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崇祯:朕就是盛世之君-第36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周延儒说道。
“最近这朝中的风向,已悄然发生很多变化,特别是过去一些叫嚣的朝臣,一个个全都变得安静了。
像科道归一之事,没人再过多关注了。
像天津开海、废除匠籍、发展工商等事,过去可谓饱受诟病和分歧,可现在这些言论全都变了。
特别是陛下从西苑那边回归乾清宫,频繁召见内务府诸臣,可究竟说了些什么,做了些什么,外廷对此一无所知。”
“陛下想整顿朝纲,想整顿吏治啊。”
周延儒轻叹一声,眉头微蹙道:“先前内廷所派太监宦官,想要秉承天子的意志做些事情,就会在朝野间引起不小争议。
其实对待内廷的太监宦官,天子也存有不小的警觉,毕竟过去在天启朝,魏阉靠着揣摩圣意,靠着倚仗皇权,在外朝所做诸事,笼络大批党羽亲信,肆意破坏着朝纲秩序。
这些不好的事情,今上可都在心里记着呢。
现在内廷太监的职权被收控,特设内务府总揽宫廷事务,这就等同于在外廷之外,依托于内廷根脉,又缔造了一套行政班底啊。”
温体仁点点头表示认可。
天子所设内务府,外朝多数的朝臣是高兴的,是激动的,毕竟内廷太监的权柄,被天子彻底限制住,那他们就能好好的做事。
可是对温体仁、周延儒这等工于心计的政客,却看出这件事的背后,却代表着天子想倚靠内务府文官,去制衡外朝有司文官。
如果一些事情的决断,在外朝引起强烈反对,那天子就能退而求其次,用自己所擢升的内务府文官,将这些遭受反对的决断落实下来。
毕竟内务府的文官,那可不是过去的内廷太监,真要是到了地方的话,就会彻底失去控制。
温体仁感慨道:“现在本辅才算看明白,当初陛下为何要特设赈灾和廉政两处公署,哪怕是遭受很多反对声音,却依旧乾纲独断的落实下来。
时下再想想啊,那就是为今日做准备啊。
内务府所设一应职官,和外廷职官无涉,大批的内务府职官,就算没有功名,靠着所言的捐官一道,就能身居要职。
想想在北方诸省治下,所筹设的各处赈灾行署,聚集了多少读书人,这其中只要是尊奉陛下决断的,只怕前程和仕途都不会差啊。”
捐官,这是崇祯皇帝为自己所缔造的内务府文官群体,所完成弯道超车,迈进大明官场的一项政策。
凡是在地方有所成就者,内帑会调拨相应的银子,帮着捐相应的职官,以叫这批有能力的官员,得到相应的品级和职权。
“陛下高瞻远瞩啊。”
周延儒双眼微眯道:“凭借过去所定决断,算是在外廷之外,又聚拢起一批忠诚于天子的臣子。
真要是这样说起来,与其让陛下收控内廷太监的职权,让这批被朝野间说成‘幸臣’的内务府文官,代替掌握宫廷事务。
倒不如还像过去那样的好。
毕竟天子倚靠内廷太监宦官,那终究是有限度的,特别是派往地方做事,也是有着各种顾虑的。
不过现在有了内务府文官,就彻底变得不一样了,有转隶的廉政公署震慑和监察,就算被天子外派去地方做事,那也不敢做的太过分。”
特设内务府总揽宫廷事务的好处,除了能有效促成文官制衡文官,限制住太监乱政的弊病,还能让崇祯皇帝通过外派内务府各级文官,有效了解地方上的情况,为今后逐步推行维新变法,打通一条由上而下的通道。
说到底内务府文官群体,是崇祯皇帝所缔造的第二套行政班底,可他们的身份终究是外臣,这跟内廷的太监宦官是不一样的。
内务府文官群体,是有操守的、是有顾忌的、是有追求的,就算他们被外派到地方做事,也不会像过去谴派内廷太监宦官那般肆无忌惮、贪得无厌,只要做好外派的相互监察,相互制约,那是能真正做些事情的。
温体仁端起茶盏,呷了一口,看向周延儒说道:“毕自严有意要整顿盐政,此事想来周阁老也听到一些风声了吧?
