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崇祯:朕就是盛世之君-第29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你的意思是说养蛊?”

    宁完我诧异的说道。

    “只怕是这种情况。”

    范文程轻叹道:“这也是我最担心的事情,只怕东江军,甚至辽前明军,一旦知晓辽南的情况,肯定会参与进来的。

    这也是汗王最担心的事情,不然的话,在你提及科尔沁草原时,汗王不会是那种态度的。

    但愿这不是真的吧,一旦朝着该方向演变,恐生乱的就不止是辽南一地了。”

    (



    第二百四十一章 京畿卫戍(1)

    

军队,不管是在任何时期,都是定海神针般的存在,想要确保秩序稳定,疆域安定,手里没有军权可不行。

    在知晓土豆、红薯的丰产后,崇祯皇帝就变得忙碌起来,他要进一步整顿北直隶,以叫这个核心基本盘,真正掌握在他的手里。

    “此次陛下召见军机处全体,不知是所为何事。”

    王洽眉头紧皱,行色匆匆道:“莫非和陕西治下的流贼平叛有关?说起来洪承畴、陈奇瑜、周遇吉、曹文诏等部,相互间配合的不错。

    此前肆虐山陕的流贼叛乱,现在被压制到较小的范畴,说不定等正旦到来前,肆虐的流贼叛乱,就能被平定下来。”

    “洪承畴他们的确出力不少,不过在本辅看来,情况只怕没我们所想的那般简单。”

    王在晋却唱反调道:“以王嘉胤为首的贼首,其目的并不纯粹,看看被他们流窜的地方,多数都遭受洗劫。

    关键还兵分两路,看似是各自为战,可彼此间却存在联系,只怕王嘉胤他们,是瞅准甘肃这个地界了。”

    “王枢辅的意思是说,他们真的要割据一方?”

    李邦华皱眉说道:“倘若真是那样的话,这对国朝并非什么好事啊,甘肃这个地界易守难攻。

    如果说给王嘉胤他们可乘之机,叫他们流窜进甘肃境内,真攻陷几座城池要镇,对西北地带的稳定,就会造成直接影响。”

    山陕这个地界,从天启年间就一直不太平,先是累年不绝的灾情,叫治下百姓的生活,过得是苦不堪言。

    地域性的民乱就没断绝过。

    后来王二他们聚众谋反,使得局势急转直下,此后山陕的叛乱势头,就开始变得愈演愈烈。

    王洽、李邦华、周延儒他们,神情变得凝重起来,倘若王在晋所讲是真,那山陕所滋生出的流贼叛乱,就会朝另一种形式发展。

    自军机处创设以来,就总揽大明平叛事,一个流贼叛乱,一个建虏叛乱,可谓叫王洽他们焦头烂额。

    原本众人不错的心情,去乾清宫那边时,又都变得凝重起来。

    “臣等拜见陛下。”

    来到乾清宫,王洽他们作揖行礼,此时的崇祯皇帝,正盯着直隶舆图,心里思索着彻改京畿卫戍的事情。

    “免礼吧。”

    崇祯皇帝摆手道:“今日召见诸卿过来,不为别的,就是想要议一议,调整京畿卫戍的事情。

    当前京城这边,有九门提督统辖,京营撤离京城的事情,也在积极的谋划中。

    加之先前裁撤部分京卫,事情做的不错,并未引起大的浮动,朕觉得拱卫京畿的驻防体系,也是时候重新厘清了。”

    王洽、李邦华、周延儒、王在晋、黄立极几人,听闻天子所讲之事,露出各异的神情,不少是流露出惊色的。

    本以为此次天子召见他们,是为各地叛乱的事情,却没想到是为京畿卫戍,这可不是什么小事情。

    “陛下,此事是否从长计议?”

