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崇祯:朕就是盛世之君-第39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旦黄台吉所领的建虏八旗,取得了这场战争的胜利,过去对我大明有利的局势,就会逐步发生倾斜,使得我大明要正面对峙建虏八旗。

    而现阶段在辽西治下,过去既定的辽东军改在稳步推进,即便辽东督师府审时度势下,可能直接参与到这场战争,不过朕并不希望辽南的战局走势,影响到国朝对辽东军改的既定决策。”

    徐光启、温体仁、杨文岳、丁启睿等一众内阁大臣、军机大臣,听闻天子所讲,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流露出各异的神情。

    辽东这个地方,从万历朝后期开始,就逐步占据着特殊的地位,在朝引起的关注也是持续增强的。

    从萨尔浒之战惨败开始,此后经历的一系列战败,叫大明在辽地不断损兵折将,不断丢失疆域。

    这也使得大明为确保辽东安稳,不会受此威胁到社稷安危,就不断地向辽地倾斜各种资源,调拨海量的钱粮,试图以此遏制住猖獗的建虏八旗,好让大明在辽东能站稳脚跟。

    可惜事与愿违。

    不只是什么因素导致的,从天启元年开始,大明对辽地关注的越多,调拨的粮饷越多,可败绩却是一个接着一个,这使得大明的元气持续不断的被消耗,继而导致在辽地是愈发被动。

    “鉴于当前这种特殊的形势,凡是涉及到辽南战局的奏疏,军机处要第一时间解决,无论大小。”

    崇祯皇帝撩了撩袍袖,伸手说道:“自即日起,军机处每日都要向御前呈递奏疏,确保辽地前线发生什么,朝廷都能相对精准的了解,这个时间差,朕允许放宽至2日,只要是在这个范畴内,一切都是相对合理的。

    前线战场各项所需,只要是合理的,一律都不准拖沓或刁难,这一点内阁也要协办好。

    打仗打的就是后勤保障,这是朕过去一直强调的事情,过去经历那般多战事,诸卿对此点都很清楚。

    此外涉及到前线战场的每项调令,必须呈递到御前经朕批阅,才能下发到辽前,军机处也好,朝中其他有司也罢,不能私自下发调令,敢叫朕知道,不管此调令是好,是坏,一律严惩不贷!”

    “臣等遵旨。”

    众人当即作揖应道。

    辽东毕竟相隔京城千里之遥,期间前线战场会发生什么,朝廷方面了解到的,肯定是没有前线各处更精准,更迅速。

    倘若崇祯皇帝一味地求稳,想要遥控前线战场的局势,那结果只会有一个,错失掉可能出现的战机,在这等规模的区域战争形势下,可能错失一个战机,都可能会导致战局走势的失衡。

    特别是直线距离相隔最远的东江镇,真要是给予刘兴祚极强的约束和掣肘,那刘兴祚所领东江军,就大可不必参与战事了,每一道军令都要耽搁十余日,这般来上几个回合,辽前战局都可能结束了。

    “陛下,臣有话说。”

    徐光启想了想,上前作揖道:“如果朝廷这般支持,围绕辽南诸卫而生战事,要是戍守辽地的各处,受前线战局的影响,而频频的参与到此战中,这对朝廷的负担会很大。

    特别是东江镇那边,一旦全员参与到此战中,就需要山东方面的绝对支持,否则东江镇的军事行动,就会受到相应限制。

    而当前在山东那边,受衍圣公府一桉的影响,尽管说桉情初步得到明确,可是谁都不能确保在此期间,是否会出现一些影响山东的事情发生。”

    这个徐光启啊,想向朕索要钱粮支持啊,顺带解决一下衍圣公府桉,叫山东那边的局势,不至于乱到不可控的程度。

    崇祯皇帝笑了。

    对徐光启的这些隐晦恳求,崇祯皇帝并没有丝毫的不满,毕竟徐光启所讲的这些,都是想让大明能更加平稳。

    “涉及到钱粮调拨一事,在辽南战事结束之前,只要是围绕前线战事所需,内帑会承担4成。”

    崇祯皇帝收敛心神,看向徐光启他们:“朕会在内务府言明此事,抽调人手专司此事,确保前线有任何需求,不至于说出现问题。

    剩下的6成份额,朕觉得国库是能承受的。

    何况此次辽南所生战局,朕觉得户部可提前核算出一些数值,同时就先前财政出现的一些缺口,明确一个合理的数额,对外再发售一批战争债券。

    战争债券能有效利用好,避免到期兑付时朝廷拿不出银子,这其实是利国利民的事情,朝廷能够缓解部分压力,地方能够得到些许好处,毕卿,此事户部能办好吧?”

    “臣遵旨。”

    毕自严作揖应道。

    以战争债券为形式的特殊债券,其实就是崇祯皇帝所构想的国债,让大明背负一些合理的国债,以此增强民间银子的流通,确保大明在逐步发展的过程中,叫参与购买债券的群体得到部分红利。

    只要大明能一直积极向前发展,那有意促成的一些财政赤字,非但不会对大明有害,相反还能起到推动作用。

    崇祯皇帝继续说道:“鉴于当前较为特殊的境遇,考虑到先前衍圣公府桉的影响,朕决意召衍圣公进京为官,自此以后,我大明继任衍圣公者,必须在朝为官,而不是在山东方面待着,此为永例!”

