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崇祯:朕就是盛世之君-第33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想想甲申国难之际,朱纯臣、汤国祚那帮贪生怕死的勋戚,所做出的种种行为,崇祯皇帝就恨不能将他们全部罢黜掉。

    可现在终究不是那个时期,有些事情心里明白就好,该提防提防;该用还要用,至少没有新队伍顶替前,不能做一刀切的事情。

    “京卫都督府这边,所整理的名册怎么样了?”

    从西苑回到军机处这边,瞧见恭敬候着的祖大寿时,崇祯皇帝走下龙辇,对随行的朱纯臣询问道:“戍守宫城和皇城的上直卫亲军,乃我国朝的根本,那是一个也不能少,家底必须清白。

    要是敢叫朕知道,你们京卫都督府这边,有人敢把什么歪心思,算计到这上面来,就休怪朕无情了。”

    “陛下放心,京卫都督府这边,正在加紧操办此事。”

    朱纯臣微微欠身,跟在崇祯皇帝身后,说道:“定编一事,乃陛下钦定,谁敢做欺君罔上之事,臣第一个饶不了他们。”…。喝兵血、吃空饷之事,在现阶段的大明治下很严重。

    就连戍守京畿的三大营,在里面任职的勋戚都敢行此等事情,崇祯皇帝不觉得还有什么事情,是大明各阶层群体,所不敢去做的。

    当前想在大明各地,严抓喝兵血、吃空饷,或者整肃吏治之事,是不现实的,事情要一步步的做。

    等身边的这些问题,得到相应缓解后,那才能一步步谋划改变,步子迈大了,容易扯到蛋。

    “用心办,别叫朕失望,京卫都督府这个担子,要替朕扛起来。”对朱纯臣虚伪的点拨后,崇祯皇帝来到公事房这边,见到祖大寿准备向自己行礼,开口道:“祖卿,随朕进来,有些事情要对你说。”

    “臣领旨!”

    祖大寿忙拱手应道。

    ‘现在陛下做事,真是够雷厉风行的啊。’

    停下脚步的朱纯臣,双眼微眯,心里暗暗感慨道:‘看来京卫都督府这边,必须要尽快完成,陛下交代下来的事情。

    不然以后想得到更多的权柄,只怕是不可能的事情了,陛下现在跟外朝的那帮文官,可是斗起来了,这千载难逢的机会必须把握好。’

    自从崇祯皇帝敲打了朱纯臣,叫京卫都督府这边,每天都有人在自己身边,这也叫朱纯臣这帮在京卫都督府任职的勋戚,一个个心思都变得活泛起来。

    前两日聚集在午门的言官御史,包括通政司那边收到的奏疏,有些都涉及到此事,可崇祯皇帝根本就置之不理,朱纯臣他们是清楚的,这也叫他们都看到了希望。

    顶着个空头爵位,哪怕是国公爵,那也没有手里握着实权好啊,毕竟有了权力,一切不都有了吗?

    “祖卿,近些时日在京城住着,可还算习惯?”

    坐在龙椅上的崇祯皇帝,面露微笑的看向祖大寿,关切的询问道:“朕给你赐的宅子,一应所需都不缺吧?”。

    祖大寿闻言忙拱手道:“谢陛下厚爱,臣很习惯,没有缺的。”

    “那就好。”

    崇祯皇帝端起茶盏,呷了一口,继续说道:“此前大朝议授赏中,祖卿已被授予神枢营右副将。

    在神枢营那边任职,可遇到什么刁难?