涉及到盐政这等事宜,那往往牵扯就会很广。
仅靠他毕自严一人,是断然不会轻易触碰此事的,想来背后是有陛下的授意,针对当前的局势变动,本辅觉得在盐税上,我们要做些什么才行。”
“是要做些什么了。”
周延儒神情感慨道:“过去在盐税方面,国朝表现得太过松懈,就是怕地方出现一些不好的情况。
毕自严想整顿的并非是盐政,实则是每年所征盐税,国朝现在面临这般多事宜,都需要开支粮饷解决,国库根本就支撑不住。
要是盐税能多一些进项,那国朝的压力就会减轻。
陛下想整顿朝纲,想整顿吏治,这对社稷而言是好事,我等身为大明臣子,就该多为陛下分忧才对。”
你个老狐狸,说的倒是冠冕堂皇啊。
见周延儒这般讲,温体仁心里冷笑起来,你之所以这般说,无非是想得到天子更多倚重和信赖罢了。
权力谁都喜欢。
时下内务府的特设,让崇祯皇帝可供选择的群体增多,想要通过天子的信赖和倚重,来换取仕途上的亨通,对周延儒、温体仁这类群体来说,就必须要做出相应取舍,以应对今后变动的政局。
要是不做出改变的话,就算贵为内阁大臣,失去天子的信赖和倚重,那说到底就是空筒子罢了,在这个吃人的世道下,怎样揣摩好圣意才是关键。
(
第三百六十九章 众生相(6)
乾清宫。
“内务府所拟擢升和捐官特制,朕看了,没有问题。”崇祯皇帝倚靠在龙椅上,看着殿内诸内务府总管大臣,微笑着说道:“内务府所辖秘书处可誊抄数份,派往各地赈灾行署公示。”
“对心怀社稷者,纵使没有考取功名,愿为朕分忧者,就应当特事特办,叫他们擢授相应职官,来替朝廷做事才对嘛。
别的不说。
单单是转隶到内务府的各地官办诸厂,嗯,现在改称国营诸厂了,就急缺大批人手,来形成规模的运转。
内务府做事,和外廷做事不同,是要注重功名,但更要注重能力,不要觉得总揽宫廷事务,就只是为宫廷效命。
像内帑所获取的财源,要是能稳定的话,如果国库这边不济,那是需要内帑来支撑的,如此才能解决国朝的问题。”
钱肃乐、李长祥、张肯堂、沈廷扬、黄道周、何腾蛟,听着天子所讲明的情况,流露出各异的神情。
尽管他们是天子钦定的首批总管大臣,在内务府掌握着很重的职权,不过对内务府这一权力机构,多数人心里是感到心悸的。
单单是所设的一应衙署,如果真要悉数补齐的话,仅内务府一处职官规模,就将超过数千众之多,这远比户部这等衙署还要多出很多。
黄道周走上前作揖道:“陛下,臣觉得内务府所定捐官特制,应该加强相应监管,特别是对赈灾行署所辖读书人和士子,采取更高的要求才行。
如果有人钻空子,私下勾结在一起,做一些欺上压下的事情,继而靠着内务府所拨银子捐官,获取相应的职权,那……”
“这件事情,黄卿所领的廉政公署,要特别注意。”
崇祯皇帝摆手打断道:“朕将廉政公署转隶到内务府,并非是让它充当摆设,相应的监察和大计,要遵循外廷的标准。
事情该怎样做,不要只知道看朕的旨意,要懂得提前谋划和部署,内务府所辖职权众多,所涉及的领域更广。
这般多的衙署,这般多的官员,如果没有行之有效的监察和奖惩,是要出大问题的,内务府的吏治,今后必须从严抓起来才行。”
“臣遵旨。”
黄道周当即作揖道。
依托总揽宫廷事务,与外廷职官无涉,继而缔造第二套行政班底,崇祯皇帝是想通过长效的运转,多为今后的维新变法扩充队伍。
但凡进内务府这一体系,都将会打上相应的标签,通过这等主动进取的方式,崇祯皇帝要让文官群体分化和对立,在他的绝对掌控下,将权力斗争限制到一定程度,继而有序推动维新变法。
“官办处所呈递的奏疏,朕看了。”
崇祯皇帝收敛心神,环视殿内诸臣,朗声道:“先前所筹建起的数十家国营诸厂,在直隶、山西、陕西等地,所取得的成效是显著的。
在各地巡抚和赈灾行署的配合下,帮助地方疏导一批灾民和流民,所聚拢的规模超过10万众,这是值得肯定的。
10万众的脱产群体,就代表着10万户,他们能通过相应的活计,赚取到养家银子,那就不会遭受到影响。
不过这还远远不够。
内务府在今后一段时期,必须筹建起更多的国营诸厂,以减少各地破产群体的规模,确保地方的秩序安稳。”
崇祯皇帝心里比谁都清楚,他所筹建的国营体系,要是做不好监察,要是做不到分权,就会是另一种形式的匠户制度。
不过鉴于当前特殊的国情,崇祯皇帝必须要先把框架搭起来,在发展国营体系的同时,做好相应的监察和分权。
崇祯皇帝继续说道:“今后内务府这边,每年要筹措500万两银子,和各地经受考察的群体合资,筹建起一批国营诸厂。
涉及矿藏、冶炼、建材等领域产业,积极在各地招募青壮,针对国营诸厂的发展,必须要有针对性的表明发展需求。
内务府拿出这么多的银子,是要赚取到相应银子的,继而养活这庞大的脱产群体,让所涉足的产业发展起来。”
想有效推动原始工业化,就必须国营和私营齐头并进,那一环都不能出现问题,特别是涉及国计民生的领域,国朝必须实行有效垄断,掌握着相应的话语权,这样才能避免所颁政策,不会被各个群体所掣肘和胁迫。
“陛下,每年500万两银子,这是否有些太高了?”
钱肃乐面露忧色,拱手作揖道:“内务府筹建这般多的国营诸厂,固然说能帮着地方减轻压力,可是这牵扯到很多层面,如果说外朝有司衙署……”
“高吗?”
崇祯皇帝出言打断道:“错非内务府这边,还有别的事情要做,朕会定到每年1000万两银子。
可是内务府并没有这般多的银子。
朕也知道纵使每年500万两银子,对内务府的压力很大,不过这件事情必须做好,朕不希望因为土地兼并的问题,影响到社稷的安稳。”
内务府这一体系,是推动维新变法的特殊产物,等到崇祯皇帝所明确的部署,都逐一的落实下来,涉及到大明的政体改革,就会跟着推动起来。
现在内务府所辖国营诸厂,涉及到国计民生的领域,都会逐步移交到国朝新筹设的衙署直辖,不过当前这种形式,崇祯皇帝想通过外朝有司衙署,来大力发展国营诸厂,是不现实的事情。
特殊时期的过渡,是要谨慎的稳健迈出步子,但是该施加压力就必须施加压力,崇祯皇帝没那么多的时间浪费。
小冰河时期的灾害侵袭,大明治下严峻的土地兼并,仅仅是这两项客观存在的事实,不给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