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崇祯:朕就是盛世之君-第45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可是老卿家,你可知道朕的难处啊。

    过去的大明啊,真的是烂到根子上了,党同伐异、吏治腐败、以权谋私、土地兼并、赋役崩坏……

    这一桩桩一件件的事情,就像是一座座大山,时刻压在朕的身上,让朕常常感到喘不过气来。”

    袁可立轻叹一声。

    崇祯皇帝所讲的这些,都是他清楚的,大明究竟面对怎样的境遇,其实对有远见的臣子而言,都是能看清楚的。

    可是看清楚归看清楚,如何改变这种困境,才是问题的关键。

    过去的大明,受一个建虏叛乱,受一个流贼叛乱,导致很多事情都受此影响,为了镇压平叛而拆东墙补西墙。

    “其实朕心里很清楚,当前大明处在这等境遇下,就是银子惹的祸。”

    崇祯皇帝眉头微皱,指着那座天子宝座,“卿家可知,朕眼中的这座天子宝座,像极了什么吗?

    火药桶啊!

    朕在这个位置上,真可谓是如履薄冰,想做些事情真的太难了,别看朕是大明的皇帝,可触碰到一些人的利益,依旧是会遭受众多的反对和掣肘。

    朕是大明的皇帝,朕不能退!

    大明走到今天不易啊。

    世人皆说朕乾纲独断,刚愎自用,做起事情来丝毫不考虑后果,对待祖制礼法更是不屑一顾。

    可是世人越这般说,朕却愈发的坚信一点,朕走的路是对的,是要坚定不移的走下去,老卿家可知为何吗?”

    “老臣明白。”

    袁可立微微欠身,语气坚定道:“这个世人,究竟是谁的世人?民,到底代表哪些?这才是关键所在。”

    “没错!”

    崇祯皇帝抚掌大笑道:“看来还是老卿家理解朕啊,这就是问题所在,大明治下的民,究竟哪些才能算作是民?

    是官员?

    是士绅?

    是商贾?

    是权贵?

    那么生活在底层的群体,能被称得上是民吗?朕是一直把他们都看做民啊,可是有些人的心里,却把他们当做稽首,当做工具。”

    作为大一统的封建王朝,有些思想是根深蒂固的,是不可能轻易就能改变的,毕竟自古以来就是这般传承下来的。

    别看崇祯皇帝对大明文官群体,心底存在着厌恶和鄙夷,能够通过一系列组合拳,来整顿吏治,整顿官场,揪出里面的贪官污吏。

    可是崇祯皇帝离不开文官群体。

    为何?

    一个皇帝就算再强,那也不可能凭借一人,就能统御幅员辽阔的江山,这是根本就办不到的事情。

    统治阶层是存在分级的,皇帝不过是站在最高的位置,而在各级的统治阶层,则是实际的统治者。

    “打击特权,一定要做。”

    心情感慨的袁可立,皱眉说道:“从万历朝中后期开始,大明就受到党争的影响,出现很多决策性错误。

    这一切都是特权惹的祸。

    权力,能让人迷失本心。

    就算意志再坚定的人,在漫长的仕途中,终究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而出现一次的意志松动,就会导致不好的事情发生。”

    “老卿家说的没错。”

    崇祯皇帝双眼微眯道:“官绅一体纳粮一体当差,摊丁入亩这些新政,所能打击掉的特权终究是表象罢了。

    人亡政息,这才是最可怕的事情。

    朕现在要做的事情,就是给特权套上枷锁,不让那种疯狂,影响到大明的主体,哪怕是皇权,今后也要受到限制才行。

    人治。

    法治。

    自古以来就争议颇多,人性本就是天生的,妄图想通过一些东西,就能左右人性的改变,这本就是不现实的事情。”

    “陛下,就让老臣再为大明,做些事情吧。”

    情绪激动的袁可立,颤颤巍巍的站起身,顺势就要跪倒在地上,神情动容道:“老臣的确是老了,在山东巡抚这个位置上,已经不能再帮陛下分忧了,可是在别的事情上,老臣还是能为大明,为陛下,再做些事情的。”

    “老卿家快快请起。”

    崇祯皇帝见状,忙起身搀扶起袁可立,“好,好,朕答应老卿家,有些事情,朕的确需要老卿家来分忧。”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

    其实对一个国家而言,有一批从仕途上下来的老人,其实在某些领域,能起到非凡的作用。

    就像崇祯皇帝想缔造的大明宪法,想要有效将此事推动起来,不仅需要青年才俊的出面编纂,更需要想袁可立这样的老臣,来帮着把握方向,来站出表明态度。

    “不过有件事情,朕要先给老卿家约法三章。”

    崇祯皇帝继续说道:“就算老卿家要帮朕分忧,也要照顾好自己的身体,一定要懂得量力而行,朕要老卿家做的事情,不是一个短时间内就能实现的事情。”

    “老臣遵旨。”

    袁可立忙作揖应道。



    第一百五十二章 博弈(3)

    

“天下熙熙皆因利来啊。”

    温体仁眉头紧锁,倚靠在官帽椅上,怅然道:“周阁老,我等都被陛下骗了,倘若不能扳倒徐光启他们,那韩爌就是我等的前车之鉴啊。

    江南诸省出现叛乱,这是谁都没有预料到的,可唯独陛下却好像并不奇怪。

    原因为何?

    恐在陛下御极之初,就看透了江南的情况,您自己回想一下,陛下这些年的所作所为,是不是有针对性的?