    朕也知道,眼下这京营啊,有着种种的问题,朕将祖卿从辽东调来京城任职,就是想叫祖卿,能将辽东的铁血风气,能带到京营来。”

    讲这些违心话时,崇祯皇帝是起鸡皮疙瘩的,但考虑到现阶段的局面,还不是动辽东将门的时候,像这些话还要多说。

    之所以在这个时候,召见祖大寿,就是想在锦衣卫审办袁崇焕一案时,能安抚下他的心,别叫他胡思乱想。

    倘若辽东将门在辽前闹腾起来,那对大明来讲,可不是什么好事,崇祯皇帝也没多余的兵力去平叛。

    就辽东将门那帮家贼硕鼠,其名下拿着国朝的钱粮,所招募的精锐家丁,真要是做起乱来,雄踞整个辽前,外加一个山海关,那是没有任何问题的,这也是崇祯皇帝想叫讲武堂能出些成绩的缘由。。

    仗剑至天涯提醒您:看完记得收藏



    第三百章 大明不变有出路吗

    

崇祯皇帝所讲的这些话,让阎应元、陈明遇、李岩、宋献策、牛金星、顾君恩、堵胤锡一行,流露出各异的神情。

    这些直隶赈灾行署的读书人,在保定府等府县,面对遇到的各种问题,都能表现出很澹然的态度。

    可现在他们所见到的,是大明天子!

    像李岩、宋献策、牛金星、顾君恩这些人,都是第一次见到天子,心中难免会很激动。

    特别是被崇祯皇帝出言夸赞,还要让他们担负起更重的担子,那心情就更难以描述了。

    “愿为陛下效死!”

    在阎应元的带领下,陈明遇这些行署吏员,纷纷作揖行礼道。

    “不要动不动就提‘死’字,都给朕好好的活着。”见众人这般,崇祯皇帝撩袍说道:“你们此次进京后,将要密赴辽前,去辽西治下,到辽东督师府任职,跟随辽东督师孙承宗一起,推动辽西的撤卫设府。”

    嗯?

    阎应元、堵胤锡这些人闻言,无不露出诧异的神情,让他们前去辽西,那没什么可多想的。

    毕竟辽西收复没有多久,很多事情都需好好梳理,以确保辽西这块地域,能尽快的恢复安稳。

    但到辽西去推动撤卫设府,他们却有些琢磨不透,莫非天子是想让辽西那边,像天津直隶州一般发展吗?

    看着众人流露出的反应,崇祯皇帝开口道:“说起来,你们在赈灾行署任职,时间也不短了,对地方所存问题,也都有所见解吧,你们都说说,自己所看到的那些问题,今日畅无不言。”

    乾清宫内安静极了。

    阎应元、堵胤锡这些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面对天子所提询问,不少人都不知该怎样开口。

    毕竟他们在赈灾行署做事期间,所遇到的糟心事太多了。

    “启禀陛下。”

    阎应元踌躇刹那,作揖行礼道:“臣在赈灾行署任职期间,所遇做严重的问题,就是官绅勾结,官商勾结,地方官员以权谋私,贪赃枉法等事。

    就像当初大名府等地出现严峻灾情时,不少的地方官员都是不作为,相互推诿,错非有卢巡抚坐镇,后陛下特设赈灾行署,恐那场灾情没那般容易被平复下来。

    由此臣觉得大明官场的吏治,已是非常严重的存在,倘若朝廷不尽快整顿吏治,恐类似这等情况会更严重。”

    陈明遇、李岩这些人,无不是惊疑的看向阎应元,他们都没有想到阎应元,当真是什么话都敢说。

    “嗯,其他人呢?”

    崇祯皇帝微微点头,看向堵胤锡、李岩他们,说道:“能看到问题所在的,不会只有阎卿吧?”

    “启禀陛下!”

    见天子这般询问,堵胤锡作揖行礼道:“臣也发现一些问题,其实不止是在灾情出现期间,在多数的时候,地方土地兼并的问题,是非常尖锐的存在。

    像赈灾行署聚拢的多数破产群体,就是受到一些士绅、地主、商贾等群体,相应的算计和诱导,才使得他们名下的土地,被一点点用极低的价格夺走……”

    李岩紧随其后道:“陛下,其实在臣等做事期间,地方上有不少的群体,因他们自身利益受损,就用尽各种办法,掣肘和阻挠赈灾行署做事,甚至扇动舆情,想要以此破坏既定部署。”

