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崇祯:朕就是盛世之君-第33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搞钱!

    搞钱!

    这是崇祯皇帝一直在做的事情,毕竟想梳理大明的弊政,铲除掉相应毒瘤,就需要大把的银子支撑。

    “陛下,臣觉得毕阁老呈递的奏疏,并非是没有道理的。”

    孙传庭拿着奏疏,神情严肃的说道:“毕竟国朝每年所收赋税,都是有定数的,可面对诸多粮饷调拨,国库如果没有些压箱底的银子,真要出现突发的状况,那朝廷就会很被动。”

    崇祯皇帝微笑着说道:“那依着卿家的意思,给京畿卫戍所辖诸军,包括三大营这边,就不能以新制钱来发放兵饷了?”

    “此事也是要办的。”

    孙传庭眉头微皱,沉吟片刻后说道:“正如陛下所提到的那些设想,尤其是推动加快新制钱的流通,在臣看来是极好的。

    不过臣倒是觉得这件事情,可以分层次的去办,比如暂时发放一半新制钱,另一半用粮食……”

    “那卿家是否想过,不一鼓作气的做好,日后朝廷再遇到新的麻烦,就会让有司衙署的大臣,在此事上再做文章呢?”

    崇祯皇帝出言打断道:“趁着当前的形势比较稳定,先行将此事明确下来,那反对和质疑的情况,相对会小一些。

    如果这件事情出现反复,那别说加快新制钱的流通,就连是否能锤炼出一支支强军,为日后彻底镇压叛乱谋势,都将成为不可控的事情。”

    崇祯皇帝所定京畿卫戍区实发兵饷,经军机处提出并开始谋划后,在所难免的在朝引起不小的争议。

    存在争议的根源很简单,真要这般去做的话,会给朝廷带来财政负担,同时也让朝中不少的人,失去上下其手的机会。

    毕竟实发兵饷变得透明,可操控的区间就变小了,加之还是陌生的方式,没有谁一上来就能琢磨透。

    当然在朝形成争议的,还是财政负担。

    只要崇祯皇帝能有效解决此事,让大明赋税收缴国库的占比,能相对应的提升不少,那后续就能堵住这些嘴。

    孙传庭陷入沉思之中。

    就天子所说的这些,他的确想不到有效的解决办法,毕竟天子所谋是利于国朝发展的,可现实却也摆在面前。

    进退两难啊。

    这就是孙传庭的直观感受。

    “算起来,卿家出任顺天府尹一职,也有不短的时间了吧。”

    见孙传庭沉默不言,崇祯皇帝笑着站起身,缓步向前走去,“在卿家的治理下,不管是京城改造,还是顺天府建设,都取得较为显着的政绩。

    特别是在京城这边,随着阜财坊的初步改造,再到外城各坊的规划谋改,让京城出现的变化很大。

    更干净整洁了。

    更繁华有序了。

    特别是崇文门税关这边,每月所征收的关税等,可谓呈阶梯式递增,由此反映出京城的商业发展。”

    “陛下谬赞了。”

    孙传庭跟在崇祯皇帝身后,朝殿外而去,微微欠身道:“这都是臣该做的,想要让整个京城,都迎来彻底的改变,至少还需8到10年的时间。

    现阶段京城改造所取成效,并没达到预期的目标。

    不过顺天府衙这边,针对改造、商业等诸事,筹建起相应的新衙署,这必然能在后续时间内,起到积极地作用。”

    不愧是大明的栋梁啊。

    就当前京城取得的成绩,竟还没有达到预期目标,像这样的大才,不能只局限于京畿这一小块地域。

    崇祯皇帝心里生出感慨。

    孙传庭的能力怎样,其心中是最清楚的。

    其实在崇祯朝时期下,大明还是有不少贤臣的,除卢象升、孙传庭、陈奇瑜以外,还有孙承宗、毕自严、徐光启、洪承畴、熊文灿等大批栋梁。

    只是在原有时间线上,受党争、灾情、腐败、平叛等多重挤压下,让这批大明栋梁,可谓是心力憔悴,最后所面临的命运多数是不好的。

    “卿家之才,朕是清楚的。”

