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崇祯:朕就是盛世之君-第45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皇爷,通政司这边,转递到司礼监不少规谏奏疏,甚至有部分是请辞奏疏。”王承恩恭敬的走进殿,看着伏案忙碌的崇祯皇帝,作揖行礼道:“据司礼监整理……”

    “不必拿这些事情,来烦朕。”

    崇祯皇帝头也不抬,继续忙碌着,“将这部分奏疏一律发给内阁,告诉徐光启他们,就说是朕的意思。

    涉及到江南平叛诸事,谁再敢规谏,再敢上疏请辞,一律按制办理。

    一个个在其位不谋其政,只想着自己那点好处,却不想着现在的国朝,面临着怎样的压力和困难。

    既然是这样的话,那就让贤吧,大明不缺能做事的人,朕也不需要这些聒噪的人,在朕眼前蹦跶。”

    “奴婢遵旨。”

    王承恩忙作揖应道。

    伴君如伴虎啊。

    常年服侍在崇祯皇帝身边,王承恩愈发觉得自家皇爷脾气很大,其实王承恩也能理解,要解决的政务这般多,要解决的麻烦这般多,就算是再好脾气的天子,面对这些弊政和毒瘤都会恼怒的。

    特别是从维新变法的大旗,被自家皇爷明确以后,王承恩就能感受到强烈的反弹,可是他却不敢多言其他。

    从内务府特设以来,内廷太监群体的权力就被限制了。

    “还有一件事情。”

    崇祯皇帝放下御笔,看着即将离殿的王承恩,皱眉道:“传朕口谕,明内阁诸臣明日进宫,朕有事情要和他们商榷。”

    “奴婢遵旨。”

    王承恩忙转身应道。

    千头万绪。

    真的是千头万绪。

    崇祯皇帝坐在龙椅上,看着成堆的奏疏,心情是格外的复杂,尽管说一系列的组合拳打出去了,可是否能落到实处去,这也是他现在最担心的事情。

    大明幅员辽阔,治下各地情况复杂。

    如果说这盘大棋,他不能平稳下好的话,随着时间的推移,今后面临的困境只会越来越多。

    越是在这等境遇下,他这个大明皇帝就越不能乱。

    如果说他乱了,那大明就彻底乱了。

    维新变法要做。

    江南平叛要做。

    由此产生的新旧矛盾,让崇祯皇帝感受到极大的压力,就像是在走钢索一般,稍有不慎就会掉进万丈深渊。

    崇祯皇帝甚至不敢想象,如果这一次他败的话,那大明将会经历什么,他这个大明皇帝又将经历什么。

    走出暖和的东暖阁,无视殿外行礼的侍卫及太监,崇祯皇帝抬头仰望繁繁星空,一股寒风吹来,让他的精神一震,他所处的这个位置,注定是孤独的,他注定要做孤家寡人,否则一些事情根本就不可能做好!

    (本章完)



    第一百四十九章 地方分权(2)

    

“陛下,辽地分置两承宣布政使司,是否能延缓些期限?”徐光启神情严肃,向崇祯皇帝作揖行礼道。

    “时下辽左局势初定,仅一个撤卫设府,就需要大批的人手,更别说辽左一带驻扎着大批军队,每日所耗粮饷无数。

    在这等情况下,要增设一个安东承宣布政使司,调派大批的官员前去,这对国朝而言负担太重。”

    “臣附议。”

    赶回京城的温体仁,忙上前附议道:“何况江南诸省平叛一事,牵制着国朝的精力,这般大的人员调动,大批军队调派,这对国朝而言亦是沉重负担。

    尽管说陛下明确江南诸省平叛,所耗粮饷的定额,可现在江南诸省人心惶惶,想通过地方募集到平叛粮饷,其实是很难的事情。

    至少在臣看来,平叛初期的粮饷调拨,需国库和内帑直拨。

    且在陛下御驾亲征期间,消耗那般多的粮饷,不管是国库,亦或是内帑,都背负着沉重的担子啊。”

