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崇祯:朕就是盛世之君-第45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诸君,现在不是讲这些的时候。”

    沉默的刘鸿训,此刻站起身来,伸手说道:“江南出现叛乱,尽管洪承畴他们做出相应的部署,但朝廷不能没有行动。

    最重要的一点,此事必须要叫陛下知道。

    你们所担心的那些,是之后要去面对的,眼下要做的,就是以最快的速度,将江南叛乱一事,呈递到御前去。

    诸君不想影响到辽左战局,可是你们有没有想过一点,为何偏偏在这个时候,江南那边会出现大规模的叛乱?

    这背后究竟代表着什么?

    依着本辅来看,就是有些人想以此破坏新法维新。

    看看现在的朝堂,都乱成什么样了?

    这还是陛下带走一批朝中大臣,倘若没有带走的话,诸君觉得内阁这边,能够稳定住朝局吗?”

    徐光启、毕自严、黄立极几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流露出各异的神情。

    是啊。

    如果说没有这次御驾亲征,没有被天子带走的一批大臣,就现在的这种处境,别说北方诸省的维新变法,会遭遇到怎样的危机。

    单单是这样的事情,传递到京城这边,那一定会掀起更大的浪潮,到时局势只会更加的失控。

    徐光启、毕自严他们,都是希望大明社稷能通过一场维新变法,而朝着好的方向进展的,尽管说会遭遇很多反对声,可如果不这样做的话,那等待大明的将会是更多的危机和凶险。

    “此事就这般决定了。”

    徐光启站起身来,看向毕自严他们,“军机处那边,约定的时辰快到了,江南出现叛乱一事,就以密奏的形式,八百里加急递到御前。

    从即日起,内阁取消休沐,全力平稳朝局,针对江南出现的叛乱之事,需与军机处先拟定一个章程。

    与此同时,向洪承畴加急颁一道公函,命其暂缓平倭之事,全力解决江南叛乱之事,上述这些事宜,都以密奏的形式加急呈递御前。

    在维稳朝局,维稳江南之际,我等要等待陛下的旨意,在此期间,不管出现任何问题都必须撑起来。”

    “喏。”

    毕自严、黄立极、刘鸿训纷纷作揖应道。

    出现这等危急的事情,这对内阁上下是一次挑战,倘若徐光启他们不能稳定局势,那势必会产生极大的影响。



    第一百四十二章 京城大动

    

“江南诸省出现叛乱一事,内阁的态度虽说明确,不过产生的影响依旧很大。”

    留京军机处大臣杨文岳,神情凝重,“从陛下御驾亲征以来,朝野间就出现各种说法,甚至还有不少质疑,这对平叛建虏、收复辽疆失地,也算是不小的威胁。

    时下军机处的措施,内阁是采纳了,可我等却不能有丝毫大意。

    辽地局势尚未完全明朗。

    江南诸省又是这等情况。

    一旦北方诸省,出现任何的风波或动乱,那对国朝而言,处境就会异常之被动,到时我等就是社稷的罪臣。”

    “杨枢辅说的没错。”

    丁启睿眼神坚定,点头说道:“陛下在御驾亲征前,向军机处颁过一道密旨,倘若国朝局势动荡,则军机处有权进行专断。

    现在来看,是时候了。

    以军机处的名义,向直隶、河南、山东、山西、陕西等处总督或巡抚,秘密下派一道公函。

    着命上述诸省严守,确保治下的绝对安稳,是必须要明确的事情,毕竟当前朝中的一些情况,受维新变法的影响,造成很严峻的人心浮动。”

    “下官觉得秘发公函一事,应增加湖广一地。”

    军机处参赞大臣瞿式耜,走上前讲出自己所想,“湖广,自古就是钱粮重地,更是扼守腹心之要地。

    倘若湖广一旦生乱,进则威胁中原等地,退则威胁西南、江南等地。

    鉴于当前这等特殊境遇,在辽地局势没有明朗前,湖广断不能受到威胁,否则国朝想平定江南叛乱,只怕是很困难的事情。”

    武英殿内一片沉寂。

    自崇祯皇帝御驾亲征以来,尽管一批守旧派大臣,被点名带离了京城,这使得维新变法的大旗,能够在不少维新派手里摇晃起来。

    甚至受辽地战争的影响,不少矛盾和注意都有效转移,可是这并不代表着大明内部,就不存在矛盾和隐患。

    被崇祯皇帝委以重任的那批大臣,在各自的位置上,都承受着极大的压力,以确保御驾亲征一事能平稳推进,同时保证在维新变法的大势下,大明的整体局势是安稳的。

    “本官附议。”

    沉默许久,杨文岳出言表态。

    “附议。”

    “附议。”

    “附议。”

    随着杨文岳表明态度,其他军机处大臣和参赞大臣,纷纷表明各自态度,尽管他们也很担忧,可时下所处的境遇,他们必须要做些什么。

    一直以来,军机处作为一个特殊衙署,就在朝堂上的定位很尴尬,也恰恰是这般,使得军机处上下,对崇祯皇帝的态度很看重。

    在维新变法的大旗没有被亮明前,军机处就一直在推动军改,这已经让军机处任职的官员,和不少有司官员起了隔阂。

    这就是崇祯皇帝想要达到的目的。

    权力是对立的。

    想要做好大明皇帝,就必须要懂得制衡,叫麾下驱使的文武,能够彼此间制衡起来,这样皇权才能得到保障。

    一旦脱离这一现实,就算想做再多的事情,那也是很难实现的。

    “也不知现在辽左前线,战局究竟是怎样的境遇。”

