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崇祯:朕就是盛世之君-第3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等危险的局面下,天子选择离开神京,去御驾亲征,万一发生什么意外,他们又该如何应对?
    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成国公…”
    崇祯皇帝拖着长音道,目光定在朱纯臣的身上。
    “臣在!”
    朱纯臣心中一紧,略显慌忙的拱手道。
     奇_书_网_w_w_w_。_q_i_s_u_w_a_n_g 。_c_o_m 
    “你是京卫都督府的左都督。”
    崇祯皇帝淡漠道:“此次朕已决意御驾亲征,除了留守宫城、皇城的京卫之外,余者皆随驾出征。
    府军前卫全体随驾!
    朕只给你一天时间,哪些随驾出征,哪些留守神京,你来负责调配,此战若胜,朕按功授赏。
    此战若败,那便随着朕一道,去见太祖高皇帝,去见大明的列祖列宗吧。
    来,这是朕给你所拟旨意,去军机处侧堂,认真去看,认真去悟,等会儿随驾面见群臣吧。”
    “…臣…领旨!”
    内心难掩震惊,情绪复杂的朱纯臣,努力稳住心神,走上前,双手微颤的接过,王承恩所递来的文书。
    “成国公,请随咱家这边来。”王承恩低声说道,有些愣神的朱纯臣,嗯了一声,便在众人的注视下离去。
    “英国公。”
    崇祯皇帝看了眼朱纯臣,随后对张维贤说道。
    “老臣在。”
    张维贤上前拱手道。
    “你京营这边,就简单多了。”
    崇祯皇帝态度坚定道:“朕御驾亲征后,神京全面执行戒严,五城巡城御史公署,五城兵马司,皆听后你的差遣。
    神京若乱,朕拿你是问,哪怕朕不回神京,亦能如此!
    这几道旨意,你拿着去看,去悟,别叫朕对你失望。”
    “老臣…领旨!”
    张维贤忙拱手应道。
    此时已回来的王承恩,忙将这几封文书,递到张维贤手中,随后在众人的注视下,领着张维贤出去了。
    “曹大伴,骆养性。”
    崇祯皇帝继续说道。
    “奴婢在。”
    “臣在。”
    此刻在这军机处正堂,上演着诡异的一幕,崇祯皇帝在讲,所点之人在听,且每个当事人,皆发放有相应的文书。
    至于里面写了什么,除了当事人之外,其他人并不清楚。
    这也使得一直待在正堂的王洽、李邦华、周延儒、徐光启等军机处大臣,心中愈发变得不定。
    在这等危险的局面下,天子竟下定决心要御驾亲征,此事若在朝中传扬开来,那将会引起怎样的震动?
    如果说满朝文武皆反对此事,那这对崇祯皇帝的威望,必将是不小的打击。
    可若是赞同此事的话,那崇祯皇帝的安全,却又成了问题。
    “周卿、徐卿,此次御驾亲征,你二人留守神京,常驻军机处驻所。”
    在张维贤、朱纯臣他们,悉数离开后,崇祯皇帝站起身来,神情正色道:“王卿、李卿随朕出征。
    期间,随驾军机处,所明发上谕,在抵京后,你二人要全权办理,不得有任何延误,是否明白?”
    说到这里,崇祯皇帝拿起龙案上仅剩的两封文书,缓步朝周延儒、徐光启走来。
    “……”
    思绪有些乱的周延儒、徐光启,此刻却沉默不言,根本就不知该如何回复。
    此时在他们脑海里,浮现出神情凝重的张维贤、朱纯臣等人,又浮现出神情激动的温体仁。
    天子若真要御驾亲征,那朝堂怎么办,就算神京进入到戒严状态,朝中那些大臣,到底该听谁的?
    似这般的想法,同样也在王洽、李邦华心里生出,在他们的眼里,天子做这样的决断,真真是太独断了。
    “先看,先想,半个时辰后,朕会在皇极殿召开朝议。”
    崇祯皇帝将手里的文书,递到周延儒、徐光启眼前,神情淡然的说道:“剩下的事情,朕都会安排好的。”
    “臣…领旨!”