    “陛下要三思啊。”

    周延儒紧随其后道:“原本辽东筹设承宣布政使司,就在朝野间引起的争议不小,毕竟先前的辽东都司,是隶属于山东承宣布政使司。

    现在一个辽东,却要分置两承宣布政使司,这在国朝是闻所未闻的。

    一旦此事明确下来,不知要增加多少官员建制,何况辽东那等苦寒之地,尽管有丰富的矿藏资源,可是想要形成正向的赋税体系,却需要调拨大批粮饷支撑。

    眼下对国朝而言,最重要的就是平叛江南,确保社稷根本安稳,如果不将此事尽快落实下来,那对国朝……”

    崇祯皇帝坐在龙椅上,看着内阁诸臣上前规谏,神情有些凝重,对徐光启、温体仁、周延儒他们所提,崇祯皇帝品味出不同的含义。

    徐光启、毕自严他们提出规谏,纯粹是站在客观的角度,暂缓增设承宣布政使司一事,毕竟一旦确定此事,朝廷就需要调拨一批专项粮饷,以确保新设承宣布政使司平稳的运转起来。

    就现在的局势而言,朝廷根本就拿不出这般多的粮饷,毕竟牵扯到江南平叛诸事,江南距京城何止千里之遥。

    这般远的距离下,想要支撑前线军队平叛,那转运的粮草、各项军需等,是会存在一定损耗的。

    温体仁、周延儒他们提出规谏,则是在混淆视听,通过这种方式,阻止维新变法进一步推行起来。

    作为老谋深算的政客,他们比谁都要清楚,随着维新变法的深化推进,他们自身的利益将蒙受损失。

    尽管在前几年,温体仁、周延儒他们,对崇祯皇帝的旨意和意图,都是旗帜鲜明的支持和落实。

    然现在不同了。

    站在他们的角度来看,倘若继续这样顺从下去,那今后他们身边就没人了,毕竟维新变法这件事,在守旧派势力的眼中,就是破坏秩序的不稳定因素。

    仅是一个削减特权、收窄特权,就让很多群体受不了了。

    “朕召诸卿商榷此事,不是听诸卿强调困难的,要是这样的话,朕何须召诸卿进宫?”崇祯皇帝眼神冷厉,环视殿内诸臣,掷地有声道。

    “辽地分置两承宣布政使司一事,是决断,非商榷,这是朕已经明确的事情,就不必再对朕说什么别的。

    辽左局势初定,朕清楚。

    江南叛乱镇压,朕清楚。

    恰恰是当前处在这等局势下,辽地诸事才必须尽快明确,让地方承担起应尽的职责和担当。

    而非一味去靠国朝的扶持!

    倘若真是那样的话,对国朝而言才是真正的负担,与其那样,这辽左收复在朕看来,不要也罢!”

    强调困难?

    谁不难!?

    崇祯皇帝之所以想尽快明确辽地诸事,亦是受到维新变法的推进,看见了很多不好的苗头,这才想通过辽地的深化改革,给地方改制探索一条新路。

    此事慢不得。

    “这些都是朕查到的情况,单说近些年来,受维新变法的影响,日益兴盛的产业领域吧。”

    崇祯皇帝指着御桉上的奏疏,语气严厉道:“随着一批群体,涉足到冶炼、纺织、造船、建材、酿酒等产业,使得大批脱产群体,需要通过产业领域,付出辛勤的劳动,以赚取养家的银子。

    可恰恰是受此影响,肆意盘剥、压榨劳壮、践踏律法等事,在各地产业领域逐步冒头了。

    这算什么?

    换一种形式剥削吗?

    朝廷推行新政的目的,究竟是什么?

    仅仅是叫社稷中兴吗?

    是!