    杨文岳站起身来,朝殿内所摆战争沙盘走去,“从陛下御驾亲征以来,国库和内务府这边,调拨出去的粮饷就超过1500万两。

    就先前掌握的情况,辽河套、辽西一带的局势,受到辽左前线的影响,已经超出了军机处先前预判的范畴。

    特别是山海关驻扎的关宁铁骑,受到辽西战局的影响,悉数抽调出来威逼察哈尔、内喀尔喀等处,这对蓟密永三协的考验,无疑是增强很多。”

    “陛下采取的军事策略,对后勤保障要求太高了。”

    丁启睿紧皱眉头,扫视眼前的战争沙盘,“尽管说大批的粮饷,汇聚到各地的军工产业之中,也带动不少地域的产业发展。

    可军费开支的压力,却都堆在国朝这边。

    前两日,内务府那边就明确表态,要咱们军机处向内阁申请一批军费,否则仅靠内务府承担战争开支,是坚持不了多久的。”

    “此事难办啊。”

    杨文岳轻叹一声,“倘若没有江南叛乱一事,我军机处还能向内阁申请一批军费,以缓解内务府的压力。

    可现在却出了这等事情。

    想要促成此事,只怕朝中有司的反对声会很大,一旦出现这种趋势,只怕会有更多的人质疑陛下御驾亲征一事。”

    所处的位置不同,考虑事情的角度就会不同,这也会造成很多意见分歧,特别是处在一个特殊局势下,就更是这般了。

    更多的时候,崇祯皇帝待在京城,待在紫禁城,就像是定海神针,能有效的震慑各方势力。

    可现在崇祯皇帝为了他的战略谋划,想要通过御驾亲征一战,有效解决一些矛盾,平叛建虏,收复辽疆失地,夯筑更牢靠的维新变法根脉,离开了京城,离开了紫禁城,这也使得一些新的矛盾,会在面临的新境遇下滋生出来。

    很多人的内心深处,都很清楚。

    崇祯皇帝御驾亲征一战,究竟是战胜,亦或是惨败,将会影响到大明的国运,甚至严重的话会威胁社稷统治。

    毕竟因为一场御驾亲征,大明透支了很多资源,形成了一笔极高的财政赤字,倘若不能取得最终胜利,那么大明就无力解决这些危机,到时暗涌就会掀起惊涛骇浪!

    “你们听,是何人在紫禁城喧哗?”

    参赞大臣瞿式耜皱起眉头,看向杨文岳、丁启睿他们,被提醒的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流露出各异的神情,隐约间听到怒吼声。

    “大捷!

    !”

    这一刻,众人脸色微变,纷纷转身朝武英殿外跑去。

    却见数名骑卒,手持军旗,骑马而定,站在武英殿前,一个个神情激动,仰天怒吼起来。

    “大捷!

    !辽左大捷!

    天子御驾亲征,统率神机营、镇辽军等部于辽左大破建虏,斩杀建虏真鞑4万余众,俘建虏真鞑2万余众……”

    跑出武英殿的众人,见到此幕,听闻大明御林军所喊,一个个露出震惊的神情,不敢相信他们所听到的。

    “大明赢了?”

    “大明赢了!”

    承受着巨大压力的杨文岳、丁启睿等一众留京军机处大臣,这一刻情绪激动起来,尽管他们很震惊,可眼前的御林军,却让他们无比相信听到的消息。

    此时此刻,不单单是武英殿这边。

    内阁所驻文华殿。

    午门。

    六部。

    都察院。

    五寺。

    京城内外各坊。

    都有着一批奉旨归京的御林军将士,手持大明军旗,驰骋在各处宣讲辽左大捷,这就是崇祯皇帝要求的。

    大明需要一场大胜,来振奋人心!



    第一百四十三章 广阔天地大有作为

    

“快点,把那批建虏真鞑的首级运来。”

    “这几座京观要筑好,别他娘的出差错了。”

    “动作都快点。”

    浑河畔的一处旷野,数以千计的御林军将士,在各级将校的指挥下,紧张的搬运着一车车首级。

    李自成骑在马上,见到眼前这一幕,下意识勒紧缰绳驻足观望,随行的一众人纷纷了勒马驻足。

    “李将军,我们还是抓紧时间,赶赴御驾中军所在吧。”王承恩轻磕马腹,朝李自成缓步走来,“皇爷在中军那边……”

    “这些京观,是崇祯下旨所筑?”

    李自成举起马鞭,指向不远处的京观,看向王承恩说道。

    “是。”

    王承恩眉头微皱,眼神不善的看着李自成,“皇爷说了,先前浑河血战,以童仲揆为首的大明英烈,不畏建虏凶悍,敢向建虏言战……”

    “走吧。”

    李自成情绪有些不对,出言说道。

    王承恩眉头皱的更厉害。

    驰骋在旷野之上,李自成目视前方,心情却很是复杂,回想起那一夜的明军,悍然向建虏发动的大规模反攻,一股绝望从心底涌出。

    太强了。

    太狠了。

    和建虏在辽南、辽左等地对峙交战,李自成不是没有打过硬仗,可是像明军的那种打法,他还是平生第一次见到。

    以大规模、大范围的火炮攻势开战,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投入海量的参战军队,打一场战略反攻战。

    这在先前是不敢想象的。

    李自成甚至就在心里想啊,倘若他率领的辽东义军,与崇祯皇帝统领的明军交战,那将会是怎样的结果?

    尽管推演了很多次,可结果都是一样的。

    惨败!

    毫无争议的惨败!

    单单是明军发动的大规模火炮攻势,配合天上飞的热气球,李自成就想不出任何能抵御的办法。

    “陛下,接下来围绕辽左的收复战,各部出战的精锐之师,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