    王洽硬着头皮,作揖道:“调整京畿卫戍的驻防,这本就是件大事,倘若期间出现任何差池,会给社稷带来动荡啊。

    当前朝堂的局势刚刚稳定,而陕西境内的流贼平叛,取得一些不错的进展,若是这个……”

    “朕召集军机处过来,不就是商议此事吗?”

    崇祯皇帝皱紧眉头,转过身来,“看看现阶段拱卫京畿的驻防体系,都臃肿、混乱到什么程度了。

    当初裁撤京卫时,朕就讲明要探索去卫所化,帮助国朝减负,为社稷谋一条新路。

    这要顾忌。

    那要忌惮。

    若是这般的话,朕要军机处干什么?就等着外敌再度来袭,杀进大明关内,再叫社稷陷入万劫不复可好?”

    崇祯皇帝的话说的很重,叫王洽身上生出冷汗,反倒是李邦华、周延儒、王在晋几人,对天子所讲颇为认可。

    的确。

    拱卫京畿的驻防体系,有裁撤京卫的先例在手,的确要到了动一动的地步。

    像崇祯二年建虏进犯大明关内,这等惊世骇俗之事,绝不能再发生了,不然大明社稷必然万劫不复。

    “朕先说说自己的想法吧。”

    崇祯皇帝眼神坚定,朗声道:“调整京畿卫戍的驻防,是一件相辅相成的事情,需要同时推进的事情很多。

    其一,依据裁撤京卫的成熟经验,逐步取缔宣府镇、顺天府、永平府三地,所辖的一众卫所。

    其二,山海关防线,从原蓟密永三协防区,真正意义上独立出来,以独镇的形式进行固守。

    其三,明确宣府镇、密云镇、蓟州镇、永平镇的主导地位,对原蓟密永三协防区,进行重新厘清,设四镇总兵官。

    其四,在万全、开平、龙门、延庆、昌平、怀柔、顺义、平谷、遵化等地,设镇守副总兵官,按区域转隶到四镇总兵官麾下。

    其五,所裁撤掉的一众卫所,那帮世袭的卫所官,但凡是通过筛选的,要进西苑讲武堂进修……”

    关于京畿卫戍的调整和厘清,崇祯皇帝秉承的原则,就是不再搞数套体系,相互缠绕着拱卫京畿了。

    安卓苹果均可。】

    他就是要彻底厘清军队属性,负责驻防的驻防,负责野战的野战,一切变动和调整,都是围绕着能打仗,敢打仗去推进。

    只要维系住多数人的利益,就算触碰到少数人的利益,那京畿治下就不会乱,趁着现在局势平静,建虏没有再度威胁关内,尽快将这一构想明确下来,是对大明社稷有利的,关键还能减轻沉重负担。

    “王伴伴,将朕所拟的旨意,拿来叫诸卿看看。”崇祯皇帝在讲完以后,伸手对王承恩说道。

    “奴婢遵旨。”

    王承恩忙作揖道。

    “朕所讲的那些,只是粗略的章程,具体的调整部署,朕都写了下来。”崇祯皇帝眼神坚定道:“诸卿看看有没有需要修改的,若是有,那我们君臣就好好商榷一番,京畿卫戍的调整和厘清,是必须要做的,这一点谁都不容更改!”

    82中文网



    第二百四十二章 京畿卫戍(2)

    

皇权的拱卫和加持,较大程度来自于军权,这亦是文官群体,为何要控制住兵部,架空五军都督府的根源。

    ‘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思想,深深影响到很多文官,在文官群体的眼里,天子老实待在紫禁城,听取他们所进谏言即可,至于其他的事情,自有朝堂来进行解决。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崇祯皇帝手里所实掌军权,无需走兵部的流程,只需一道中旨就能调遣,那形势就发生改变了。

    三大营、九门提督府、勇卫营、四卫营、天雄军、东江军、天津兵……

    即便其中的多数兵马,不是在陕西那边,就是在辽东地带,但围绕京畿一带的兵马,同样也是不少的。

    “对了,还有一件事情。”

