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崇祯:朕就是盛世之君-第43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前前后后要花费的银子,必然是一笔无法估量的数字。

    “陛下,涉及到该领域的投入,是否能适当减少一些?”

    毕自严走上前,看了眼宋应星他们,向崇祯皇帝作揖行礼道:“毕竟数百万两的银子,这也不是一笔小数目,就算内务府所辖内帑……”

    “毕卿,此事就不必再说了。”

    崇祯皇帝笑着摆手道:“既然是内务府的事情,外朝就不必掺和了,此物既然能研制出来,那朕肯定是要逐步推行起来的。

    】

    倘若不这般做的话,最初的时候,朕就不会勒紧裤腰带,也要叫宋卿他们,一门心思的钻研此物。

    诸卿,你们对此有意见吗?”馇

    钱肃乐、黄道周、张肯堂他们,清楚天子说这些话,是讲给他们听的,一个个纷纷作揖表态道。

    “臣等遵旨。”

    待在御前这般久,钱肃乐这帮内务府大臣,比谁都要清楚天子的脾性,其决定要做的事情,就算遇到再多难题,那也要咬牙去做。

    当初筹设军工产业时,所遇到的问题和麻烦,远比现在要多得多,可即便是反对声如潮,崇祯皇帝依旧是乾纲独断,将北方诸省的军工产业,一点点的筹建和发展起来,使得其带动着相关领域发展。

    现在的蒸汽机产业,所起到的作用也是这般,一个新兴的产业出现,必然会带动旧有领域向前。



    第一百二十章 北方维新(1)

    

崇祯:朕就是盛世之君正文卷第一百二十章北方维新威严壮丽的紫禁城,在阳光的照耀下,泛起道道的金光,清风徐来,吹动各色旌旗,一队队披甲锐士矗立各处。

    内阁、军机处、都察院、六部、理藩院、五军都督府等有司主官,奉天子诏命进宫,对于此次传召,朝堂上引起不小的风波。

    “一直以来,对于朕的乾纲独断,很多人都生出了不满,觉得朕违背祖制,一意孤行的做着错的事情。”

    穿着天子衮服的崇祯皇帝,稳坐在龙椅上,环视殿内群臣,语气铿锵,“觉得朕这般闭塞言路,大明迟早是要出大问题的,朕也清楚当下的国朝,到底经历了什么。

    朕今日下诏召见诸卿,特来乾清宫议政,就是想要言明一件事,那就是大明要不要推行新法,革除弊政和顽疾,好叫我大明有所改变,一扫先前势颓。”

    天子这是要摊牌了。

    殿内聚集的群臣,听闻天子所讲后,流露出各异的神情,内心深处都生出了一道相同的声音。

    其实自崇祯二年开始,崇祯皇帝做的很多事情,就是在推动维新变法,只不过崇祯皇帝却一直都没有言明。

    少喊口号,多做实事。

    这是崇祯皇帝在熟悉大明国情后,给自己明确的做事准则,没办法,从万历朝中后期算起,受到党争的影响,使得大明的风气坏掉了。

    特别是官场之上,党同伐异、以权谋私、徇私舞弊等不好风气,可以说是深深影响到很多群体。

    鉴于这等特殊的局势,倘若崇祯皇帝为了新政的合法性,一味地强调出来,就会让新政变成活靶子,成为人人可以攻击的对象。

    没有新政承载的人才班底,就注定新政是无稽之谈,甚至利国利民的新政,可能在某些人的手里变了味,成了坑害大明,坑害百姓的恶政。

    “新政到底要不要推行,这不是朕说了算,也不是诸卿说了算,而是要用事实去进行辩证的。”

    看着有所异动的群臣,崇祯皇帝继续说道:“朕着命内务府有司,节选天启元年至崇祯元年,崇祯二年至今的相应桉牍。

    今日就当着诸卿的面,一项项的进行对比,看看朝廷废除掉辽饷、剿饷、练饷、火耗等苛捐杂税后,国朝究竟是怎样的。”

    说着,殿外候着的内务府诸臣,由钱肃乐带队,超过数十众大臣和官员,搬着一摞摞的桉牍,就快步朝乾清宫正殿走来。

    殿内挤满了人。

    “陛下这究竟是想干什么啊?”

    “不知道啊。”

    “怎么都是内务府的人,不见内廷的人?”

    “不清楚啊。”

    “这些桉牍都是什么?”

    “看来陛下这是想推行新政了啊。”

    钱肃乐、黄道周、张肯堂等一众内务府大臣和官员,在搬着一摞摞桉牍走进殿,这让殿内出现一些议论声。

    徐光启、温体仁、毕自严、周延儒、黄立极、刘鸿训、王洽这帮内阁大臣,看着眼前堆积如山的桉牍,流露出各异的神情。

    有激动。

    有凝重。

    有沉默。

    大明的文官群体,从来都不是铁板一块,尽管说在一些事情上,他们所站的角度是出奇的一致。

    但是这并不代表着大明文官群体,就是一样的,对待治国的想法和理念,是有着较大差别的。

    “元辅,您说陛下想推行的新政,究竟是怎样的?”

    毕自严看着眼前的众人,向前探探身,对徐光启低声道:“会不会与我等去西山武备院,随驾参观的蒸汽机,有着直接的关系?”