    崇祯皇帝收敛心神,停下脚步,转身看向孙传庭说道:“区区顺天府尹,多少有些让卿家屈才了。

    鉴于当前较为复杂的形势,特别是国库的实际情况,朕打算给卿家增添一些担子。

    去河南吧,当巡抚。

    河南治下问题诸多,灾情是一头,吏治是一头,宗藩是一头,黄河是一头,先前朕就想换河南巡抚了,不过一直没到时候。

    现在算是可以了。

    卿家出任河南巡抚,若是能将上述诸事做好,所生弊政和毒瘤铲除,那不仅地方能有所改变,国库所征赋税也能相应增加不少。”

    “陛下,若是臣去河南的话,那京城改造怎样办?”

    孙传庭听闻此言,强忍心中惊疑,对崇祯皇帝说道:“现在京城改造诸事,算是都理出思绪,并开始朝着好的方向进展,臣担心……”

    “卿家的担心,朕清楚。”

    崇祯皇帝笑着摆手道:“可是担心接替卿家的人,到任后会推翻卿家所定诸事?放心吧,不会出现这种事情。

    朕打算叫管绍宁兼领顺天府尹,先前卿家所做诸事,绝不会变成无用功,甚至会持续的运转下去。”

    一朝天子一朝臣。

    一任主官一道令。

    孙传庭所担心的那些,崇祯皇帝早就料想到了,所以在他的心中,早就物色好新任顺天府尹。

    确保孙传庭所明确的诸多政策,能有效的继续推动下去。

    让孙传庭此时离京赴豫,出任河南巡抚,是为缓解大明的财政压力。

    仅仅是崇祯皇帝所知,河南境内的诸藩,所占着的大批田亩,都是不交税的。

    这不行!

    现在大明的压力这般大,像各地宗藩还是要多出力的,当初筹建宗学,让各地宗藩子嗣进京,这只是第一步罢了。



    第三百零九章 摊丁入亩

    

“卿家,你赴任河南巡抚后,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尽快筹建河南赈灾行署。”

    崇祯皇帝神情严肃,看向孙传庭说道:“当前大明官场的吏治很坏,纵使朕想整顿大明吏治,也非朝夕所能做好的。

    毕竟这是从万历朝后期,就逐步堆积并形成的顽疾。

    整顿吏治是件繁杂的事情,不仅是在朝,还是在地方,都要投入大量精力。

    所以卿家要先有一批可靠的人手,来协助你了解河南,知晓河南境内存在那些问题,这样才能对症下药。”

    孙传庭微微点头表示认可。

    事实证明崇祯皇帝在朝特设赈灾公署,在地方筹设赈灾行署,的确帮助朝廷解决不少问题。

    像直隶巡抚卢象升、山东巡抚袁可立、辽东督师孙承宗、山西巡抚刘鸿训、陕西巡抚陈奇瑜他们,先后在各地治下筹设赈灾行署,聚拢一批科举无望或无心科举的读书人,的确办成不少大事。

    这批读书人没有经历官场的腐化,所以并没大明官员的种种陋习,像什么懒政怠政、以权谋私等等。

    不然这批读书人也不可能会吃苦,去基层做各种繁重的差事。

    在基层实践中磨砺摔打,培养集体荣誉感,增强凝聚力,树立价值观,就是崇祯皇帝给这批地方赈灾行署,所明确的核心思想。

    崇祯皇帝心里也很清楚。

    随着时间的推移,当一批批通过各地赈灾行署,所简拔起来的群体,正式迈进大明仕途之中,从最底层的官吏做起,那难免会有一批被腐化掉,这些都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毕竟人都是会变得。