    “…臣领旨。”
    周延儒、徐光启踌躇再三,最后皆拱手作揖道。
    “嗯。”
    崇祯皇帝应了一声,随后对王承恩说道:“王大伴,派人去文华殿,传朕口谕,在京五品以上官员,半个时辰内,皆赶至皇极殿,参加大朝议!”
    “奴婢领旨!”
    王承恩当即拱手应道,随后便匆匆走出正堂,安排人手,前去文华殿那边,传达天子口谕。
    垂手而立的崇祯皇帝,此刻就静静的站在原地,眸中闪烁着精芒,神情间透出冷厉。
    既然当前所处的包围圈,暗藏着太多掣肘,那朕索性就跳出这个包围圈,扶持起一批勋戚大臣,叫他们跟朝中的东林党、文官斗上一斗。
    有重重保护之下,这神京就算是乱,但该做的事情,那还是要推进做下去的。
    留在神京的张维贤、曹化淳、骆养性、温体仁等人,在这样一种态势下,只要抽掉他们可能消极懈怠的根底,那迫于现实,迫于压力,就算是再难,也必须硬顶着向前!
    同流合污?
    握手言和?
    那纯粹是痴心妄想!
    第六十章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崇祯二年十月初二,申时三刻。
    “啪,啪……”
    清脆的静鞭声,在皇极殿外回荡着,身穿各色官袍,缀着不同补子的在京五品以上官员,齐聚皇极殿内外。
    彼时在皇极殿内,站在朝班里的众高官,手握朝笏,一个个神情各异,心里暗暗揣摩着,天子传口谕,启皇极殿,召大朝议,到底所为何事。
    有别于朔望朝,常朝,有明以来,大朝议,乃国朝最正式的朝会,非皇极殿不可开,非国朝大事不可开。
    在当前这等局势之下,崇祯皇帝闹这么一出,叫朝中众多大臣,都不清楚天子到底想干什么。
    “陛下驾到~”
    王承恩的声音,回荡在皇极殿内,而殿外候着的宦官,则传唱着,这叫皇极殿内外所站群臣,无不神情肃然的持朝笏而立。
    崇祯皇帝缓步朝龙椅走去,神情看不出喜悲,彼时的皇极殿内,静的连根针的声音都能听到。
    “跪!”
    当崇祯皇帝坐于龙椅上,看着朝班中所站群臣,王承恩踱步向前走了数步,那身红袍蟒服格外刺眼,朗声道。
    以韩爌为首的廷臣,稽首行跪拜之礼,山呼:“吾皇万岁!”“万岁!”“万岁岁!”
    看着眼前稽首行跪拜之礼的群臣,坐于龙椅上的崇祯皇帝,双眸闪烁着精芒,心中却生出感慨。
    醉卧美人膝,醒掌天下权。
    皇权之下,天下皆臣服在脚下!
    难怪人人的心中,都想坐这神圣威严的龙椅。
    “众卿平身!”
    崇祯皇帝收敛心神,神情淡然的说道。
    “谢万岁!”
    在这皇极殿上,行稽首跪拜之礼的廷臣,先后站起身来,整齐划一的站在朝班之中。
    “想来在很多人心中,都疑惑,朕为何突下口谕,于皇极殿召开大朝议。”崇祯皇帝端坐于龙椅上,挺直腰板,朗声说道。
    偌大的皇极殿内,回荡着崇祯皇帝的声音。
    站在朝班之首的韩爌、李标、钱龙锡等众多大臣,神情各异的站着,想通过崇祯皇帝所讲,解答他们心中的疑惑。
    看着朝班里群臣的神态变化,崇祯皇帝停顿少许,朗声道:“之所以这般,是朕有些事情要宣布。”
    在说到这里的时候,崇祯皇帝站起身来,一甩袍袖,朝龙椅前的丹陛走去,这突如其来的举动,叫很多大臣的心里都生起疑惑。
    “自十月中算起,我大明的脸,算被彻底撕碎了,为何?一向肆虐辽东的建虏,竟绕开辽前防线,取道蒙古,杀奔大明关内而来。”
    “建虏究竟纠集了多少兵马,不知,但此举却引国朝震动,京畿民心躁动,朕这个大明天子,当的都觉得羞臊!”
