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崇祯:朕就是盛世之君-第4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大明推动海外移藩的难点,政策的持续性,群体的抗拒性,利益的复杂性,局势的多样性……
上述的这些问题,倘若不能得到妥善解决,那推动海外移藩就是妄想,甚至强行推动起来的话,会给大明造成一定的混乱。
如果能有效推动起来,好处也是多多的,有效减缓土地兼并,推动航海业发展,构建海外屏障,引导领域产业建设步伐,改变闭关锁国的旧思想,逐步筹建汉文化圈……
崇祯皇帝深思熟虑之下,想到了一套可行方案。
“启禀陛下,经查,北方诸省承袭的郡王爵,共计有218家。”
骆养性收敛心神,拱手作揖道:“另,守孝未敕封者,暂空缺的郡王爵,有37家,经锦衣卫的秘密调查,仅北方诸省的各地郡王府,名下实控的土地,就高达千万余亩良田,基本上与各地的亲王府,实控的土地持平……”
听取着骆养性的汇报,崇祯皇帝神情愈发凝重,明初时期,定下的这套宗藩体系,已不再是拱卫大明的有效机制,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演变成蚕食大明元气的弊政。
分封制,郡县制,在过去漫长的岁月中,一直都是争议的国策,从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一个朝代的走向。
孰好孰坏。
崇祯皇帝不想评论什么。
处在封建专制的环境下,站在皇帝的角度,自家人的可靠程度,要远比外姓者要可靠的多,不过相对应的来讲,可靠归可靠,但是必要的防备,还是会有的。
很矛盾。
很现实。
治理一个庞大的国朝,本身就是件不容易的事情,任何决策性的问题,没有绝对的好,也没有绝对的坏。
不知过了多久。
“嗯,将涉及到上述的奏疏,尽快呈递到御前来。”
崇祯皇帝收敛心神,看向汇报完的骆养性,开口道:“锦衣卫的差事办的不错,今后一段时期内,锦衣卫要逐步掌控,江南诸省,西南诸省,现存宗藩的一应情报,朕要的是真实的,不要给朕掺假。”
“臣遵旨。”
骆养性忙作揖应道。
海外移藩,是一项大工程,真要是逐步启动的话,就必须要统筹规划好,确保事情是受到控制的。
召见完骆养性,了解基本情况,此后的数日,崇祯皇帝就一直在想这个问题。
直到内务府和理藩院的大臣,被召进宫来。
“诸卿,看完这些奏疏,心里都是怎样想的?”
崇祯皇帝倚靠在龙椅上,环视殿内聚集的群臣,朗声道:“朕觉得触目惊心啊,难怪说国朝的赋税,一直处在那样的水准,原来很多土地,都变成了不可收税的性质。
移藩这件事情,已到了不可不动的地步。
针对现有的情况,朕决意筛选一批郡王爵,移藩到大小琉球,规模暂定20众,以大琉球为主,小琉球为辅。
内务府和理藩院,需要做的事情,就是正确传递一个观念,国朝本土不再敕封王爵,亲王爵不涉及移藩范畴,郡王爵主动移藩出去,表现优异者可晋爵,移藩海外者,不受国朝既定宗法限制,在就藩地拥有绝对的权力……”
黄道周、钱肃乐、张之极、朱纯臣等一众大臣,听闻天子所讲之言,心里无不是感到震惊。
这是要变天啊。
最初朱聿键移藩济州岛时,看似没在朝野间引起轰动,可实际上也产生不少影响,特别是对大明的宗藩群体,一个个都记挂在心上。
相较于海外移藩,其实对绝大多数宗藩群体,他们只想待在本土,毕竟和大明本土相比,海外就是蛮荒之地啊。
崇祯皇帝很清楚这些人的想法,所以他要灌输‘政治欺骗’、‘政治迷惑’的思潮,在逐步推动海外移藩的过程中,安抚住这批宗藩群体,确保大明本土境内不会混乱。
前几个批次移藩的群体,崇祯皇帝会选择临近大明的疆域,确保这一批批郡王爵,移藩到大明本土外,能够获取到相应的移藩红利,继而刺激到没有移藩的群体,形成一个长效的循环效果。
与此同时,这一批批移藩的群体,都会在移藩的过程中,逐步背负上相应的债务,继而倒逼着他们对外扩张,从而带动移藩地、大明本土,都能得到相应的发展。
压茬移藩。
递进移藩。
就南洋诸国的疆域,将大明的宗藩群体,全部都塞进去,在崇祯皇帝看来,也是绰绰有余的。
何况除了南洋诸国外,还有天竺、草原等地,等待着崇祯皇帝进行操刀。
这是崇祯皇帝布下的一盘大棋。
期间牵扯到的太多,为避免不可控的事态发生,崇祯皇帝决定亲自操刀此事。
海外移藩的进程,或许会持续五十年,或许会持续一百年,甚至还会更久。
等到南洋诸国的疆域和海域,能真正归属中央执掌,治下不存在宗藩群体,那崇祯皇帝谋划的海外移藩,才算初见成效了。
这是一盘大棋!
“内务府要做的事情,理藩院要做的事情,朕都详细列举出来。”看着神情各异的群臣,崇祯皇帝神情严肃道。
“有司,要根据朕提出的这些纲要,尽快拟定一份可行性的准则,呈递到御前,朕到时会详细御览。
一句话,谁敢将这些事情泄露出去,扰乱到国朝的安稳,社稷的稳定,那他就是大明的罪人,朕绝不会轻饶!