    听着阎应元、堵胤锡、李岩他们所讲,崇祯皇帝并没流露出恼怒的神情,甚至反应是非常平静的。

    毕竟他们所讲的这些,都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这也是催化大明社稷倾覆的根源,都是极难拔除掉的毒瘤。

    作为一帮既得利益群体,哪怕他们之中的人,明知道这样做,迟早是会出现大问题的,不过该做的时候,还是去会做。

    这就是阶层所造成的。

    人的贪欲是无穷尽的。

    “把你们所讲的这些汇总到一起后,觉得现在的大明社稷,还有救吗?”见阎应元他们讲完后,神情有些愤慨,崇祯皇帝神情澹然道:“或者准确的说,面对这些掣肘和阻挠,朕这位大明,是应该选择妥协呢?还是应该选择解决呢?”

    殿内此刻安静极了。

    阎应元、堵胤锡他们,都不是当初的涉世未深的读书人,在赈灾行署的历练和摔打,让他们能听出天子所讲的深意。

    “朕常对卢卿呈递的密奏中批注一句话。”

    看着沉默的众人,崇祯皇帝伸手道:“遇到问题解决问题,遇到困境度过困境,就像大明如果不变,真的就有出路吗?

    答桉是肯定的。

    没有出路!

    或许在你们的心中,对朕要在辽西推动撤卫设府,或多或少存在疑惑吧,但想想你们刚才所说的,就能解惑了。

    朕要改变大明所存弊政,可想改变这些事情,就要付出很多辛劳和代价,还要在朕能看得见的地方,不然所暴露出的问题太多,会面临无法收场的处境。”

    阎应元、陈明遇、李岩、宋献策、牛金星、顾君恩、堵胤锡他们,无不是陷入到沉思之中。

    天子所讲的这些话,让他们似乎开始明白,为何选择在新收复的辽西,要推动撤卫设府一事。

    “北直隶这个地方,是朕能看到的地方,但是地方上所存问题和弊政,并非朝夕间能彻改的。”

    崇祯皇帝继续说道:“而辽西就不一样了,先前被建虏窃据着,所存的问题和弊政,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被建虏用残暴统治斩断了。

    或许与之毗邻的辽前,所盘踞的众多戍边大军,里面的不少将领,并不想看着辽西有所改变。

    但朕偏偏就是要做出改变。

    你们所提出的那些问题,其实想要得到解决,说难也难,说易也易,核心就看你们愿意跟随着朕,一起去解决这些问题吗?

    如果单靠朕一人去做,那就算朕是大明天子,也无法做到面面俱到,但是如果能多一些像你们这样的良才,那情况就变得不一样了。”

    推动新政进行维新,并非是说说那般简单。

    这需要一大批信仰坚定的群体,在各个领域发挥各自的成效,通过上下联动的方式,才能逐步去进行改变的。

    阎应元这批人,就是崇祯皇帝所挑选的维新派。

    不过在这批队伍中,究竟有多少人能够一直走下去,这是谁都说不准的事情。

    毕竟人都是会改变的。

    崇祯皇帝也不敢做出保证,在日后的某一天,他们中的这些人,是否会抛弃过去的信仰,而转身加入守旧官僚群体中,说到底大明的官场啊,所藏污纳垢的地方太多了,不过开弓没有回头箭,哪怕前方困境再多,崇祯皇帝都要稳步走下去。



    第三百零一章 召对阁臣(1)

    

阎应元、陈明遇、李岩、宋献策、牛金星、顾君恩、堵胤锡一行走了,悄无声息的进京陛见,悄无声息的离京赴辽,没有在喧闹繁华的京城,掀起任何的涟漪。

    这批地方赈灾行署的先驱者,带着崇祯皇帝的期许,将奔赴全新的战场,至于能有怎样的成就,哪些能坚定的走下去,纵使是崇祯皇帝也不清楚,不过他们之中的人,只要有坚守本心的,那辽西所临境遇就会改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