    见诸臣接过公函,准备翻阅之际,崇祯皇帝伸手道:“朕打算增设讲武堂的规模,以便于培养能打仗,敢打仗的武将。

    更改西苑讲武堂,为皇家军事学院,凡进三大营任职的将校,必须进此地进修,方可实授武职。

    【话说,目前朗读听书最好用的,野果阅读,。yeguoyuedu 安装最新版。】

    在京增设大明陆军讲武堂,大明炮兵讲武堂,在津增设大明海军讲武堂,除此之外,辽东、山西、陕西、山东四地,亦增设一座讲武堂。

    所需一应讲武堂教员,包括筹建所需粮饷,皆由朕自行解决,无需朝堂过多分忧,行啦,你们看吧。”

    “!

    ”

    王洽、李邦华他们听闻此言,无不是面露惊意,天子彻改大明军队之念,算是不容更改了。

    当初西苑讲武堂的设立,就叫朝中不少文官所诟病,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从讲武堂所出去的武将,的确为大明分忧不少,更立下很多功勋。

    面对这样的情况,朝中的一些文官,虽不喜天子倚重武将,但也没办法多说其他,毕竟大明境内的叛乱,的确太严重了。

    可现在天子增设这般多讲武堂,甚至还将西苑讲武堂,改名为皇家军事学院,这摆明就是想抬武将群体的地位啊。

    王洽、李邦华他们可以预见,此事在朝传扬开来,肯定会引起不小的风波。

    但是那又能怎么样呢?

    增设的这批讲武堂,不动用国库的银子,全靠天子内帑支撑,就算是再反对,天子该做,还是会做的。

    “陛下,臣觉得用一年的时间,裁撤掉宣府镇、顺天府、永平府所辖卫所,时间有些过长了。”

    王在晋看着手里的公函,皱眉说道:“通过裁撤京卫的经验,此事不能拖延太久,不然会生出诸多风波。

    况且在明确京畿卫戍驻防时,四镇总兵官,各地镇守副总兵官,是先行明确下来的,军机处这边,完全可以明发上谕,着各处落实守土有责。

    有兵部的配合行事,臣觉得裁撤卫所一事,定在半年之内落实下来,反而对国朝更为有利。”

    …

    “关于这件事情,卿家详细拟定一份奏疏。”

    崇祯皇帝想了想,看向王在晋说道:“裁撤掉上述的这批卫所,并不代表朝廷就要放弃他们。

    就像各地的卫所兵,能分到相应的土地,若是他们能通过筛选简拔,是能补充到各地驻防军为兵的。

    以后涉及京畿卫戍的各部军队,不管是粮饷发放,还是军械火器等装备,以明确定下的各部员额为准,兵部这边每年要进行巡察。”

    崇祯皇帝这次下定决心,要调整京畿卫戍驻防,想达成的目的很多,其中有一项,就是整顿****的弊政。

    大明军队的腐败问题,一日得不到解决,那大明就不能称之为拨乱反正事了。

    整个大明的军队体系,崇祯皇帝或许有些鞭长莫及,但围绕京畿拱卫驻防的军队,他却能逐步掌控起来。

    “陛下,关于审查世袭卫所官一事,能否等局势明确了,再进行集中审查?”黄立极皱眉说道。

    “毕竟调整和厘清京畿卫戍,本就牵扯到很多层面,若是这件事情同期进行,难免会叫一些人心生惧怕。

    倘若在此期间,一些有问题的卫所官,扇动和蛊惑治下卫所兵,对抗朝廷的决定,这对京畿的稳定并不好。”

    “嗯,的确是这种情况。”

    崇祯皇帝点头道:“贪多嚼不烂,此事就依卿家之言,不过事后的审查,必须要严格推行下去。

    京畿一带的卫所糜烂,很大程度上,就是这些世袭卫所官所致,不然当初建虏进犯关内,也不会这般的顺利。”

    要论整人这一套,文官敢称第二,那没人敢称第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