”
“臣等遵旨。”
众人当即作揖道。
在一些事情上,崇祯皇帝能本着商量的态度,和有司进行商榷,不过在一些事情上,崇祯皇帝的态度,是非常强硬的。
一个开海。
一个移藩。
这是不允许有任何推诿的。
如果这两件事情,能交替的落实下来,真正扎下根基,那么属于大明的维新变法,就算成功一多半了。
毕竟在这一过程下,大明的原始积累,也将逐步的夯实起来,这都能有效的推动,大明本土的工业化进程,崇祯皇帝要的就是这个!
!
第九十二章 求同存异(1)
“周卿,审查衍圣公府一案,你呈递的奏疏朕都看了。”
崇祯皇帝走在御道上,正午的太阳,很刺眼,“曲阜是怎样的情况,山东是怎样的情况,朕不多提,想必卿家的心里也清楚,土地兼并这件事情,倘若国朝不出面扼制,卿家觉得今后的国朝,于赋税方面,会面临怎样的处境呢?”
“会很艰难。”
周延儒面色平静,心里却很紧张,微微低首道:“臣当初奉旨离京,赶赴山东审查衍圣公府案,其实把事情想简单了。
随着此案的深入调查,臣愈发觉得问题很严峻。
查到一人,往往背后有更多,错非有山东巡抚袁可立,锦衣卫指挥使骆养性,在旁协助臣调查此案。
只怕衍圣公府一案,想取得当前的结果,亦是很难的事情,臣每每想到这里,就觉得辜负了圣恩。”
你这个老狐狸,真是够能装的。
崇祯皇帝停下脚步,看了眼周延儒,露出一抹笑意。
就当前朝野间的情况,拿着摊丁入亩说事,拿着官绅一体纳粮一体当差说事,不是没有原因的。
衍圣公府一案的调查,扒开了一桩丑闻,孔家各房的群体,仗着享有的特权,勾结地方的官员、士绅、商贾等群体,甚至与一些宗藩眉来眼去,导致大批自耕农名下的土地,被各种算计下兼并。
一直以来,崇祯皇帝都没有拿此事论道,可是有些群体却怕了,这让他们都嗅到了不好的味道。
打击土地兼并。
打击所授特权。
这就是崇祯皇帝一直在做的。
“卿家没有辜负圣恩,在朕的眼里,此案你办的很好。”
崇祯皇帝收敛心神,走上前,拉起作揖请罪的周延儒,“这件事情继续调查下去,纵使能再查出什么,于国朝而言,并非是什么好事。
一个衍圣公府的背后,就藏着那般多的猫腻,这代表着什么?
大明在册的官田,究竟有多少,还是真正的官田?
过去,朕一直觉得国朝的赋税,存在着严重的问题,煌煌大明,竟然累年出现收支失衡的情况,难道卿家不觉得很可笑吗?”
周延儒心里一紧,身上冒出冷汗。
天子提及官田,这让周延儒下意识想到江南诸省。
“朕累了,不想再查了。”
崇祯皇帝摆手道:“看看现在的朝野,都变成什么样子了,对国朝的一些决断,对朕的一些决断,动辄就是批判或指摘。
朕有些时候就在想啊,为何治理这个天下,会这般的难呢?
为何会有这般多的人,不理解朕做的事情呢?
国朝能有现在的改变,朕心里很满意,至少以下犯上的建虏,蓄谋造反的流贼,不会再威胁到社稷安稳了。”
周延儒忙作揖道:“陛下英明神武,国朝能从先前的处境,逐步扭转颓废之势,呈现中兴之象,实属天佑大明。”
“呵呵…”
崇祯皇帝笑着摆手道:“不被世人骂做昏君,朕就心满意足了,朕既然克继大统,就要替皇明的列祖列宗,守好这份基业。
朕不希望大明的社稷,传承到朕的手里,有朝一日就倾覆掉,朕可不想做那亡国之君啊,卿家说对吗?”
“臣……”
周延儒一时语塞。
对于崇祯皇帝隐晦的敲打,周延儒揣摩到了,就朝野间所生风波,包括各种闹剧,天子不希望再继续下去了。
孙传庭做的摊丁入亩。
陈奇瑜做的官绅一体纳粮一体当差。
毕自严做的盐政整顿。
包括现有存在的基调。
都是既定的事实,这是绝不能动摇的。
不过现有做的事情,仅限于北方诸省,不会再继续扩大范畴,所以有些人的心思,没必要这般的紧张。
当然这些隐晦的敲打,亦是崇祯皇帝迷惑人的一种手段。
大明想要实现中兴,想要再度崛起,江南这个顽疾遍地的区域,迟早是要经历一场洗礼的。
只不过现在的局势,不允许崇祯皇帝扩大影响,所以才有了这次召见周延儒,想通过周延儒,将这些政治迷惑传导出去。
周延儒走了。
看着周延儒离去的背影,崇祯皇帝站在乾清宫殿前,伸手遮挡刺眼的太阳,双眼微眯起来。
“王伴伴,你说江南诸省,算是大明的疆域吗?”崇祯皇帝沉默良久,对身旁的王承恩说道。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王承恩心里一惊,忙作揖说道:“江南诸省就是大明的疆域……”
“呵呵~”
崇祯皇帝笑着摇起头来,“这些冠冕堂皇的话,就别当着朕的面说了,江南是怎样的情况,朕心里很清楚。
大明的南北之争,南北对立,其实从成祖皇帝迁都以后,就一直在博弈,甚至为此发生很多事情。
江南啊,就是承平太久了,让一些群体的规模不断膨胀,如此才导致当前的境遇。
倘若大明没有南北之争,南北对立,那么朝中的党争,就不会这般的严峻,也不会徒增这般多的掣肘啊。”
崇祯皇帝很累。
越是做的事情增多,就越是遇到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