    崇祯:朕就是盛世之君



    第四十三章 告御状

    

废除掉衍圣公府一家一姓的世袭,将其定义为新教育特设职官,是崇祯皇帝要极力促成的事情,今后衍圣公这一爵位,将逐步变成大明新官制的一个重要组成,为此后推动教育谋改谋势。

    崇祯皇帝要重新开启‘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新时代。

    当中央集权的大一统封建王朝,要从过去单一的土地经济模式,逐步朝复合型工业经济模式过渡倾斜,过去的那套东西,就必须彻彻底底的改变,要构建起适合新时代的体系和框架才行。

    衍圣公府累世积攒的财富,是必须要逐步收归国有的,在崇祯皇帝的预估下,这必将是一笔惊人的财富。

    孔家躺在功劳簿上,享受特权带来的种种,必须要反哺给大明,以确保大明在维新变法上,能够迈出更稳健的步伐。

    确保大明自上而下的谋改,能扎稳步子不断向前。

    教育层面形成的特权,一旦形成世袭格局,就会叫意识形态领域封闭起来,就不能打破常规,打破枷锁,打破樊笼,叫新思想能在大明生根发芽,而没有新思想洗涤的大明,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根基。

    怎样合理、合法、合规的谋改衍圣公,确保谋改期间不出现风波和动乱,崇祯皇帝为此制定了三步走战略。

    西苑。

    “权力这种东西,倘若失去制约和监察,那就像是洪水勐兽一般,会给大明带来难以想象的伤害。”

    崇祯皇帝缓步向前走着,对随行的内务府大臣黄道周,京师大学堂院正李之藻,神情严肃的说道:“衍圣公府一桉的出现,就给朝廷敲响警钟,孔老夫子是值得世人尊重的,其提倡的思想,给予后世极强的指导。

    但是属于前人的功劳,后人就必须要一直躺在功劳簿上,就算是犯下了罪行,也要从轻处置,甚至不了了之吗?

    倘若是那样的话,明确律法的意义又是什么?

    周延儒在山东做的事情,就让朕思索一个问题,衍圣公府的那帮孔家后人,就真的是完美无瑕的吗?”

    黄道周、李之藻相视一眼,流露出各异的神情,他们都没想到天子召他们过来,会讲这些话。

    召衍圣公进京为官,此事在朝引起不小的争议。

    很多人通过衍圣公府一桉,都揣摩崇祯皇帝这般做,只怕是想对衍圣公下手,这也使得舆情骤然而生。

    “陛下的意思,是想将衍圣公府一桉,在民间形成热议吗?”李之藻沉吟刹那,向崇祯皇帝微微欠身道。

    “不错。”

    崇祯皇帝停下脚步,伸手道:“朕就是这个意思,内务府所辖的几处报刊,京师大学堂这边,要对此桉进行正面的引导。

    朕想要看看,是不是牵扯到衍圣公府,那不管是好事,亦或是坏事,都是不能轻易去触碰的。

    倘若真像朕所说的那样,那干脆大明律法裁撤掉好了,毕竟连最基本的公平公正,都不能维护好,要之何用?”

    律法,不管是在哪一朝哪一代,都是极为重视的,倘若律法层面出现问题,国朝就会跟着出大问题。

    任何一个时期的执政者,都清楚想维系绝对的公平公正,是不现实的事情,不过相对的公平公正,必须要确保好。

    倘若连后者都保证不了,会闹出很多事情和麻烦。

    崇祯皇帝一直都觉得大明缺少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宪法,奠定大明的根本大法,是确保大明长治久安、治国安邦、对外进取的总章程,把基准的条条框框都竖立起来,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每发展到一定的时期,就着手修订和完善宪法,这是避免大明重走老路的唯一可行的路。

    甚至于说今后的大明皇帝,所行使的皇权,也要进行一定程度的制约,避免一任皇帝的错误决断,导致大明出现不可挽回的灾难,不过限制皇权这等事情,在崇祯皇帝的身上不能去做,毕竟崇祯皇帝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他需要超然的皇权,来站在更高层次去逐步的把控方向。

    “陛下,如果真要这般做的话,只怕会引起很大的争议。”黄道周想了想,向崇祯皇帝作揖行礼道:“毕竟牵扯到衍圣公……”

    “什么事情做出,会没有争议呢?”

    崇祯皇帝出言打断道:“有争议才是正常现象,倘若没有争议,这才奇怪了,不要惧怕争议,要正视争议。

    倘若朝廷连这件事情都不敢做,就是只惧怕争议,就充耳不闻视而不见,那卿家不觉得太可笑了吗?”

    这是要出大事情啊。

    黄道周、李之藻相视一眼,心里不由得一紧,可以想象,此事真的要做起来,那将会形成怎样的影响。

    这个影响必然会牵扯到朝堂。

    时下朝局堪堪稳定,要是受此事的影响,而出现什么新的动荡,这对于朝廷而言,对于社稷而言,究竟是好还是坏啊,是谁都不能预料到的。

    崇祯皇帝知道律法的再定义,大明宪法的立项和推行,必然是一个漫长而艰巨的斗争过程,不过他并不惧怕这些,只要他能确保自身健康安全,那就算斗争个几十年,这又算得了什么呢?

    现在的他还很年轻。

    崇祯皇帝心里坚信一点,在这个不断斗争的过程中,大明会逐步的改善,逐步的摆脱困境,等到此事斗争成功时,那大明已具备海陆帝国的特性和底蕴,甚至在海外拥有大片领地,那时就算他退位颐养天年,也不会有人能动摇他所做的一切!

    “皇爷,出事了。”

    就在黄道周他们沉思之际,王承恩匆匆走上前,拱手作揖道:“都察院、大理寺、刑部等有司衙署,聚集一批自河南而来的群体,直言控诉河南巡抚孙传庭,罔顾大明律法,违背大明祖制,在河南强行推动苛政,推行摊丁入亩一事,在河南造成极大的民怨和动荡……”

    到底是来了啊。

    崇祯皇帝双眼微眯起来,看着脸色微变的黄道周、李之藻,摊丁入亩试行的影响,开始聚焦在京城这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