    现在北方诸省治下,受到新政的影响开始繁荣,特别是对外海贸的扩张,使得各行各业迅速发展。

    但是底层得到实惠了吗?

    并没有!

    他们依旧是拿着微薄的收入,过着还算说得过去的生活,比之先前是能吃饱肚子了,可别的呢?

    难道这就是朕想要的维新变法吗?

    不是!

    大明需要改的地方,太多了,多到朕都倍感恐惧,生怕稍有懈怠,就导致满盘皆输的境遇出现。”

    殿内安静极了。

    徐光启、毕自严、温体仁、周延儒、黄立极、刘鸿训他们,都没有想到天子会对他们讲这些东西。

    资本都是带血的。

    资本都是贪婪的。

    这一点,崇祯皇帝比谁都要清楚。

    当初为了让大明走上原始工业化,崇祯皇帝必须要做出妥协,确保一批群体能够涉足其中,推动北方诸省的工业化进程。

    并且那时候的大明,各地频生灾害,大批破产的群体没有依靠,甚至连吃饱肚子都成了问题。

    所以迫切的筹建产业领域,叫诸多产业领域能够生根发芽,就是崇祯皇帝首要考虑的事情。

    可现在不一样了。

    北方诸省的产业领域建设,也算是初具规模了,尽管和后世相比,那是不值得一提的事情。

    但是和该时代相比,大明已经走在前面了。

    对外输送军火贸易、挑起区域战争和冲突、坚决扶持对外海贸等事,通过军工产业的发展,航海业的蓬勃进取,去带动其他领域的发展,这是崇祯皇帝一直在做的事情。

    毕竟没有需求,那就不会有产业发展。

    不过对内的产业发展,却受制度的不完善,开始有朝向畸形的方向倾斜趋势,如果不能及时调整,那大明将滋生一批财阀势力,一旦形成这等情况,那等待大明的,将会是更大的险境。

    财阀影响政治。

    财阀蔑视律法。

    财阀捆绑大明。

    真等到那一日到来,大明就算对外扩张起来,形成一个表面繁华的盛世,可在背地里却暗藏着无尽的凶险和怒火!

    一旦爆发,必将是毁天灭地的。

    “辽地分置两承宣布政使司,是必须要做的事情。”崇祯皇帝站起身来,俯瞰着内阁诸臣,掷地有声道。

    “并且在辽地分置地方有司后,涉及司法、刑狱、监察、税务等职权,也要单独设立各级衙署,形成从中央到地方的有效掌控。

    鉴于此事的复杂性,朕打算筹设地方改制衙署,专擅辽地试行改制一事,所缺一应职官皆由该司明确。

    徐卿,你是内阁首辅,此事就由你牵头来办,至于说辽地分置两承宣布政使司,期间所需一应钱粮,国库出一部分,内帑出一部分。

    此事就这般决定了,有任何情况直接向朕禀明,至于别的,做好份内之事即可,朕不想再听到反对声。”

    大明,真的要变天了。

    温体仁、周延儒他们脸色微变,看着态度坚决地天子,这是他们的第一想法,自此以后,辽地分置的两承宣布政使司,将成为维新变法的核心所在。

    在辽地被简拔起来的官员,必然是旗帜鲜明的维新派出身,毕竟过去有不少群体,都被崇祯皇帝调遣到辽地磨砺。

    现在受地方分权改制的影响,他们将被简拔到相应的位置上,以肩负起更重的职责和担子。

    摊丁入亩、官绅一体纳粮一体当差、矿税、商税、关税、榷税、盐税等新政诸事,将会在辽地迅速整合推行起来。

    毕竟过去的辽地,受到战争的影响,使得大批既得利益群体被屠戮殆尽,这就像是一块白地,任由崇祯皇帝随意去整改,也不会遭受到所谓的反对。

    固然说受战争的影响,使得过去的大明,在辽东损失太多东西,可现在同样是通过战争,使得大明将辽地收复回来,那情况就不一样了。

    甚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