    “本辅也不是很清楚。”

    徐光启微微摇头,“就当前的朝局而言,陛下应该不会那般的激进,不过有一点是能够明白的,不管怎样,今后大明的新政方向,必然与蒸汽机,与相关产业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作为开明派,徐光启也好,毕自严也罢,其实对于推行新政,没有任何的抗拒,甚至内心是极其认可的。

    就他们接手的事宜,足以看出大明的内部,究竟存在着怎样严峻的挑战。

    过去徐光启、毕自严他们,不止一次的上疏规谏过崇祯皇帝,希望对待一些事情,能够慢一点,那不过是出于大局稳定的考虑。

    只是在徐光启、毕自严他们不知情的方面,崇祯皇帝一直都在抢时间,叫大明孱弱的根基,能够相对夯牢一些,不叫大明受战争的影响,而继续这般乱下去。

    大明传承两百余载,无论是法理,亦或是人心,依旧是极强的存在,可惜受到建虏叛乱、流寇造反等区域战争影响,使得大明上下乱了阵脚,加之频生的灾情、**的吏治、混乱的赋役等因素,导致大明越来越弱。

    过去的这些年,崇祯皇帝没有亮明维新变法的大旗,就是一直在解决这些事情,让表面的危机能够安稳下来。

    只有大局安稳了,大明能不再流逝元气,那么才有可能一步步改变,倘若连这一层面的部署,都不能有效实现的话,那谋改纯粹是白日做梦!

    “既然是对比,就从赋税开始吧。”

    在钱肃乐、黄道周他们准备好,崇祯皇帝撩了撩袍袖,朗声道:“毕卿家,你是我大明的财相,对大明历年来的赋税,要比谁都要清楚。

    这样。

    内务府整理的这些桉牍,究竟是真是假,你这位内阁次辅、户部尚书,就出来进行左证吧。”

    “臣遵旨。”

    在无数道注视下,毕自严走出朝班,作揖行礼道。

    “天启元年,国朝对各项赋税征收情况,涉及田赋、人丁、关税、盐税、茶税……”在这等氛围下,钱肃乐走上前,拿起一摞桉牍,就神情严肃的朗声说道。

    既然是推行维新变法,那就要讲事实摆依据,叫大明的权力中枢层面能够见到,他们在过去有不少人反对的事情,究竟能给大明带来什么,推行新政,不是小孩子过家家,这是一个牵扯层面极广的事情。

    崇祯皇帝既然选择做了,就必须要把此事做扎实,否则存在任何的疏忽和纰漏,就会导致不好的事情发生。



    第一百二十一章 北方维新(2)

    

崇祯:朕就是盛世之君正文卷第一百二十一章北方维新时间一分一秒的流逝,随着内务府诸大臣和官员,将涉及财政层面的桉牍一一宣读,乾清宫正殿的氛围,却开始变得耐人寻味起来。

    “陛下,内务府整理的这些桉牍,分明是在断章取义。”在张肯堂宣读之际,温体仁从朝班中走出,作揖行礼道。

    “就像人丁税,从孙传庭藐视国法,公然违背祖制,于河南推行所谓的摊丁入亩,就引起极大的公愤。

    人丁税乃是重要的赋税之一,是牵扯国朝的根本所在,可是孙传庭却为了自己的仕途,根本就不顾及这些。

    从河南试行摊丁入亩以来,到现在扩展到北直隶和山东两地,来京告御状者不断,倘若继续这般下去,纵使国朝能征收较多的人丁税,可大明的社稷根脉,也在遭受破坏啊。”

    “温阁老,你说这话就不对吧。”

    本在聆听的毕自严,见温体仁出来打断,当即皱眉道:“摊丁入亩之政,是确保国朝所定赋税的延续,本辅倒是觉得孙传庭试行之策,没有什么不妥的。

    土地多的,多交人丁税。

    土地少的,少交人丁税。

    没有土地,不叫人丁税。

    这难道有什么不对的吗?

    从万历朝后期开始,我大明治下各地,就频繁的出现灾情,这使得国朝治下的自耕农群体锐减。

    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国朝征收的赋税规模,就一直处在持续下降的趋势,为此国朝先后摊派辽饷、剿饷、练饷等,以缓解国朝财政的压力。

    可是这样一来,却造成更为严重的问题,实际摊派征收的税收,没有增加太多,可地方上的矛盾却日益激化。”

    赋税征收,这是一个亘古不变的话题。

    不管是在大明也好,亦或是其他朝代,想要确保国朝的正常运转,就必须要有一个健全的良性循环框架。

    赋税应当做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可是每每到王朝后期,赋税征收的崩坏速度,超出了寻常人的想象。

    造成这一现状的根本原因。

    就是既得利益群体,不愿将自己名下财富,拿出来一部分缴税,甚至想方设法的偷税漏税,这就会滋生出严重的压榨趋势。

    吵吧。

    闹吧。

    见到眼前这一幕的崇祯皇帝,双眼微眯起来,这就是他为何不亮明维新变法的大旗,一直按着他的意愿做事的原因。

    大明滋生的弊政、顽疾、毒瘤,并非是一年两年形成的,这是几十年,甚至更久,一点点堆积出来的。

    不打破某些坛坛罐罐,就像实现铲除这些毒瘤的构想,本就是不现实的事情。

    可是崇祯皇帝是大明天子,他不能把自己的锅砸掉,一旦是那样的话,崇祯皇帝就不会有好下场。

    “人丁税想要调整,那也是朝廷的事情,他孙传庭就是河南巡抚,有什么资格能去做这些事情?”

    迎着毕自严的注视,温体仁继续说道:“现在就因为他试行的摊丁入亩,导致国朝层面很是被动,甚至激化北直隶、河南、山东等地矛盾。

    倘若对待这一现状,朝廷不尽快的解决好,只怕昔日山陕等地,所爆发出的流贼叛乱,就会在上述之地出现啊。”

    “简直是不可理喻。”

    徐光启皱眉上前,看向温体仁,“按照温阁老的意思来讲,就算是利国利民的良政,就因为让部分群体蒙受损失,那就是十恶不赦的恶政了?

    本辅倒是想要问问,温阁老究竟是怎样想的?为何对摊丁入亩一事,抱有这般大的敌意和曲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