    从天津撤卫设州,明确对外开海算起,这桩桩件件都是在釜底抽薪啊,通过一些手段和方式,迷惑住了很多人。”

    “从当前的局势来看,温阁老说的并没有错。”

    周延儒双眼微眯道:“为了江南平叛一事,陛下这般大费周折,启用大批维新派出身的官员,或者和维新沾着关系的官员。

    特别是辽东分置两承宣布政使司,更是让内务府麾下的大批官员,简拔到国朝正统的职官上。

    当前国朝上下的注意,全都集中在江南叛乱一事上,根本就没有人注意到辽东,才是威胁最大的。

    如果洪承畴、卢象升他们,能够在江南诸省稳定住局势,就算这个平叛持续的时间很长,可要是内务府的这一批批官员,通过辽东在仕途上站稳脚跟,那将会是怎样的境遇?”

    “这恰恰是本辅最担心的事情。”

    温体仁脸色有些难看,“维新变法是否能有效落实,其实根子就在于有人是否愿意去做啊,历朝历代的新政,出现人亡政息的局面,不就是没有前仆后继者吗?

    现在陛下正值壮年,说句不好听的,就算是再御极十余载,那大明上下岂不在维新变法一事上,没有任何分歧了?

    在这等态势下,被陛下聚拢到内务府的官员,一批批的通过维新变法晋升上来,今后的朝堂是谁说了算,就真的不好说了。”

    作为守旧派的一员,尽管在此之前,温体仁、周延儒他们为了自身仕途和前程,选择顺从崇祯皇帝。

    可是这绝不代表着温体仁他们,在维新变法一事上,就旗帜鲜明的站在崇祯皇帝这一边。

    他们是既得利益的一份子。

    在他们的身边,聚拢的也是这批群体。

    如果说在一些事情上,温体仁他们不能表明态度,那这批聚拢的群体,就会毫不犹豫的抛弃他们。

    这就是政治。

    “现在的朝堂已然不同了。”

    周延儒轻叹一声,“在京的内务府官员,就有钱肃乐、李长祥、张肯堂、沉廷扬、黄道周、何腾蛟等一批群体。

    地方上的就更多了。

    隶属于内务府治下的赈灾行署,聚拢的生员和士子少吗?

    像阎应元、陈明遇、李岩、宋献策、牛金星、顾君恩、堵胤锡等一批人,已然在辽东站稳脚跟了。

    这还没有算上在北直隶、陕西、山西、河南、山东等地的。

    陛下想的事情,看的事情,都要比我等要深远太多了,更别提陛下携御驾亲征之威,使得朝野间的舆情,早就出现不小的变化。”

    面对过去千疮百孔的大明,崇祯皇帝比谁都要清楚,想要推动大明变革,就必须要绕开既得利益群体,不能惊扰到他们敏感的神经。

    大明是朱家的不假。

    可是单靠一个朱家,一个大明皇帝,是无法对大明形成有效统治,毕竟幅员辽阔的大明疆域,需要构建稳定的各级统治阶层。

    崇祯皇帝就是这个统治阶层的塔尖。

    然而最主要的问题,是其他层次的统治阶层,都出现不同程度的糜烂,想要把想做的事情做好,就必须修补好这些糜烂之处。

    “周阁老说的没错。”

    温体仁点点头,“别看最近朝堂之上,不少人提出反对和质疑,可是叫人觉得奇怪的,是民间的风向变化。

    甚至有不少的群体,愿意购买新的战争债券。

    您猜本辅发现了什么。

    表现最为活跃的群体,恰恰是过去跟随陛下的脚步,涉足到领域产业的这批人。

    这可不是一个好苗头啊。

    一旦说这批群体能趁势继续壮大,那围绕摊丁入亩、官绅一体纳粮一体当差等新政,就能有序的在北方诸省继续扩大推行。”

    温体仁嘴里说的群体,是新兴的工厂主群体。

    他们的构成来源很复杂。

    有小地主,有商贾,有士绅,甚至还有读书人,他们面对着可观的利益,分批投身到产业领域之中。

    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和沉淀,不少在大明北方诸省都积攒不少家底。

    特别是近几年来,崇祯皇帝主导的军火贸易,使得军工产业发展迅勐,这使得相关的上下游产业,也跟着分了一杯羹。

    “陛下真的是湖涂啊。”

    周延儒感慨道:“官绅一体纳粮一体当差、摊丁入亩这些新政,明显就是在动摇大明社稷的国本。

    如果不是这次御驾亲征,国朝战胜了猖獗的建虏,收复辽左失地,恐河南、山东等地的民怨,就会进一步沸腾起来。

    现在受江南平叛一事影响,陛下更是将上疏规谏或请辞的官员,都移交到内阁处置,这摆明就是要闭塞言路,继续这样乾纲独断下去。”

    温体仁也好。

    周延儒也罢。

    他们所代表的就是一个群体,即大明的守旧派,面对大明出现的一些新变化,他们非但不感到高兴,相反却很是担忧,甚至是恐惧。

    为何?

    因为大明出现新变化,就代表他们的既得利益,无时无刻都在遭受着侵犯和损失。

    诸如这类言论,其实在大明很多地方都有。

    崇祯皇帝也很清楚。

    现在大明内部的新旧之争,其实已经愈发的激烈了,只不过受一些时局的影响,没有彻底爆发起来。

    江南诸省平叛一事,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就是新旧之争的博弈。

    是胜。

    是败。

    会给大明产生极大的影响。

    “我等必须要做些什么。”

    温体仁沉吟刹那,眉头微皱道:“其实从陛下御驾亲征时,周阁老应该就感受到了,陛下对我等已经产生不满。

    可是有些事情,不能就这样听之任之。

    大明社稷的安稳,我等作为大明的臣子,也应该尽一份力才行。

    就算维新变法是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