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崇祯:朕就是盛世之君-第4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开海,这是大明唯一的生路。

    闭关锁国是没有前途的,这是一条有着验证的死路,绝路。

    改革开放是有着生机的!

    崇祯皇帝明确的维新变法,最终的汇合点,都将直指这条大道,只要能将诸多的谋划部署,都汇总到这条大道上,那今后的大明,将迎来勃勃生机。

    “只是陛下,现阶段对我大明而言,似乎并不具备这种条件。”杨嗣昌想了想,上前说道:“大明一旦介入朝鲜局势,就很可能陷入到泥潭之中,如果说……”

    “不,杨卿想的,和朕想的不一样。”

    崇祯皇帝摆手打断道:“大明为何要陷入泥潭?大明要做的,就是扼守济州岛,观望朝鲜局势,在必要的时候,给予相应的支持罢了。

    不过想做到这一点,那济州岛就要发展起来,就要变强。

    毕竟任何东西,靠大明本土进行输送,都会导致意外的出现,所以朕打算在济州岛境内,进行持续的军管移民。

    按照朕的构想,在今后的数年内,围绕济州岛筹建起相应产业,常住人口明确在200万众徘回。

    军机处要做的事情,就是尽快拟定一个章程,朕已将构想书写下来,此事就这般明确下来了。”

    “臣等遵旨。”

    众人作揖行礼道。

    有斗争,有矛盾,这些都是很正常的现象,人嘛,终究是复杂的,不可能说在任何事情上,都会保持高度一致。

    所处的位置不同。

    所处的环境不同。

    所处的境遇不同。

    这些都是会形成各种想法和看法。

    求同存异,这就是崇祯皇帝在做的事情。

    治理这个庞大国朝,并非是说说那么简单,背后所掺杂的东西太多,哪怕是崇祯皇帝也要小心面对。

    不过在开海这件事情上,崇祯皇帝的态度是明确的,决心是坚定的,无论是谁,都不能影响到他的谋划。

    济州岛,只是一个开始。

    如果说能将海外移藩的事情做好,那大明就能逐步走出去,围绕既定的框架,形成极佳的良性循环。

    毕竟发展是需要原始积累的,现在大明做的事情,就是逐步缩短这个原始积累的过程,确保能实现弯道超车!



    第七十八章 庙堂群像(1)

    

大明的政坛,无论是在任何时期之下,都呈现着多样化、复杂化的趋势,一个是皇权和臣权之争,一个是臣权内部之争。

    不管是哪一种形式,核心都是利益之争。

    “一场辽东区域的胜利,让朝野间生出很多舆论。”

    崇祯皇帝坐在龙椅上,环视殿内的内务府诸臣,神情严肃道:“对于朕的决断,一些人也表达了不同看法,觉得国朝不该放弃收复辽东的大好机会,至于说移民济州岛,对于国朝而言是舍本逐末。

    朕今日召诸卿过来,就是想议一议,现在的大明究竟是处在怎样的境遇下,移民济州岛之事,对大明究竟是好?是坏?

    你们在内务府所领的职官,都是朕以中旨下达擢授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吧,在朝中,在地方,有很多人对此有着不满,觉得朕是违背祖制,朕是破坏秩序,诸卿都说一说吧,不必觉得拘束。”

    殿内安静极了。

    内务府总管大臣钱肃乐、李长祥、沉廷扬、黄道周几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流露出各异的神情。

    而站在他们身后,董志宁、王家勤、张梦锡、华夏、陆宇?、毛聚奎、杨文琦、杨文瓒、屠献辰、王翊、冯京第、陈邦彦、陈子壮、张家玉、张同敞(张居正曾孙)、王夫之、金堡、杨廷麟、詹瀚、刘同升、李永茂一行就更是这般了。

    在不知不觉之间,崇祯皇帝下旨特设的内务府,所辖职官的规模,也呈现不断扩充的趋势。

    想要将维新变法在大明推行起来,就离不开人的支持,如果脱离这一根本,那很多事情根本就做不了。

    斗争,斗的是什么?

    不就是人嘛。

    崇祯皇帝作为大明天子,占据着天然的大义,想简拔谁,想重用谁,根本就无需对其他人商量。

    现阶段的内务府,就是维新变法的大本营,聚拢起来的那批官员,特别是手握实权的群体,皆是崇祯皇帝精挑细选的。

    他们在原有的时间线上,都是载入史册的抗清斗士!

    现在所处的境遇变了,崇祯皇帝需要这批人聚在一起,完成一个伟大的使命,即革掉大明守旧派的根脉!

    当然有人的地方就存在着斗争,纵使在内务府也不能免俗,这也使得内务府的内部,不可避免的形成两个派系。

    激进派和保守派。

    “陛下,您所做的决断,是英明神武的。”董志宁神情严肃,从人群中走出,向崇祯皇帝作揖行礼道。

    “就当前的形势而言,大明处在区域发展不均衡的阶段,特别是贫富差距,可以说是极为严峻的。

    考虑到当前朝野间的舆情,臣暂时抛开大明其他地域,单说这个辽东区域。

    当初国朝收复辽西失地,为确保这块区域,能牢牢掌控在国朝手中,就先后调拨不下数百万两银子,这还没算减免的赋税。

    在这种境遇之下,辽地出现的新变局,国朝能够从辽东义军的手里,顺势接收辽南三卫之地,已属于极限所在。”

    “不错!”