    大浪淘沙浪淘尽。

    崇祯皇帝心里同样坚信,那些坚持操守和信仰的人才,日后能肩负起更重的担子,以推动大明的革新。

    “明确好这些事情后,卿家要挑选一批可靠的人,暗中搜集各地宗藩,在河南诸府州县侵占田亩诸事。”

    崇祯皇帝继续说道:“当前国朝每年所征赋税,根本就不够朝廷所需,毕竟朝廷开支的粮饷太多了。

    过往一年多的时间,错非朕从内帑调拨一部分,先后命户部和内廷,以官田和皇田为锚定物,对外发售债券应急,只怕国库早就透支了。

    真要让国库透支了,到时朝中必然有人,重提摊派三大饷。

    而这等损害社稷根脉,坑害百姓,养肥一批贪官污吏的恶政,朕绝不愿再做了!”

    辽饷、练饷、剿饷这等摊派行为,在崇祯皇帝的眼里就是恶政。

    就算向地方上摊派再多,朝廷能得到的也是一小部分,多数都叫各级官员截留了。

    饮鸩止渴之事,崇祯皇帝是不会再做了。

    从崇祯三年开始,国库一旦空虚,就动不动摊派辽饷等事,在崇祯皇帝的刻意淡化下,就没有再进行过了。

    毕竟大明治下的地方百姓,那日子过得太苦了。

    本就快喘不过来气。

    再这般不顾他们死活,去摊派辽饷、练饷、剿饷等,真是逼急了地方百姓,就会在各地形成造反势头,这是崇祯皇帝绝不愿看到的。

    “陛下是想查抄河南境诸宗藩名下田产?”孙传庭眉头微皱道:“倘若这样的话,只怕会在地方引起不小的风波。”

    崇祯皇帝眼神坚定道:“不能说是查抄,而是将侵占的河南治下所辖官田,重新隶属于各地官府名下,并重新造鱼鳞册。

    朕要卿家在河南治下,跟各地的宗藩分支,好好打一场官司,让本就属于朝廷的官田,统统回到朝廷掌控之下。

    此外凡是牵扯到违背大明法纪,而侵占地方百姓的田亩,也都要一一夺回来,重新发还给那些苦主。

    如果这件事情能够办好,不说能为朝廷增收多少田赋,单单是河南治下自给自足,是能够保证的吧?”

    大明各地的宗藩群体,在各自就藩地境内,侵占田亩的情况很严峻,先前崇祯皇帝腾不出手来,去真正削减这些宗藩。

    大明严重的土地兼并之风,必须着手打击了,倘若不能遏制住的话,那以后激化的矛盾和问题,只会愈发的严重。

    趁着当前局势逐步安稳,对内的削减、打击、分化等一系列组合拳,也要跟着打出来了。

    大明宗藩群体就首当其冲!

    毕竟他们的身份特殊,属于皇明族裔的存在,真要对宗藩采取限制举措,甚至剥离他们的财产,并不会引起文官群体的反扑。

    更不要提文官群体的背后,所聚着的读书人、士绅、大小地主等群体,毕竟他们不属于同一阶层。

    见天子态度这般坚决,孙传庭忙作揖应道:“臣会尽力办好此事!”

    “不是尽力,而是必须。”

    崇祯皇帝正色道:“不要惧怕那帮宗藩,有朕在背后给你撑腰,他们还掀不起什么风浪来。

    真敢做出格的事情,那朕整饬的三大营,同样也不是吃素的!

    何况归拢河南所辖官田,还会牵扯到另一项准备试行的新政,朕以后要废除丁税,将丁税平均摊入田赋中统一征收,以此完善一条鞭法。

    河南境内所辖官田,就是以后要试行的承载,到时遇到任何问题,要设法解决问题,完善摊丁入亩的政策。”

    孙传庭脸色微变。

    崇祯皇帝所说的摊丁入亩,的确让孙传庭有些心惊,倘若此事传出去的话,必然会引起诸多反对。

    毕竟真要这般做的话,那以后拥有土地越多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