    崇祯皇帝的声音,在这皇极殿内回荡着,可所站一众群臣,却一个个低下了脑袋,露出各异的神情。
    谁都没有想到,天子在皇极殿召开大朝议,竟提及了此事,这是当前的大明,所不愿深究的事情。
    “一个个的,怎么都把脑袋低下来了?原来觉得羞臊的不止朕一人啊,哈哈,朕还以为诸卿,都不觉得羞臊呢。”
    崇祯皇帝站在丹陛之上,垂手而立,如炬的目光,扫视着殿内所站群臣,露出几分带着自嘲的笑声。
    这一问,叫无数的大臣,那情绪变得低沉起来。
    “辽东的事情,朕眼下不想多提,但是这大安口、龙井关、喜峰口等要隘之地,却在短短数日之内,便先后叫建虏攻破了,还真是叫朕开了眼了啊!”
    “丢人啊!!!”
    似自言自语的崇祯皇帝,这一声怒喝,叫殿内所站的群臣,那心里无不生惊,这滋味实在太煎熬了。
    “朕知道,在你们中的不少人,那都生出了不满,觉得朕不再开明,觉得朕不再光听言路,开始刚愎自用,开始乾纲独断了。”
    “特设军机处总揽军机要务,命英国公整饬京营,命东厂、锦衣卫缉拿宵小,特设京卫都督府……”
    崇祯皇帝在这丹陛上来回走动着,就好像是闲庭信步一般,可殿内所聚一众大臣,却连大气都不敢喘。
    说什么?
    反驳什么?
    建虏以雷霆之势,攻破蓟镇外线防务,杀进关内,兵围遵化城,对国朝造成震动,这都是真切发生的事情。
    “但朕明确的告诉你们,朕不怕你们一个个的不满!”
    崇祯皇帝一甩袍袖,神情冷厉,沉声喝道:“朕是大明天子,朕是这天下共主,今国朝蒙遭突变,若朕不管,那还有谁能管得了!?
    还有谁,比朕更有这个资格去管!?”
    崇祯皇帝这强大的气场,叫韩爌、李标、钱龙锡等一众大臣,握着朝笏的手,皆下意识颤抖起来。
    天子变了……
    曾几何时,御极的那位天子,勤政克己,听取谏言,谦逊友善的那位天子,变了……
    多少大臣的内心,皆生出唏嘘之念。
    “自太祖高皇帝,以布衣崛起于乱世,结束暴元的统治,还天下朗朗乾坤,我大明便雄踞神州。”
    崇祯皇帝负手而立,站在这丹陛之上,似感慨,似唏嘘的说道:“期间我大明京畿所在,也不是没经历过外敌侵略。
    每每在国朝震荡之际,总有能臣志士挺身而出,护我大明社稷,力挽狂澜,用行动来真切诠释。
    我大明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在讲这句话的时候,崇祯皇帝每向下走一步,便掷地有声的说着,那声音,回荡在皇极殿内,久久不曾消散。
    看着眼前神情各异的群臣,崇祯皇帝双眼微眯道:“这几日,在朕的脑海里啊,时常想起太祖高皇帝。
    若是他老人家在世的话,在面对这等国朝动荡之境遇,又当会如何呢?!
    朕在今日想明白了。
    依着他老人家的性情,定会御驾亲征,统御我大明雄儿,拿着手里的刀,操着手里的火器,跟来犯我大明疆域的外敌,真刀真枪的血战!
    故…朕决意御驾亲征,抵三河,坐镇前线,跟来犯我大明疆域的建虏,真刀真枪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