    华夏紧随其后道:“镇压建虏叛乱,是我国朝的大事不假,可是过去出现的错误,国朝也要吸取教训。

    撤卫设府这项政策,在辽东这块区域,必须要全面落实下来,这是辽地重获新生的根本所在。

    基于这样的前提,倘若国朝贸然收复辽东全境,将李自成所部招降收编,和建虏八旗在辽地展开决战,这会给国朝带来沉重负担。”

    “陛下,臣算过一笔账。”

    张梦锡上前道:“如果按照外朝所言,国朝要收复辽东全境,想取得预期的战略目标,至少需要1500万两银子。

    这还是最低的需求。

    就当前国库的情况,根本就拿不出这般多银子,如此一来,就需要内务府来承担多余的粮饷支持。

    可现在内务府这边,有着众多的部署需要落实,无论是军工体系的筹建,亦或是大炼钢铁的部署,再或者其他领域的部署,这些都需要大量的钱粮。

    外朝生出这种不负责任的舆情,在臣眼里,才是最大的不好,这是对国朝的不负责任,是对大明社稷的不负责任!”

    “移民济州岛,发展济州岛。”

    毛聚奎说道:“是符合大明利益的,如果逃窜进朝鲜的建虏残部,真的要对朝鲜展开攻势,我大明是能获取好处的。

    陛下明确的泛辽东战略,在逐步落实之下,彻底锁死了建虏,持续的削弱建虏战争潜力。

    既然是这样一种情况,我大明为何要花这笔冤枉钱,难道早收复辽地两年,与晚收复辽地两年,就存在着很大的区别吗?

    单纯的将辽地收复回来,不管辽地境内的实际情况,这样对于国朝而言,就真的是好的吗?”

    看着一位位内务府大臣,站出来阐述自己的观点,崇祯皇帝的脸上露出笑容。

    就这件事的看法,不管是激进派,亦或是保守派,他们表现出惊人的一致,这是崇祯皇帝最欣慰的。

    将辽东区域和朝鲜区域,当做是大明获取元气的保障,这是崇祯皇帝一直在做的事情。

    毕竟发展是需要钱财的,是需要积累的,如果说没有这样一个窗口,来扮演着此等角色,那大明境内的产业领域发展,就会从过去的高效发展,逐步的放缓速度,这是崇祯皇帝绝不愿看到的。

    总管大臣钱肃乐、李长祥、沉廷扬、黄道周几人,在瞧见这一幕后,心底都生出不少的担忧。

    他们对天子做的这些,多少都能揣摩到,这就是想让内务府,去跟外朝有司去争,去斗,核心就是谁对,谁错。

    可以预见性的,在今后一段时期内,大明朝堂的情况会很乱,但是这种乱,却又是不会影响到秩序安稳的。

    “诸卿的想法,朕听后很欣慰。”

    在这种杂乱的环境下,崇祯皇帝开口了,原本吵闹的殿内,立时就变得安静下来。

    这就是崇祯皇帝的威仪。

    在内务府这套文官体系下,崇祯皇帝有着至高无上的威仪和权威,这是没有任何人敢去挑衅的。

    崇祯皇帝做的很多事情,都是利国利民的大事,这也让内务府的无数文官,都在心里感慨遇到了明君。

    别人不敢想的事情,他们敢想。

    别人不想做的事情,他们敢做。

    而这恰恰是崇祯皇帝想看到的!

    “朕觉得诸卿的这些话,不该就讲给朕听,应该叫更多的人听到。”崇祯皇帝撩了撩袍袖,神情严肃道。

    “要叫更多的人知道,我大明是怎样的情况,这笔账究竟该怎样算更有利于大明,要敢于发表不同的言论。

    要让更多人的人知道,大明不是过去的大明!

    鉴于这种复杂特殊的境遇,朕做的那些决断也好,预判也罢,都是为了社稷好,为了国朝好,你们就是朕的栋梁,要敢于去争,去斗!”

    “臣等遵旨。”

    众人当即作揖道。

    涉及到朝堂的权力之争,崇祯皇帝现在不会亲自下场,他都是居中调停,叫麾下的文官群体去争,去斗。

    新的矛盾出现了,就会遮盖住旧的矛盾。

    这是崇祯皇帝一直在做的事情。

    就像这次的争斗一旦掀起,那摊丁入亩也好,官绅一体纳粮一体当差也罢,都将沉默的舆情风潮之下,这能给予孙传庭、陈奇瑜他们最大支持,确保他们在地方上,能将这些良政有效试行起来。

    崇祯皇帝明确的压茬并进,使得很多争议性很强的良政,都能较为稳妥的推行起来,以确保一项项新政,能真正的落实到地方,而不是形于表面。

    内务府这一特殊衙署,在今后较长时间内,还会持续的膨胀起来,直到初期阶段的维新变法功成,崇祯皇帝会将庞大的内务府,进行相应的拆解和划分,在外朝构建起一个更稳健的新官制!



    第七十九章 庙堂群像(2)

    

“毕阁老,无论怎样户部绝不能乱!”徐光启行色匆匆,快步朝文华殿走去,对并行的毕自严说道。

    “内务府有司职官,讲的那些话,值得我们深思啊,全面收复辽东失地,这是我大明上下都想促成的事情。

    可是有些事情,并非是想想那般简单。

    针对辽东区域的决断,本辅觉得陛下的乾纲独断,是有益于国朝的,有益于社稷的,这是谁都不能去争议的。”

    “户部还乱不了!”

    毕自严眼神坚定道:“朝野间的这些舆情,究竟是为了社稷好,还是出于别的目的,本辅还是清楚的。

    他们想争的,是收复辽地吗?

    不,他们想争的,是别的。

    如果这件事情上,能在朝野间引起广泛关注,一旦出现逆转态势,就会指向别的事情。

    一个是盐政整顿,一个是摊丁入亩,一个是天津开海,一个是军制谋改,这些事情的逐步起效,叫有些人开始坐不住了。”

    是啊。

    徐光启停下脚步,脸色变得凝重起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