。”王洽走上前,对崇祯皇帝拱手作揖道:“倘若喜峰口这处要隘,真叫建虏破开。

    那建虏应以雷霆之势,杀奔到遵化,或者三屯营,这样才能趁乱,夺取两处要地任一。

    臣实在想不明白,建虏为何要画蛇添足,给自己徒增威胁。

    难道遵化、三屯营两地,所驻那些兵马,全都是摆设吗?”

    崇祯皇帝轻叹一声,微微摇起头来,显然似王洽之言,在当前的朝堂中,也是很多大臣的想法。

    “不对!”

    周延儒此时上前道:“王尚书,你莫不是忘记,方才于平台召对之际,孙公所讲,袁崇焕重关外防线,而轻关内三协之言!?

    遵化、三屯营两地,虽驻扎有大军,然多半都是新卒。

    依着当前所处的紧急态势下,叫他们扼守城防,抵御来犯建虏,那都是人心惶惶。

    你难道真的以为,上述两地的驻军,会轻易出城,协助可能驰援过来的援军,夹击攻打建虏伏兵吗?!”

    “这……”

    王洽心中暗暗生惊,显然并未料想到这一因素,倘若真是这样的话,那方才天子所讲之言,就真有很大可能发生。

    可现在问题的关键,是京城这边,至今并未收到,喜峰口被建虏攻破的消息。

    若冒然以此来做调动,到时喜峰口没被攻破,这要是传扬开来,将会闹出多大的风波啊!

    “陛下,您当前所讲的这些,仅仅只是一种揣测。”

    李邦华皱眉上前,拱手作揖道:“眼下喜峰口那边,是否遭建虏偏师攻打,京城这边并未收到任何消息。

    若真冒然以此来断,以军机处的名义,对各地布防下达调令,到时出现偏差的话,只怕会有损您的威仪啊。”

    “不不,老夫倒是认为,陛下所讲之言,是有极大的可能,甚至已经成为事实。”

    孙承宗讲出不同看法,指着眼前的地舆图,皱眉说道:“现在大安口、龙井关等地,已被两路建虏攻破。

    这给国朝造成极大的震动,也给京东一带闹出很大的动静,而喜峰口的位置,又是至关重要的存在。

    除非建虏此来寇边,就是简单的劫掠一番。

    否则依着老夫之见,建虏定会拿下喜峰口,设法重创我大明军队,届时好挥师西进,攻打我大明腹心所在!”

    “可……”

    李邦华伸出手来,想要反驳孙承宗所讲,毕竟现在还没出现这种情况,谁都无法预料,建虏此次的真实目的,到底是什么!

    “够了!”

    崇祯皇帝厉声喝道:“朕将你们召入军机处,不是叫你们在此争执的,是叫你们解决实际问题的。

    到现在,这建虏所藏的野心,难道你们还没看明白吗?!

    若真是简单的劫掠,那建虏何必这般大费周章,分出数路兵马,先后攻破大安口、龙井关等地?

    眼下你们军机处,即刻明发上谕,以最快的速度,将戡乱救国之诏下发,着天津、登莱、东江等地谴派援军。

    另以军机处的名义,分别向通州、顺义、三河、平谷、蓟州、玉田等地,下达指令,命各部大军闭城据守。

    同时以最快的速度,着命袁崇焕亲率关锦宁援军,进驻迁安城,并向袁崇焕强调,无军机处调令,不可冒进,不可擅动!

    听清楚朕说的话,哪怕是遵化、三屯营两地,皆被建虏大军攻陷,没有军机处下发的调令,也不能擅动!

    违令,以谋逆论处!

    现在就去完成这些指令。”

    “这……”

    孙承宗、王洽、李邦华、周延儒四人,闻言皆心生惊骇,脸上流露出不同的神情。

    他们没想到天子,会表现出这等的强势。

    更没有想到,天子对袁崇焕的态度,会有这般大的逆转。

    要知道在此之前,天子对袁崇焕是极为信任的。

    “臣等遵旨!”

    看着拱手作揖的四人,崇祯皇帝轻叹一声,眼下军机处虽然创立,但想达到为他所用的程度,还需要一点时间磨合。

    想要打赢跟建虏的这一仗,若军机处内部都不能同意,那传递到各地军队那边,又如何执行决策,还好他还有一些时间,来筹谋部署这些。



    第九章 窘境大明太虚了

    

“皇爷,喝口茶歇歇吧。”

    在孙承宗他们,离开东暖阁后,王承恩捧着一盏茶,恭敬的递到崇祯皇帝跟前,劝说道:“皇爷,您要保重龙体啊,您都……”

    “好啦王大伴,别再说这些了。”

    崇祯皇帝接过茶盏,一饮而尽,嚼着嘴里的几片茶叶,说道:“眼下这样的态势,朕如何能睡得着。”

    自没有再去文华殿理政,在乾清宫的这几日,崇祯皇帝就没离开过这里,甚至连早朝这种形式主义,也没去陪朝中那帮文臣做样子,一直都待在乾清宫筹谋着,如何打赢这场跟建虏的仗。

    特设军机处,这仅仅是个开端,如何收拢军事决策权,扩大军机处的权柄,是崇祯皇帝后续要做的。

    在方才的商讨中,崇祯皇帝对王洽、李邦华的一些表现,还是有些不满的,显然他们没摆正位置,没认识到自己创设军机处,到底是带着怎样的含义。

    “皇爷,户部尚书毕自严,于乾清门外求见。”

    高起潜恭敬的走进东暖阁,对眉头微皱的崇祯皇帝,拱手作揖道。

    “何事求见?”

    崇祯皇帝问道。

    “回皇爷,是关户部钱粮支出的政务。”

    高起潜回道。

    这是来向朕诉苦啊!

    大明的财相,看来处境也不好啊。

    “宣吧。”

    崇祯皇帝双眼微眯,说道。

    毕自严,天启、崇祯两朝,皆出任过户部尚书,执掌大明财政,天启朝,还曾任天津巡抚,担着催督辽饷的重担,算是一名不可多得的人才,跟东林党有些渊源,但也只是有些渊源。

    能在明末这个动荡时期,稳住大明岌岌可危的财政,这已然是了不起的存在了。

    不过说起来,眼下的东林党,在朝堂中的体量,还真是有些太大了,这朝堂制衡完全成了摆设,趁着这次建虏进犯大明,必须要好好谋划一下此事了。

    “臣毕自严,拜见陛下!”

    一道中气十足的声音响起,打断了崇祯皇帝的思绪。

    “毕卿,无需多礼。”

    崇祯皇帝面露笑意,对自己拱手作揖的毕自严,说道:“毕卿,此来见朕,可是有政务要奏?”

    “是的,陛下。”

    毕自严眉宇间透着忧色,看向崇祯皇帝,说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